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93754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是手术后因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胃排空延缓.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症状为术后胃引流量多、持续时间长,恶心,呕吐,早饱,餐后饱胀,腹部膨隆等,是肿瘤手术后的近期并发症。目前胃瘫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表明与以下原因有关:(1)术前影响胃动力的因素,如胃流出道梗阻、水电解质紊乱、贫血、低蛋白血症及糖尿病等;(2)迷走神经损失,胃癌根治性切除时损伤迷走神经,破坏胃的神经调控;(3)消化道重建方式,胃肠道的重建使胃排空在解剖和生理上失去统一功能,毕ⅰ式更接近胃的生理结构,而毕ⅱ式由于胆汁等消化液进入残胃,可致残胃充血及吻合口水肿,导致胃瘫综合征发生率显著增加;(4)手术创伤抑制胃动力,抑制平滑肌收缩;(5)胃肠类激素分泌及功能改变,术后胃泌素和胃动素等激素分泌减少,而抑制残胃排空的胃肠类激素分泌增加。中医古文中没有对本病的专门论述,因其以胀、满、吐及食欲不振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中医“痞满”“呕吐”“胃胀”“纳呆”等范畴。

目前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无有效方法,多以西药治疗为主,多以促进胃肠动力药物为主,胃复安为多巴胺受体阻滞剂,促使胃排空加快,莫沙必利是强效、选择性5-ht4受体激动剂,能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刺激胃肠道而发挥促动力作用,从而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肠道症状。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治疗,不单单是胃肠动力的恢复,更是消化系统多器官协作才能达到功能性的恢复,因此,单纯的西医治疗见效慢,疗程长,使患者遭受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压力。

纪世敏等(纪世敏,李万胜,赵斌.降逆理气汤在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7(12):175-179)研究降逆理气汤在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疗效。该降逆理气汤配方:生姜40g,姜半夏20g,厚朴20g,陈皮30g,生白术30g,茯苓30g,党参20g,其中:生姜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养胃降逆止呕,温中化饮为君药;姜半夏主心下坚,下气,头眩胸胀,咳逆肠鸣,生白术主风寒湿痹死肌,化水湿,消食;茯苓主胸胁逆气,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降逆利水,为臣药;党参除中焦痞满不通,去水饮,补津液,为佐药,厚朴、陈皮去除中焦的的寒湿'除胀满,温中理气,为使药,君臣佐使,配伍精当。全方组成降逆理气,化水饮,治理中焦胃气,调整阴阳升降,恢复中焦的运转功能。该降逆理气汤以口服给药,但是对于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患者来说,其胃功能紊乱,禁食水,大多不能接受内服汤药治疗,因此,该降逆理气汤的适用对象受限,且见效较慢。

公开号为cn105169355a的专利提供了一种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成分组成:木香、丁香、枳壳、厚朴、干姜、肉桂、穿山甲和全蝎。该发明采用中药穴位贴敷的给药途径,避免了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脏首过效应和胃肠灭活,提高了局部有效血药,根据胃瘫病人的证候特点,对脾胃虚寒、气滞血瘀证的胃瘫综合征患者,效果优于现有技术。该发明存在以下不足:该方采用外用治疗虽然避免了口服弊病,但是对于皮肤过敏或皮肤炎症之患者,则无法施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的中药组合物,疗效显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的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桂枝10~30份、山药10~30份、西红花5~20份、蒴藋5~20份、通天草5~20份、松蕈3~15份、赛葵3~15份、白术3~15份、紫苏叶1~10份、白鲜皮1~10份。

优选地,所述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的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桂枝15~25份、山药15~25份、西红花10~15份、蒴藋10~15份、通天草10~15份、松蕈6~12份、赛葵6~12份、白术6~12份、紫苏叶4~8份、白鲜皮4~8份。

优选地,所述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的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桂枝20份、山药20份、西红花12份、蒴藋12份、通天草12份、松蕈9份、赛葵9份、白术9份、紫苏叶6份、白鲜皮6份。

上述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分别称取干燥的桂枝、西红花、通天草、赛葵、白术和紫苏叶,粉碎,混合,加入到超临界co2萃取釜中,使用乙醇为夹带剂进行萃取,得到萃取物;

步骤s2:称取干燥的山药、蒴藋、松蕈和白鲜皮,粉碎,加水,煎煮,过滤得煎煮液;

