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孢克肟混悬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849589发布日期:2019-06-11 22:05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头孢克肟混悬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头孢克肟(cefixime)是一种口服的第三代头孢菌素抗生素,化学名称为(6r,7r)-7-[(z)-2-(2-氨基-4-噻唑基)-2-(羧甲氧亚氨基)乙酰氨基]-8-氧代-3-乙烯-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羧酸三水合物,结构式如下:

头孢克肟具有抗菌谱广、高效、体内分布广、组织穿透性好、对β-内酰胺酶稳定等优点。对部分革兰氏阳性菌及阴性菌均具有抗菌活性,特别是对革兰氏阳性菌中的链球菌(肠球菌除外)、肺炎球菌、革兰氏阴性菌中的淋球菌、布兰汉氏球菌、大肠菌、克雷伯氏属、沙雷氏属、变形杆菌属、流感杆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头孢克肟对各种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对产生β-内酰胺酶细菌显示优越的抗菌力。

头孢克肟的作用机制为阻止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其作用点因细菌的种类而异,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中的pbp1(1a,1b,1c)以及3有较高亲和性。临床上主要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感染时)、慢性呼吸器官疾病的继发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淋球菌性尿道炎;胆囊炎、胆管炎;猩红热;中耳炎、副鼻窦炎等疾病的治疗。

现头孢克肟的制剂剂型的研究已发展有胶囊剂、颗粒荆、混悬剂、片剂等。文献报道,头孢克肟颗粒剂吸收较快,最大血药浓度和生物利用度均高于头孢克肟胶囊和片剂;并且颗粒可制成口味良好的制剂,更适合儿童及特殊患者的服用,方便临床用药。

由于头孢克肟原料在湿热等极端环境下不稳定,易降解,目前市场上此类产品的质量稳定性较差。另外,头孢克肟原料较难溶于水,若处方中助悬剂的种类和配比不当都可导致物理效果不好,容易出现沉淀,影响制剂的混悬性以及药效的发挥。专利cn201010176154.8公布了一种头孢克肟混悬颗粒及其制备方法,由药物活性成分、赋形剂、助悬剂、崩解剂、矫味剂、着色剂、稳定剂、粘合剂、香料组成。但是过多的组分选择也成为头孢克肟稳定性不高的影响因素之一,不利于临床上的安全使用和长期存放,且其混悬性不高,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孢克肟混悬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使得所述头孢克肟混悬颗粒剂能够提高头孢克肟的稳定性(如水分、标示量、有关物质等方面)以及混悬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头孢克肟混悬颗粒剂,包括头孢克肟、d-木糖、50%乙醇、淀粉甘醇酸钠、二肉豆蔻磷脂酰乙醇胺和桔子香精。

作为优选,以重量份计,包括40-60份头孢克肟、400-550份d-木糖、60-80份50%乙醇、10-25份淀粉甘醇酸钠、10-20份二肉豆蔻磷脂酰乙醇胺和1-5份桔子香精。

更优选地,包括50份头孢克肟、450份d-木糖、70份50%乙醇、10份淀粉甘醇酸钠、10份二肉豆蔻磷脂酰乙醇胺和2份桔子香精。

针对现有头孢克肟混悬颗粒剂稳定性和混悬性不高的缺陷,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等环境下的标示量、有关物质等稳定性方面,本发明经过长期深入研究,考量了各种药物有效成分之间的影响,优化了头孢克肟混悬颗粒剂的组成配方,选择头孢克肟、d-木糖、50%乙醇、淀粉甘醇酸钠、二肉豆蔻磷脂酰乙醇胺和桔子香精作为药物成分,增强了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稳定性以及提高产品的混悬性。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头孢克肟混悬颗粒剂的制备方法,以头头孢克肟、d-木糖、50%乙醇、淀粉甘醇酸钠、二肉豆蔻磷脂酰乙醇胺和桔子香精为药物成分,将头孢克肟和d-木糖分别过100目筛备用;称取头孢克肟、d-木糖、淀粉甘醇酸钠和二肉豆蔻磷脂酰乙醇胺充分混匀,用50%乙醇制软材、16目筛湿法制粒,将颗粒在50-60℃左右鼓风干燥,干颗粒16目整粒,喷入桔子香精并将颗粒混匀即得。

