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面罩及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5884发布日期:2018-07-13 16:47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吸入来自氧气瓶或氧浓缩机等的氧气(包含浓缩 氧气)的氧气面罩、及氧气面罩中使用的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使患者等吸入来自氧气瓶等的氧气或来自氧浓缩机等的浓 缩氧气,使用氧气面罩。

专利文献1及2中公开了与该氧气面罩有关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实用新型登录第319236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54899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氧气面罩的基本构成为具有覆盖吸入氧气的使用者的鼻部、口部的面 罩主体,并连接有向面罩主体供给氧气的供氧管。供氧管向该面罩主体的 连接通常从面罩主体的下方连接。在从面罩主体的上侧或侧面侧连接供氧 管的情况下,在吸入氧气的使用者坐起的状态下,供氧管下垂,导致产生 供氧管容易发生弯折的倾向。当供氧管弯折时,存在不能供给氧气(或者 供给量下降)的可能性。因此,在氧气面罩中,大多从面罩主体的下方连 接供氧管。

在这种以往的氧气面罩,在氧气向面罩内的供给中,氧气从面罩主体 的下方向上方供给。由此,如图6所示,存在氧气容易从面罩的上部(即 鼻背附近)的间隙泄漏,泄漏的氧气吹向眼睛令人烦恼或者眼睛干燥这样 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在从面罩主体的 下方连接有供氧管的氧气面罩中抑制氧气从面罩的上部(即鼻背附近)的 间隙泄漏的氧气面罩。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结构1)

一种氧气面罩,其特征在于,具备:面罩主体部,其覆盖鼻部或者鼻 部和口部;氧气导入部,其具有从所述面罩主体部的下方侧连接供氧管的 连接部,并向所述面罩主体部内导入氧气;以及流路变更部件,其改变向 所述面罩主体部内供给的氧气向上方的流动。

(结构2)

根据结构1所述的氧气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导入部具备筒状 体部,在该筒状体部的下面侧形成有所述连接部,在所述筒状体部的上面 侧形成有所述流路变更部件,供氧口向所述筒状体部的侧面方向开口。

(结构3)

根据结构1或2所述的氧气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流路变更部件使 用水平板构成,所述水平板将向所述面罩主体部内供给的氧气的流动向大 致水平方向引导。

(结构4)

根据结构1或2所述的氧气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流路变更部件使 用倾斜板构成,所述倾斜板将向所述面罩主体部内供给的氧气的流动向倾 斜方向引导。

(结构5)

根据结构1或2所述的氧气面罩,其特征在于,通过在所述面罩主体 部的覆盖鼻部部分的下表面的位置上具有分隔部,形成覆盖鼻部部分的吸 气部,在所述氧气导入部形成的供氧口的下端以沿着所述分隔部的上表面 的方式形成。

(结构6)

根据结构1或2所述的氧气面罩,其特征在于,连接器安装孔向下开 口而形成于所述面罩主体部,所述氧气导入部形成作为相对于所述连接器 安装孔可拆装的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在该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具备所述 流路变更部件。

(结构7)

根据结构5所述的氧气面罩,其特征在于,

连接器安装孔向下开口而形成于所述面罩主体部,

所述氧气导入部形成作为相对于所述连接器安装孔可拆装的供氧管 连接用连接器,在该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具备所述流路变更部件。

(结构8)

一种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其在结构6所述的氧气面罩中使用,其特 征在于,具备结构6所述的流路变更部件。

(结构9)

一种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其在结构7所述的氧气面罩中使用,其特 征在于,具备结构7所述的流路变更部件。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氧气面罩,在从面罩主体的下方连接供氧管的氧气 面罩中,具备改变向面罩主体部内供给的氧气向上方的流动的流路变更部 件,由此抑制氧气从面罩的上部(即鼻背附近)的间隙泄漏。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氧气面罩的立体图,图1(b) 是表示从面罩主体部拆卸下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的状态的图。

图2(a)是表示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b)是表示供 氧管连接用连接器的主视图,图2(c)是表示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的后视 图,图2(d)是表示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的侧视图,图2(e)是表示供 氧管连接用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3(a)是表示氧气面罩的主视图,图3(b)是表示氧气面罩的侧 视图,图3(c)是表示氧气面罩的剖视图,图3(d)是说明使用状态的 图。

图4(a)是表示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的另一示例的立体图,图4(b) 是表示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的另一示例的主视图,图4(c)是表示供氧管 连接用连接器的另一示例的后视图,图4(d)是表示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 的另一示例的侧视图,图4(e)是表示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的另一示例的 剖视图。

图5(a)是表示使用了图4(a)的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的氧气面罩 的立体图,图5(b)是表示使用了图4(a)的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的氧 气面罩的剖视图。

图6是说明以往的氧气面罩的使用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此外,以下 的实施方式是将本实用新型具体化时的一个实施方式,不旨在将本实用新 型限定于该范围内。

图1(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氧气面罩的立体图,图1(b) 是表示从面罩主体部拆卸下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氧气导入部)的状态的 图。图3(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氧气面罩的主视图,图3(b) 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氧气面罩的侧视图,图3(c)是沿图3(a) 的B-B线的剖视图,图3(d)是说明使用状态的图。

