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孔测量装置及透光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2495发布日期:2018-07-31 18:00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瞳孔测量装置及一种适用于瞳孔测量装置的透光构件。



背景技术:

瞳孔位于人眼中,瞳孔的大小可收缩调节,直径为2mm~6mm。瞳孔的作用相当于光学系统中的孔径光阑,通过放大和缩小瞳孔的直径大小来调节进入眼内光线总量,从而影响视网膜像差大小。瞳孔的大小由动眼神经支配的瞳孔括约肌和交感神经支配的瞳孔开大肌共同控制,因此在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路径中任何部位发生病变都会影响瞳孔。瞳孔和相应的神经密切关联。

许多疾病的发生伴有瞳孔大小的变化或者瞳孔活动能力的变化,根据瞳孔的状态例如大小情况可以进行某些疾病的诊断。在眼科领域,医生常常根据瞳孔状态进行眼科疾病的诊断,例如,青光眼,白内障,虹膜睫状体炎症等。在神经内外科领域,医生常常根据瞳孔状态来诊断视神经病变、视束病变等疾病。

目前,瞳孔直径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采用简单直尺测量或者半圆板尺测量,将直尺或者半圆板尺置于与被测瞳孔中心线平齐的位置,再根据直尺或者半圆板尺的刻度进行读数。这种测量方法需要耗费的时间较长,效率不高,测量者难以将直尺或者半圆板尺准确地对准被测瞳孔的中心线。测量结果不够精确可靠。

第二种是图片对照法,测量者将一张具有不同圆点直径的瞳孔对比卡和被测者的瞳孔进行对比,找出与被测者瞳孔大小最接近的圆点,找出的圆点直径大小表征被测瞳孔的大小。这种方法依赖于被测者的主观判断,由于每个人的主观判断标准都不一样,因此主观判断结果往往和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误差,可靠性不高,不能代表真实数据。

第三种是采用数字影像技术,通过拍摄被测瞳孔并结合电脑分析软件进行测量,此类仪器一般价格昂贵,体积庞大,不方便携带。

公开号为CN204813794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瞳孔测量笔,这种瞳孔测量笔结构复杂,操作起来比较麻烦,并且测量结果需要根据读数和瞳孔测量笔本身的结构参数经过公式计算得出。换句话说,用户在使用这种瞳孔测量笔时只能获得间接的测量数据,不能直接获得最终结果,这对于用户来说是非常不方便的。另外,使用这种瞳孔测量笔进行测量的方式也非常耗费时间,效率不高。

