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明火恒温无烟艾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41167发布日期:2018-08-24 17:56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艾灸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明火恒温无烟艾灸装置。



背景技术:

艾灸是我国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广泛用于医疗和康复治疗领域。

现在市场上的艾灸器具主要有艾灸盒,对于手持式艾灸盒,在使用时,艾灸盒底部直接贴合在用户体表,艾条容置在盒体内点燃,艾热从盒体底部的散热孔散出至体表上,起到灸疗效果,艾灸盒的周壁或顶壁上开设有进气孔,以供外部气流流入艾灸盒内助燃。

在使用过程中,艾条燃烧时产生的烟雾以及灰尘,会从进气孔逸出,产生烟雾刺激到用户,使得用户不适或被烟呛到;另外艾条燃烧时产生大量热量,容易灼伤用户皮肤,艾灸盒周壁较烫,也不利于长时间握持艾灸盒进行灸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明火恒温无烟艾灸装置,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艾灸装置在使用时产生烟雾刺激到用户以及无法长时间握持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明火恒温无烟艾灸装置,包括内部形成有空腔的、且两端开口的筒状壳体;在所述空腔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风机、过滤结构以及由电机带动的转盘;所述风机的扇叶、所述电机以及所述转盘的转轴均与所述壳体的中轴线重叠;所述过滤结构位于所述风机的进风端处;在所述转盘上可拆卸设有用于容置艾绒的盒体;在所述转盘与所述过滤结构之间形成有供烟雾通过的导流通道。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包括固定架、罩合于所述转盘外侧的热量反射罩以及罩合于所述热量反射罩上的防护盖;所述固定架与热量反射罩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电机的第一腔体;在所述固定架上与所述第一腔体相对的一侧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过滤结构和风机的第二腔体;所述热量反射罩与防护盖之间形成第三腔体,所述转盘的转轴穿过所述热量反射罩设于所述第三腔体内,所述艾绒于所述第三腔体内燃烧并产生具有艾灸效果的艾热。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盘与热量反射罩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间隙,在所述固定架和热量反射罩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固定架上的通孔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间隙和通孔形成所述导流通道。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架设于所述壳体径向上、且在其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在所述固定架上形成有用于容置电池的电池槽体;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固定架的轴心处,所述第二通孔与电池槽体均匀环绕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外侧。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用于容置所述过滤结构和风机的抽风筒;所述抽风筒通过所述固定架上的磁铁结构可拆卸设于所述固定架的轴心处,且完全罩合于所述第一通孔上;所述过滤结构设于所述风机的进风端与第一通孔之间。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活性炭,所述活性炭位于所述抽风筒与固定架之间,且覆盖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上。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热量反射罩上开设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固定架的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四通孔位于所述热量反射罩上朝向所述固定架的一侧形成的风道内,且所述风道罩合于所述固定架的第二通孔。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固定架的外侧罩合有罩体;在所述罩体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正对于所述固定架的第二通孔,所述出风口正对于所述抽风筒;在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处设有可旋转调节大小的挡板。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转盘上固定有磁铁,用于容置艾绒的所述盒体通过所述磁铁可拆卸固定于所述转盘上。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盖的制作材质为热绝材料。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热量反射罩的内侧面上覆盖有铝箔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明火恒温无烟艾灸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风机与过滤结构之间的配合,使艾绒燃烧产生的烟雾经过过滤后排出该装置外,达到除烟的技术效果,避免烟雾刺激用户,同时,转盘能够使得艾绒燃烧产生的热量均匀地散发出来,热量反射罩能够将热量隔绝在热量反射罩内,防止壳体过热无法长时间握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爆炸图;

图4为实施例剖视状态爆炸图;

图5为实施例固定架立体图;

图6为实施例固定架俯视图;

图7为实施例热量反射罩立体图;

图8为实施例热量反射罩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手持式艾灸仪在使用过程中,艾条燃烧时产生的烟雾以及灰尘,会从进气孔逸出,产生烟雾刺激到用户;另外艾条燃烧时产生大量热量,容易灼伤用户皮肤,艾灸仪周壁较烫,也不利于长时间握持艾灸盒进行灸疗。

