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电动轮椅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83443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折叠式电动轮椅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式电动轮椅车。



背景技术:

电动轮椅车又简称为称电动轮椅,是特殊人群如残疾、年迈体弱、医疗临床康复患者等的代步工具。在已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见诸关于电动轮椅车的技术信息,如授权公告号cn2745544y推荐的“多功能电动轮椅”(系四轮结构),该专利方案虽然可以将椅背朝着椅座方向折叠,并且将椅座朝着底板的方向贴靠,最终体现非使用即收藏状态下的折叠效果。但是,由于不论是在使用状态下还是在折叠状态下,踏板以及前轮的位置未能改变,也就是说踏板以及前轮并不参与折叠,即,前、后轮之间的距离始终一致,因而整个电动轮椅车的长度未缩短而依然存在收藏不便并且占用空间大的欠缺。

授权公告号cn201379725y提供的“避障电动轮椅车”虽然具有说明书第2页第4段所称的技术效果,但是,由于折叠时仅能由两侧向中部靠拢,因此折叠后的车体高度与使用状态下的高度并未改变,从而同样使折叠后的体积大而不便于收藏保管,并且携带麻烦。cn101589979b介绍的“多功能电动轮椅车”和cn201684098u披露的“电动轮椅车”同样存在cn201379725y的所述欠缺。

毫无疑问,如果能将前述的两种欠缺同时弥补,那么才可使电动轮椅车的折叠效果得以极致体现,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2764185b揭示的“电动轮椅车”(该专利由本申请人提出)达到了这一目的。

但是,上述cn102764185b仍存在以下缺憾:其一,由于在折叠时需由车主或陪护人员拉动拉线,使拉线两端的锁定销退出椅背支撑管上的翻转板锁定孔,使椅座架与椅背支撑管之间的锁定关系解除,因而需在椅座架的两侧与椅背架的两侧之间各增设一椅背支撑管,一对椅背支撑管朝向椅背架的一端与椅背架铰接,而朝向椅座架的一端在与前述拉线锁定销相配合的状态下同时与椅座架以及后撑管铰接,从而不仅增加了结构的复杂程度,而且由于铰接点多,给制造与装配造成麻烦,尤其因铰接点多而使折叠费劲;其二,由于拉线实质上为套有护套的钢丝,因而位于拉线即钢丝两端的锁定销在对应于椅座架上的锁定的销孔的位置插入椅背支撑管的椅背支撑管下配接头上的翻转板锁定孔将椅背支撑管锁定的准确位置难以保障并且锁定的可靠性程度相对低,因为一旦对拉线拉拽过猛,那么锁定销存在整体脱出锁定销孔之虞,再次锁定时出现假锁现象,又因为当冗长的拉线遭到异物如置于座垫上的物体撞击、使用者的手指不慎钩及或其它类似情形,则会出现非正常解锁,乃至发生安全事故;其三,由于对拉线的拉拽操作相对费力,因而并不适宜体能有限的诸如前述残疾、年迈体弱、医疗临床康复患者之类的人群的操作;之四,由于将供一对后撑架支承的限位挡脚设置在一对电池盒的相向一侧,因而易造成一对电池盒的撕裂性损坏或者造成限位挡脚与电池盒分离;之五,由于踏板即踏脚板的两侧各通过一踏板管铰接销与前撑管铰接,又由于踏板管铰接销不具有对踏板的合理锁定力,因而踏板容易出现非正常的自由翻转,影响乘者搁脚的舒适性或称舒适度。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仍有改进的必要,为此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与反复的尝试,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首要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摒弃椅背支撑管而藉以简化结构并且方便制作与装配、有利于将椅背架与椅座架可靠锁定而藉以避免非正常解锁并且保障使用中的安全性、有益于轻松地依需解除椅背架与椅座架的锁定关系而藉以方便折叠于备用状态的折叠式电动轮椅车。

本发明的另一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将椅座架直接与电池盒朝向上的一侧铰接而藉以避免损及电池盒的折叠式电动轮椅车。

本发明的又一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利于避免踏板出现非正常的自由回转而藉以增进坐乘者搁脚舒适度的折叠式电动轮椅车。

本发明的再一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益于防止向后倾覆而藉以避免发生事故的折叠式电动轮椅车。