公开号为CN201905870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笔式瞳孔测量手电,这种笔式瞳孔测量手电在近光源端的壳体上设置测量标尺,测量标尺的刻度线和光源发出的光线平行。在使用过程中,操作者根据测量标尺上的刻度和光源投射的光线来测量和读出结果。利用这种笔式瞳孔测量手电的测量方式需要依靠操作者的主观判断,不能精准读数,误差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瞳孔测量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瞳孔测量方式不能直观测量瞳孔的大小,测量误差较大以及结构复杂,不便于携带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瞳孔测量装置,所述瞳孔测量装置包括固定装置、发光件、透镜以及透光构件。发光件设置于固定装置。透镜设置于固定装置,发光件位于透镜的焦点位置以使发光件发出的光线投射于透镜并折射形成平行光。透光构件包括至少一个透光薄片,透光薄片设置于固定装置,透光薄片具有一组以特定间隔排列的通孔以使平行光透过通孔并形成间隔的光束,从而间隔的光束投射于被测瞳孔以衡量被测瞳孔大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可拆卸地套接于第二壳体,发光件、透镜以及透光组件均位于固定装置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可伸缩地套接于第二壳体,发光件、透镜以及透光组件均位于固定装置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通孔为直条形通孔或圆形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透光薄片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透光薄片平行地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毗邻透镜的透光薄片的通孔尺寸大于或等于另一个透光薄片的通孔尺寸。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透光构件进一步包括定位柱,两个透光薄片分别连接于定位柱,透光薄片和定位柱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适用于瞳孔测量装置的透光构件,所述透光构件包括至少一个透光薄片,透光薄片具有一组以特定间隔排列的通孔以使平行光透过通孔并形成间隔的光束,从而间隔的光束投射于被测瞳孔以衡量被测瞳孔大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透光薄片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透光薄片互相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透光构件进一步包括定位柱,两个透光薄片分别连接于定位柱,透光薄片和定位柱一体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瞳孔测量装置设置透镜和具有以特定间隔排列的通孔的透光构件,使得瞳孔测量装置内部的发光件发出的光线经由透镜折射成平行光,并进一步经由透光构件分隔成为间隔的光束,最终间隔的光束投射于被测瞳孔,用户可以根据投射的光束数量以及光束间隔的距离来衡量被测瞳孔的大小。通过这样的方式,用户可以直接读出被测瞳孔的尺寸数值,操作简单快捷,避免了传统测量方法耗费时间较长,效率不高的问题。第二,用户可以直观地根据直接投射于被测瞳孔的间隔光束来测量和读出被测瞳孔的尺寸数值,这种方式更加精准,减小误差,避免了依赖主观判断而导致测量结果不可靠的问题。第三,相对于采用数字影像技术的方式,所述瞳孔测量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制造成本较低,价格便宜,适用性广泛,携带方便。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固定装置设置成可拆卸套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以方便用户更换设置于固定装置内部的发光件、透镜以及透光构件,降低维修成本。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固定装置设置成可伸缩套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使得固定装置的长度可伸缩,从而用户可以改变和调节设置于固定装置内部的发光件和透镜之间的距离至最佳状态,以使得最终投射于被测瞳孔的光束呈现最清晰的状态,便于用户测量和读数。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分别具有以特定间隔排列的通孔的两片透光薄片,并且其中一个透光薄片的通孔尺寸大于或等于另一个透光薄片的通孔尺寸,使得平行光线被一个透光薄片分隔成平行光束之后,平行光束进一步被另一个透光薄片细化,从而间隔的光束能够更清晰的投射于被测瞳孔上,便于用户测量读数,提高测量精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于透光薄片的一组以特定间隔排列的通孔,使得透光构件可将投射的平行光分隔成特定间隔的光束,以测量被测瞳孔的大小。另外,透光构件作为一个可单独生产的零部件,可被安装于一个内部产生平行光的瞳孔测量装置,并且用户可自行更换透光构件。这样,一方面大大降低了维修成本,延长使用寿命,经济节约;另一方面便于生产制造和组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瞳孔测量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上述第一个实施例的瞳孔测量装置的透光薄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上述第一个实施例的瞳孔测量装置的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瞳孔测量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上述第二个实施例的瞳孔测量装置的透光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上述第二个实施例的一个变形实施例,展示了透光构件的一种变形方式;

图7是上述第二个实施例的又一个变形实施例,展示了固定装置的一种变形方式;

图8是图7所示的变形实施例的所述瞳孔测量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A是上述第二个实施例的再一个变形实施例,是对固定装置的又一种变形,展示了伸长状态下的固定装置;

图9B是图9A中所示的固定装置在收缩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瞳孔测量装置发出的间隔光束投射于被测瞳孔的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只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形。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其他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方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瞳孔测量装置被阐明。所述瞳孔测量装置包括固定装置10、发光件20、透镜30以及透光构件40。发光件20、透镜30以及透光构件40均设置于固定装置10。

固定装置10设置为笔杆状壳体,固定装置10内部形成一空腔101,发光件20、透镜30以及透光构件40均位于固定装置10内部的空腔101中。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固定装置10设置成封闭的笔杆状壳体,可以将发光件20、透镜30以及透光构件40包裹于固定装置10自身内部,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可以防止发光件20的发出的光线外泄。可选地,固定装置10的外表面设置纹路,以增加摩擦系数,方便用户使用时握持所述瞳孔测量装置。