步骤s3:将所述萃取物和煎煮液合并,浓缩,干燥,超微粉碎,得超微粉。

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萃取的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0~15mpa,萃取温度30~40℃,co2流体流量35~45l/h,萃取时间1.5~2.0h。

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乙醇的体积分数为95%。

优选地,步骤s2中,所述水与粉碎后的原料的重量比为8~10:1,煎煮时间为45~60分钟。

优选地,步骤s3中,所述浓缩是将所述萃取物和煎煮液合并后减压浓缩至75℃时相对密度为1.20~1.2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以温阳益气、扶正祛邪为主要治疗原则,兼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健脾祛湿之功效,以桂枝和山药为君药,以西红花、蒴藋和通天草为臣药,以松蕈、赛葵、白术、紫苏叶和白鲜皮同为佐使药,配伍得当,主治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引起的恶心,呕吐,早饱,餐后饱胀,腹部膨隆等症状,促进人体消化系统健康,增强人体免疫力。本发明各原料药材的药理如下: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春、夏二季采收,除去叶,晒干,或切片晒干。性味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功能主治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本经疏证》记载:“凡药须究其体用,桂枝能利关节,温经通脉,此其体也。”;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块茎。性味甘、平、无毒。归脾、肺、肾经。健脾,补肺,固肾,益精。治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消渴,遗精、带下,小便频数;

西红花,为鸢尾科番红花属植物番红花的干燥柱头。性味甘,平,无毒。归心、肝经。功能主治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

蒴藋,为忍冬科植物蒴藋的全草或根,性味甘,酸,温,入足厥阴肝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散瘀;

通天草,为莎草科植物荸荠的地上茎。味苦,性凉;归脾,肾经;清热解毒,利尿,降逆。主热淋;小便不利;水肿;疔疮;呃逆;

松蕈,为口蘑科真菌松口蘑的子实体。性味甘、平、无毒;功能主治舒筋活络;理气化痰;利湿别浊。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络不舒;痰多气短;小便淋浊;

赛葵:为锦葵科植物赛葵的全草。性味微甘;凉;无毒。归经肺;肝;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广西中草药》:“清热利湿,去瘀消肿。治黄疸,痢疾,疟疾,小儿食滞,肺热咳嗽,喉头炎,疮疖,跌打肿痛。”;

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主脾气虚弱;神疲乏力;食少少腹胀;大便溏薄;水饮内停;小便不利;水肿;痰饮眩晕;温痹酸痛;气虚自汗;

紫苏叶,为唇形科植物皱紫苏、尖紫苏等的叶。性味辛,温。入肺、脾经。发表,散寒,理气,和营。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

白鲜皮:为芸香科植物白鲜的干燥根皮。味苦;咸;寒;无毒。主治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解毒。主风热湿毒所致的风疹;湿疹;疥癣;黄疸;湿热痹。

2)本发明基于现有西医治疗的不彻底性、疗程长等诸多公知弊病提出了一种疗效显著,见效快,对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具有积极治疗作用的中药组合物,并提供了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将局部辨证与全身辨证相结合,通过药物协同,实现体内气机的疏通,调整阴阳升降,改善并消除胃瘫患者盗汗或自汗、乏力、发热等气阴两虚、阴虚火旺、湿热内阻等全身性表现以及恶心,呕吐,早饱,餐后饱胀,腹部膨隆等局部气滞瘀阻症状。临床实践证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胃瘫患者连续使用一周以内即可恢复正常饮食,痊愈率可以达到95.0%以上,有效率达到1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清楚阐述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的保护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

实施例1:一种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的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桂枝20份、山药20份、西红花12份、蒴藋12份、通天草12份、松蕈9份、赛葵9份、白术9份、紫苏叶6份、白鲜皮6份。

该实施例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分别称取干燥的桂枝、西红花、通天草、赛葵、白术和紫苏叶,粉碎,混合,加入到超临界co2萃取釜中,使用乙醇为夹带剂进行萃取,得到萃取物;

步骤s2:称取干燥的山药、蒴藋、松蕈和白鲜皮,粉碎,加水,所述水与粉碎后的原料的重量比为9:1,煎煮50分钟,过滤得煎煮液;

步骤s3:将所述萃取物和煎煮液合并,浓缩,干燥,超微粉碎,得超微粉。

所述萃取的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2mpa,萃取温度35℃,co2流体流量40l/h,萃取时间1.8h。