本发明的首要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折叠式电动轮椅车,包括在使用状态下朝向上的一侧铺设有座垫的一椅座架;在使用状态下朝向座垫的一侧铺设有靠背垫的一椅背架;一踏板、一车架和一回转架,踏板通过踏板左支撑管以及踏板右支撑管与车架的后端铰接,而车架的前端与回转架铰接;一左电池盒和一右电池盒,该左、右电池盒彼此左右对应,在左电池盒的上端朝向下的一侧连接有一第一行走轮总成,该第一行走轮总成还与所述车架的后端左侧连接,在左电池盒的下端连接有一第一驱动轮总成,在右电池盒的上端朝向下的一侧连接有一第二行走轮总成,该第二行走轮总成还与车架的后端右侧连接,在右电池盒的下端连接有一第二驱动轮总成;一对扶手,该对扶手中的其中一个扶手铰接在所述椅座架的后端左侧与椅背架的左侧中部之间,而一对扶手中的另一个扶手铰接在椅座架的后端右侧与椅背架的右侧中部之间,并且在一对扶手中的任择一个扶手上设置有一与设置在所述车架的下方的用于控制第一驱动轮总成以及第二驱动轮总成工作或停止工作的控制器无线控制连接的遥控器,特征在于在所述椅座架的前端固定有一椅座架前横管,在椅座架上并且在对应于椅座架前横管的左端的位置固定有一左钩板座,而在对应于椅座架前横管的右端的位置固定有一右钩板座,在椅背架的左侧下部并且在对应于左钩板座的位置固定有一椅背架左铰接座,而在椅背架的右侧下部并且在对应于右钩板座的位置固定有一椅背架右铰接座,椅背架左铰接座与左钩板座铰接,而椅背架右铰接座与右钩板座铰接,并且在左钩板座朝向右钩板座的一侧或者在右钩板座朝向左钩板座的一侧设置有一用于将椅背架与椅座架锁定或解除锁定的揿手机构,所述椅座架的左侧中部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左电池盒朝向上的一侧,而椅座架的右侧中部转动地支承在右电池盒朝向上的一侧,所述回转架的上部与所述椅座架前横管铰接,而下部同时与左电池盒以及右电池盒的下部朝向上的一侧铰接。

本发明的另一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在所述椅座架的左侧底部的居中位置有一椅座架左支承轴,而在右侧底部的居中位置固定有一椅座架右支承轴,在所述左电池盒朝向上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椅座架左支承轴的位置固定有一椅座架左支承轴座,在所述右电池盒朝向上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椅座架右支承轴的位置固定有一椅座架右支承轴座,椅座架左支承轴与椅座架左支承轴座枢转配合,椅座架右支承轴与椅座架右支承轴座枢转配合。

本发明的又一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所述的踏脚板通过碟形簧片的踏脚板螺钉轴与所述的踏脚板左支撑管以及踏脚板右支撑管的后端铰接。

