一种用于补肾壮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68624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补肾壮骨的中药组合物,特别是供补肾壮骨患者使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的领域。



背景技术:

祖国医学认为:骨质疏松即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

其临床表现为:

a.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若压迫脊髓、马尾神经还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b.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毫米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厘米。

c.骨折: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d.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

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种可有效补肾壮骨的中药组合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随着我国中医中药学的不断发展,在补肾壮骨上,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中医补肾壮骨的优点,且在治疗过程中疗效好、见效快、毒副作用小等优势,针对现有西医补肾壮骨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补肾壮骨的中药组合物,以解决补肾壮骨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问题。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药为原料,通过选择合理的药物及质量份比,可有效补肾壮骨。

为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用于补肾壮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鹿茸200~700g、续断100~250g、熟地黄120~380g、山茱萸(去核)60~150g、杜仲150~320g、骨碎补(炒)100~250g、川乌头30~100g、威灵仙60~100g、草乌头30~70g、马钱子60~140g、皂荚10~35g、茜草根100~160g、全蝎25~60g、僵蚕50~150g、壁虎30~90g、鹿衔草150~350g、血竭10~15g、乳香50~250g、没药50~250g、五加皮60~100g、朱砂2~10g、冰片50~250g、麝香0.5~1.5g、桂枝30~150g、氮酮120~380g、红花50~150g。

一种用于补肾壮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鹿茸230~600g、续断115~220g、熟地黄135~320g、山茱萸(去核)70~130g、杜仲170~280g、骨碎补(炒)115~220g、川乌头40~90g、威灵仙70~90g、草乌头40~60g、马钱子70~120g、皂荚12~31g、茜草根115~140g、全蝎30~50g、僵蚕60~130g、壁虎40~80g、鹿衔草150~350g、血竭10~15g、乳香50~250g、没药50~250g、五加皮70~90g、朱砂3~9g、冰片60~220g、麝香0.8~1.3g、桂枝40~130g、氮酮135~320g、红花60~130g。

一种用于补肾壮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佳方案”的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鹿茸520g、续断200g、熟地黄280g、山茱萸(去核)115g、杜仲250g、骨碎补(炒)200g、川乌头80g、威灵仙80g、草乌头50g、马钱子105g、皂荚28g、茜草根120g、全蝎40g、僵蚕115g、壁虎70g、鹿衔草310g、血竭13g、乳香220g、没药220g、五加皮80g、朱砂8g、冰片200g、麝香1g、桂枝115g、氮酮280g、红花115g。

一种用于补肾壮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①按照质量份比,将续断、熟地黄、山茱萸(去核)、杜仲、骨碎补(炒)、川乌头、威灵仙、草乌头、马钱子、皂荚、茜草根、鹿衔草、五加皮、桂枝、红花放在麻油中浸泡172小时;

②按照质量份比,将鹿茸、全蝎、僵蚕、壁虎、血竭、乳香和没药共研磨为粉末;

③按照质量份比,将朱砂、冰片、麝香共研磨为粉末;

④将步骤①中所得的药液按传统方法煎熬至滴水成珠后,分离弃渣,继而下丹收药,然后再放入凉水中浸泡72小时,每日换水一次;

⑤将步骤④中所得膏药放在文火中融化后,与步骤②中所得的粉末混合拌均;

⑥将步骤⑤中所得膏药降到常温后,与步骤③中所得的粉末混合拌均;

⑦将步骤⑥中所得的膏药与氮酮混合即可。

一种用于补肾壮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方法为:将制备好的膏药捏造成薄片状,用胶布贴于患病处,每贴用6天,间隔2天后再贴下一贴,用药4~8贴即可见效,症状逐渐减轻或痊愈。

本发明组方中的各原料中药在中国药典、中国辞典以及中华本草中均有详细的记载。本发明选用其中最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药理功效:

鹿茸,性味:甘、咸、具有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之功效,用于治疗阳痿滑精、宫冷不孕、羸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腰脊冷痛、筋骨痿软、崩漏带下、阴疽不敛;

续断,性味:味苦、辛、性微温,具有补肝肾、强筋骨、调血脉、止崩漏之功效,用于治疗腰背酸痛、肢节痿痹、跌扑创伤、损筋折骨、胎动漏红、血崩、遗精、带下、痈疽疮肿;

熟地黄,性味:甘、微温,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之功效,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等病症;

山茱萸(去核),性味:酸、涩、微温,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之功效,用于治疗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此外,本品又能固经止血,可用治妇女体虚、月经过多等症;

杜仲,性味:甘、微辛、性温,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腰脊酸疼、阳痿、尿频、小便余沥、风湿痹痛、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

骨碎补(炒),性味:苦、性温,具有补肾强骨、活血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肾虚腰痛、足膝痿弱、耳聋、牙痛、久泄、遗尿、跌打骨折及斑秃;

川乌头,性味:辛、苦、热,有大毒,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威灵仙,性味:味辛、咸、微苦、性温,小毒,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主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脚气肿痛、疟疾、骨哽咽喉、并治痰饮积聚;

草乌头,性味:辛、苦、热,大毒,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头风头痛、中风不遂、心腹冷痛、寒疝作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阴疽肿毒、麻醉止痛;

马钱子,性味:苦、温,有大毒,具有通络止痛、散结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风湿顽痹、麻木瘫痪、跌扑损伤、痈疽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类风湿性关节痛;

