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5672阅读:7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浅表性胃炎是目前最为常见的一种胃部疾病,由于该病可长期存在,反复发作,因此亦称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可在各年龄段出现,发病包含诸多因素,如饮食不当、长期忧郁、抽烟饮酒、细菌病毒感染或胆汁反流等,通常伴随有上腹部不适、隐痛,伴嗳气、恶心、泛酸、呕吐、胃出血、便秘,若不及时治疗延误病情,可进一步发展为萎缩性胃炎,甚至恶化为胃癌。

现代医学治疗浅表性胃炎的方式主要采用改善日常生活习惯和药物治疗。浅表性胃炎是不良生活习惯长期积累的后果,改变生活习惯可从根本上预防和延缓病症的发作,如戒烟酒,减少食盐摄入;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避免对胃有刺激的饮食,饮食宜软易消化,避免过于粗糙、过于浓烈的香辛料和过热、过冷饮食。少吃盐渍、烟熏、不新鲜食物;适量的体育运动,增强消化能力等。药物治疗通常对症用药,如保护胃黏膜使用硫糖铝、思密达、麦滋林-s等,胃动力不足消化不良使用胃复安、吗叮林、莫沙比利等,幽门螺杆菌感染使用克拉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等,抑制胃酸分泌使用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胃部疼痛难忍可口服阿托品、普鲁本辛、颠茄片等缓解疼痛。服用药物都可在短时间内迅速缓解患者疼痛和不适,轻度浅表性胃炎患者甚至可以痊愈,而浅表性胃炎可长期存在,需不间断长时间治疗防止反复发作,但上述药物普遍存在不良反应,如腰痛、腹泻、眩晕、昏睡、口干、便秘、肌震颤、头向后倾、斜颈、肝肾损害等,抗生素类药物存在过敏反应,不宜长期大量使用。

中医认为浅表性胃炎属胃脘疼、痞满等范畴,以脾胃为本,肝肾为标。其病机多由脾胃素虚,内外之邪乘而袭之,使脾之清阳不升,胃之浊阴不降所致。胃病的原因虽有种种不同,但其发病机理确有共同之处,即所谓“不通则痛”,故可归纳为“肝胃不和而痛,湿热中阻而痛,胃阴亏损而痛,脾胃虚寒而痛,胃络瘀阻而痛”,可存在单一病症,亦可多种病症综合。肝胃不和需舒肝理气,调和脾胃;湿热中阻需清热除湿,顺气和中;胃阴亏损需滋补胃阴,和中止痛;脾胃虚寒需温阳散寒,益气健脾;胃络瘀阻需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针对因饮食不当、长期忧郁、抽烟饮酒、细菌病毒感染或胆汁反流等因素引起上腹部不适、隐痛,伴嗳气、恶心、泛酸、呕吐、胃出血、便秘等症状,通过健脾消食、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清热除湿、补血滋阴、温中散寒,辅以润燥通便,在缓解患者痛苦的同时治愈浅表性胃炎,从而达到缓解和治愈的目的,效果稳定,费用低,无痛苦,无副作用,调理周身。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下各原料药的份量分别为:

将药物研磨为粉末,过120目筛后充分混合。

各原料药药效如下:

鸡内金,别名鸡食皮、鸡肫内黄皮、鸡毗胫里黄皮、鸡肶胵、鸡肫皮、鸡黄皮、鸡嗉子、鸡合子、鸡中金、化石胆、化骨胆。具有健脾消食,涩精止遗,消症化石的功效。主治消化不良,饮食积滞,呕吐反胃,泄泻下痢,小儿疳积,遗精,遗尿,小便频数,泌尿系结石及胆结石,症瘕经闭,喉痹乳蛾,牙疳口疮。味甘,性平。归脾、胃经。

海螵蛸,别名乌鲗骨、乌贼鱼骨、乌贼骨、墨鱼骨、墨鱼盖、海硝。具有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的功效。主治吐血,呕血,崩漏,便血,衄血,创伤出血,肾虚遗精滑精,赤白带下,胃痛嘈杂,嗳气泛酸,湿疹溃疡。味咸、涩,性温。归肝经,肾经。