本发明的再一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在所述的回转架上铰接有一防后倾翻机构,该防后倾翻机构还同时与所述的第一驱动轮总成以及第二驱动轮总成的相向一侧铰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对扶手各固定在一扶手管上,在扶手管的前端固定有一扶手管轴套,该扶手管轴套与扶手管轴套支承轴枢转配合,而该扶手管轴套支承轴与所述椅背架固定,在扶手管上并且在对应于扶手管轴套的后侧的位置延伸有一扶手管托座铰接耳,该扶手管托座铰接耳通过扶手管托座前销轴螺钉与扶手管托座的前端铰接,而该扶手管托座的后端通过扶手管托座后销轴螺钉与托座支撑管的上端铰接,托座支撑管的下端构成有一托座支撑管轴套,该托座支撑管轴套与托座支撑管轴套支承轴枢转配合,而该托座支撑管轴套支承轴固定在支撑管底座上,该支撑管底座通过支撑管底座固定螺钉与所述椅座架的前端朝向外的一侧枢转连接。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扶手管托座上开设有一扶手托管锁定销孔,在所述的扶手管上并且在对应于扶手托管锁定销孔的后侧的位置设置有一扶手管锁定装置,该扶手管锁定装置包括扶手托管锁定销座、锁定销弹簧和扶手托管锁定销,扶手托管锁定销座在对应于扶手管托座的后侧的位置与扶手管朝向下的一侧固定,该扶手托管锁定销座具有一扶手托管锁定销座腔,该扶手托管锁定销座腔与所述扶手托管锁定销孔相对应,扶手托管锁定销设置在扶手托管锁定销座上并且穿过扶手托管锁定销座腔,扶手托管锁定销的后端探出扶手托管锁定销座腔并且构成有一拉手,锁定销弹簧位于扶手托管锁定销座腔内并且套置在扶手托管锁定销上,该锁定销弹簧的一端支承在扶手托管锁定销座腔的腔壁上,另一端支承在构成于扶手托管锁定销上的锁定销弹簧支承座上,当向后拉动拉手时,锁定销弹簧压缩,扶手托管锁定销退出所述的扶手托管锁定销孔,扶手管处于与扶手管托座的解锁状态,而当释放拉手时,锁定销弹簧伸长,扶手托管锁定销闩入扶手托管锁定销孔,扶手管处于与扶手管托座的锁定状态。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椅座架前横管的左端朝向下的一侧固定有一前横管左铰接座,而右端朝向下的一侧固定有一前横管右铰接座,在所述回转架的左端上部固定有一回转架左铰接座,而右端上部固定有一回转架右铰接座,回转架左铰接座通过回转架左铰接座销轴与前横管左铰接座铰接,而回转架右铰接座通过回转架右铰接座销轴与前横管右铰接座铰接;在所述左电池盒的前端朝向上的一侧固定有一回转架左枢置轴座,在所述右电池盒的前端朝向上的一侧固定有一回转架右枢置轴座,所述回转架的左端下部与回转架左枢置轴座枢转连接,而回转架的右端下部与回转架右枢置轴座枢转连接。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回转架的下部左端固定有一气弹簧缸左铰接座,而下部右端固定有一气弹簧缸右铰接座,所述的防后倾翻机构包括一防倾翻轮架、一左气弹簧缸和一右气弹簧缸,防倾翻轮架的后侧左端枢转支承在所述第一驱动轮总成朝向第二驱动轮总成的一侧,而防倾翻轮架的后侧右端枢转支承在第二驱动轮总成朝向第一驱动轮总成的一侧,在防倾翻轮架的左侧前端和右侧前端各转动地设置有一防倾翻轮,左气弹簧缸铰接在防倾翻轮架的左侧与所述的气弹簧缸左铰接座之间,右气弹簧缸铰接在防倾翻轮架的右侧与所述的气弹簧缸右铰接座之间。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右钩板座的结构是与所述左钩板座的结构相同的,所述椅背架右铰接座的结构是与所述椅背架左铰接座的结构相同的,在椅背架左铰接座的上部右侧开设有一椅背架左铰接座销轴螺钉孔,而在椅背架左铰接座的下部右侧开设有一揿手钩锁定螺钉轴孔,藉由椅背架左铰接座销轴螺钉在穿过所述左钩板座的上端后旋入椅背架左铰接座销轴螺钉孔将椅背架左铰接座与左钩板座的上部铰接,在揿手钩锁定螺钉孔上旋固有一揿手钩锁定螺钉,在所述椅座架的左侧前端开设有一左钩板座第一铰接销轴螺钉孔和一左钩板座第二铰接销轴螺钉孔,左钩板座第一铰接销轴螺钉孔位于左钩板座第二铰接销轴螺钉孔的前方,在所述左钩板座的下部前方配设有一左钩板座第一铰接销轴螺钉,而在左钩板座的下部后方配设有一左钩板座第二铰接销轴螺钉,左钩板座第一铰接销轴螺钉穿过所述左钩板座第一铰接销轴螺钉孔并且由旋配在左钩板座第一铰接销轴螺钉的末端的第一铰接销轴螺钉限定螺母限定,左钩板座第二铰接销轴螺钉穿过所述左钩板座第二铰接销轴螺钉孔并且由旋配在左钩板座第二铰接销轴螺钉的末端的第二铰接销轴螺钉限定螺母限定,所述的揿手机构与所述的揿手钩锁定螺钉相配合,其中,在所述左钩板座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揿手钩锁定螺钉的位置开设有一锁定螺钉让位槽。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揿手机构包括揿手钩头支承螺钉轴、揿手、拉簧第一固定螺钉、拉簧第二固定螺钉、拉簧和揿手钩头限位螺钉,在揿手的后端构成有一揿手钩头,该揿手钩头具有一钩头锁定槽,该钩头锁定槽与所述的揿手钩锁定螺钉相配合,并且在揿手钩头上开设有一揿手钩头铰接孔,揿手的前端探出所述的椅座架前横管的前侧,揿手钩头支承螺钉轴穿过揿手钩头铰接孔并且与所述的左钩板座固定,拉簧第一固定螺钉与左钩板座的右侧固定,拉簧第二固定螺钉固定在揿手的中部右侧,拉簧的一端固定在拉簧第一固定螺钉上,另一端固定在拉簧第二固定螺钉上,揿手钩头限位螺钉在对应于揿手钩头的上方的位置与左钩板座的右侧固定,当向上提拉揿手的前端时,揿手钩头绕所述揿手钩头支承螺钉轴顺时针转动,钩头锁定槽离开所述的揿手钩锁定螺钉,所述的椅背架与所述椅座架之间的锁定关系解除,椅背架向椅座架的方向折合,而当向下按压揿手的前端时,揿手钩头绕揿手钩头支承螺钉轴逆时针转动,钩头锁定槽处于与揿手钩锁定螺钉相配合的状态,椅背架与椅座架之间的锁定关系建立,阻止椅背架向椅座架的方向折合。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在椅座架上并且在对应于椅座架前横管的左端和右端的位置分别固定了一左、右钩板座,而在椅背架的左侧下部以及右侧下部分别固定了一用于与左、右钩板座铰接的椅背架左、右铰接座,因而相对于已有技术无需使用冗长的一对椅背支撑管,既可简化结构,又能方便制造与装配;之二,由于揿手机构的结构合理,因而在使用状态下能将椅背架与椅座架可靠锁定,避免非正常解锁而得以保障安全;之三,由于能轻松地对揿手机构的结构体系的揿手提拉操作,因而得以方便地解除椅背架与椅座架之间的锁定关系并且方便地折合于备用的收藏状态;之四,由于椅座架支承在左、右电池盒朝向上的一侧,因而不会损及左、右电池盒;之五,由于踏脚板通过套有碟形弹簧的踏脚板螺钉轴与踏脚板左、右支撑管的后端铰接,因而踏脚板不会出现非正常的自由回转,增进乘用者搁脚的舒适性;之六,由于在回转架上铰接有一防后倾翻机构,因而可避免倾翻而发生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椅背架与椅座架铰接以及揿手机构的详细结构图。