发光件20设置于固定装置10,具体来说,发光件20固定于固定装置10的空腔101内。发光件20可发出自然光。可选地,发光件20采用能够发出红光、黄光或者绿光等对人眼刺激较小的光的元器件。

于本实施例中,发光件20采用点光源,如图1所示,发光件20可以是一灯泡。于另一实施例中,发光件20不采用点光源,发光件20采用发散光源。

透镜30设置固定装置10,具体来说,透镜30固定于固定装置10内的空腔101内。透镜30位于发光件20的一侧,从而发光件20发出的光线能够投射于透镜30。发光件20设置于透镜30的焦点位置,如图3所示,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发光件20发出的光线投射于透镜30之后将被透镜30折射形成平行光。于本实施例中,透镜30是凸透镜,相对应地,发光件20是点光源。可选地,透镜30是平凸透镜或者双凸透镜。

于另一实施例中,透镜30是凹透镜,相对应地,发光件20是发散的光源。于另一实施例中,透镜30是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透镜30可以是凸透镜、凹透镜或者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组合,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限制。

透光构件40设置于固定装置10,具体来说,透光构件40固定于固定装置10的空腔101内。透光构件40位于透镜30一侧,也就是说,如图1所示,发光件20、透镜30以及透光构件40按顺序依次间隔设置。透光构件40包括至少一个透光薄片42,每一透光薄片42具有一组以特定间隔排列的通孔41,通孔41设置为直条型或者圆形的通孔,从而经由透镜30折射形成的平行光可以透过通孔41,并且由于通孔41是间隔排列,平行光透过通孔41后被分隔成间隔的光束。换句话说,经由透镜30折射形成的平行光可以透过透光构件40并形成以特定间隔排列的光束。可以理解的是,间隔的光束之间的间距和对应的通孔41之间的间距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于本申请中,“一组以特定间隔排列的通孔”中的“一组”指至少两个。

值得一提的是,于本申请中,“以特定间隔排列的通孔”中的“特定间隔”是指任意相邻排列的两通孔之间的间距是已知和固定的,因此,用户可以根据透光薄片的任意两个通孔之间的间距来得知对应形成的间隔的两光束之间的间距。这样,通过投射于被测瞳孔的间隔光束可以直观地测量被测瞳孔的大小。

可选地,透光薄片42的任意相邻排列的两通孔41之间的间距相等并为一固定值。例如,任意相邻排列的两通孔41的间距均设置为1mm或者2mm。这样,形成的任意相邻排列的两光束之间的间距相等,用户根据投射于被测瞳孔的光束的数量和间距可以得知被测瞳孔的大小。

于本实施例中,透光构件40包括一个透光薄片42。如图2所示,展示了透光薄片4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透光薄片采用金属或者塑料材质。通孔41为直条型的通孔,相邻的两个通孔41具有特定的间距。当平行光透过透光薄片42上的通孔41时,由于通孔41之间具有特定的间距,因此平行光被透光薄片42上的通孔41分隔形成以特定间距排列的一组光束。