皂荚,性味:辛、咸、温,有毒,具有祛痰止咳、开窍通闭、杀虫散结之功效,用于治疗痰咳喘满、中风口噤、痰涎壅盛、神昏不语、癫痫、喉痹、二便不通、痈肿疥癣;

茜草根,性味:苦,寒,具有行血止血、通经活络、止咳祛痰之功效,用于治疗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崩、经闭、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瘀滞肿痛、黄疸、慢性气管炎等病症;

全蝎,性味:味辛、性平,有毒,具有祛风止痉、通络止痛、玫毒散结之功效,用于治疗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牙痛、耳聋、痈肿疮毒、瘰疬痰核、蛇咬、烧伤、风疹、顽癣等症;

僵蚕,性味:咸、辛、平,具有祛风定惊、化痰散结之功效,用于治疗惊风抽搐、咽喉肿痛、皮肤瘙痒、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等症;

壁虎,性味:咸、寒,有小毒,具有祛风、活络、散结之功效,用于治疗中风瘫痪、风湿关节痛、骨髓炎、淋巴结结核、肿瘤等症;

鹿衔草,性味:甘、苦、性温,具有补肾强骨、祛风除湿、止咳、止血之功效,用于治疗肾虚腰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新久咳嗽、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

血竭,性味:味甘、咸、性平,小毒,具有散瘀定痛、止血、生肌敛疮之功效,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内伤瘀痛、痛经、产后瘀阻腹痛、外伤出血不止、瘰疬、臁疮溃久不合及痔疮;

乳香,性味:辛苦、温,具有调气活血、定痛、追毒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血凝滞、心腹疼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痛经、产后瘀血刺痛;

没药,性味:苦、平,具有散瘀止痛,外用消肿生肌之功效,用于治疗跌打淤血肿痛、痈疽肿痛、胸腹诸痛,外用治疮口久不收敛等病症;

五加皮,性味:味辛、苦、微甘、性温,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活血脉之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腰膝疼痛、筋骨痿软、小数点儿行迟、体虚赢弱、跌打损伤、骨折、水肿、脚气、阴下湿痒等病症;

朱砂,性味:甘、微寒,有毒,具有清心镇惊、安神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心悸易惊、失眠多梦、癫痫发狂、小儿惊风、视物昏花、口疮、喉痹、疮疡肿毒;

冰片,性味:辛苦、凉,具有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亦翳膜、蛲虫病;

麝香,性味:味辛、性温,具有开窍醒神、活血散结、止痛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热病宰昏、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血瘀经闭、癥瘕积聚、心腹急痛、跌打损伤、痹痛麻木、痈疽恶疮、喉痹、口疮、牙疳、脓耳;

桂枝,性味:辛、甘、温,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之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等症;

氮酮,性味:医药级氮酮可用于抗生素、维生素等解热镇痛药物、抗肿瘤药物,用于配制乳剂、霜剂、栓剂,膜剂,膏剂、擦剂等,可显著提高药物疗效,减少剂量和副作用。如:加氮酮约0.02%的氯洁霉素与0.1%氯洁霉素具有相同的效力,抗肿瘤药“5-氟尿嘧啶”中加入1%的氮酮,其渗透能力提高80倍,5%氮酮可使“安定”的利用率提高45倍等。

红花,性味:味辛、性温,具有活血能经、祛瘀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胞痹心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关节疼痛、中风偏竣、斑疹等症。

本发明药物是基于中医对补肾壮骨的原则,从依据补肾壮骨的病理机制及药理作用认为:就补肾壮骨,本发明所提供的药物中的各原料中药药效共奏,对上述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补肾壮骨的治疗而提出的一种中药配方,采用该配方制备的药物药效好,见效快,是一个很好的中药组方,特别适合临床使用。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用于补肾壮骨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鹿茸520g、续断200g、熟地黄280g、山茱萸(去核)115g、杜仲250g、骨碎补(炒)200g、川乌头80g、威灵仙80g、草乌头50g、马钱子105g、皂荚28g、茜草根120g、全蝎40g、僵蚕115g、壁虎70g、鹿衔草310g、血竭13g、乳香220g、没药220g、五加皮80g、朱砂8g、冰片200g、麝香1g、桂枝115g、氮酮280g、红花115g。

实施例2:

一种用于补肾壮骨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鹿茸600g、续断220g、熟地黄320g、山茱萸(去核)130g、杜仲280g、骨碎补(炒)220g、川乌头90g、威灵仙90g、草乌头60g、马钱子120g、皂荚31g、茜草根140g、全蝎50g、僵蚕130g、壁虎80g、鹿衔草350g、血竭15g、乳香250g、没药250g、五加皮90g、朱砂9g、冰片220g、麝香1.3g、桂枝130g、氮酮320g、红花130g。

实施例3:

一种用于补肾壮骨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鹿茸700g、续断250g、熟地黄380g、山茱萸(去核)150g、杜仲320g、骨碎补(炒)250g、川乌头100g、威灵仙100g、草乌头70g、马钱子140g、皂荚35g、茜草根160g、全蝎60g、僵蚕150g、壁虎90g、鹿衔草350g、血竭15g、乳香250g、没药250g、五加皮100g、朱砂10g、冰片250g、麝香1.5g、桂枝150g、氮酮380g、红花150g。

典型病例

经临床诊断治疗骨质疏松患者共1640例,年龄为61岁以上的885例,只有755例为61岁以下。1640例患者中症状逐渐减轻或痊愈的1445例,有效的195例,总有效率达10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