延胡索,别名延胡、元胡、玄胡索、元胡索。具有活血,散瘀,理气,止痛的功效。主治胸胁、脘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味辛、苦,性温。归肝、胃经。

白术,别名山蓟、杨抱蓟、术、山芥、天蓟、山姜、乞力伽、山精、山连、冬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主治脾气虚弱,神疲乏力,食少腹胀,大便溏薄,水饮内停,小便不利,水肿,痰饮眩晕,温痹酸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

黄芪,别名箭芪、百本、王孙、锦芪、绵黄芪、北芪。具有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的功效。主治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官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味甘,性温。归肺、脾经。

茯苓,别名茯菟、松腴、不死面、松薯、松木薯、松苓。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肺经。

乌梅,别名熏梅、梅、梅实、桔梅肉、春梅。具有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止血,生津,安蛔的功效。主治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味酸,性平。归肝经,脾经,肺经,大肠经。

高良姜,别名高凉姜、良姜、蛮姜、小良姜、海良姜。具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主治脾胃中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噎脯反胃,食滞,瘴疟,冷癖。味辛,性热。归脾,胃经。

三七,别名山漆、金不换、血参、参三七、田三七、田漆、田七。具有止血,散血,定痛的功效。主治跌扑瘀肿,胸痹绞痛,症瘕,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阴腹痛,疮痈肿痛。味甘、微苦,性湿。归肝,胃,心,肺,大肠经。

太子参,别名孩儿参、童参、双批七、四叶参、米参。具有补益脾肺,益气生津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无力,气阴两伤,干咳痰少,自汗气短,以及温病后期气虚津伤,内热口渴,或神经衰弱,心悸失眠,头昏健忘,小儿夏季热。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脾、肺经。

山药,别名薯蓣、土薯、山薯蓣、怀山药、淮山、白山药。具有滋养强壮,助消化,敛虚汗,止泻之功效,主治脾虚腹泻、肺虚咳嗽、糖尿病消渴、小便短频、遗精、妇女带下及消化不良的慢性肠炎。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

决明子,别名草决明、羊明、羊角、马蹄决明、还瞳子、狗屎豆、假绿豆、马蹄子、羊角豆、野青豆、大号山土豆、猪骨明。就有祛风清热,解毒利湿的功效。主治风热感冒,流感,急性结膜炎,湿热黄疸,急慢性肾炎,带下,瘰疬,疮痈疖肿,乳腺炎。味咸、苦,性平凉。归肝、肾经。

党参,别名上党人参、防风党参、黄参、防党参、上党参、狮头参、中灵草。具有健脾补肺,益气生津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四肢乏力,肺虚喘咳,气短自汗,气微两亏诸证。味甘,性平。归脾、肺经。

芫花,别名石棉皮、南芫花、芫花条、药鱼草、莞花、头痛花、闷头花、老鼠花、癞头花、金腰带、浮胀草。具有泻水逐饮,祛痰止咳,解毒杀虫的功效。主治水肿,膨胀,痰饮胸水,喘咳,痈疖疮癣。味辛、苦,性温。归肺、脾、肾经。

陈皮,别名橘皮、贵老、红皮、黄橘皮、广橘皮、新会皮、柑皮、广陈皮。具有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的功效。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

山楂,别名朹、粱梅、朹子、鼠查、羊梂、赤爪实、棠梂子、赤枣子、山里红果、酸枣、鼻涕团、柿楂子、山里果子、茅楂。具有消食积,化滞瘀的功效。主治饮食积滞,脘腹胀痛,泄泻痢疾,血瘀痛经,闭经,产后腹痛,恶露不尽。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

甘草,别名暂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的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咳嗽,脾胃虚弱,胃、十二指肠溃疡,肝炎,癔病,痈疖肿毒,药物及食物中毒。味甘,性平。归脾、胃、肺经。

神曲,别名六神曲、六曲。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积的功效。主治饮食停滞,消化不良,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泻痢。味甘、辛,性温。归脾、胃经。