所述乙醇的体积分数为95%。

所述浓缩是将所述萃取物和煎煮液合并后减压浓缩至75℃时相对密度为1.23。

制备所得超微粉(粒径≤75μm)以单剂量真空封装,每袋10克,作为内服灌肠制剂使用。

内服灌肠使用方法为:将超微粉温水冲开,控制温度为39~41℃,使用去除针头的输液器进行肛门滴注,插入肛管深度约15~20cm,灌肠结束后嘱患者先采取左侧卧位,继而右侧卧位,最后平卧约30分钟后坐起,以使药物在肠道内尽可能散布,尽量让药物在肠道内保留药物1小时以上后排出,以保证药液在肠道内的充分吸收。

本发明采用灌肠内服给药,临床研究表明,灌肠药物不会经过胃肠吻合口,有利于其愈合,并能够减轻胃肠道负荷,避免中药对胃黏膜的刺激作用,而且能对胃肠道神经系统内的化学感受器和药理感受器产生刺激,促使肠道蠕动,产生自主性排便,排气反应加速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

实施例2:一种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的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桂枝15份、山药15份、西红花10份、蒴藋10份、通天草10份、松蕈6份、赛葵6、白术8份、紫苏叶4份、白鲜皮4份。

该实施例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分别称取干燥的桂枝、西红花、通天草、赛葵、白术和紫苏叶,粉碎,混合,加入到超临界co2萃取釜中,使用乙醇为夹带剂进行萃取,得到萃取物;

步骤s2:称取干燥的山药、蒴藋、松蕈和白鲜皮,粉碎,加水,所述水与粉碎后的原料的重量比为8:1,煎煮45分钟,过滤得煎煮液;

步骤s3:将所述萃取物和煎煮液合并,浓缩,干燥,超微粉碎,得超微粉。

所述萃取的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0mpa,萃取温度30℃,co2流体流量35l/h,萃取时间1.5h。

优选地,所述乙醇的体积分数为95%。

所述浓缩是将所述萃取物和煎煮液合并后减压浓缩至75℃时相对密度为1.21。

实施例3:一种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的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桂枝25份、山药25份、西红花15份、蒴藋15份、通天草15份、松蕈12份、赛葵12份、白术10份、紫苏叶8份、白鲜皮8份。

该实施例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分别称取干燥的桂枝、西红花、通天草、赛葵、白术和紫苏叶,粉碎,混合,加入到超临界co2萃取釜中,使用乙醇为夹带剂进行萃取,得到萃取物;

步骤s2:称取干燥的山药、蒴藋、松蕈和白鲜皮,粉碎,加水,所述水与粉碎后的原料的重量比为10:1,煎煮60分钟,过滤得煎煮液;

步骤s3:将所述萃取物和煎煮液合并,浓缩,干燥,超微粉碎,得超微粉。

所述萃取的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5mpa,萃取温度40℃,co2流体流量45l/h,萃取时间2.0h。

所述乙醇的体积分数为95%。

所述浓缩是将所述萃取物和煎煮液合并后减压浓缩至75℃时相对密度为1.25。

实施例4:一种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的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桂枝18份、山药18份、西红花12份、蒴藋12份、通天草12份、松蕈8份、赛葵8份、白术6份、紫苏叶5份、白鲜皮5份。

本实施例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参阅实施例1,不再赘述。

实施例5:一种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的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桂枝10份、山药12份、西红花5份、蒴藋5份、通天草6份、松蕈3份、赛葵3份、白术5份、紫苏叶1份、白鲜皮3份。

本实施例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参阅实施例1,不再赘述。

实施例6:一种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的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桂枝12份、山药10份、西红花8份、蒴藋8份、通天草5份、松蕈5份、赛葵5份、白术3份、紫苏叶3份、白鲜皮1份。

本实施例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参阅实施例1,不再赘述。

实施例7:一种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的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桂枝30份、山药30份、西红花18份、蒴藋20份、通天草20份、松蕈15份、赛葵15份、白术14份、紫苏叶10份、白鲜皮10份。

本实施例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参阅实施例1,不再赘述。

实施例8:一种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的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桂枝28份、山药28份、西红花20份、蒴藋18份、通天草18份、松蕈14份、赛葵14份、松白术15份、紫苏叶9份、白鲜皮9份。

实施例9:一种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的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桂枝20份、山药20份、西红花12份、蒴藋12份、通天草12份、松蕈9份、赛葵9份、白术9份、紫苏叶6份、白鲜皮6份,黄土6份、土丁桂6份,猕猴梨根5份,草灵脂5份,假茶辣5份。