可选地,任意相邻两个通孔41之间的间距相等,并且,任意相邻两个通孔41之间的间距设置为1mm,从而平形光通过透光薄片42之后形成间距为1mm的一组光束。

如图3所示,展示了所述通孔测量装置的原理图。在使用状态下,设置于固定装置10内的发光件20发出自然光,如图3中箭头所示,发光件20发出的光线投射于透镜30并经由透镜30折射形成平行光,平行光进一步投射于透光薄片42并穿过透光薄片42上以特定间距间隔排列的通孔41,从而平行光被分隔形成一组以特定间距间隔排列的光束。最终以特定间距间隔排列的光束投射于被测瞳孔上,如图10所示,为光束投射于被测瞳孔时展现的效果图。用户根据投射于被测瞳孔上的光束数量和光束之间的间距可以获得被测瞳孔的尺寸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于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通孔41设置为直条形的通孔,因此平行光透过透光薄片42上的通孔41之后相应地形成直条形的光束,最终光束投射于被测瞳孔并显示一组间隔排列的直线,并且相邻两直线的间距等于透光薄片41上对应的相邻两通孔41的间距。因此用户根据显示的直线条数和直线之间的间距可以获得被测瞳孔的尺寸数据。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通孔41设置为圆形通孔,因此平形光透过透光薄片42上的通孔41之后相应地形成圆柱形的光束,最终光束投射于被测瞳孔并显示一组特定间隔排列的圆点,同样地,用户可以根据显示的圆点数量和圆点之间的间距获知被测瞳孔的大小。

如图10所示,光束投射于被测瞳孔上并显示5条直线,以本实施例中任意相邻两通孔41之间的间距设置为等距1mm为例,经由透光薄片42分隔形成的任意相邻两光束之间的间距也为1mm,因此,投射于被测瞳孔的任意相邻两条直线的间距为1mm,从而被测瞳孔的直径尺寸大小为4mm。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投射并显示于被测瞳孔的直线相当于一个刻度标尺,起到衡量和读出被测瞳孔直径大小的作用。用户首先调整所述瞳孔测量装置以使得显示于被测瞳孔上最边缘的第一条直线位于被测瞳孔的边缘,第一条直线作为起始刻度,读数记为0mm,其余显示的直线按照顺序向一侧排布,因此第二条直线作为第一格刻度,读数记为1mm,依次类推,第二格刻度读数记为2mm,第三格刻度读数记为3mm,第四格刻度读数记为4mm。用户只需数出有几格刻度,就可以读出被测瞳孔的尺寸数值。

如图4所示,展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所述瞳孔测量装置。所述瞳孔测量装置包括固定装置10A、发光件20A、透镜30A以及透光构件40A。其中,固定装置10A,发光件20A以及透镜30A的结构分别和第一个实施例中的固定装置10、发光件20以及透镜30的结构一致,本实施例是对所述透光构件的改进。于本实施例中,透光构件40A具有两组以特定间距间隔排列的通孔41A,透光构件40A包括两个透光薄片42A,两组通孔41A分别对应地设置于两个透光薄片42A。透光薄片42A的结构和第一个实施例中的透光薄片42结构一致。两个所述透光薄片42A平行地间隔固定于固定装置10A内部,即两个透光薄片42A相互平行。其中一个透光薄片42A的通孔41A和另一个透光薄片42A的通孔41A相对应。透镜构件40A位于透镜30A的一侧,从而,经由透镜30A折射形成的平行光透过其中一个所述透光薄片42A的通孔41A,再进一步透过另一个所述透光薄片42A的通孔41A,以形成以特定间隔排列的一组光束。

如图5所示,展示了透光构件40A的立体结构。透光构件40A进一步宝库定位柱43A,定位柱43A连接于固定装置10A内部,两个透光薄片42A分别平行地间隔连接于定位柱43A,两个透光薄片42A位于定位柱43A的同一侧。可选地,两个透光薄片42A分别可活动地连接于定位柱43A,以便于调整两个透光薄片42A的位置,从而使其中一个透光薄片42A的通孔41A的中心和另一个透光薄片42A的通孔41A的中心错位。这样设计的有益效果是,平行光依次通过错位的两个透光薄片42A后形成的间隔光束被细化,从而于被测瞳孔获得清晰的投射效果,便于用户分辨、测量和读数。可选地,两个透光薄片42A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定位柱43A,从而用户可以自行对透光薄片42A进行更换维修。

