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消毒装置及消毒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398458阅读:2524来源:国知局
图书消毒装置及消毒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图书消毒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图书消毒装置及消毒方法。



背景技术:

图书馆的书籍流动性大,需要定时消毒,以避免病毒、细菌在借阅者之间相互传播,现有技术中,图书的消毒方法大致分为:阳光暴晒法、微波消毒法以及臭氧消毒和化学消毒剂熏蒸法,以上这些方法大都只能完成书籍表皮的消毒,无法实现书籍内部的书页进行彻底消毒,而且有些消毒方法,容易残留有毒有害成分,安全系数低,一种可以解决以上这种问题,消毒彻底且安全无毒害的图书消毒装置及消毒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图书消毒装置及消毒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图书消毒装置,包括第一位置调节结构、左侧送风结构、左侧支承架、门体、驱动齿轮、齿板、顶板、右侧支承架、固定弹簧夹、右侧送风机构、消毒柜和紫外消毒灯;

所述消毒柜的前端设有可开关的门体,所述左侧送风结构通过第一位置调节结构设置在消毒柜的内顶端左侧,所述右侧送风机构通过第二位置调节机构设置在消毒柜的内顶端右侧,所述消毒柜内顶端中心位置设有紫外消毒灯;

所述第一位置调节结构和第二位置调节机构设置均由下调节杆、连接轴和上固定杆构成,所述上固定杆的顶端固定在消毒柜的顶端,所述下调节杆的顶端与上固定杆的底端通过连接轴旋转连接;

所述消毒柜内底端设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由马达驱动,所述驱动齿轮与齿板啮合连接,所述顶板固定设置在齿板的顶端,左侧支承架、右侧支承架对称固定设置在顶板顶端,所述左侧支承架、右侧支承架构成v形结构,所述左侧支承架、右侧支承架的顶端边缘位置均设有固定弹簧夹。

优选的,所述消毒柜上设有观察窗。

优选的,所述左侧送风结构、右侧送风机构均采用热风机。

优选的,所述消毒柜的底端四个边角位置设有移动机构,所述消毒柜的底端中心位置设有出风口。

优选的,所述出风口处设有理风板,所述理风板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万向轮以及制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消毒柜的侧壁上设有循环管道,所述循环管道的起始端位于消毒柜的底端,所述循环管道的末端位于消毒柜的顶端,所述循环管道上串接有循环泵和樟脑丸存放筒。

优选的,所述樟脑丸存放筒的两端通过法兰固定在循环管道上。

优选的,所述樟脑丸存放筒的两端设有网格,用于限定樟脑丸的位置。

所述图书消毒装置的消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启动马达,马达带动驱动齿轮反转,驱动齿轮带动齿板从右到左移动,齿板带动顶板从右到左移动,顶板带动左侧支承架、右侧支承架通过门体移至消毒柜的外部;

(2)将待消毒的书籍的正封面固定在左侧支承架的固定弹簧夹上,背封面固定在右侧支承架的固定弹簧夹上,书页全部靠在左侧支承架上;

(3)启动马达,马达带动驱动齿轮正转,驱动齿轮带动齿板从左到右移动,齿板带动顶板从左到右移动,顶板带动左侧支承架、右侧支承架通过门体移至消毒柜的内部,并且位于紫外消毒灯的正下方;

(4)启动左侧送风结构,关闭右侧送风机构,左侧送风结构将靠在左侧支承架上书页吹散,在重力的作用下,书页逐渐靠至右侧支承架上,在书页从左侧支承架转移到右侧支承架的过程中,紫外消毒灯对书籍的内部书页进行充分消毒;

(5)当书页完全靠至右侧支承架上时,关闭左侧送风结构,启动右侧送风机构,右侧送风机构将靠在右侧支承架上的书页吹散,书页在重力作用下,逐渐靠至左侧支承架,如此反复(4)-(5)步骤;

(6)消毒完成后,打开门体,启动马达,马达带动驱动齿轮反转,驱动齿轮带动齿板从右到左移动,齿板带动顶板从右到左移动,顶板带动左侧支承架、右侧支承架以及固定在左侧支承架、右侧支承架上的书籍通过门体移至消毒柜的外部,完成消毒作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可反复翻动书籍内部书页,配合紫外消毒灯,可书籍内部书页进行彻底消毒,反复翻动的同时,进行多次消毒,消毒效果好。

2、设备体积小,作业原理简单,成本低。

2、具有干燥,熏樟脑丸的功能,防虫防潮,使得书籍保持良好的状态,便于保存。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消毒状态)。

