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96413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护理床。



背景技术:

医用护理床,是行动不方便的病人在住院或居家护理时使用的病床,其主要目的是便于护工人员进行护理,便于病人康复。

现有的护理床床头抬高不便;有时候需要确切的抬高角度,现有的床头高时没有确切的角度显示,使用不便;且现有的护理床结构复杂,使用不便,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医用护理床,使用方便,效果好。

一种医用护理床,床架、第一床板、第二床板、滑块、滑杆、齿轮、齿条、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一床板、第二床板均安装在床架上并沿床架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第一床板靠近第二床板的一端与床架铰接,第一床板远离第二床板的一端为自由端,第一床板的下表面设有滑槽,滑槽沿床架的长度方向布置;滑块滑动安装在滑槽上;滑杆置于第一床板的下方,滑杆与床架连接并沿床架的长度方向布置;齿轮置于第一床板的下方,齿轮与床架转动连接;齿条滑动安装在滑杆上并沿滑杆的长度方向布置,齿条与齿轮啮合;第一支撑杆置于第一床板的下方,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滑杆铰接,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滑块铰接;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杆的中部铰接,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与齿条铰接。

优选的,还包括手柄,手柄与齿轮连接。

优选的,床架靠近第一床板的一端设有挡板,挡板上设有刻度线,刻度线以第一床板靠近第二床板的一端为中心沿竖直方向布置;还包括显示杆,显示杆与第一床板连接并与第一床板平行布置,显示杆与刻度线对应设置。

优选的,床架上设有导轨,导轨沿床架的长度方向布置;还包括支撑板、支杆,支撑板水平布置,支撑板置于第二床板的上方;支杆沿竖直方向布置,支杆与支撑板连接,支杆的底端与导轨滑动连接。

优选的,支撑板的上表面设有容纳槽。

优选的,支撑板的上表面的边缘向上凸起形成围栏。

本实用新型中,当需要将抬起患者的头部时,转动齿轮,利用齿轮带动齿条移动,利用齿轮、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驱动滑块向上移动,进而推动第一床板转动,进而将患者的头部抬起。需要方向患者头部时,反向转动齿轮即可。

设置第一床板、第二床板,方便仅将患者的头部抬起,使用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支撑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的结合;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参照图1、2: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医用护理床,床架1、第一床板2、第二床板3、滑块4、滑杆5、齿轮6、齿条7、第一支撑杆8、第二支撑杆9;第一床板2、第二床板3均安装在床架1上并沿床架1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第一床板2靠近第二床板3的一端与床架1铰接,第一床板2远离第二床板3的一端为自由端,第一床板2的下表面设有滑槽,滑槽沿床架1的长度方向布置;滑块4滑动安装在滑槽上;滑杆5置于第一床板2的下方,滑杆5与床架1连接并沿床架1的长度方向布置;齿轮6置于第一床板2的下方,齿轮6与床架1转动连接;齿条7滑动安装在滑杆5上并沿滑杆5的长度方向布置,齿条7与齿轮6啮合;第一支撑杆8置于第一床板2的下方,第一支撑杆8的一端与滑杆5铰接,第一支撑杆8的另一端与滑块4铰接;第二支撑杆9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杆8的中部铰接,第二支撑杆9的另一端与齿条7铰接。

本实施例还包括手柄10,手柄10与齿轮6连接;利用手柄10带动齿轮6转动,使用方便。

本实施例中,床架1靠近第一床板2的一端设有挡板11,挡板11上设有刻度线12,刻度线12以第一床板2靠近第二床板3的一端为中心沿竖直方向布置;还包括显示杆13,显示杆13与第一床板2连接并与第一床板2平行布置,显示杆13与刻度线12对应设置;当第一床板2转动时,利用显示杆13指示刻度线12的具体度数,确定具体的抬高角度,使用更加方便。

本实施例中,床架1上设有导轨,导轨沿床架1的长度方向布置;还包括支撑板14、支杆15,支撑板14水平布置,支撑板14置于第二床板3的上方;支杆15沿竖直方向布置,支杆15与支撑板14连接,支杆15的底端与导轨滑动连接;患者吃饭时,将支撑板14移动至患者附近,不使用时,向远离第一床板2的方向移动,减少支撑板14占用的空间,使用更加方便。

本实施例中,支撑板14的上表面设有容纳槽16;可以将水杯等放置在容纳槽16内,避免滑落。

本实施例中,支撑板14的上表面的边缘向上凸起形成围栏17;避免支撑板14上的物品滑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