于本实施例中,一个透光薄片42A的通孔41A中心和另一个透光薄片42A对应的通孔41A中心一一对齐,毗邻透镜20A的透光薄片42A的通孔41A的尺寸大于另一个透光薄片42A的通孔41A的尺寸。这样,经由透镜30A折射形成的平行光首先透过具有尺寸较大通孔41A的透光薄片42A并被分隔形成一组间隔的光束,然后分隔形成的光束进一步地透过具有尺寸较小通孔41A的透光薄片42A,从而该组间隔的光束进一步被细化分隔成更细小的光束。这样设计的优点是,相比于只设置一个透光薄片的方案,通过设置两组尺寸不一样的通孔41A,可以将平行光进行先后两次分隔,最终获得更细小的光束,以使得最终投射于被测瞳孔的光束更加清晰明亮,便于用户进行测量读数。

于另一实施例中,一个透光薄片42A的通孔41A的尺寸设置成和另一个透光薄片42A的通孔41A完全一样,即两个透光薄片42A的通孔41A尺寸相等,但是两个透光薄片42A不是完全对齐,而是错位设置,以使得一个透光薄片42A的通孔41A的中心和另一个透光薄片42A的通孔41A的中心错位。这样,平行光依次透过两个所述透光薄片42A各自的通孔41A,并且被两次分隔形成更细小的光束,以获得清晰明亮的投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于本申请中,两个透光薄片42A错位是指,其中一个透光薄片42A的通孔41A的中心和对应于另一个透光薄片42A的通孔41A的中心错位,并且平行光能够依次通过两个透光薄片42A各自对应的通孔41A,以被先后两次被分隔形成间隔的光束。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毗邻透镜20A的透光薄片42A的通孔41A的尺寸大于或等于另一个透光薄片42A的通孔41A的尺寸。

透光构件40A进一步包括定位销44A,定位销44A设置于定位柱43A,透光薄片42A通过定位销44A连接于定位柱43A。如图5所示,于本实施例中,透光构件40A包括两个定位销44A,两个定位销44A间隔地设置于定位柱43A,两个透光薄片42A分别对应地通过两个定位销44A间隔的地固定于定位柱43A。透光薄片42A的一侧边缘位置连接于定位柱43A。

图6展示了另一种透光构件的结构,是图5所示的透光构件40A的一种变形实施方式。变形后透光构件40B包括两个透光薄片42B以及定位柱43B,每一个透光薄片42B具有一组以特定间距间隔排列的所述通孔41B,两个透光薄片42B平行地间隔设置于定位柱43B,并且两个透光薄片42B和定位柱43B一体成型。这样设计的优点是,可以省去诸如定位销等这类固定零部件,省去将透光薄片42B安装于定位柱43B的安装步骤,避免小零件遗失的麻烦,简化生产工艺。

图7和图8是针对第二个实施例的所述瞳孔测量装置的又一个变形实施方式,是对固定装置的改进和变形。如图7所示,所述瞳孔测量装置包括固定装置10C、发光件20C、透镜30C以及透光构件40C。其中,发光件20C、透镜30C以及透光构件40C各自的结构和第二个实施例中相应的结构一致,本实施例的改进之处在于固定装置。改进后的固定装置10C包括第一壳体11C和第二壳体12C,第一壳体11C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二壳体12C,从而在第一壳体11C和第二壳体12C之间形成一空腔101C。也就是说,固定装置10C内部具有所述空腔101C。发光件20C、透镜30C以及透光构件40C均被置于空腔101C中。

可以理解的是,固定装置10C设置成分体式结构的两个部分,即第一壳体11C和第二壳体12C,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套接第一壳体11C和第二壳体12C,这样设计的优点是,可以便于用户打开所述固定装置10C以进行内部零件例如发光件20C、透镜30C以及透光构件40C的更换和位置调整,此外,分体式的结构也有利于在所述瞳孔测量装置的生产过程的装配,降低操作难度。