图3为图1所示的一对扶手与椅座架相连接的详细结构图。

图4为图1的右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处于折叠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处于折叠后收藏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当前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示出了在使用状态下朝向上的一侧铺设有(即固定有)座垫11的一椅座架1;在使用状态下朝向座垫11的一侧铺设有(即固定有)靠背垫21的一椅背架2;一踏板3、一车架4和一回转架5,踏板3通过踏板左支撑管31以及踏板右支撑管32与车架4的后端铰接,而车架4的前端与回转架5铰接;一左电池盒6和一右电池盒7,该左、右电池盒6、7彼此左右对应,在左电池盒6的上端朝向下的一侧连接有一第一行走轮总成10,该第一行走轮总成10还与前述车架4的后端左侧连接,在左电池盒6的下端连接有一第一驱动轮总成20,在右电池盒7的上端朝向下的一侧连接有一第二行走轮总成30,该第二行走轮总成30还与车架4的后端右侧连接,在右电池盒7的下端连接有一第二驱动轮总成40;一对扶手8,该对扶手8中的其中一个扶手铰接在前述椅座架1的后端左侧与椅背架2的左侧中部之间,而一对扶手8中的另一个扶手铰接在椅座架1的后端右侧与椅背架2的右侧中部之间,并且在一对扶手8中的任择一个扶手上设置有一与设置在前述车架4的下方的用于控制第一驱动轮总成20以及第二驱动轮总成40工作或停止工作的控制器50无线控制连接的遥控器60,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椅架1由金属管加工而成,前述的椅架2同例,并且椅背架2的整体形状呈倒置的u字形,而椅座架1的整体形状呈中国汉字的目字形。作为优选的方案,可在椅背架2的上部的横臂上套设一由柔顺材料制成的握捏护套24,以改善推车人员的手感。

