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修复受损皮脂膜、舒缓皮肤过敏的绿豆发酵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59705发布日期:2018-06-22 23:16阅读:834来源:国知局
具有修复受损皮脂膜、舒缓皮肤过敏的绿豆发酵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以组分为特征的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具有修复受损皮脂膜、舒缓皮肤过敏的绿豆发酵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皮肤之所以能保持柔软光洁,主要是因为皮肤组织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加上皮肤中的皮脂腺分泌的油脂和汗腺分泌的汗液混合在一起,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很薄的膜,医学上称之为“皮脂膜”,它既能润泽皮肤,又能大大的减少皮肤组织中水分的蒸发;一旦皮脂膜遭到破坏,不但保水功能降低,还会使肌肤变得干燥,瘙痒甚至蜕皮;对气候等因素的反应力也随之减弱,极易引起肌肤红肿,局部泛红甚至出现敏感现象。特别容易出现色素沉淀,皮肤不够白皙。洁面后也会感觉皮肤比健康时要干涩紧绷。现在社会,随着环境污染和接触的化学制剂不断增加,使皮肤皮脂膜受到破坏,各种敏感肌肤和过敏肌肤不断增加;

过敏是机体(免疫能力低下)在大量自由基的氧化破坏作用下,使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不稳定、变性,受到过敏原的刺激后,导致细胞膜破裂,致敏介质释放造成的;医学证实,90%以上反复发作的过敏,是在长期使用暗含激素或其他刺激性成分的化妆品,过敏之后再次使用激素类抗敏产品,导致皮肤反复过敏形成敏感肌肤,最后出现激素依赖性皮炎、红血丝等;

目前对于绿豆提取处理基本大多数都是采用物理、化学的提取方法,提取过程中存在提取效率低、有机化学物质残留难以去除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修复受损皮脂膜、舒缓皮肤过敏的绿豆发酵液及其制备方法,该一种绿豆籽萌芽乳酸菌发酵产物以绿豆籽初萌芽后进行乳酸菌发酵,所得破壁滤液十分安全,无任何外用刺激,具有显著抑制透明质酸酶之功效,快速消除痤疮杆菌,降低色素沉着,抑制痤疮疤痕生成。

该一种具有修复受损皮脂膜、舒缓皮肤过敏的绿豆发酵液制备方法利用绿豆籽经过生物激活萌芽后,利用一种生物乳酸菌株发酵诱导分泌,破菌后通过生物纯化出生理性活性小肽、胞外多糖(EPS)以及溶胞产物,其在对抗皮肤炎症、舒缓肌肤和修复皮肤屏障、保护细胞不受损,对抗痤疮杆菌与保湿、对抗肌肤老化方面均有优异表现。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具有修复受损皮脂膜、舒缓皮肤过敏的绿豆发酵液,包含由绿豆萌芽经乳酸菌发酵所得破壁滤液,滤液中固含量为1~20%。

进一步,所述滤液中固含量设置为5~10%。

进一步,所述滤液中含有微量元素,所述微量元素包括钙、镁、铁、锌、钾、锰、锂、锗、钒和硒。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修复受损皮脂膜、舒缓皮肤过敏的绿豆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1)将绿豆籽去离子水清洗,室温下浸泡6~12小时,脱水后进行光照培育,在22℃~25℃恒温下培养12~18小时;

2)培育乳酸菌,使其菌密度达到接种要求,待发酵使用;

3)将步骤1)中萌芽产物进行液体匀浆,并添加牛奶和微量元素,然后进行蒸汽灭菌,最后冷却至38℃~42℃;

4)将步骤2)中的菌种,按照比例加入步骤3)的浆液中,进行厌氧发酵;

5)发酵完毕,进行高压匀浆破壁处理;

6)将破壁处理处理后的浆液进行冷冻浓缩处理,使浆液保持固形物在5.0%以上,然后进行过滤粗处理;

7)将粗过滤的液体进行膜滤除菌分装,得到绿豆籽提取物和乳酸菌发酵产物滤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具有修复受损皮脂膜、舒缓皮肤过敏的绿豆发酵液以十分安全的食材绿豆籽初萌芽后进行乳酸菌发酵,所得破壁滤液十分安全,无任何外用刺激,具有显著抑制透明质酸酶之功效,发酵液可单独或者复配制成舒缓或者抗刺激剂,其稳定性十分良好,表现出优异的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率及大鼠肥大细胞组胺释放抑制率,且对皮肤无任何不良反应存在;

2、本发明具有修复受损皮脂膜、舒缓皮肤过敏的绿豆发酵液用于制备寻常痤疮人群肌肤的治疗、护理与修复,可以快速消除痤疮杆菌,降低色素沉着,抑制痤疮疤痕生成,即使用于受损皮肤也没有刺激感产生;本发明的产品避免了传统的痤疮治疗与修复需要依靠抗生素、激素和一些化学抑菌剂,从而避免对人体皮肤的巨大伤害和依耐性,同时本发明采用缓释体系技术大大降低对人体皮肤产生刺激可能性,增加起效作用的持续性;