可选地,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C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可拆卸地套接于第二壳体12C。如图7所示,第一壳体11C的一端设置外螺纹,相对应地,第二壳体12D的一端设置内螺纹,从而第一壳体11C的一端通过旋拧的方式螺纹连接于第二壳体12C的一端。反之,用户通过旋拧第一壳体11C的一端或者第二壳体12C的一端,使得第一壳体11C的一端从第二壳体12C旋出,即可分离第一壳体11C和第二壳体12C。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是,第一壳体11C和第二壳体12C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可拆卸地连接,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例如,可以在第一壳体11C一端的外侧壁设置凸起,相应地在第二壳体12C的一端设置卡槽,第一壳体11C一端套接在第二壳体12C一端,并且第一壳体11C上的凸起可选择性地被卡合于第二壳体12C的卡槽,通过这种方式,将第一壳体11C和第二壳体12C稳固地锁紧。

可选地,于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透镜30C和透光构件40C设置于第一壳体11C内部,发光件20C设置于第二壳体12C内部,即将发光件20C单独设置于第二壳体12C。这样设计的优点是,当所述瞳孔测量装置不使用时,用户可以分离第一壳体11C和第二壳体12C,从而将内置有发光件20C的第二壳体12C部分当做一个照明工具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图7所示的变形实施例中,展示了位于固定装置10C内的透光构件40C是包括两个透光薄片的结构,但是固定装置10C内也可以设置仅仅包括一个透光薄片结构的透光构件。换句话说,可拆卸的所述固定装置10C同样也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中的所述瞳孔测量装置。

图9A和图9B是针对第二个实施例的所述瞳孔测量装置的再一变形实施方式,是对固定装置的改进和变形。所述瞳孔测量装置包括固定装置10D、发光件20D、透镜30D以及透光构件40D。其中,发光件20D、透镜30D以及透光构件40D各自的结构和第二个实施例中相应的结构一致,本实施例的改进在于固定装置。改进后的固定装置10D的长度可伸缩,固定装置10D内部具有一空腔101D,发光件20D、透镜30D以及透光构件40D均置于空腔101D内部。当拉伸固定装置10D时,发光件20D和透镜30D的距离增大;当收缩固定装置10D时,发光件20D和透镜30D的距离减小。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制造和组装过程中,透镜30D的焦点位置可能会出现偏差,因此发光件20D可能并不是处于理想位置上。因此,固定装置10D设置成长度可伸缩,从而发光件20D和透镜30D的距离可调节,用户可以自行调节发光件20D和透镜30D之间的距离至最佳状态,使得发光件20D比较理想的位置,从而获得较佳的光束投射效果。

固定装置10D包括第一壳体11D和第二壳体12D,第一壳体11D可伸缩地套接于第二壳体12D,从而在第一壳体11D和第二壳体12D之间形成所述空腔101D。可选地,第一壳体11D包括一可伸缩的套筒111D,套筒111D设置于第一壳体11D的一端。套筒111D的横截面尺寸略小于第二壳体12D的横截面尺寸,从而套筒111D套接于第二壳体12D的一端。套筒111D可被收进第二壳体12D内部或者从第二壳体12D伸展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固定装置10D的长度可伸缩。

如图9A所示,是固定装置10D处于拉伸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此时套筒111D被从第二壳体12内部伸展出来,固定装置10D的长度增大。如图9B所示,是固定装置10D处于收缩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此时套筒111D倍被收进第二壳体12D内部,即套筒111D至少部分地隐藏于第二壳体12D,此时固定装置10D的长度减小。

可选地,于本实施例中,发光件20D设置于第二壳体12D内部,第二壳体12D还包括一充电接口121D,例如USB接口。充电接口121D电连接于发光件20D。这样,用户可以通过充电接口121D将所述瞳孔测量装置连接外部电源,以给发光件20D充电。

值得一提的是,图9A和图9B所示的变形实施例中,展示了位于固定装置10D内的透光构件40D是包括两个透光薄片的结构,但是固定装置10D内也可以设置仅仅包括一个透光薄片结构的透光构件。换句话说,长度可伸缩的所述固定装置10D同样也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中的所述瞳孔测量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描述以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和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