由图1所示,在车架4的左侧后端构成有一车架第一铰接座41,而在车架4的右侧后端构成有一车架第二铰接座42,前述的踏脚板左支撑管31的前端通过踏脚板左支撑管铰接螺钉311与车架第一铰接座41铰接,前述踏脚板右支撑管32的前端通过踏脚右支撑管铰接螺钉(图中未示出)与车架第二铰接座42铰接。车架4的左侧前端通过车架第三铰接座43与构成于回转架5上的踏脚板左支撑管铰接座55a铰接,而车架4的右侧前端通过车架第四铰接座44与构成于回转架5上的踏脚板右支撑管铰接座55b铰接。

依据专业常识并且结合申请人在上面的背景技术栏中提及的专利文献可知:前述的左、右电池盒6、7的结构是彼此相同的,以右电池盒7为例,右电池盒7内设置右电池73,右电池73优选使用锂电池,右电池73具有一右电池提手731,左电池盒6同前述即同右电池盒7的描述。

由图1所示,在左电池盒6的上端朝向下的一侧优选以一体成形方式或者以焊接方式设置有一第一行走轮总成连接座63,前述的第一行走轮总成10通过销轴螺钉与该第一行走轮总成连接座63连接;在右电池盒7向上端朝向下的一侧优选以一体成形方式或者以焊接方式设置有一第二行走轮总成连接座74,前述的第二行走轮总成30通过销轴螺钉与该第二行走轮总成连接座74连接。第一行走轮总成10还由第一行走轮总成固定螺钉101与前述车架4的前端左侧固定连接,第二行走轮总成30还由第二行走轮总成固定螺钉301与前述车架4的前端右侧固定连接。由于第一、第二行走轮总成10、30、第一驱动轮总成20以及第二驱动轮总成40属于现有技术,例如可参见申请人在上面的背景技术栏中提及的专利文献特别是cn102764185b的说明书,因而申请人不再一一赘述。此外,依据专业常识,第一驱动轮总成20与设置在左电池盒6内的左电池电气连接,第二驱动轮总成40与设在右电池盒7内的右电池73电气连接并且该第一、第二驱动轮总成20、40与前述的控制器50电气控制连接。

继续见图1,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前述椅座架1的前端固定有一椅座架前横管12,在椅座架1上并且在对应于椅座架前横管12的左端的位置固定有一左钩板座13,而在对应于椅座架前横管12的右端的位置固定有一右钩板座14,在椅背架2的左侧下部并且在对应于左钩板座13的位置固定有一椅背架左铰接座22,而在椅背架2的右侧下部并且在对应于右钩板座14的位置固定有一椅背架右铰接座23,椅背架左铰接座22与左钩板座13铰接,而椅背架右铰接座23与右钩板座14铰接,并且在左钩板座13朝向右钩板座14的一侧设置有一用于将椅背架2与椅座架1锁定或解除锁定的揿手机构9,前述椅座架1的左侧中部转动地支承在前述左电池盒6朝向上的一侧,而椅座架1的右侧中部转动地支承在右电池盒7朝向上的一侧,前述回转架5的上部与前述椅座架前横管12铰接,而下部同时与前述左电池盒6以及右电池盒7的下部朝向上的一侧铰接。该结构体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记载的技术效果之一至之三。

申请人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将前述的揿手机构9设置在右钩板座14朝向左钩板座13的一侧,那么毫无疑问为等同的技术手段而依然属于本发明公开的技术内涵范畴。又,由于椅背架右铰接座23的结构与椅背架左铰接座22的结构相同,以及右钩板座14与左钩板座13的结构相同,因而申请人在下面仅对椅背架左铰接座22以及左钩板座13进行说明。

