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空针负压引流固定器及带有该固定器的空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0461发布日期:2018-06-30 01:33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空针负压引流固定器及带有该固定器的空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一次性空针负压引流固定器。



背景技术:

外科手术患者在疾病康复过程中如发生伤口愈合不良,常出现伤口或引流管管周渗液等情况,这在伤口护理中十分常见。临床有多种方法治疗伤口渗液,传统的护理方法是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潮湿及时更换,这不仅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在临床当中时常发生辅料潮湿未及时更换的情况。空针负压引流即采用空针管产生负压进行引流,也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护理方法,因其价格便宜、利于携带,目前在外科局部持续负压引流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创面在负压作用下形成一个密闭的引流系统,能将创面渗出物及时吸引,具有促进创面愈合、降低感染率、减少换药次数、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降低医疗费用等特点。

为保持空针的持续负压,目前采用的方式(如图1所示)是将两根空针内芯11分别放置在维持负压的空针的推杆两侧后再用胶带13缠绕固定,空针内芯一端抵在维持负压的空针外套管12尾部,另一端抵在维持负压的空针内芯11尾部,能够保持维持负压的空针内芯的抽出状态。但随着使用频率的提高,临床上发现当将上述结构应用于儿童,尤其婴幼儿病患时,虽然两根空针内芯能够维持持续的负压,但也造成了空针尾部过于厚重,不利于身体局部的固定,甚至可能在固定的同时造成压疮,操作颇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次性使用的空针负压引流固定器,采用轻便简易的结构维持空针推杆的拉出状态。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一次性空针负压引流固定器,包括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所述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形状相同,均为半圆筒形,所述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能够相对拼合形成圆柱形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径大于或等于空针推杆外径,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顶端均具有半圆环形的外翼,底部均具有半圆环形的内翼,所述第一固定套两边缘设置有卡扣和/ 或与卡扣相匹配的卡槽,所述第二固定套两边缘设置有卡扣和/或与卡扣相匹配的卡槽,所述卡扣上设置有倒钩。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套外翼边缘与第二固定套外翼边缘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均是一侧边缘设置有至少两个卡扣,另一侧边缘设置有至少两个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套两侧边缘均设置有至少两个卡扣,所述第二固定套两侧边缘均设置有至少两个卡槽。

带有一次性空针负压引流固定器的空针,包括外套管和设置在外套管中的推杆,所述推杆为拉出状态,推杆外设置有如前所述的一次性空针负压引流固定器,其中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相对扣合,所述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的外翼上表面与外套管尾翼下表面相接触,所述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的内翼下表面与推杆尾翼上表面相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通过两个分开的半圆形的固定套拼合成一个完整的套筒,固定套外翼用于抵住空针外套管尾翼,内翼用于抵住空针推杆尾翼,能够对空针推杆形成有效固定,保证持续负压,且使用方便,整体轻便,不会造成空针尾部过重;通过带有倒钩的卡扣和卡槽相互扣合,形成无法拆卸的单向性连接,对合后无法分开,可避免固定套意外松脱导致负压失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针负压引流装置还适用于淋巴管瘤囊腔贯通烧灼术术后的囊腔液体引流及冲洗,临床上也适用于小儿良性肿瘤淋巴管瘤治疗中,能够在术后有效引流囊腔内残余液体,经济实惠且利于患儿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为空针维持负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空针负压引流固定器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彼此独立。

图3为图2中两个固定套拼合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空针负压引流固定器侧面示意图。

图5为卡扣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空针负压引流固定器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彼此连接。

图7为带有一次性空针负压引流固定器的空针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固定套,2-第二固定套,3-容纳空间,5-外翼,6-内翼,7-卡扣,8-卡槽,9-倒钩, 11-内芯,12-外套管,14-外套管尾翼,15-推杆尾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的一次性空针负压引流固定器,包括第一固定套1和第二固定套2,第一固定套1和第二固定套2整体形状相同,均为半圆筒形。如图3所示,第一固定套1和第二固定套2相对拼合时能够形成一个两端开放的容纳空间3,该容纳空间为圆柱形,用于容纳空针推杆4,因此容纳空间内径应等于或略大于空针推杆外径。

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顶端均具有半圆环形的外翼5,当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相对拼合时,两个半圆环形的外翼形成一个完整的环形外翼。环形外翼用于抵住空针外套管尾翼14,能够增大固定器与空针尾翼的接触面积,增强稳定性。如图所示,由于空针推杆尾部略微缩小,因此在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底部能够设计半圆环形的内翼6,内翼向固定套内延伸,当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相对拼合时,两个半圆环形的内翼形成一个完整的环形内翼。内翼用于抵住空针推杆尾翼15,能够增大固定器与推杆尾翼的接触面积,增强稳定性。

如图4所示,在第一固定套一侧边缘设置有三个卡扣7(为了连接稳定,应至少为两个),另一侧边缘设置有与卡扣相匹配的卡槽8。第二固定套的也同样是一侧具有三个卡扣,另一侧具有三个与卡扣相匹配的卡槽。当然,也可以在第一固定套上双侧边缘均设置卡扣,而在第二固定套双侧边缘均设置卡槽,不影响使用效果。或在第二固定套上双侧边缘均设置卡扣,第二固定套双侧边缘均设置卡槽,亦为可行。

图5为卡扣的放大示意图,在卡扣7上设置有倒钩9,一旦卡扣与卡槽相互扣合,即形成无法拆卸的单向性连接,这样第一和第二固定套对合后无法分开,可避免固定套意外松脱导致负压失败。

作为改进,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固定套外翼边缘与第二固定套外翼边缘固定连接。连接处面积较小,方便配合操作,避免在使用过程中某一固定套丢失。

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的长度应与空针推杆拉开后空针外套管尾翼与推杆尾翼之间的距离相匹配,这样能够将推杆维持在最大拉出位置。

使用本一次性空针负压引流固定器时,拉开空针推杆至最大位置,将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置于推杆外侧相互扣合,卡扣与卡槽相扣形成无法拆卸的单向连接,环形外翼抵住空针外套管尾翼,环形尾翼抵住空针推杆尾翼,如图7所示,能够对空针推杆形成有效固定,保证持续负压。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