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烧伤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8301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治疗烧伤的药物。



背景技术:

烧伤一般指热力,包括热液(水、汤、油等)、蒸气、高温气体、火焰、炽热金属液体或固体(如钢水、钢锭)等所引起的组织损害,主要指皮肤和/或黏膜,严重者也可伤及皮下或/和黏膜下组织,如肌肉、骨、关节甚至内脏。烫伤是由热液、蒸气等所引起的组织损伤,是热力烧伤的一种。临床为分三度:一度烧伤:为表皮烧伤,出现红斑,局部皮肤红肿热痛;二度烧伤:局部发生水疱,疱壁薄,极度水肿,有剧痛,疱破形成糜烂、结痂,易发生感染;三度烧伤:烧伤深度达皮肤全层或更深,皮色苍白或形成焦痂,无痛感。这类烧伤难以自愈,2周后焦痂脱落形成肉芽创面,愈合后形成萎缩性疤痕,常因疤痕收缩而引起局部畸形。

3.全身症状:剧痛,有时出现恶心、呕吐、尿闭及休克,有创面感染者可出现高热、寒颤,甚至造成败血症。

现有的西药或者是中药只能控制伤口或者创面的愈合,但是愈合的时间长,导致了烧伤创面畸形或者颜色不均匀;需要患者后续做一些皮肤美容,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和经济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中药对烧伤创面愈合慢、不利于皮肤吸收的弊端,而提供一种10天即可愈合创面,且经济实惠的一种治疗烧伤的药物。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解决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烧伤的药物,其原材料按重量份包括:大黄20-30g、侧柏叶10-20g、白蔹10-20g、紫草20-30g、地榆15-30g、当归10-20g、冰片25-30g、白芨20-30g、虎杖15-20g、黄连20-30g、黄柏20-30g、忍冬藤10-20g、连召10-20g、红花15-20g、乳香20-30g、没药20-30g、土茯苓15-20g、黄芪5-20g、白芷10-30g、地龙10-20g、苍术10-20g、金银花15-30g、乌梅10-20g、儿茶10-20g、黄芩15-30g、五味子10-20g、五倍子10-20g、樟脑10-30g、血余5-20g、石决明5-20g、滑石粉5-20g、虎耳草10-20g。

优选的,大黄25-30g、侧柏叶15-20g、白蔹15-20g、紫草25-30g、地榆20-30g、当归15-20g、冰片30g、白芨25-30g、虎杖20g、黄连25-30g、黄柏25-30g、忍冬藤15-20g、连召15-20g、红花20g、乳香25-30g、没药25-30g、土茯苓20g、黄芪15-20g、白芷20-30g、地龙15-20g、苍术15-20g、金银花25-30g、乌梅15-20g、儿茶15-20g、黄芩20-30g、五味子15-20g、五倍子15-20g、樟脑25-30g、血余15-20g、石决明15-20g、滑石粉15-20g、虎耳草15-20g。

君药:冰片、樟脑、白芨、虎杖。

臣药:大黄、紫草、地榆、黄柏、红花、乳香、没药、黄连。

佐药:侧柏叶、白蔹、忍冬藤、土茯苓、金银花、连召、黄芪、白芷。

使药:地龙、苍术、乌梅、儿茶、五味子、五倍子、血余、石决明、滑石粉、虎耳草、当归、黄芩。

按照组方将上述中草药至于锅内蒸煮,2-3小时得到煎煮液,冷却浓缩至糊状,在配合植物精油混合均匀,即得治疗烧伤的药物。

本发明具有:成本低,见效快的特点,且创面愈合快,不易留疤,且肤色均匀的效果。患者敷药一天,症状缓解;三天复诊:红肿、热痛消除;五天复诊:肤色转变正常颜色,水泡消除;10天复诊:康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际情况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治疗烧伤的药物,其原材料按重量份包括:大黄20-30g、侧柏叶10-20g、白蔹10-20g、紫草20-30g、地榆15-30g、当归10-20g、冰片25-30g、白芨20-30g、虎杖15-20g、黄连20-30g、黄柏20-30g、忍冬藤10-20g、连召10-20g、红花15-20g、乳香20-30g、没药20-30g、土茯苓15-20g、黄芪5-20g、白芷10-30g、地龙10-20g、苍术10-20g、金银花15-30g、乌梅10-20g、儿茶10-20g、黄芩15-30g、五味子10-20g、五倍子10-20g、樟脑10-30g、血余5-20g、石决明5-20g、滑石粉5-20g、虎耳草10-20g。

优选的,大黄25-30g、侧柏叶15-20g、白蔹15-20g、紫草25-30g、地榆20-30g、当归15-20g、冰片30g、白芨25-30g、虎杖20g、黄连25-30g、黄柏25-30g、忍冬藤15-20g、连召15-20g、红花20g、乳香25-30g、没药25-30g、土茯苓20g、黄芪15-20g、白芷20-30g、地龙15-20g、苍术15-20g、金银花25-30g、乌梅15-20g、儿茶15-20g、黄芩20-30g、五味子15-20g、五倍子15-20g、樟脑25-30g、血余15-20g、石决明15-20g、滑石粉15-20g、虎耳草15-20g。

中医学在"制方"方面有系统理论与严格规定,符合"君、臣、佐、使",是重要原则之一,所谓"君臣佐使",即"君为主,臣为辅,佐为助,使为用"。其有两种意义,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它的药力小于君药。

佐药的药力小于臣药,一般用量较轻。

使药的药力较小,用量亦轻。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改进,均应归于本发明的涵盖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烧伤的药物,其原材料按重量份包括:大黄20‑30g、侧柏叶10‑20g、白蔹10‑20g、紫草20‑30g、地榆15‑30g、当归10‑20 g、冰片25‑30g、白芨20‑30g、虎杖15‑20g、黄连20‑30g、黄柏20‑30g、忍冬藤10‑20g等几十味中草药组合配伍而成。本发明具有:成本低,见效快的特点,且创面愈合快,不易留疤,且肤色均匀的效果。患者敷药一天,症状缓解;三天复诊:红肿、热痛消除;五天复诊:肤色转变正常颜色,水泡消除;10天复诊:康复。

技术研发人员:马树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马树华
技术研发日:2017.11.15
技术公布日:2018.05.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