继续见图1,在前述椅座架1的左侧底部的居中位置焊接固定有一椅座架左支承轴15,而在右侧底部的居中位置焊接固定有一椅座架右支承轴16,作为回报,在前述左电池盒6朝向上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椅座架左支承轴15的位置焊接固定有一椅座架左支承轴座61,在所述右电池盒7朝向上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椅座架右支承轴16的位置固定有一椅座架右支承轴座71,椅座架左支承轴15与椅座架左支承轴座61枢转配合,椅座架右支承轴16与椅座架右支承轴座71枢转配合。由于已有技术将椅座架1支承于左、右电池盒6、7的相向一侧,因而易损及左、右电池盒6、7,本发明的前述结构弥补了这一缺陷。兑现了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所述的技术效果之四。

继续见图1,前述的踏脚板3通过碟形簧片331的踏脚板螺钉轴33与前述的踏脚板左支撑管31以及踏脚板右支撑管32的后端铰接。在图1中示出了位于踏脚板左支撑管31的后端的左支撑管螺钉轴铰接座312,以及示出了位于踏脚板右支撑管32的后端的右支撑管螺钉轴铰接座321,前述的踏脚板螺钉轴33(一对)分别与左、右支撑管螺钉轴铰接座312、321铰接并且由踏脚板螺钉轴锁定螺母332锁定。这种结构能如实地兑现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提及的技术效果之五。

继续见图1,在前述的回转架5上铰接有一防后倾翻机构70,该防后倾翻机构70还同时与前述的第一驱动轮总成20以及第二驱动轮总成40的相向一侧铰接。这一结构能兑现申请人在上面所述的技术效果之六。

参见图3并且结合图1(涉及方向性的概念仍以图1为准),前述的一对扶手8各固定在一扶手管81上,在扶手管81的前端固定有一扶手管轴套811,该扶手管轴套811与扶手管轴套支承轴8111枢转配合,而该扶手管轴套支承轴8111与前述椅背架2焊接固定,在扶手管81上并且在对应于扶手管轴套811的后侧的位置延伸有一扶手管托座铰接耳812,该扶手管托座铰接耳812通过扶手管托座前销轴螺钉8131在对应于开设在扶手管托座铰接耳812上的铰接耳孔8121的位置与扶手管托座813的前端铰接,而该扶手管托座813的后端通过扶手管托座后销轴螺钉8132与托座支撑管814的上端铰接,托座支撑管814的下端构成有一托座支撑管轴套8141,该托座支撑管轴套8141与托座支撑管轴套支承轴81411枢转配合,而该托座支撑管轴套支承轴81411焊接固定在支撑管底座815上,该支撑管底座815通过支撑管底座固定螺钉8151与前述椅座架1的前端朝向外的一侧枢转连接。

由图3所示,在前述扶手管轴套支承轴8111背对椅背架2的一端的端面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扶手管轴套支承轴限定螺钉孔81111,当扶手管轴套811的扶手管轴套腔8112套置于扶手管轴套支承轴8111上后,由配有挡垫81113的扶手管轴套支承轴限定螺钉81112与扶手管轴套支承轴限定螺钉孔81111固定,避免扶手管轴套811与扶手管轴套支承轴8111分离。前述的托座支撑管轴套8141与托座支撑管轴套支承轴81411同例,即由配有挡圈的托座支撑管轴套支承轴限定螺钉81412限定。为了使支撑管底座815得以枢转,因此在该支撑管底座815与底座架1之间增设有一过渡固定块817,该过渡固定块817与底座架1固定,并且在该过渡固定块817上设有固定块螺钉轴8171,前述的支撑管底座固定螺钉8151(实质上为“支撑管底座铰接螺钉”)与该固定块螺钉轴8171枢转连接。

继续见图3并且仍结合图1,在前述扶手管托座813上开设有一扶手托管锁定销孔8133,在前述的扶手管81上并且在对应于扶手托管锁定销孔8133的后侧的位置设置有一扶手管锁定装置816,该扶手管锁定装置816包括扶手托管锁定销座8161、锁定销弹簧8162和扶手托管锁定销8163,扶手托管锁定销座8161在对应于扶手管托座813的后侧的位置与扶手管81朝向下的一侧焊接固定,该扶手托管锁定销座8161具有一扶手托管锁定销座腔81611,该扶手托管锁定销座腔81611与前述扶手托管锁定销孔8133相对应,扶手托管锁定销8163设置在扶手托管锁定销座8161上并且穿过扶手托管锁定销座腔81611,扶手托管锁定销8163的后端探出扶手托管锁定销座腔81611并且构成有一拉手81631,锁定销弹簧8162位于扶手托管锁定销座腔81611内并且套置在扶手托管锁定销8163上,该锁定销弹簧8162的一端支承在扶手托管锁定销座腔81611的腔壁上,另一端支承在构成于扶手托管锁定销8163上的锁定销弹簧支承座上。