本发明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的中药组合物在实施例1~8的基础上增加黄土3~10重量份、土丁桂3~10重量份,猕猴梨根1~7重量份,草灵脂1~7重量份,假茶辣1~7重量份。其中,黄土:一般呈灰黄色,富含钙盐及钙质结核,疏松,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柱状节理发育,干燥时较坚实,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浸润后易崩解,并发生沉陷;味甘,性温平,无毒;入脾、胃二经;功能主治和中解毒;治中暑吐泻,痢疾,痈疽肿毒,跌扑损伤;《本草再新》:"开胃健脾,消食利湿,补中益气。"土丁桂:旋花科土丁桂属植物土丁桂,以全草入药;性味苦辛,凉;入肝、脾、肾三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治黄疸,痢疾,淋浊,带下,疔肿,疥疮。猕猴梨根:为猕猴桃科植物软枣猕猴桃的根;性味淡;微涩;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祛风除痹;解毒消肿;止血;主黄疸;消化不良;呕吐;风湿痹痛;消化道癌肿;痈疡疮疖;跌打损伤;外伤出血;乳汁不下。草灵脂:为鼠兔科动物西藏鼠兔的粪便;全年可采;粪便多堆集于洞口;收得后,筛净泥土,拣去砂石,晒干;苦咸,温,无毒;《四川中药志》:"通经、祛瘀。治月经失调,产后腹痛,跌扑损伤及瘀血积滞。"假茶辣,楝科浆果楝属植物灰毛浆果楝,以叶入药。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行气通便,截疟。用于感冒,发热不退,疟疾,大便秘结,腹痛,痢疾,风湿关节痛;外用治小儿皮炎,皮肤瘙痒,烧烫伤。

上述五种中药制成外用贴敷制剂,以穴位贴敷的方法配合本发明内服灌肠制剂使用。本发明外用贴敷制剂具体的制备方法为:分别称取土丁桂、猕猴梨根、草灵脂和假茶辣,加水煎煮2次,每次煎煮60分钟,过滤,合并各次滤液,将滤液减压浓缩至膏状,干燥,粉碎,得细粉,将所得细粉与黄土混合均匀,再加入薄荷油调和,制得外用贴敷制剂。外敷穴位一般选择神阙、上脘、中脘、下脘。

本发明将中药内服与外治相结合,全身与局部辨证相统一,泻其“太过”与补其“不及”的治法相补充;通过中药保留灌肠和中药外敷配合治疗的全过程,为患者提供一种起效更快、疗效更好、安全性高的中药组合物。

实施例10:一种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的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桂枝20份、山药20份、西红花12份、蒴藋12份、通天草12份、松蕈9份、赛葵9份、白术9份、紫苏叶6份、白鲜皮6份,黄土3份、土丁桂3份,猕猴梨根1份,草灵脂1份,假茶辣1份。

实施例11:一种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的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桂枝20份、山药20份、西红花12份、蒴藋12份、通天草12份、松蕈9份、赛葵9份、白术9份、紫苏叶6份、白鲜皮6份,黄土10份、土丁桂10份,猕猴梨根7份,草灵脂7份,假茶辣7份。

对比例1:一种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的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桂枝20份、山药20份、松蕈9份、赛葵9份、白术9份、紫苏叶6份、白鲜皮6份。

该对比例省略西红花、蒴藋和通天草的使用,制备方法参阅实施例1。

对比例2:一种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的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桂枝5份、山药5份、西红花12份、蒴藋12份、通天草12份、紫苏叶6份、白鲜皮6份。

该对比例省略松蕈、赛葵和白术的使用,制备方法参阅实施例1。

对比例3:一种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的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桂枝5份、山药5份、西红花12份、蒴藋12份、通天草12份、紫苏叶6份、白鲜皮6份。

该对比例省略紫苏叶和白鲜皮的使用,制备方法参阅实施例1。

对比例4:一种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的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桂枝5份、山药5份、西红花12份、蒴藋12份、通天草12份、松蕈9份、赛葵9份、白术9份、紫苏叶6份、白鲜皮6份。

该对比例减少桂枝和山药的使用量,制备方法参阅实施例1。

对比例5:一种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的中药组合物,配方与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的是: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

