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26810发布日期:2018-07-27 18:07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注射装置,具体是一种注射泵。



背景技术:

目前注射药物需要注射器来注入人体内部,传统的人工注射不能有效排除干扰,不仅无法精确控制注射过程中的用量,也给医护人员带来巨大的工作量,效果差强人意,现在需要一种能自动注射而且可以做到实时监控的注射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注射泵,解决目前人工注射无法精确注射切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注射泵,包括外壳主体,外壳主体前端设有固定注射器的左右贯穿的固定槽,外壳主体前端转动连接有配合固定槽的固定装置,外壳主体右端滑动连接有按压在注射器推杆上的推柄,外壳主体内固定有与推柄连接的驱动装置,外壳主体前端左侧转动连接有显示器,显示器通过控制器与推柄相连。这样设置后,固定槽用于放置注射器,固定装置对注射器进行固定,推柄顶压在注射器的推杆上,推柄通过驱动装置向前推进来实现注射的效果,整个过程稳定平稳,极大的减少外界和人为干扰,推柄注射过程中,显示器实时显示注射数据,便于监控整个注射过程,安全可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固定装置上设有按压块,按压块上设有配合固定槽的V 型槽。按压块下压并压在注射器主体上,按压块上的V型槽可以卡住注射器,固定效果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按压块与外壳主体之间通过拉簧弹性连接,外壳主体上设有容纳按压块的凹槽。按压块与外壳主体弹性连接,使按压块具有下压的趋势,当需要使用按压块时只需转动按压块到固定槽前侧即可,按压块在拉簧作用下压紧注射器,凹槽提供按压块下压时的空间,也减少按压块占据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驱动装置上设有丝杆,推柄左端固定有连接杆,连接杆末端连接在丝杆上,丝杆上连接有电机。电机带动丝杆运动,丝杆进而驱动连接杆左右移动,控制推柄的自由往复运动,实现自动注射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推柄左端上设有夹持注射器推杆的夹片组,夹片组与推柄之间通过压簧预张紧连接,推柄右端设有与夹片组固定连接的掰动块。夹片组自然状态在压簧作用下处于加紧状态,掰动掰动块后可以使夹片组张开从而夹持住注射器的推杆,使整个注射过程稳定可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外壳主体右端上固定有顶压在注射器主体端面上的压板。压板对注射器端面进行顶压,保证注射器主体固定效果,为推柄推进注射器推杆提供保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外壳主体底部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卡块,外壳主体顶部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卡槽。如附图7所示,卡块和卡槽配合可以形成多个注射器上下叠加的效果,而且注射器之间连接稳固,多个注射器共同作用可以有效提供注射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外壳主体左段设有位于固定槽出口端的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开放式弧形通槽并形成倒钩。固定板对注射器前端起到固定限位的作用,固定板上的开放式弧形通槽便于注射器前端放置和通过,倒钩可以进一步对注射器前端限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固定槽为圆弧凹槽结构或V型通槽结构。圆弧凹槽或V 型通槽结构都可以很好的贴合注射器主体表面,以便后续的注射器固定工作。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合理、紧凑,通过在外壳主体前端固定注射器并利用推柄顶压在注射器推杆上,实现自动注射的效果,整个注射过程安全平稳高效,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也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前端的显示器显示注射过程中的数据,做到精确控制注射,效果良好,适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左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

图4为显示器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显示器打开状态的左视图;

图6为推柄内部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多个注射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外壳主体1,固定槽2,推柄3,显示器4,按压块5,丝杆6,连接杆 7,夹片组8,掰动块9,压板10,卡块11,卡槽12,固定板13,倒钩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本实施例中的这种注射泵,包括外壳主体1,外壳主体1前端设有固定注射器的左右贯穿的固定槽2,外壳主体1前端转动连接有配合固定槽2的固定装置,外壳主体 1右端滑动连接有按压在注射器推杆上的推柄3,外壳主体1内固定有与推柄3连接的驱动装置,外壳主体1前端左侧转动连接有显示器4,显示器4通过控制器与推柄3相连。

固定装置上设有按压块5,按压块5上设有配合固定槽2的V型槽。

按压块5与外壳主体1之间通过拉簧弹性连接,外壳主体1上设有容纳按压块5的凹槽。

驱动装置上设有丝杆6,推柄3左端固定有连接杆7,连接杆7末端连接在丝杆上,丝杆6上连接有电机。

推柄3左端上设有夹持注射器推杆的夹片组8,夹片组8与推柄3之间通过压簧预张紧连接,推柄3右端设有与夹片组8固定连接的掰动块9。

外壳主体1右端上固定有顶压在注射器主体端面上的压板10。

外壳主体1底部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卡块11,外壳主体1顶部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卡槽12。

外壳主体1左段设有位于固定槽2出口端的固定板13,固定板13上设有开放式弧形通槽并形成倒钩14,如附图7所示,上下位的注射器通过卡块和卡槽配合连接。

固定槽2为圆弧凹槽结构。

固定槽2为V型通槽结构。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各样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