3、本发明具有修复受损皮脂膜、舒缓皮肤过敏的绿豆发酵液制备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保存产物中的生物活性成份不丧失,生物发酵过程产生新活性物质,提取条件温和,有效成份溶出率高,无有害成份添加;

4、本发明有修复受损皮脂膜、舒缓皮肤过敏的绿豆发酵液制备方法属于利用安全可食用的原材料绿豆籽进行生物发酵制备原料领域,通过生物诱导控制发酵后产生抑菌肽和活性修复因子,可用于问题肌肤的修复或者辅助修复,其中问题肌肤包括痤疮肌肤、红血丝肌肤敏感肌肤、受刺激肌肤、干燥脱皮肌肤、晒伤肌肤等;

5、本发明运用本发明所得原料可用于制备舒缓皮肤过敏和刺激的药品或化妆品,安全有效无刺激,避免使用化学抗敏剂和植物提取剂用于抗敏对人体伤害和刺激。

6、本发明运用本发明配制产品为主对痤疮治疗主要是来自于生物协同抗菌作用及直接对过度角化毛囊作用的结果,对皮肤受损修复则是来自于对配方中修复细胞因子作用。

7、本发明的产品避免了传统的痤疮治疗与修复需要依靠抗生素、激素和一些化学抑菌剂,从而避免对人体皮肤的巨大伤害和依赖性,同时本发明采用缓释体系技术大大降低对人体皮肤产生刺激可能性,增加起效作用的持续性。

8、本发明主要用于人体寻常性痤疮的治疗与修复,如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本发明用于人体寻常性痤疮的治疗与修复,在医学层面构建健康肌肤免疫系统,不单纯是皮肤表面止痒,抗刺激,更为理论关键的应该是预防和修复受损肌肤表皮层,构建健康的皮肤屏障,有效抵御异物侵害皮肤。

9、本发明利用运用控时萌芽绿豆作为底物,利用萌芽过程中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对其天然活性物质进行充分激活和转化;控时萌芽后,我们运用带胚芽绿豆籽混合牛奶在一种乳酸菌作用下,进行兼性厌氧发酵,降低绿豆籽和牛奶中蛋白质,产生人体皮肤需要各种氨基酸,同时产生植物黄酮类、鞣质类、多酚类等丰富的二级代谢产物。

10、本发明中的抗敏菌素在抗敏、修复、舒缓的良好表现得益于以下方面:

皮肤抗炎消敏:绿豆萌芽中存在天然活性物质激活和转化阶段;在萌育中,由于新陈代谢的需要,会释放出部分生物活性酶被激活从而发生生化反应,在复杂酶系的作用下,生物合成黄酮类、芦丁和槲皮素、多酚类等二级代谢产物;同时绿豆胚芽籽在乳酸菌发酵过程中释放出鞣质类物;医学证实:黄酮类、鞣质类成分普遍具有抗炎作用,其抗炎机理如下:

1)通过减少T细胞凋亡,降低过敏抗体IgE水平,从而在致敏阶段降低I型超敏反应敏感性;

2)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颗粒体中的活性介质释放,控制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高、黏膜肿胀等,从而缓解临床症状,在激发阶段降低了I型超敏反应的作用;通过抑制机体过敏反应中的储备物质和活性中间介质的释放,从而在效应阶段降低过敏反应;

3)促进各种营养物质大幅增加,如维生素C开始合成,铁、钙、锌、铜等微量元素含量增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绿豆发酵液等效试验图表;

图2为本发明绿豆发酵液生物学等效试验装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绿豆发酵液成纤维细胞效果图;

图4为本发明绿豆发酵液液胶原质合成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具有修复受损皮脂膜、舒缓皮肤过敏的绿豆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利用绿豆籽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其可以抑制脂多糖刺激巨噬细胞过程,从而达到抑制与过敏反应相关的介质(细胞因子、前列腺素)的释放及炎症反应的发生,利用萌芽过程中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对其天然活性物质进行充分激活和转化;控时萌芽后,我们运用带胚芽绿豆籽混合牛奶在一种乳酸菌作用下,进行兼性厌氧发酵,降低绿豆籽和牛奶中蛋白质,产生人体皮肤需要各种氨基酸,同时产生植物黄酮类、鞣质类、多酚类等丰富的二级代谢产物;绿豆籽原料经过生物激活处理萌芽后,自身依然存在丰富淀粉和微量元素,可作为优异的发酵底物配合牛奶进行一种经过诱导的乳酸菌株发酵,分泌出生理性活性物、EPS和溶胞产物;其中发酵中分泌活性物胞外多糖(EPS)通过刺激细胞因子的产生和竞争性拮抗存在于机体,免疫抑制因子增加肌肤免疫功能,提高巨噬细胞吞噬活性和诱导细胞生长抑制素,γ干扰素和白介素-1α的产生。

实施例一、抗炎症作用试验(24小时抑制白介素):如图1所示为生物学等效试验图表,生物学等效试验显示,2.0%绿豆乳酸菌发酵液对导致角质细胞过度增生的炎症因子(白介素-6),抑制度85%;对导致发红的炎症因子(白介素-8),抑制度高达90%;