请参见图1-图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明火恒温无烟艾灸装置,其包括内部形成有空腔的、且两端开口的筒状壳体10,在空腔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风机20、过滤结构30以及由电机40带动的转盘50。其中风机20的扇叶、电机40以及转盘50的转轴均与壳体10的中轴线重叠,风机20和电机40在运转时,上述结构能够使该明火恒温无烟艾灸装置保持稳定,提高艾灸的舒适体验。

为了达到有效的烟雾过滤效果,过滤结构30位于风机20的进风端处,并且在转盘50与过滤结构30之间形成有供烟雾通过的导流通道。其中过滤结构30可以为吸烟棉。请参见图4,在转盘50上可拆卸设有用于容置艾绒的盒体51,可在转盘50上固定有磁铁52,盒体51通过磁铁52可拆卸固定于转盘50上。

请参见图3,壳体10具体包括固定架60、罩合于转盘50外侧的热量反射罩70以及罩合于热量反射罩70上的防护盖80。其中防护盖80上均匀开设有散热孔。其中固定架60、热量反射罩70和防护盖80之间均可拆卸设置,可采用卡扣结构或螺纹结构连接,其两两之间的连接位置均设于边缘处,令三者固定连接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筒状壳体10。

请参见图2,固定架60与热量反射罩70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电机40的第一腔体11;在固定架60上与第一腔体11相对的一侧形成有用于容纳过滤结构30和风机20的第二腔体12;热量反射罩70与防护盖80之间形成第三腔体13,转盘50的转轴穿过热量反射罩70设于第三腔体13内,艾绒于第三腔体13内燃烧并产生具有艾灸效果的艾热。

在上述结构中,由于艾绒是放置在盒体51内燃烧,为了防止热量传导至艾灸装置的外侧壁上,在热量反射罩70的内侧面上覆盖有铝箔层,令热量反射罩70内形成绝热空间,在避免热量传导至壳体10上的基础上,转盘50的旋转能够使得艾绒燃烧产生的热量能够均匀的散发,令热量反射罩70内能够维持恒定的温度,确保艾灸的持续性,同时,防护盖80的制作材质为热绝材料,能够有效避免艾绒燃烧产生的热量灼伤用户。

请参见图2,转盘50与热量反射罩70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间隙71,在固定架60和热量反射罩70上均开设有通孔,固定架60上的通孔与第二腔体12连通,间隙71和通孔共同形成供烟雾通过的导流通道。

该明火恒温无烟艾灸装置为了达到除烟效果,转盘50和风机20需旋转令艾绒燃烧产生的烟雾通过过滤结构30,请参见图3-图4,在固定架60上还形成两个用于容置电池的电池槽体61,两个电池分别为电机40和风机20供电,两个电池槽体61位于第二腔体12的两侧。

为了便于电池槽体61内的电池与电机40和风机20之间的电性连接,在电池槽体61的侧壁上形成有与电池电性连接的金属极片62。由于电池槽体61位于第二腔体12的两侧,将设于第二腔体12内的风机20的导线引出接入金属极片62,即可完成风机20的导线安装;由于电机40位于第一腔体11内,需采用与电机40电性连接的金属片63穿过固定架60,再通过金属片63与电池槽体61的金属极片62连接,完成电机40的导线安装。

本实施例提供的明火恒温无烟艾灸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将艾绒放置在盒体51内并点燃,开启电机40和风机20,转盘50在电机40的带动下旋转,由于风机20的转动,使得与风机20进风端连接的空间均形成负压,进而在此空间内形成朝向壳体10外的气流,艾绒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烟雾,如图1中箭头所示,烟雾在气流的作用下从转盘50与热量反射罩70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71通过,并依次通过热量反射罩70和固定架60上的通孔,最终通过过滤结构30从风机20的出风端排出,过滤结构30对烟雾中的杂质及有害物质进行吸附,避免排出的气体对用户造成刺激。在转盘50旋转的过程中,热量会均匀地从防护盖80的散热孔中散发至用户体表,起到灸疗效果,由于在热量反射罩70的内侧面上覆盖有铝箔层,令热量反射罩70内形成绝热空间,避免热量传导至壳体10上,同时,防护盖80的制作材质为热绝材料,能够有效避免艾绒燃烧产生的热量灼伤用户。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明火恒温无烟艾灸装置,包括内部形成有空腔的、且两端开口的筒状壳体10,在空腔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风机20、过滤结构30以及由电机40带动的转盘50。壳体10同样包括固定架60、罩合于转盘50外侧的热量反射罩70以及罩合于热量反射罩70上的防护盖80。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请参见图3、图5-图6,在固定架60设于壳体10的径向上、且在其上开设有第一通孔64和第二通孔65。在固定架60上还形成两个用于容置电池的电池槽体61,两个电池分别为电机40和风机20供电。其中第一通孔64位于固定架60的轴心处,第二通孔65以及两个电池槽体61均匀环绕设于第一通孔64外侧,即环绕设于第二腔体12的外侧。