当向后拉动拉手81631时,锁定销弹簧8162压缩,扶手托管锁定销8163退出前述的扶手托管锁定销孔8133,扶手管81处于与扶手管托座813的解锁状态,具体而言,扶手管81的前端可以扶手管轴套支承轴8111为回转中心回转,使其后端连同扶手8向上揿起(翻转),反之当释放拉手81631时,锁定销弹簧8162伸长,扶手托管锁定销8163闩入扶手托管锁定销孔8133,扶手管81处于与扶手管托座813的锁定状态。

由图1所示,在前述椅座架前横管12的左端朝向下的一侧固定有一前横管左铰接座121,而右端朝向下的一侧固定有一前横管右铰接座122,在前述回转架5的左端上部固定有一回转架左铰接座51,而右端上部固定有一回转架右铰接座52,回转架左铰接座51通过回转架左铰接座销轴511与前横管左铰接座121铰接,而回转架右铰接座52通过回转架右铰接座销轴521与前横管右铰接座122铰接;在前述左电池盒6的前端朝向上的一侧固定有一回转架左枢置轴座62,在前述右电池盒7的前端朝向上的一侧固定有一回转架右枢置轴座72,前述回转架5的左端下部与回转架左枢置轴座62枢转连接,而回转架5的右端下部与回转架右枢置轴座72枢转连接。

在前述回转架5的下部左端固定有一气弹簧缸左铰接座53,而下部右端固定有一气弹簧缸右铰接座54,前述的防后倾翻机构70包括一防倾翻轮架701、一左气弹簧缸702和一右气弹簧缸703,防倾翻轮架701的后侧左端枢转支承在前述第一驱动轮总成20朝向第二驱动轮总成40的一侧,而防倾翻轮架701的后侧右端枢转支承在第二驱动轮总成40朝向第一驱动轮总成20的一侧,在防倾翻轮架701的左侧前端和右侧前端各转动地设置有一防倾翻轮7011,左气弹簧缸702铰接在防倾翻轮架701的左侧与前述的气弹簧缸左铰接座53之间,具体是:左气弹簧缸702的缸体与气弹簧缸左铰接座53铰接,而缸柱与防倾翻轮架701的左侧铰接,右气弹簧缸703铰接在防倾翻轮架701的右侧与前述的气弹簧缸右铰接座54之间,具体而言:右气弹簧缸703的缸体与气弹簧缸右铰接座54铰接,而缸柱与防倾翻轮架701的右侧铰接。

请参见图2并且结合图1,如前述,由于右钩板座14的结构是与前述左钩板座13的结构相同的,前述椅背架右铰接座23的结构是与前述椅背架左铰接座22的结构相同的,因而申请人在下面只对左钩板座13以及椅背架左铰接座22说明。在椅背架左铰接座22的上部右侧开设有一椅背架左铰接座销轴螺钉孔221,而在椅背架左铰接座22的下部右侧开设有一揿手钩锁定螺钉轴孔222,藉由椅背架左铰接座销轴螺钉2211在穿过前述左钩板座13的上端后旋入椅背架左铰接座销轴螺钉孔221将椅背架左铰接座22与左钩板座的上部13铰接,在揿手钩锁定螺钉孔222上旋固有一揿手钩锁定螺钉2221,在前述椅座架1的左侧前端开设有一左钩板座第一铰接销轴螺钉孔17a和一左钩板座第二铰接销轴螺钉孔17b,左钩板座第一铰接销轴螺钉孔17a位于左钩板座第二铰接销轴螺钉孔17b的前方,在前述左钩板座13的下部前方配设有一左钩板座第一铰接销轴螺钉131,而在左钩板座13的下部后方配设有一左钩板座第二铰接销轴螺钉132,左钩板座第一铰接销轴螺钉131穿过前述左钩板座第一铰接销轴螺钉孔17a并且由旋配在左钩板座第一铰接销轴螺钉131的末端的第一铰接销轴螺钉限定螺母1311限定,左钩板座第二铰接销轴螺钉132穿过前述左钩板座第二铰接销轴螺钉孔17b并且由旋配在左钩板座第二铰接销轴螺钉132的末端的第二铰接销轴螺钉限定螺母1321限定,前述的揿手机构9与前述的揿手钩锁定螺钉2221相配合,其中,在前述左钩板座13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揿手钩锁定螺钉2221的位置开设有一锁定螺钉让位槽133。

