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液流速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26814发布日期:2018-07-27 18:07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药液流速调节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药液流速调节器。



背景技术:

药液流速调节器是一种用于控制输液滴数或输液流速,保证药物能够速度均匀,药量准确并且安全地进入病人体内发挥作用的一种仪器,传统的药液流速调节器虽然结构简单,但存在计量误差较大,调节精度低,需要手动调节,无法对输液操作进行预先设定,已经不能满足目前临床精确给药的需求,逐步的被一些更为先进的产品所替代。

与此同时,目前也有可精确对药液流速进行精确控制且具有其他功能的药液流速调节器出现,但在临床使用中仍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现有的大部分药液流速调节器并无法给液压流动提供动力,而是依赖药液自有的重力势能进行流动,而随着药液的输入,药量逐渐减少,所具备的势能发生变化,进而对流速产生一定的影响,现有的大部分药液滴速调节器并不能避免上述情况对流速控制带来的影响,进而对药液流速控制的精准性仍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液流速调节器,以解决现有药液流速调节器计量精确性差、功能单一而无法预设置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药液流速调节器,其包括一个壳体,壳体内设有腔体,壳体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均与腔体相通的输液管进口和输液管出口,输液管出口处设有固定夹;腔体内固定有旋转座、马达、月牙座以及位于旋转座下方的气泡探测器和闭塞感应器;旋转座中心经一主轴而由马达驱动,旋转座上固定有三个等角度分布于主轴外侧且与主轴平行的轧辊,三个轧辊分别与旋转座中心的间距相等;月牙座位于三个轧辊的一侧且月牙座与轧辊相对的一侧为弧形面;输液管由输液管进口穿入腔体内,首先在轧辊与月牙座之间穿过,而后依次穿过气泡探测器、闭塞感应器,最终经固定夹进行卡固后由输液管出口引出至壳体外;旋转座旋转过程中,三个轧辊能陆续的靠近月牙座的弧形面并轧着输液管向下移动;马达由一脉宽调制控制器控制工作而可周期性的间断运行;壳体上固定有一主控制器,主控制器的显示屏及控制面板设置在壳体外,脉宽调制控制器、气泡探测器和闭塞感应器均由主控制器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结构设计巧妙合理,使用更加方便快捷,预先对主控制器内部程序进行编程预处理后,可方便根据临床输液情况来调节药液流速、输液时间等,使临床输液的操作控制更加自动化,更为省心;与此同时,本药液流速调节器集成有气泡探测和闭塞感应功能,避免输液过程中的意外发生,保证临床输液操作的顺利进行,大大提高了输液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马达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轴,2、脉宽调制控制器,3、马达,4、输液管进口,5、壳体,6、输液管,7、气泡探测器,8、闭塞感应器,9、固定夹,10、输液管出口,11、腔体,12、旋转座,13、轧辊,14、主控制器,15、控制面板,16、显示屏,17、月牙座,18、弧形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药液流速调节器,其包括一个壳体5,壳体5内设有腔体11,壳体5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均与腔体11相通的输液管进口4和输液管出口10,输液管出口10处设有用于固定输液管6的固定夹9;腔体11内固定有旋转座12、马达3、月牙座17以及位于旋转座12下方的气泡探测器7和闭塞感应器8;旋转座12中心设有一主轴1,主轴1由马达3驱动而带动旋转座12转动,旋转座12上固定有三个等角度分布于主轴1外侧且与主轴1平行的轧辊13,三个轧辊13分别与旋转座12中心的间距相等;月牙座17位于三个轧辊13的一侧且月牙座17与轧辊13相对的一侧为弧形面18;输液管6由输液管进口4穿入腔体11内,首先在轧辊13与月牙座17之间穿过,而后依次穿过气泡探测器7、闭塞感应器8,最终由固定夹9进行卡固后由输液管出口10引出至壳体5外;旋转座12旋转过程中,三个轧辊13将陆续的靠近月牙座17的弧形面18并轧着输液管6向下移动;马达3由一脉宽调制控制器2控制工作而可周期性的间断运行;壳体5上固定有一主控制器14,主控制器14的显示屏16及控制面板15设置在壳体5外;所述的脉宽调制控制器2、气泡探测器7和闭塞感应器8均由主控制器14控制。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主控制器14可对脉宽调制控制器2发送指令而间接控制马达3的工作状态,可接收气泡探测器7和闭塞感应器8所反馈的检测信息;所述的显示屏16可显示电量、马达3工作状态及气泡探测器7和闭塞感应器8所反馈的信息数据;所述的控制面板15上设有操作键,以用于对主控制器14进行指令输入,而实现药液输送速度、输送时间等工作状态的预设操作。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主控制器14,其内部的处理芯片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为:

将输液管6由输液管进口4穿入腔体11内,使其首先在轧辊13与月牙座17之间穿过,而后依次穿过气泡探测器7、闭塞感应器8、最终由固定夹9对其位置进行束缚固定后,由输液管出口10引出至壳体5外;旋转座12由马达3提供动力而旋转,其旋转过程中,一轧辊13靠近月牙座17的弧形面时,该轧辊13将轧着输液管6向下移动,使输液管6中的药液受压力驱使而向下输送,而被该轧辊13轧过后的输液管6逐步恢复原状而从上方吸入药液,由此一来,三个轧辊13由旋转座12驱使而循环逐个的执行前述的工作方式,进而可使输液管6中的药液间断性的进行持续输出;通过人为对马达3的运行状态进行预设,即可满足流速调节的目的;而通过气泡探测器7、闭塞感应器8可检测药液输送过程中是否存有气泡、是否发生闭塞等情况,并通过显示屏16实时显示,保证输液安全稳定的进行。

在上述的药液流速调节器中,具有“旋转座12旋转过程中,三个轧辊13将陆续的靠近月牙座17的弧形面18并轧着输液管6向下移动”的技术要求;在实际加工制作过程中,通过对马达3的输出轴的转向进行控制,根据现有输液管6的尺寸型号,对月牙座17的形状及其与轧辊13相对位置进行合理调整,实现前述的技术要求并无难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