作为优选,以重量份计,各药物成分含量为:

40-60份头孢克肟、400-550份d-木糖、60-80份50%乙醇、10-25份淀粉甘醇酸钠、10-20份二肉豆蔻磷脂酰乙醇胺和1-5份桔子香精。

更优选地,以重量份计,各药物成分含量为:

50份头孢克肟、450份d-木糖、70份50%乙醇、10份淀粉甘醇酸钠、10份二肉豆蔻磷脂酰乙醇胺和2份桔子香精。

本发明将所制备的头孢克肟混悬颗粒剂和cn201010176154.8专利公开的产品进行高湿高温光照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结果显示,在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时,主药标示量、水分以及有关物质等指标较稳定,与现有技术制备的对照样品相比,本发明在各方面的变化幅度均要小于对照样品的变化幅度,稳定性更强。同时,在混悬性对比试验中,本发明产品的沉降比比同期的对照样品要高。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优选头孢克肟、d-木糖、50%乙醇、淀粉甘醇酸钠、二肉豆蔻磷脂酰乙醇胺和桔子香精作为头孢克肟混悬颗粒剂的药物有效成分,相互协同作用提高头孢克肟的稳定性能和混悬性,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有利于临床药品的安全使用和长期储存。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头孢克肟混悬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所述头孢克肟混悬颗粒剂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头孢克肟混悬颗粒剂和制备方法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制备本发明所述头孢克肟混悬颗粒剂

将头孢克肟和d-木糖分别过100目筛备用;称取头孢克肟、d-木糖、淀粉甘醇酸钠和二肉豆蔻磷脂酰乙醇胺充分混匀,用50%乙醇制软材、16目筛湿法制粒,将颗粒在50-60℃左右鼓风干燥,干颗粒16目整粒,喷入桔子香精并将颗粒混匀,中间品检测,分装即得。

实施例2:制备本发明所述头孢克肟混悬颗粒剂

将头孢克肟和d-木糖分别过100目筛备用;称取头孢克肟、d-木糖、淀粉甘醇酸钠和二肉豆蔻磷脂酰乙醇胺充分混匀,用50%乙醇制软材、16目筛湿法制粒,将颗粒在50-60℃左右鼓风干燥,干颗粒16目整粒,喷入桔子香精并将颗粒混匀,中间品检测,分装即得。

实施例3:制备本发明所述头孢克肟混悬颗粒剂

将头孢克肟和d-木糖分别过100目筛备用;称取头孢克肟、d-木糖、淀粉甘醇酸钠和二肉豆蔻磷脂酰乙醇胺充分混匀,用50%乙醇制软材、16目筛湿法制粒,将颗粒在50-60℃左右鼓风干燥,干颗粒16目整粒,喷入桔子香精并将颗粒混匀,中间品检测,分装即得。

实施例4:制备本发明所述头孢克肟混悬颗粒剂

将头孢克肟和d-木糖分别过100目筛备用;称取头孢克肟、d-木糖、淀粉甘醇酸钠和二肉豆蔻磷脂酰乙醇胺充分混匀,用50%乙醇制软材、16目筛湿法制粒,将颗粒在50-60℃左右鼓风干燥,干颗粒16目整粒,喷入桔子香精并将颗粒混匀,中间品检测,分装即得。