实施例二:抑制透明质酸酶活性实施例

透明质酸酶是过敏反应的参与者,研究表明透明质酸酶与炎症、过敏反应极强相关性,采用透明质酸酶体外抑制实施例(Elson-Morgan)法,如下表所示:测试结果显示所示,以2.0%甘草酸二钾为阳性对照,样品Ⅰ(固含量5.0%),取其2.0%时抑制率与阳性对照约高,可达到95%,样品Ⅰ(固含量5.0%)。

数据显示:通过抑制透明质酸酶活性试验,抗敏菌素在抗敏效果上,与甘草酸二钾效果相当,甚至更显著。

实施例三:RBC溶血实施例

采用新鲜牛血制作血红细胞(RBC),以此测定原料本身溶血率和对抗SDS溶血抑制率;实施例结果如下:

1)抗敏菌素自溶对照组结果:其5.0%(质量百分数)抗敏菌素水溶液在体系中,未发生血红细胞溶血现象,证实本原料没有使血红细胞发生明显自溶,表明本原料自身没有明显刺激性。

2)抗敏菌素对SDS致损血红细胞的抑制率,添加2.0%(质量百分数))抗敏菌素在体系中实施例结果显示抑制率达到46.7%,以此证实抗敏菌素有效降低SDS对血红细胞的损害,可判定为显著降低刺激物对皮肤的潜在刺激。

实施例四:敏感修复,以刺激值降低/减少泛红过敏现象为标准

8位受测男女年纪20-45岁,试验方法如下:

1、贴布刺激性测试(重复黏贴使皮肤受损),

2、左手涂抹基础乳液,右手涂抹基础乳液+3%抗敏菌素

3、受试者15分钟后清洗,拍照观察

试验结果:使用3.0%抗敏菌素15分钟后,对比试验显示使用抗敏菌素左手均有不同程度减少泛红现像,分析得出50%以上减轻;基础乳液的右手,泛红现象依然明显,无明显改善。

实施例五:抑制痤疮杆菌

微生物抑菌试验:在平板上观测样品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圈大小,从而反映抗敏菌素对痤疮杆菌的抑制效果:

如图2所示:实施例采用抗敏菌素3.0%浓度,设置三个平行样,经抑菌实施例,可以看出,绿豆萌芽提取物(1、3、5号)对痤疮丙酸杆菌具有明显的抑菌功效,平行样(2、4、6号)没有表现出对痤疮杆菌有明显抑菌圈。

实施例六:选择自愿受试者38例,均为敏感肤质,有过敏史,且其面部均伴有痤疮症状;男女不限,进行试用及临床观察,随机分为2组,每组19例:观察前皮肤临床主要表现为肌肤敏感,瘙痒不适,有的常年发作:

1)实施方法:

1组:每日洁面后,在肌肤上和易发部位涂抹制备3.0%乳液适量,早晚各一次;

2组(对照组):每日洁面后,在肌肤上和易发部位涂抹市售某知名品牌祛痘乳液适量;

早晚各一次。3天、7天、28天观察并统计结果。

2)评判标准:

(1)治愈○:临床痤疮症状消失、一个月内再无皮肤敏感反应;

(2)有效※:临床痤疮症状减轻、皮肤敏感反应部分消退或消失,减小;

(3)无效X:临床痤疮症状、皮肤敏感未见好转。

3)试用结果:如下表所示:

结果显示:抗敏菌素对痤疮杆菌有强的抑制作用,具有很好的舒敏抗敏功效,对痤疮患者的肌肤有稳定的修复效果。

实施例七:抗老化

随年龄增长,细胞更新速度减慢,提高细胞活力可根本改善皮肤的肌理,改善鳞状的皮肤。如图3、图4所示,抗敏菌素可以辅助改善细胞活性,使成纤维细胞增殖率提高,过度老化的角质细胞脱落,增加胶原质生物合成效率,使真皮层的含水量增加,真皮内粘多糖、胶原纤维、弹力纤维数量增加,使皮肤变得亮丽、光泽,皱纹逐步消退。

实施例八:绿豆抗敏菌素的制造工艺如下:

1)原料灭菌:将绿豆籽灭菌后,进行去离子水清洗,室温下浸泡6~12小时;

2)萌芽培养:液体剪切灭菌;在22℃~25℃恒温下培养12~18小时,然后将萌芽产物进行液体匀浆,并添加牛奶和微量元素,然后进行蒸汽灭菌,最后冷却至38℃~42℃;

3)菌种活化:培育乳酸菌,使其菌密度达到接种要求,待发酵使用;

4)发酵培养:乳酸菌菌种,按照比例加入步骤2)的浆液中,进行厌氧发酵;

5)破菌处理:发酵完毕,进行高压匀浆破壁处理;

6)微孔滤膜除菌:将粗过滤的液体进行膜滤除菌分装,得到绿豆籽提取物和乳酸菌发酵产物滤液。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