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动型转速可控移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92544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双动型转速可控移位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理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动型转速可控移位机。



背景技术:

因身体先天或后天残疾所导致的肢体障碍,以下肢和腰椎失去活动能力尤为常见,其中下肢瘫痪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脊髓损伤后,受伤平面以下,双侧肢体感觉、运动、反射等消失导致行动障碍或丧失的一种疾病,下肢瘫痪是肢体残疾中的常见病。在日常护理中,下肢瘫痪患者常有移位的需求,如在床上移动转位至轮椅或座椅,或由轮椅移位至马桶或浴缸等。

传统的移动患者方式常为借助他人(看护者)外力进行人力搬运移动,在徒手移位过程中一方面容易造成患者二度伤害,另一方面看护者独立移动患者时,亦常导致自身伤害的发生。而移位机实现了瘫痪、腿脚受伤的病人或老年人在床、轮椅、座椅、坐便器之间的安全转移,大大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护理效率,降低了护理风险。使用移位机可将患者托起并移动,代替人工劳动,使用移位设备进行移位不但省时省力,而且可快速、安全、长距离的移动患者,这不但减轻了看护者的人力和负担,而且扩大患者的活动范围,增加患者外出的意愿,使患者更舒适,同时也维护患者的尊严。

目前,国内外已有多种移位设备出现,然而,调查发现现有移位机还存在如下主要缺陷:

①移位机的操作必须借助于护理人员才能进行,患者自己却无法独立动作操控,即移位机仅减轻了护理人员的体力支出,当患者旁边无人看护时,患者无法自主控制实现移位。而且,对于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其上肢肌力仍可能存在且功能较好,但当他们使用常规移位机时,若还必须由医护人员操作,不仅不能充分利用患者自身残存功能,而且对社会资源的节约,减轻家庭负担方面也是资源上的浪费;

②移位机的升降杆动力主要依靠电动,成本高,对我国某些常断电的乡村使用有限;

③现有移位机大多价格昂贵,特别是国外进口移位机的价格,给本就负担较重的患者家庭带来更多经济上的窘迫;

④由于现有移位机只设计为医护人员操作,没有任何智能安全防护系统,电动型移位机即使存在急停按钮,但若因医护人员操作不当而使患者触碰等遭受意外伤害的风险反而增大;或因电源中断,电动移位机动不了,患者放不下来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⑤现有移位机的移动旋转采用手动方式,医护人员因有意或无意为之,易造成移位机起停的突然,给患者造成心理上的恐惧和莽撞突忽,特别是有高龄老人、食用了导致眩晕、嗜睡、运动失调、平衡力失调和注意力分散的药物的患者,如降压药、抗心律失常药、抗心绞痛药、抗糖尿病药和感冒药等。

因此,如何妥善处理上述问题,成为当前患者移位的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双动型转速可控移位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双动型转速可控移位机,包括行驶机构、升降机构、提升悬臂梁、旋转悬挂机构、防碰撞机构、控制机构和带app程序的手机,升降机构安装在行驶机构上可上下升降,提升悬臂梁连接在升降机构上可随升降机构升降;旋转悬挂机构通过悬臂梁末端连接件与提升悬臂梁固定连接,防碰撞机构安装在行驶机构上;控制机构安装在升降机构上控制行驶机构、升降机构和旋转悬挂机构的动作,手机由人控制与控制机构无线通信相连。

所述行驶机构包括底座以及安装在底座上的前万向小轮、后万向小轮和驱动导向轮,驱动导向轮共两个分别安装在底座的中部两侧,前万向小轮和后万向小轮分别安装在底座的四个角上。

所述驱动导向轮包括驱动电机和导向轮,驱动电机安装在底座下方,导向轮与驱动电机传动相连。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臂、伸缩臂、电动推杆、气压缸、电动推杆滑移座和气压缸滑移座;固定臂安装在行驶机构的底座上,伸缩臂与固定臂活动套接相连并与提升悬臂梁活动连接,电动推杆和气压缸的下端分别与固定臂铰接相连,电动推杆的上端通过电动推杆滑移座与提升悬臂梁滑动相连,气压缸的上端通过气压缸滑移座与提升悬臂梁滑动相连。