实施例5:产品检测结果

取本发明实施例1-4样品与cn201010176154.8专利实施例2产品(对照品1),进行产品检测,结果见表1。

表1产品检测结果

由上表可知,本发明制备的产品在未进行各种极端环境下的试验前,其稳定性、水分和溶出度等检测结果和现有对照品无明显差异,而且总杂质要低于对照品1,表明本发明制备的头孢克肟混悬颗粒剂质量符合现有的标准,部分指标优于对照品1。

实施例6:高温、高湿、光照试验

取本发明实施例4样品与cn201010176154.8专利实施例2产品(对照样品1),分别置密封洁净的容器中,进行高温、高湿、光照试验,试验条件如下:

高温:于60℃温度下放置10天,于第5天和第10天取样,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进行检测,试验结果与0天比较。

高湿:在25℃分别于相对湿度90%±5%的条件下放置10天,于第5天和第10天取样,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进行检测,试验结果与0天比较。

光照:置于照度为4500lx的条件下放置10天,于第5天和第10天取样,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进行检测,试验结果与0天比较。

检测结果见表2。

表2高温高湿光照试验检测结果

由表2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4产品在高温、高湿、光照条件下,在水分、溶出度、有关物质和标示量等方面均要要比对照样品稳定。

实施例7:加速试验

取本发明实施例4样品与cn201010176154.8专利实施例2产品(对照样品1),分别在温度40℃±2℃、相对湿度为75%±5%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分别于第1、2、3、6个月末取样一次,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见表3。

表3加速试验结果

由表3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3产品在温度40℃±2℃、相对湿度为75%±5%的条件下,在水分、溶出度、有关物质和标示量等方面均要要比对照样品稳定。

实施例8:长期试验

取本发明实施例4样品与cn201010176154.8专利实施例2产品(对照样品1),分别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60%±10%的条件下放置12个月,分别于第3、6、9、12个月末取样一次,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见表4。

表4长期试验结果

由表4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4产品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60%±10%的条件下,在水分、溶出度、有关物质和标示量等方面均要要比对照样品稳定。

实施例9:混悬性对比试验

取本发明实施例4样品与cn201010176154.8专利实施例2产品(对照样品1),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记载的下沉降体积比试验进行混悬性对比检查试验,结果见表5。

表5沉降体积比对比结果

由表5可知,本发明产品高于放置相同时间的对照样品1的沉降体积比,表明本发明的混悬性要较高。

实施例10:不同配方产品的稳定性对比试验

1、试验分组:

本发明实施例3

对照样品2;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不添加二肉豆蔻磷脂酰乙醇胺,d-木糖以蔗糖代替;

对照样品3: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不添加二肉豆蔻磷脂酰乙醇胺;

对照样品4: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将d-木糖以蔗糖代替;

2、高湿对比试验

取实施例3产品及对照品2、对照品3、对照品4,分别置密封洁净的容器中,在25℃,相对湿度90%±5%的条件下放置10天,于第5天和第10天取样,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见表6。

表6高湿试验结果

由表6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3产品在高温条件下,在水分、有关物质和标示量等方面均要要比对照样品2-4稳定。表明未按照本发明配方组成和配比制备的产品是无法达到较高的稳定性的。

3、加速试验

取样品及对照品2、对照品3、对照品4,分别在温度为40±2℃、相对湿度为75%±5%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分别于第1、2、3、6个月取样一次,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见表7。

表7加速试验结果

由表7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3产品在温度为40±2℃、相对湿度为75%±5%的条件下,在水分、有关物质和标示量等方面均要要比对照样品2-4稳定。表明未按照本发明配方组成和配比制备的产品是无法达到较高的稳定性的。

4、长期试验

取样品及对照品,在温度为25℃±2℃、相对湿度为60%±10%的条件下放置36个月,分别于第3、6、9、12个月末取样一次,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见表8。

表8长期试验结果

由表8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3产品在温度为25℃±2℃、相对湿度为60%±10%的条件下,在水分、有关物质和标示量等方面均要要比对照样品2-4稳定。表明未按照本发明配方组成和配比制备的产品是无法达到较高的稳定性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