木香,别名蜜香、青木香、五香、五木香、南木香、广木香。具有行气止痛,调中导滞的功效。主治胞胁胀满足,脘腹胀痛,哎吐泄泻,痢疾后重,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味辛、苦,性温。归肺、肝、脾经。

阿胶,别名驴皮胶。具有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的功效。主治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痿无力,心烦不眠,虚风内动,肺燥咳嗽,劳嗽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味甘,性平。归肺、肝、肾经。

干猪肚,为猪科猪属动物猪的胃。具有补虚损,健脾胃的功效。主治虚劳赢瘦,劳瘵咳嗽,脾虚食少,消渴便数,泄泻,水肿脚气,妇人赤白带下,小儿疳积。味甘,性温。归脾、胃经。

本发明的治疗临床观察如下:

(一)一般资料

患者253例。

(二)诊断标准

上腹部不适、隐痛,伴嗳气、恶心、泛酸、呕吐、胃出血、便秘。胃镜检查,胃黏膜活组织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查。

(三)治疗方法

将药物研磨为粉末,过120目筛后充分混合。

每日三次,饭前将混合粉末以温水服下,每次15克-20克。

(四)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

好转:疼痛缓解,反酸恶心呕气减少,便秘好转。

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

(五)治疗效果

临床治愈169例,占66%;好转84例,占34%;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治愈后半年未复发137例,占81%。可通过2-8个疗程的用药基本达到缓解和痊愈的目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药针对因饮食不当、长期忧郁、抽烟饮酒、细菌病毒感染或胆汁反流等因素引起上腹部不适、隐痛,伴嗳气、恶心、泛酸、呕吐、胃出血、便秘等症状,通过健脾消食、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清热除湿、补血滋阴、温中散寒,辅以润燥通便,在缓解患者痛苦的同时治愈浅表性胃炎,从而达到缓解和治愈的目的。本药为纯中药制剂,不含化工成分,不含任何激素,无副作用,服用方便,易于吸收,见效快,价格低廉。经临床应用观察证实,具有高效、长效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一种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下各原料药的份量分别为:

将药物研磨为粉末,过120目筛后充分混合。

每日三次,饭前将混合粉末以温水服下,每次15克-20克。

典型实施例

马某,男,48岁,河北石家庄人。胃部不适已有两年之久,经胃镜检查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期间曾服用过各种胃药如多潘立酮、吗叮林等,虽有一定程度缓解,但始终不能得到有效治愈,经常出现胃脘胀痛不适,反酸,嗳气频发。中医望、闻、问、切:形体偏瘦,精神还可,纳差,苔薄白,脉沉弦。属肝胃不和之症。治以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温中散寒为主。按上方服药两个疗程,诸证开始缓解,前方续服三个疗程,诸证基本消失。药已对症,原方不变巩固治疗两个疗程患者康复。

龚某,女,52岁,河南三门峡人。一年来胃脘部疼痛如针刺,疼处固定,饭后加重,夜间更甚,通过胃镜检查:诊为浅表性胃炎伴随轻微糜烂。服用丽珠得乐和奥美拉唑等药虽暂时有所缓解,但停药就犯,始终不能彻底治愈。中医望、闻、问、切:舌紫暗且有瘀斑,脉涩。属胃络瘀阻之症。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要。依上方服药一个疗程,疼痛减轻,次数减少,原方继服两个疗程,疼痛明显缓解,后按上方巩固治疗两个疗程,患者痊愈。一年后随访未见反复。

廖某,女,46岁,河南信阳人。患慢性浅表性胃炎已达5年之久,常感到胃脘部隐隐灼痛,胃胀气明显,便秘严重,其间服用多种胃药,已出现耐药性,疗效较差。中医望,闻,问,切:形体消瘦,浑身困倦,咽干舌燥,大便燥结。舌质红且少津,脉细数。属胃阴亏虚所致。治宜滋阴益胃,和中止痛为要。按上方服药三个疗程,胃脘部灼痛感大为减轻,便秘缓解,咽干舌燥现象消失。前方续服三个疗程,诸症基本消失,为防反复,按原方继服两个疗程,患者康复。

上述虽然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和临床资料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如膏剂、片剂、口服液等,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