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呼吸科气管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5881发布日期:2018-07-13 16:47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呼吸科气管导管。



背景技术:

气管导管是呼吸科在临床上常用的辅助装置,但在实际的临床实践中,由于患者对气管导管会有异物感,会产生刺激性咳呛反应,为了避免发生强烈的呛咳反应,往往不得不采用静脉给药,但这种静脉给药的方法不能使得药物及时地到达病灶,甚至会对患者造成全身性的负面反应,即延长了治疗的时间,有影响了治疗的效果。同时,气管在颈部不易固定,给患者带来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呼吸科气管导管。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呼吸科气管导管,包括外管体、内管体、活塞和滑块;所述外管体一端开口,另一端由渗透膜封闭;外管体靠近渗透膜处设置有多个通孔,其侧壁上设置有与负压泵连通的吸液管;所述外管体中嵌套设置有内管体,所述内管体的下端与设置于外管体中的活塞连接;所述内管体中嵌套设置有与连杆连接的滑块;所述活塞的圆心处设置有一个圆形橡胶板,所述滑块的下端设置有用于刺破圆形橡胶板的穿刺部件;所述穿刺部件内部设置有液体流道,其侧壁上设置有与液体流道连通的连通孔;所述液体流道与设置于连杆中的进液管连通,进液管的另一端与药物容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内管体的上端设置有环形凸缘。

在使用时,先将管体下部置于患者气管内,通过移动内管体带动活塞上下运动,先将患者气管内的分泌物和积液吸入外管体和活塞之间;然后开启负压泵,在负压作用下将外管体内的液体吸走;关闭负压泵,将活塞移动至外管体最下端,然后下移连杆,使穿刺部件刺破圆形橡胶板,伸出患者气管内,药物容器增压,在压力作用下,药物通过穿刺部件的液体流道和连通孔进入患者的气管中。

本新型中提供的新型呼吸科气管导管,采用内外分体设置,内管体具有输送药物功能的同时还与活塞配合充当活塞杆使用,通过吸液管的配合,可以有效的吸出患者气管中的液体;通过在活塞设置圆形橡胶板并配合穿刺部件,可以有效防止药物注射时与残余在外管体中的积液和分泌物混合,有效的防止带有大量细菌的病毒的积液或分泌物对药物和患者气管的二次污染,提高了治疗效果。使用渗透膜包裹住管体的末端,也使供药更加集中,不会散到他处,同时减少了药物对呼吸道的刺激,同时通过渗透也可使患者将药液吸收,避免了因异物感产生的刺激性咳嗽反应,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且成本低、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新型呼吸科气管导管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新型呼吸科气管导管中穿刺部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呼吸科气管导管,包括外管体1、内管体3、活塞4和滑块9;所述外管体1一端开口,另一端由渗透膜2封闭;外管体1靠近渗透膜2处设置有多个通孔,其侧壁上设置有与负压泵连通的吸液管8;所述外管体1中嵌套设置有内管体3,所述内管体3的下端与设置于外管体1中的活塞4连接;所述内管体3中嵌套设置有与连杆6连接的滑块9;所述活塞4的圆心处设置有一个圆形橡胶板5,所述滑块9的下端设置有用于刺破圆形橡胶板5的穿刺部件7;所述穿刺部件7内部设置有液体流道71,其侧壁上设置有与液体流道71连通的连通孔72;所述液体流道71与设置于连杆6中的进液管61连通,进液管61的另一端与药物容器连接;所述内管体3的上端设置有环形凸缘31。

以上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需要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前提下进行的部分改进,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