如各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氧气面罩1具有覆盖鼻部及口部的面罩主 体部11、以及相对于面罩主体部可拆卸的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氧气导入 部)12作为基本的结构。

面罩主体部11具有覆盖鼻部的吸气部111、以及覆盖口部的呼气部 112。即,如图3(d)等所示,通过在覆盖鼻部的部分的下表面的位置具 有分隔部114,吸气部111形成为大致仅覆盖鼻子部分的形状。

在成为吸气部111的下表面的分隔部114形成有用于安装供氧管连接 用连接器12的连接器安装孔113(连接器安装孔向下开口而形成于面罩主 体部)。通过将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12安装于该连接器安装孔113,并将 与供氧源连接的供氧管(未图示)与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12连接,从而 向面罩主体部11的吸气部111内供给氧气。

面罩主体部11通过上述结构,由于使吸气部111和呼气部112在空 间上分隔,因此抑制了由呼气导致的氧气浓度的下降。

此外,氧气面罩1向面部的安装通过将橡胶绳等安装于面罩主体部11 的周边部上形成的插通孔H,并将该橡胶绳等挂在耳部或者缠绕到头部而 进行(与以往相同)。

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氧气导入部)12是用于将供氧管(未图示)与 氧气面罩1连接的部件,如图2(a)所示,将圆筒状的筒状体部121作为 其基本形态,在筒状体部121的下面侧形成用于连接供氧管的连接部122。 如上所述,面罩主体部11(吸气部111)的连接器安装孔113向下开口而 形成,因此连接部122用于从面罩主体部11的下方侧连接供氧管。

筒状体部121的外径形成为与连接器安装孔113的内径大致相同,并 且形成有凸缘123。根据该结构,通过将筒状体部121插入连接器安装孔 113,并触碰到凸缘123,由此将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12向面罩主体部11 进行安装。

通过在筒状体部121的上部形成上表面(水平板),由此形成流路变 更部件125。

另外,在筒状体部121的上部侧面,供氧口124向侧面方向开口。

通过将上述结构的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12安装于面罩主体部11,如 图3(c)、图3(d)所示,在面罩主体部11(吸气部111)内供氧口124 开口,从而将氧气(或浓缩氧气等)向面罩主体部11(吸气部111)内供 给。

在此,在图6中表示以往的氧气面罩的使用状态的一个示例。

如图6所示,在以往的氧气面罩中,在氧气向面罩内的供给中,氧气 从面罩内的下方向上方供给。由此,产生朝向上方的气流,存在氧气容易 从面罩的上部(即,鼻背附近)的间隙泄漏的问题。另外,存在泄漏的氧 气吹向眼睛令人烦恼或者眼睛干燥的问题。

相对于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氧气面罩1,如图3(d)所示,通过具 备改变向面罩主体部11内供给的氧气向上方的流动的流路变更部件125, 从而抑制氧气从面罩的上部(即鼻背附近)的间隙泄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氧气面罩1中,如图3(c)、图3(d)所示, 在将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12安装于面罩主体部11的状态下,供氧口124 的下端以沿着分隔部114的上表面的方式形成,供氧口124以与鼻部相对 的方式形成,因此还实现了高效吸入氧气这样优异的效果。即,被流路变 更部件125向大致水平方向引导的氧气的流动直至鼻部为止不被阻碍地流 动,因此能够高效地吸入所供给的氧气。

在上述说明中,作为将氧气的流动向水平方向引导的部件,以供氧管 连接用连接器的上表面形成为大致水平为例,但是也可以将氧气的流动向 倾斜方向引导。

图4(a)中示出了作为这种部件的一个示例的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 12’。另外,图5(a)是表示使用了该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12’的氧气 面罩的图。

对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12’而言,流路变更部件125’是使用将氧气 的流动向斜上方引导的倾斜板构成(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的上表面倾斜) 的部件。关于其他的结构,与上述说明的内容相同。

通过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12’,与上述同样,可抑制氧气从面罩的上 部(即鼻背附近)的间隙泄漏。

此外,在此,以将氧气的流动向斜上方引导的部件作为了示例,但是 也可以以将氧气的流动向斜下方引导的方式构成流路变更部件(使得与图 4(a)部件的倾斜角度相反)。

此外,在实施方式中,以流路变更部件形成于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氧 气导入部)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流路变更部件也可以是形成于面 罩主体部侧的部件。例如,针对如图6这样以往的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 也可以将遮挡来自向其上表面开口的供氧口的氧气的向上方的流动的部 件形成于面罩主体部的内表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氧气导入部)的基本形态以 圆筒状的结构为例,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多棱柱等形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氧气导入部)与面 罩主体部单独形成的结构为例,但是也可以是氧气导入部与面罩主体部一 体形成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面罩主体部具有覆盖鼻部的吸气部111和覆盖口 部的呼气部112的结构(具有分隔部114的结构)为例,但是本实用新型 不限于此,也可以适用于没有将鼻部和口部在空间上进行分隔的以往的氧 气面罩、仅覆盖鼻子部分的氧气面罩(没有本实施方式中的呼气部112的 结构)。

附图标记的说明

1:氧气面罩

11:面罩主体部

111:吸气部

112:呼气部

113:连接器安装孔

114:分隔部

12: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氧气导入部)

121:筒状体部

122:连接部

124:供氧口

125:流路变更部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