请重点见图2,前述的揿手机构9包括揿手钩头支承螺钉轴91、揿手92、拉簧第一固定螺钉93、拉簧第二固定螺钉94、拉簧95和揿手钩头限位螺钉96,在揿手92的后端构成有一揿手钩头921,该揿手钩头921具有一钩头锁定槽9211,该钩头锁定槽9211与前述的揿手钩锁定螺钉2221相配合,并且在揿手钩头921上开设有一揿手钩头铰接孔9212,揿手92的前端探出前述的椅座架前横管12的前侧,揿手钩头支承螺钉轴91穿过揿手钩头铰接孔9212并且与预设于前述的左钩板座13上的揿手钩头支承螺钉轴孔134固定,拉簧第一固定螺钉93与预设于左钩板座13的右侧的螺钉座135(实质上为一螺母)固定,拉簧第二固定螺钉94固定在揿手92的中部右侧,拉簧95的一端固定在拉簧第一固定螺钉93上,另一端固定在拉簧第二固定螺钉94上,揿手钩头限位螺钉96在对应于揿手钩头921的上方的位置与左钩板座13的右侧固定。

当向上提拉揿手92的前端时,揿手钩头921绕前述揿手钩头支承螺钉轴91顺时针转动,钩头锁定槽9211离开前述的揿手钩锁定螺钉2221,前述的椅背架2与前述椅座架1之间的锁定关系解除,椅背架2向椅座架1的方向折合,而当向下按压揿手92的前端时,揿手钩头921绕揿手钩头支承螺钉轴91逆时针转动,钩头锁定槽9211处于与揿手钩锁定螺钉2221相配合的状态,椅背架2与椅座架1之间的锁定关系建立,阻止椅背架2向椅座架1的方向折合。并由于拉簧95的作用而保障锁定效果。

请参见图4、图5和图6并且结合图1至图3,图4所示为本发明处于使用状态即处于可由坐乘者乘用时状态图,在该状态下,揿手机构9的揿手92的揿手钩头921钩合在揿手钩头锁定螺钉2221上,钩头锁定槽9211处于与揿手钩头锁定螺钉2221的配合状态,椅背架2无法向椅座架1的方向翻转并折叠。尤其由于揿手钩头921能与揿手钩头锁定螺钉2221可靠钩合,因而不会出现非正常解锁。

当用毕而需将本发明由图4的使用状态变为由图6所示的折叠可收藏状态时,车主或陪护人员只要将揿手92的前端向上提拉,使揿手钩头921以揿手钩头支承螺钉轴91为回转中心回转(逆时针回转),使钩头锁定槽9211转离揿手钩头锁定螺钉2221,此时只将椅背架2向椅座架1的方向扳动或推动,便可将椅背架2与椅座架1处于彼此的折叠状态。由于椅座架1枢转支承于左、右电池盒6、7上,又由于回转架5与椅座架1的椅座架前横管12铰接,还由于踏脚板3通过踏脚板左、右支撑管31、32与车架4铰接,并且第一、第二行走轮总成10、30与车架4铰接、回转架5与车架4铰接以及防后倾翻机构70与回转架铰接,等等,因而在椅背架2与椅座架1相折叠的过程中,前述彼此铰接的部件也同时折叠。使本发明由图4所示状态经图5所示的演变过程最终呈图6所示的折叠状态。由于前述彼此铰接的部件的折叠过程属于现有技术例如可参见cn102764185b的说明书第0033段,因而申请人虽然仅作了简要说明,但是不会给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产生困惑。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