所述电动推杆滑移座和气压缸滑移座分别设有锁定螺丝,通过锁定螺丝可将电动推杆滑移座或气压缸滑移座锁定在提升悬臂梁上。

所述提升悬臂梁包括一段横杆和一段斜杆,斜杆的下端通过悬臂梁末端连接件与旋转悬挂机构固定相连,横杆上设有前后两条凹槽,升降机构中的电动推杆滑移座和气压缸滑移座分别连接在前后两条凹槽内并可沿凹槽前后滑移。

所述旋转悬挂机构包括齿轮箱、安装在齿轮箱上方的步进电机、安装在齿轮箱内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以及连接在齿轮箱下方的承重挂钩;主动齿轮与步进电机传动相连,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传动相连,承重挂钩与从动齿轮传动相连并可在从动齿轮的带动下旋转。

所述防碰撞机构包括广角红外测距探头,广角红外测距探头与控制机构中的控制电路板电信号相连,当广角红外测距探头测得障碍物距离小于设定值时,通过控制电路板锁定驱动导向轮,将行驶机构锁死,防止意外碰撞。

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电器箱,在电器箱内设有无线收发蓝牙模块和控制电路板。

还包括控制手柄,控制手柄内设有无线收发蓝牙模块,与控制机构的电器箱无线通信相连,并通过控制机构控制行驶机构的移位、升降机构的升降与旋转悬挂机构的旋转,并能对防碰撞机构所反馈的信号进行声光警示。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特点:

①本实用新型应用了智能控制技术,通过手机APP程序及无线蓝牙技术可简易操作整个机身的机械运动,包括:向任意方向直行、转弯、升降、旋转等,充分利用患者自身身体残存功能,控制移位机实现“无需第二人”的护理体验,满足患者自己照顾自己、生活自理的心理需求,重返社会。而且因通过软件精确控制,移位机的机身运动可采用缓慢起停的程序控制方式,避开了医护人员突然起停的缺陷。

②本实用新型提供气动传动与电力驱动两种方式来完成提升患者这一重要机械运动,避免了之前产品中所采用的液压传动或者单纯电机驱动的不足之处。可实现无电情况下的手动操作,作为电量意外耗尽时的应对方案,安全可靠,设计精巧。

③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悬挂机构可360°旋转并在0°和180°位置上定位,使患者可正反面转身,方便患者移位至坐便器、轮椅上方后转动身体方向入座。

④本实用新型在底座安装红外测距仪,患者遥控操作失误导致即将碰撞墙壁或物体时,测距仪会报警提示并启动脚轮制动装置,同时,底座边缘的橡胶材质也会起缓冲作用,保护患者和机身。

⑤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悬挂机构,实现步进电机通过齿轮箱精确程控其下方的承重挂钩,实现患者旋转时的缓慢起停,避免移位机的突然起停,克服了现有移位机手动旋转患者方式给患者造成心理上的恐惧和莽撞突忽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控制移动和旋转的渐变控制信号、渐变控制速度;

图5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配合参见图2、图3。本实用新型双动型转速可控移位机,包括行驶机构1、升降机构2、提升悬臂梁3、旋转悬挂机构4、防碰撞机构5、控制机构6和带app程序的手机,升降机构安装在行驶机构上可上下升降,提升悬臂梁连接在升降机构上可随升降机构升降;旋转悬挂机构通过悬臂梁末端连接件7与提升悬臂梁固定连接,防碰撞机构安装在行驶机构上;控制机构安装在升降机构上控制行驶机构、升降机构和旋转悬挂机构的动作,手机由人控制与控制机构无线通信相连。

本实用新型中的行驶机构1包括底座11以及安装在底座上的前万向小轮12、后万向小轮13和驱动导向轮14,驱动导向轮共两个分别安装在底座的中部两侧,前万向小轮和后万向小轮分别安装在底座的四个角上。驱动导向轮14包括驱动电机141和导向轮142,驱动电机安装在底座下方,导向轮与驱动电机传动相连。