还包括用于容置过滤结构30和风机20的抽风筒90。抽风筒90通过固定架60上的磁铁结构(图中未标示)可抄写设于固定架60的轴心处,即可拆卸嵌于第二腔体12内,且完全罩合于第一通孔64上。过滤结构30设于风机20的进风端与抽风孔之间。

请参见图7-图8,在热量反射罩70上开设有第三通孔72和第四通孔73。第三通孔72与固定架60的第一通孔64连通;第四通孔73位于热量反射罩70上朝向固定架60的一侧形成的风道74内,且风道74罩合于固定架60的第二通孔65。

上述结构提供的艾灸装置,由于抽风筒罩合于第一通孔64上,在风机工作时,位于第一腔体内的空气会从与第一通孔64连通的第三通孔72进入抽风筒内,并在风机的带动下送出至艾灸装置外,使得第一腔体11内形成负压。与现有采用风机进行除烟的艾灸仪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第一腔体11内形成负压后,外界的气体会从固定架60的第二通孔65,沿热量反射罩70的风道74再通过第四通孔73进入第一腔体11内,即在艾灸装置的上半部形成空气对流,避免将第三腔体13内产生的艾热带出,与现有艾灸仪中空气直接从艾绒燃烧室底部进入艾灸仪存在本质区别,进一步提高了艾灸装置的艾灸效果。同时,抽风筒使得艾绒燃烧产生的烟雾能够更为集中的从风机20中通过,进一步提高了烟雾的过滤效果,抽风筒90可拆卸嵌于第二腔体12内,也便于风机20以及过滤结构30的清理或维修,提高了该艾灸装置的实用性。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明火恒温无烟艾灸装置,包括内部形成有空腔的、且两端开口的筒状壳体10,在空腔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风机20、过滤结构30以及由电机40带动的转盘50。壳体10同样包括固定架60、罩合于转盘50外侧的热量反射罩70以及罩合于热量反射罩70上的防护盖80。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请参见图3,还包括活性炭31,活性炭31位于抽风筒与固定架之间,且贴合覆盖于固定架60的第一通孔64和第二通孔65上。活性炭31能够对从艾灸装置上方进入的空气进行过滤,还能对艾绒燃烧产生的烟雾进行初步过滤,对烟雾内的大颗粒杂质以及灰尘进行过滤,提高了烟雾的过滤效果。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明火恒温无烟艾灸装置,包括内部形成有空腔的、且两端开口的筒状壳体10,在空腔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风机20、过滤结构30以及由电机40带动的转盘50。壳体10同样包括固定架60、罩合于转盘50外侧的热量反射罩70以及罩合于热量反射罩70上的防护盖80。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请参见图3,在固定架60的外侧罩合有罩体66,在罩体66上正对于第二腔体12和电池槽体61的开口的一端开设有进风口661和出风口662。进风口正对于固定架的第二通孔65,出风口正对于抽风筒。在进风口661和出风口662处设有可旋转调节大小的挡板67。

上述结构提供的罩体66,罩合在固定架60的外侧,不仅能够起到美观作用,还能够方便用户手持该艾灸装置,并且还能将抽风筒90以及电池固定在固定架60上。通过旋转挡板67调整进风口661和出风口662的大小,调整风机20对气流的吸力,进而使得用户能够根据艾绒燃烧产生的烟雾的多少调整该艾灸装置的过滤效果。

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风机20与过滤结构30之间的配合,使艾绒燃烧产生的烟雾经过过滤后排出该装置外,达到除烟的技术效果,避免烟雾刺激用户,同时,转盘50能够使得艾绒燃烧产生的热量均匀地散发出来,热量反射罩70能够将热量隔绝在热量反射罩70内,防止壳体过热无法长时间握持。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