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口咽通气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4027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口咽通气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口咽通气道。



背景技术:

口咽通气道是一种简易方便的声门外通气装置,用于解除上呼吸道梗阻,保持气道通畅。目前在麻醉科、呼吸内科、ICU和急诊科等临床科室的医生和护士常作为气道管理辅助器具,为气管插管必备设备。所述口咽通气管的插入端插入病患口腔内,而插入端端部固定的翼缘挡在患者口腔前面,翼缘中间的通气孔用于软管插入。

而在实际使用的过程当中,传统的口咽通气道的翼缘较短,约为3mm-5mm,容易掉落进患者的口腔内,并且不好固定,用胶带固定时易堵塞通气孔,临床上应用传统口咽通气道之前需要根据不同的患者准备多个型号,准备工作较繁琐,特别是在院外急救中,准备多个型号口咽通气道存在不方便携带的问题;并且现有的口咽通气道只能阻挡部分舌体,无法有效对准声门,不能很好的调节口咽通气道的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口咽通气道不好固定、且位置难调节等缺陷,提供一种新型口咽通气道,方便固定,有效防止脱落,且方便调节口咽通气道在咽部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口咽通气道,包括通气道本体和咬合部,所述通气道本体包括用于插入患者咽部的咽端以及用于伸出口腔的口端,咬合部设置在口端侧,且咬合部向外延伸形成翼缘,还包括气囊和气管,所述气囊套设于通气道本体的咽端外壁上,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气囊连通,另一端设有活塞密封件且伸出所述口端;所述翼缘扩大至8mm-12mm,且为弯弧状,以更好的贴合面部,翼缘两侧设置连接孔,在连接孔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布带,所述连接布带的端部设有相互配合的撕拉扣,翼缘下端面上还设有软硅胶,在使用时,软硅胶与口腔四周相接触,提高佩戴舒适度。

进一步的,所述气囊与气管连接处设有叶片,以防止气囊内气体回流。

进一步的,所述口咽通气道中设有人工鼻,在保持呼吸道正常呼吸外,还能能满足呼吸道加湿、加温功能的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气囊与咽端的端部间的距离为10mm,可以方便气囊充气后对咽端进行调节,增加患者咽部的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气囊与咽端外壁通过粘结方式进行连接,连接更加平滑,不会影响气囊的调节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述口咽通气道通过对翼缘进行加宽,并给予钻孔,设置连接布带,通过连接布带固定在脑后或者耳后,方便固定,且在翼缘端面上设有软海绵或软硅胶,可弯曲一定弧度,更好的贴合面部,提高佩戴舒适度,保护患者口角及面颊,通过对其固定方式进行改进设计,可稳定的置入在病人的口中,无论时间长短均不会发生移动、歪斜、甚至脱落的现象,使用安全性高;

并且在所述口咽通气道上设有气囊和气管,所述气囊套设于通气道本体的咽端外壁上,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气囊连通,另一端设有活塞密封件且伸出所述口端;可以通过注射器等充气装置对气囊进行充气,气囊充气后会对通气道本体咽端形成挤压,从而方便移动咽端的位置,调节通气道本体的方向,同时,气囊充气以后还可以增加患者口咽部的空间,使通气道本体的咽端能够对准患者的声门,对患者进行有氧的给养支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口咽通气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叶片与气囊和气管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口咽通气道结构示意图,包括通气道本体1和咬合部2,所述通气道本体1包括用于插入患者咽部的咽端11以及用于伸出口腔的口端12,咬合部2设置在口端12侧,且咬合部2向外延伸形成翼缘21,另外,本实施例所述口咽通气道还包括气囊3和气管4,所述气囊3套设于通气道本体1的咽端11外壁上,气管4的一端与所述气囊3连通,另一端设有活塞密封件5且伸出所述口端12。

为了提高佩戴舒适度,所述翼缘21两端扩大至8mm-12mm,优选8mm,且所述翼缘21为弯弧状,以更好的贴合面部,翼缘21两侧设置连接孔,在连接孔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布带6,所述连接布带6为棉布材质,所述连接布带6的端部设有相互配合的撕拉扣61,为了方便固定,其中一侧的连接布带的长度长于另一侧的连接布带的长度;在使用时,翼缘21口腔四周相接触,为提高佩戴舒适度,翼缘21下端面上还设有软硅胶22,也可以采用软海绵或其他材质。本实施例所述连接布带的固定方式有多种,除了撕拉扣,也可以采用系扣或按扣等方式,或者连接布带采用弹性布,便于固定在一侧耳后,防止口咽通气道从口部脱落。

本实施例中,参考图2,所述气囊3与气管4连接处设有叶片41,以防止气囊3内气体回流,在使用注射器或其他充气装置进行充气的时候,由于压力的作用,叶片41顶开,随着气囊3中充气量的不断增多,压强增加,气囊3内的气体对叶片41也形成压力,叶片41自动将气囊3封闭,使气囊3不会由于气囊3中的气体过多而剧烈膨胀,保护患者的咽喉粘膜,有利于口咽通气道的安全使用。

另外,如图1所示,所述口咽通气道中设有人工鼻7,在保持呼吸道正常呼吸外,还能能满足呼吸道加湿、加温功能的需求;所述气囊3与咽端11的端部间的距离为10mm,可以方便气囊充气后对咽端进行调节,增加患者咽部的空间,所述气囊3与咽端11外壁通过粘结方式进行连接,连接更加平滑,不会影响气囊的调节效果,且气囊3与气囊连通的气管4一体成型,使气囊3与气管4的连接处力学性能更加稳定,提高口咽通气道使用效果。

优选的,所述通气道本体1靠近口端12侧设有一段由伸缩材料制成的长短可调的伸缩段13,以通过该伸缩段调节口咽通气道的长短,以适应成人和儿童的不同需求。现有技术中,这种伸缩式的管路有很多,在此不做详细介绍,通气道本体为弧形、硬质扁管结构,硅胶材质,满足人体口咽部的结构需求,方便医护人员操作,减轻患者的痛苦。

使用时,可以先调整口咽通气道的长度,满足病人需求,通气道本体的咽端插入患者的咽部,口端伸出患者的口腔,然后通过翼缘两侧的连接布带将口咽通气道固定,在头侧面粘结固定即可,为了方便移动通气道本体咽端位于患者咽部的位置,可通过注射器直接穿过活塞密封件进行充气,气囊充气后会对通气道本体咽端形成挤压,从而移动咽端的位置,调节通气道本体的方向,同时,气囊充气以后还可以增加患者口咽部的空间,使通气道本体的咽端能够对准患者的声门,对患者进行有氧的给养支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