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取书状态)。

图3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樟脑丸存放筒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位置调节结构,2-左侧送风结构,3-左侧支承架,4-门体,5-驱动齿轮,6-齿板,7-顶板,8-右侧支承架,9-固定弹簧夹,10-右侧送风机构,11-下调节杆,12-连接轴,13-上固定杆,14-消毒柜,15-紫外消毒灯,16-出风口,17-万向轮,18-制动机构,19-樟脑丸存放筒,20-网格,21-法兰,22-循环泵,23-循环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包括第一位置调节结构1、左侧送风结构2、左侧支承架3、门体4、驱动齿轮5、齿板6、顶板7、右侧支承架8、固定弹簧夹9、右侧送风机构10、消毒柜14和紫外消毒灯15;

所述消毒柜14的前端设有可开关的门体4,所述左侧送风结构2通过第一位置调节结构1设置在消毒柜14的内顶端左侧,所述右侧送风机构10通过第二位置调节机构设置在消毒柜14的内顶端右侧,所述消毒柜14内顶端中心位置设有紫外消毒灯15;

所述第一位置调节结构1和第二位置调节机构设置均由下调节杆11、连接轴12和上固定杆13构成,所述上固定杆13的顶端固定在消毒柜14的顶端,所述下调节杆11的顶端与上固定杆13的底端通过连接轴12旋转连接;

所述消毒柜14内底端设有驱动齿轮5,驱动齿轮5由马达驱动,所述驱动齿轮5与齿板6啮合连接,所述顶板7固定设置在齿板6的顶端,左侧支承架3、右侧支承架8对称固定设置在顶板7顶端,所述左侧支承架3、右侧支承架8构成v形结构,所述左侧支承架3、右侧支承架8的顶端边缘位置均设有固定弹簧夹9。

作业方式:

使用时,如图1所示,(1)启动马达,马达带动驱动齿轮5反转,驱动齿轮5带动齿板6从右到左移动,齿板6带动顶板7从右到左移动,顶板7带动左侧支承架3、右侧支承架8通过门体4移至消毒柜14的外部。

(2)将待消毒的书籍的正封面固定在左侧支承架3的固定弹簧夹9上,背封面固定在右侧支承架8的固定弹簧夹9上,书页全部靠在左侧支承架3上。

(3)启动马达,马达带动驱动齿轮5正转,驱动齿轮5带动齿板6从左到右移动,齿板6带动顶板7从左到右移动,顶板7带动左侧支承架3、右侧支承架8通过门体4移至消毒柜14的内部,并且位于紫外消毒灯15的正下方。

(4)启动左侧送风结构2,关闭右侧送风机构10,左侧送风结构2将靠在左侧支承架3上书页吹散,在重力的作用下,书页逐渐靠至右侧支承架8上,在书页从左侧支承架3转移到右侧支承架8的过程中,紫外消毒灯15对书籍的内部书页进行充分消毒;

(5)当书页完全靠至右侧支承架8上时,关闭左侧送风结构2,启动右侧送风机构10,右侧送风机构10将靠在右侧支承架8上的书页吹散,书页在重力作用下,逐渐靠至左侧支承架3,如此反复(4)-(5)步骤;

(6)消毒完成后,打开门体4,启动马达,马达带动驱动齿轮5反转,驱动齿轮5带动齿板6从右到左移动,齿板6带动顶板7从右到左移动,顶板7带动左侧支承架3、右侧支承架8以及固定在左侧支承架3、右侧支承架8上的书籍通过门体4移至消毒柜14的外部,完成消毒作业。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消毒柜14上设有观察窗,便于观看书页的吹动,及时完成转换左侧送风结构2、右侧送风机构10的启停。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左侧送风结构2、右侧送风机构10均采用热风机,在吹动书页的同时,还可起到干燥的作用,避免书籍受潮、湿度过大,造成纸张容易发霉的问题,有助于书籍的长期收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如图3所示,所述消毒柜14的底端四个边角位置设有移动机构,所述消毒柜14的底端中心位置设有出风口16。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出风口16处设有理风板,所述理风板平行设置。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万向轮17以及制动机构18。

作业方式:左侧送风结构2、右侧送风机构10送出的风,通过出风口16排出,防止向下吹动的风遇到消毒柜14的底板向上反折,影响书页的翻动。

移动机构的设置,便于移动本装置。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如图4所示,所述消毒柜14的侧壁上设有循环管道23,所述循环管道23的起始端位于消毒柜14的底端,所述循环管道23的末端位于消毒柜14的顶端,所述循环管道23上串接有循环泵22和樟脑丸存放筒19。

所述樟脑丸存放筒19的两端通过法兰21固定在循环管道23上。

所述樟脑丸存放筒19的两端设有网格20,用于限定樟脑丸的位置,使其在樟脑丸存放筒19内不掉出。

作业方式,对书籍消毒时,启动循环泵22,气流带动有樟脑丸气味,在消毒柜14内循环,对书籍的书页进行气味浸染,具有防止虫蛀的功效。

使用一段时间后,樟脑丸的药效降低,更换时,通过法兰21,将樟脑丸存放筒19取下,更换其内部的樟脑丸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