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充电骶神经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6370阅读:6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线充电骶神经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骶神经调节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骶神经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尿失禁、尿频等膀胱系疾病通常是因神经系统脊髓损伤而引发的,医学研究和实践己经确认,对有关神经施加电刺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许多研究表明,刺激骶神经前根可以影响膀胱逼尿肌和外尿道括约肌的动作,从而利用合适的刺激信号抑制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达到缓解尿失禁的目的;也可以采用特定的刺激脉冲序列,来激发膀胱逼尿肌与外尿道括约肌协调动作以实现受控排尿。因此,骶神经调节装置也应运而生。

骶神经调节装置是可植入于大小便失禁患者臀部的小型可程控设备。通常将该骶神经调节装置中的骶神经刺激器植入于臀部并经由导线连接到骶神经,通过脉冲发生器发送电脉冲信号给骶神经,调节与排尿和排便相关的膀肌和肠的神经反射,使异常的神经反射重新达到平衡,患者能够通过类似远程控制的外部设备来控制刺激器的开关和程控设定,从而使排尿排便功能障碍的症状得到控制。目前,现有的骶神经调节装置多采用内置锂电池供电,具有只能一次性使用的缺点。而且当电池寿命快要达到时,需要及时做手术予以更换,对病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也大大增加病人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骶神经调节装置存在的电池寿命达到时,需要做手术更换电池,导致的损害病人健康及增加成本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中的无线充电骶神经调节装置,包括骶神经刺激器、内置电池、内置充电装置、外置充电装置及外置控制器;所述骶神经刺激器植入人体皮下,所述内置电池设置于骶神经刺激器中,所述内置充电装置与所述内置电池有线电连接,所述内置充电装置与所述外置充电装置耦合,所述外置充电装置与所述外置控制器连接。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置充电装置及外置充电装置均为电感线圈,所述内置充电装置的电感线圈与所述外置充电装置的电感线圈匝数相同或内置充电装置的电感线圈匝数低于外置充电装置的电感线圈的匝数。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感线圈包括隔离层及金属线圈层,所述隔离层及金属线圈层均为圆弧状,所述隔离层与所述金属线圈层在竖直方向上交替层叠设置。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包括内置无线电量传感器及外置显示器,所述内置无线电量传感器的采集端与所述内置电池连接,所述内置无线电量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外置控制器的输入端无线连接,所述外置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外置显示器连接,将内置电池的电量传输至显示器。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骶神经刺激器包括内置控制器、脉冲发生器和电极束,所述电极束包括至少两根电极,每根电极的末端均有用于与骶神经接触的刺激点,所述内置控制器与所述脉冲发生器连接,所述脉冲发生器与所述电极束连接。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置控制器及内置控制器所采用的芯片均为80c51,所述脉冲发生器为微型脉冲发生器。

本发明中的无线充电骶神经调节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中的无线充电骶神经调节装置,利用内置充电装置及外置充电装置实现对植入人体皮下的骶神经刺激器内置电池的充电,无需手术更换电池,对病人的身体健康损害小,不会产生更换电池的手术费用,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本发明设置了无线电量传感器,用于显示内置电池的电量,以便患者及时充电。

本发明的内置充电装置及外置充电装置均采用的电感线圈,并对电感线圈的结构进行了改进,以提高耦合效率,适当增加两者之间感应的距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无线充电骶神经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电感线圈垂直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的无线充电骶神经调节装置,包括骶神经刺激器、内置电池、内置充电装置、外置充电装置及外置控制器;骶神经刺激器植入人体皮下,内置电池设置于骶神经刺激器中,内置充电装置与内置电池有线电连接,内置充电装置与外置充电装置耦合,外置充电装置与外置控制器连接。内置电池为骶神经刺激器提供电能,使其工作。当内置电池电量低时,将外置充电装置靠近植入人体的骶神经刺激器处,而后控制器控制外置充电装置工作,外置充电装置与内置充电装置耦合,为内置充电装置提供电能,内置充电装置将电能传输至内置电池中,为电池充电。其中外置控制器所采用的芯片为80c51。

内置充电装置及外置充电装置均为电感线圈,内置充电装置的电感线圈与外置充电装置的电感线圈匝数相同或内置充电装置的电感线圈匝数低于外置充电装置的电感线圈的匝数。具体匝数的选择,根据患者可接受情况而定。当内置充电装置的匝数比外置充电装置的匝数少时,使得对内置电池的充电速度较慢,相应的,其产生的热量小,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感会减轻。为提高内置充电装置及外置充电装置之间磁场强度,提高耦合效率,对电感线圈进行改进,将电感线圈设置为包括隔离层1及金属线圈层2的结构,隔离层1及金属线圈层2均为圆弧状,隔离层1与金属线圈层2在竖直方向上交替层叠设置。利用该种结构的电感线圈,可以减少电磁反应中的磁场强度的损失,提高耦合效率。

为方便患者查看内置电池的电量,设置了内置无线电量传感器及外置显示器,内置无线电量传感器的采集端与内置电池连接,内置无线电量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外置控制器的输入端无线连接,外置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外置显示器连接,将内置电池的电量传输至显示器。内置无线电量传感器为霍尔电流传感器。

本发明中的骶神经刺激器包括内置控制器、脉冲发生器和电极束,电极束包括至少两根电极,每根电极的末端均有用于与骶神经接触的刺激点,内置控制器与脉冲发生器连接,脉冲发生器与电极束连接。利用内置控制器控制脉冲发生器产生脉冲,产生的脉冲经由电极刺激骶神经。其中内控制器所采用的芯片为80c51,脉冲发生器为微型脉冲发生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骶神经调节装置,包括骶神经刺激器、内置电池、内置充电装置、外置充电装置及外置控制器;骶神经刺激器植入人体皮下,内置电池设置于骶神经刺激器中,内置充电装置与内置电池有线电连接,内置充电装置与外置充电装置耦合,外置充电装置与外置控制器连接。本发明中的无线充电骶神经调节装置,利用内置充电装置及外置充电装置实现对植入人体皮下的骶神经刺激器内置电池的充电,无需手术更换电池,对病人的身体健康损害小,不会产生更换电池的手术费用,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技术研发人员:苏鹏霄;王霆;裴彦江;郑兆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鹏霄
技术研发日:2017.12.27
技术公布日:2018.05.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