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疳积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7150阅读:7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小儿疳积的药物,属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小儿疳积是由于喂养不当,或其他疾病的影响,致使脾胃功能受损,气液耗伤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慢性病证。临床以形体消瘦,饮食异常,面黄发枯,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为特征。本病发病无明显季节性,5岁以下小儿多见。目前,治疗小儿疳积的西药较少,而我国的传统中成药对小儿疳积,具有毒副作用小、疗效好的特点,故收到广大患者的青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进一步发掘和利用中医药宝库中的有效方剂,提供一组方独特、成本低、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的治疗小儿疳积的药物。

本发明选用羊开口、阳桃根、玉郎伞、大金不换、芒果叶、无根藤、捧吞叶、九龙藤、叶下珠、荷莲豆草、大头陈、广山药、广金钱草、小槐花为原料。经科学合理配伍,使各药物的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达到有效治疗小儿疳积的目的。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这种治疗小儿疳积的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羊开口4份、阳桃根4份、玉郎伞4份、大金不换5份、芒果叶5份、无根藤4份、捧吞叶6份、九龙藤2份、叶下珠4份、荷莲豆草3份、大头陈2份、广山药4份、广金钱草4份、小槐花2份。

所述药材均出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壮药质量标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羊开口4份、阳桃根4份、玉郎伞4份、大金不换5份、芒果叶5份、无根藤4份、捧吞叶6份、九龙藤2份、叶下珠4份、荷莲豆草3份、大头陈2份、广山药4份、广金钱草4份、小槐花2份。

治疗效果:

诊断依据为:

一、疳症

1、饮食异常,大便干稀不调,或脘腹膨胀等明显脾胃功能失调者;

2、形体消瘦,体重低于正常平均值的15~40%,面色不华,毛发稀疏枯黄,严重者干枯赢瘦;

3、兼有精神不振,或好发脾气,烦躁易怒,或喜揉眉擦眼,或吮指磨牙等症;

4、有喂养不当或病后饮食失调及长期消瘦史;

5、因蛔虫引起者,谓之“蛔疳”,大便镜检可查见蛔虫卵;

6、贫血者,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减少;

7、出现肢体浮肿,属于营养性水肿者,血清总蛋白量大多在45g/l以下,血清白蛋白约在20g/l以下。

二、积滞

1、以不思饮食,食而不化,腹部胀满,大便溏泄或便秘为特征;

2、可伴有烦躁不安,夜间哭闹或呕吐等症;

3、有伤乳食史;

4、大便化验检查可见不消化食物残渣及脂肪滴。

治疗方法:按实施例1比例取各组分共计150克,加入10倍量(v/w)水,于100℃加热并浓缩至500ml,过滤,将滤液继续浓缩至300ml,即得。

每日一剂分两次口服,每次空腹服150ml,三十天为一个疗程,服至临床症状缓解,治疗二个疗程。

病例选择:2015年5月-2016年4月,共有200名患者使用。

入选标准:被确诊为疳积的儿童,年龄1-4岁。

200名患者随机均分为两大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使用实施例一所得中药组合物,每日一剂分两次口服,每次空腹服150ml。

对照组使用西药治疗。

两组均以3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主要考察症状、体征指标:

(1)食欲恢复情况:食欲明显改善人数;

(2)精神恢复情况;

(3)体重增长情况:取治疗前各组患者体重平均数为基础数据,治疗周期结束后,再次取各组患者体重平均数与治疗前数据比较。

疗效情况判定标准:

1、治愈:

症状完全消失;

2、有效:

主要症状明显减轻,身体各项指标有所恢复;

3、无效:

与治疗前相比较,各方面均无明显进步。

表1: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评价情况比较

注:上表中体重增加百分数与食欲情况数据均取平均数。

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评价情况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2项主要疗效指标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治愈率为35%,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治愈率为60%,总有效率为99%,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表明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小二疳积的药物,该药物由如下重量比组成的中药组分组成:羊开口、阳桃根、玉郎伞、大金不换、芒果叶、无根藤、捧吞叶、九龙藤、叶下珠、荷莲豆草、大头陈、广山药、广金钱草、小槐花。本发明组分为常见纯中药,无毒副作用,对治疗小儿疳积具有良好的疗效。

技术研发人员:付书婕;巫玲玲;蒋敏捷;蒋伟哲;周媚;蒋群哲;张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宁多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20
技术公布日:2018.04.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