称取干燥的桂枝、山药、西红花、蒴藋、通天草、松蕈、赛葵、白术、紫苏叶和白鲜皮,粉碎,加水,所述水与粉碎后的原料的重量比为9:1,煎煮50分钟,过滤得煎煮液,将所述煎煮液浓缩至75℃相对密度为1.23的膏体;将所述膏体干燥,超微粉碎,得超微粉。

对比例1~对比例5不存在配伍禁忌,符合中药组方的基本原则。

疗效观察与评价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240例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观察1组、观察2组、对比1组、对比2组、对比3组、对比4组、对比5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经统计,每组患者的在年龄、性别构成比、病程等一般资料指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衡可比。患者均经胃镜或消化道造影检查证实为胃排空功能障碍,排除机械性梗阻,主要表现为盗汗或自汗、乏力、发热等全身性症状以及恶心,呕吐,早饱,餐后饱胀,腹部膨隆等局部症状。所有患者给予一般治疗:禁食水、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足量营养支持等。

1.2诊断标准:①胸腹部肿瘤手术史;②胃引流量超过800ml/d;③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④经过1项或多项检查提示无机械性梗阻;⑤无明显水电解质或酸碱失衡;⑥无引起胃瘫的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硬皮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⑦未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

1.3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莫沙必利5mg(国药准字h19990317)3次/d,生理盐水100ml+胃复安(国药准字h32021539)10mg静脉点滴,2次/d。观察1组患者给予实施例1中药内服制剂,10g/次,灌肠治疗,每天2次。观察2组患者给予实施例9中药内服制剂+中药外敷制剂,其中,中药内服制剂10g/次,灌肠治疗,每天2次;中药外敷制剂,穴位贴敷2次/天。对比1组患者在给予对比例1中药内服制剂,10g/次,灌肠治疗,每天2次。对比2组患者给予对比例2中药内服制剂,10g/次,灌肠治疗,每天2次。对比3组患者给予对比例3中药内服制剂,10g/次,灌肠治疗,每天2次。对比例4组患者给予对比例4中药内服制剂,10g/次,灌肠治疗,每天2次。对比例5组患者给予对比例5中药内服制剂,10g/次,灌肠治疗,每天2次。

1.4疗效判定标准:目前尚无统一的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疗效判定标准,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拟定如下。治愈:治疗后主症消失,胃管引流量≤100ml/24h,夹闭胃管观察24h无不适则拔除胃管,恢复进食无明显不适。好转:治疗后主症好转,胃管引流量>100ml/24h,胃管夹闭后又感腹胀。无效:治疗后主症无改善。胃管引流量没有明显减少,仍需胃肠减压。

1.5观察指标:观察患者胃肠动力恢复时间,以肠鸣音恢复及肛门排气、拔出胃管可进食为准。观察时间为4周。观察外敷治疗后局部皮肤有无过敏反应及其程度。

1.6统计学处理: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χ2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7治疗效果

1.7.1八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如下表1所示,治愈率:观察1组的治愈率为96.7%,观察2组的治愈率为100%,对比1组~对比5组的治愈率均在70%以下,对照组的治愈率仅为40.0%。总有效率: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的好转率均达到100%,而对比1组~对比5组的好转率均在75%以下,对照组的好转率达到86.7%。上述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具有优异的治疗效果,各原料之间相互协同配合实现上述疗效的发挥。具体情况见下表1。

表1八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例/%]

,

注:治愈率(%)=治愈案例/总案例数*100%;好转率(%)=好转案例/总案例数*100%;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7.2八组饮食恢复正常时间的比较

如下表2所示,观察1组和观察2组患者的饮食恢复正常时间均在1周以内,而且观察2组较观察1组的效果更佳。对比1组~对比5组患者的饮食恢复正常时间较观察1组和观察2组均显著增加。对照组患者的饮食恢复正常的时间最长,虽然在疗效统计上,其有效率较对比1组和对比2组更高,但是饮食恢复正常时间却较对比1组和对比2组明显更慢。上述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能够有效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可以在更短时间内使患者的饮食恢复正常,见效更快。具体情况见下表2。

表2八组饮食恢复正常时间的比较[,d]

,

观察2组在治疗期间,患者局部皮肤无过敏反应。

上述评价结果充分说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对照组所用莫沙必利以及胃复安是临床上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的常规西药,虽然可以改善并消除胃瘫症状,但是其起效时间慢,使用量不宜过多,潜在副作用不易察觉。本发明采用中药组合物灌肠内服,不仅疗效显著,而且疗程短,可更短时间内使患者恢复正常饮食,且能够从整体上调节人体气体,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