本实用新型中的升降机构2包括固定臂21、伸缩臂22、电动推杆23、气压缸24、电动推杆滑移座25和气压缸滑移座26;固定臂安装在行驶机构的底座上,伸缩臂与固定臂活动套接相连并与提升悬臂梁活动连接,电动推杆和气压缸的下端分别与固定臂铰接相连,电动推杆的上端通过电动推杆滑移座与提升悬臂梁滑动相连,气压缸的上端通过气压缸滑移座与提升悬臂梁滑动相连。电动推杆滑移座25和气压缸滑移座26分别设有锁定螺丝27、28,通过锁定螺丝可将电动推杆滑移座或气压缸滑移座锁定在提升悬臂梁上。

本实用新型中的提升悬臂梁3包括一段横杆和一段斜杆,斜杆的下端通过悬臂梁末端连接件7与旋转悬挂机构固定相连,横杆上设有前后两条凹槽31、32,升降机构中的电动推杆滑移座和气压缸滑移座分别连接在前后两条凹槽内并可沿凹槽前后滑移。

本实用新型中的旋转悬挂机构4包括齿轮箱41、安装在齿轮箱上方的步进电机42、安装在齿轮箱内的主动齿轮43和从动齿轮44以及连接在齿轮箱下方的承重挂钩45;主动齿轮与步进电机传动相连,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传动相连,承重挂钩与从动齿轮传动相连并可在从动齿轮的带动下旋转。

本实用新型中的防碰撞机构5包括广角红外测距探头,广角红外测距探头与控制机构中的控制电路板电信号相连,当广角红外测距探头测得障碍物距离小于设定值时,通过控制电路板锁定驱动导向轮,将行驶机构锁死,防止意外碰撞。

本实用新型中的控制机构6包括电器箱,电器箱安装在升降机构的固定臂上,在电器箱内设有无线蓝牙模块、控制电路板以及手机app程序。

参见图4、图5,本实用新型控制整机移动及控制旋转悬挂机构4的承重挂钩45的转动,是通过渐变信号来实现的,即信号强度、移动速度、旋转速度是从零逐渐增强,到规定强度、最高转速后匀速运动一段时间,之后当快要达到目标时,信号强度、运动速度再组件减弱至零。

参见图5,本实用新型中的控制手柄,内设无线蓝牙模块,与控制机构6的电器箱互相通信,以控制本实用新型整机的移位、升降机构2的升降与旋转悬挂机构4中的承重挂钩45的旋转,并能对防碰撞机构5所反馈的信号进行声光警示。控制手柄可采用普通手机替代,因手机本身含有蓝牙通信模块,可通过软件app程序控制手机,实现控制手柄的软硬件控制与报警显示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1)患者自主控制的移动与旋转,即患者自我移位模式

在有电状况下,电动推杆滑移座25锁定,气压缸滑移座26自由放开,可沿凹槽自由滑移,以患者从床面移动到轮椅为例,参见图5:

首先,通过手机app或控制手柄遥控,和控制电路板通过蓝牙模块连接,app里下达指令,信号传送到控制电路板,控制本实用新型整机到床边合适位置,合适角度,之后控制升降机构2的电动推杆23做活塞运动,把提升悬臂梁3降下,从而提升悬臂梁前端的旋转悬挂机构4降下来;

其次,患者翻身,躺在吊兜上,然后通过吊带连接与吊兜与吊环,把吊环挂在旋转悬挂机构4的承重挂钩45上;

再次,通过升降机构2把提升悬臂梁3升起,从而患者升离床面,

最后,控制本实用新型整机移动到所需位置,对准轮椅,放下患者,抽离吊兜,患者坐上轮椅,驶离移位机即可。

(2)患者他控方式,即护理人员控制移位机实现患者移位

除了医护人员按照方式(1)操作手机app,实现患者的他控方式移位之外,在无电状况下,把气压缸滑移支座锁定,释放电动推杆滑移座,使电动推杆滑移座可自由沿凹槽滑移,由外接打气装置,人力驱动气压缸做活塞运动,同样可使提升悬臂梁在一定范围内升降。而移位机的移动和方向调整由医护人员手推实现,此种模式是患者他动方式实现移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