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液体介质储存水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7184发布日期:2018-06-28 01:36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液体介质储存水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液体介质储存水囊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些医学设备中,需要使用液体作为机器与人体之间传递能量的媒介,例如超声波聚焦设备和超声波碎石机。在此类设备中,需要借助液体介质将设备产生的超声波能量传递到人体内部,而该液体介质需要利用水囊罐进行储存。

现有的水囊罐结构是通过一套运动装置控制水罐移动来调整水罐与人体的位置,使水罐底部安装的水囊膜贴在人体上后,将水罐固定不动,再通过另一套运动装置控制治疗仪器在水囊罐里的液体介质中进行三维运动(前后左右上下运动)工作来进行治疗,为保证治疗仪器前后左右的移动空间,需要设计水罐的体积远大于治疗仪器的体积,导致装水量大、重量重,不方便水罐的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医用液体介质储存水囊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水囊罐结构中的水罐体积过大而导致移动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医用液体介质储存水囊装置,包括水罐、治疗仪器、水囊膜及用于控制所述水罐移动的运动控制模块,所述水囊膜封闭于所述水罐的底端,所述水罐内储存液体介质,所述治疗仪器容置于所述水罐内,并浸泡在所述液体介质中;所述水囊装置还包括壳体和用于平衡水罐重力的牵引机构,所述壳体安装在所述运动控制模块上,由所述运动控制模块控制进行三维运动,所述牵引机构及治疗仪器均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牵引机构与所述水罐连接,所述水罐能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壳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固定座和固定导轨,所述固定座安装在所述运动控制模块上,所述牵引机构及治疗仪器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导轨上安装有可滑动的滑动件,所述水罐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动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件为直线导轨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机构包括平衡器及绕制在所述平衡器上的牵引钢索,所述平衡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牵引钢索的自由端与所述水罐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机构还包括导线轮,所述导线轮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牵引钢索绕设在所述导线轮上。

进一步地,所述平衡器包括旋转中心轴、绕线轮以及涡卷弹簧,所述绕线轮安装在所述旋转中心轴上,所述绕线轮内安装所述涡卷弹簧,所述涡卷弹簧的外圈与所述绕线轮固定,其内圈与所述旋转中心轴固定,所述牵引钢索绕设在所述绕线轮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治疗仪器固定于壳体上,壳体由运动控制模块控制进行三维运动,水罐能滑动地安装在壳体内,并由牵引机构平衡水罐的重力;当需要进行治疗时,运动控制模块控制壳体移动,从而能够带动治疗仪器与水罐一起进行前后左右移动,这样,水罐的体积只需稍大于治疗仪器的体积即可保证治疗仪器前后左右移动的活动空间,大大缩小了水罐的体积,减少了液体介质的容量,减轻水罐重量,方便水罐移动;同时,储存有液体介质的水囊罐在重力的作用下下降,当水囊膜与人体接触治疗后,运动控制模块能够控制治疗仪器相对于水罐进行上下移动,保证了在一定距离内水囊膜始终与人体贴合,便于治疗仪器进行上下移动治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医用液体介质储存水囊装置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医用液体介质储存水囊装置在进行治疗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平衡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与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用液体介质储存水囊装置,该水囊装置包括水罐1、水囊膜2、治疗仪器3、运动控制模块4、壳体5以及用于平衡水罐1重力的牵引机构6。水囊膜2封闭于水罐1的底端,水罐1内储存液体介质7,治疗仪器3固定于壳体5上,并位于壳体5内及容置于水罐1内,治疗仪器3浸泡在液体介质7中,壳体5安装在运动控制模块4上,由运动控制模块4控制壳体5进行三维移动,牵引机构6及治疗仪器3均固定在壳体5上,由运动控制模块4带动一起移动。牵引机构6与水罐1连接,水罐1能滑动地安装在壳体5内,并由牵引机构6平衡水罐1的重力。具体地,壳体5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固定座51和固定导轨52,固定座51安装在运动控制模块4上,牵引机构6安装在固定座51的上端,治疗仪器3安装在固定座51的下端。固定导轨52上安装有可滑动的滑动件8,水罐1固定连接在滑动件8上,从而能够使水罐1能够沿固定导轨52移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滑动件8为直线导轨轴承,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滑动件8也可为滑轮、滑块等。

上述实施例中,牵引机构6包括平衡器61、牵引钢索62及导线轮63。平衡器61固定安装在固定座51上,导线轮63可转动地安装在固定座51上,牵引钢索62绕制在平衡器61和导线轮63上,并且其自由端与水罐1固定连接,牵引钢索62自由伸缩牵引水罐1。

请一同参阅图3所示,上述的平衡器61包括旋转中心轴611、绕线轮612以及涡卷弹簧613,绕线轮612安装在旋转中心轴611上,绕线轮612内安装涡卷弹簧613,涡卷弹簧613的外圈与绕线轮612固定、内圈与旋转中心轴611固定,牵引钢索62绕设在绕线轮612上。当旋转中心轴611与绕线轮612相对旋转时,涡卷弹簧612会产生反向弹力。这样,旋转中心轴611使牵引钢索62绕在绕线轮612上,直至牵引钢索62绷紧后,继续对旋转中心轴611转动若干圈,从而给涡卷弹簧613施力,然后将旋转中心轴611固定。涡卷弹簧613产生的反向弹力通过绕线轮612、牵引钢索62后作用于水罐1上,从而能够平衡水罐1的重力(涡卷弹簧612在工作弹力范围弹力变化小,因此提供给牵引钢索62的拉力也是几乎恒定,可以用来平衡水罐1的重力)。

综上所述,上述的医用液体介质储存水囊装置在需要进行治疗时,通过一套运动控制模块4对壳体5进行移动控制,既可带动治疗仪器3与水罐1一起进行前后左右移动,这样,水罐1不需要具有用于容纳治疗仪器3进行前后左右移动的空间,因此,水罐1的体积只需稍大于治疗仪器3的体积即可,大大缩小了水罐1的体积,减少了液体介质7的容量,减轻水罐1重量,控制灵活,方便水罐1移动。同时,当控制水罐1下降至水囊膜2与人体A进行接触后,由于涡卷弹簧613的反向弹力作用,平衡器61通过牵引钢索62牵引水罐1,可降低水罐1对人体A的下压重力,减少人体A的负重感;在水囊膜2与人体A进行接触后,控制水罐1进行水平移动时,由于平衡器61对水罐1的牵引力减少了水囊膜2对人体A的压力,从而能够减少水囊膜2与人体A之间的摩擦力;当运动控制模块4控制治疗仪器3进行上升工作时,治疗仪器3能够相对水罐1向上移动,从而保证在一定距离范围内水囊膜2始终与人体A贴合,便于治疗仪器3进行上升移动治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