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肩胛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8874发布日期:2018-09-21 22:11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护理用具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肩胛枕。
背景技术
:锁骨位于皮下,是连接上肢带和躯干的唯一骨性结构。锁骨骨折时因肌肉牵拉和肢体重力作用,往往容易发生锁骨移位、短缩畸形等情况。儿童锁骨骨折比较常见,占所有儿童骨折的8%~15%,由于儿童锁骨骨折骨膜较厚,有较强的愈合和塑性能力,因此锁骨骨折的治疗通常采用“∞”字肩臂带加肩挑式夹板外固定的保守治疗。其原理是使肩部向后伸展,而使骨折复位,并在此位置固定,维持肩于后伸位,患者休息时卧硬板床,两肩胛垫一窄枕以使两肩后伸、外展。这种卧位能使骨折端保持良好的复位位置。保守治疗的关键是充分的挺胸,使肩外展后伸。但是,锁骨骨折复位容易固定难。锁骨骨折病人在卧位休息时,两肩部中间通常用软枕垫高,以保持两肩后伸。然而普通小软枕容易压瘪变平,难以维持高度,影响治疗效果。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
背景技术
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舒适性好,可有效维持锁骨骨折复位位置的肩胛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肩胛枕,包括肩胛枕本体,所述肩胛枕本体为长条形,肩胛枕本体的主体部分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肩胛枕本体的一端为头端,另一端为腰端,中部为肩胛段,肩胛枕本体上于所述头端的上侧设有一用于放置患者颈部的弧形凹槽,肩胛枕本体靠近腰端的一端上侧设有由肩胛枕本体的中部向腰端延伸的下倾斜面。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优选的,所述肩胛枕本体的斜边与下底边的夹角为45°~60°,肩胛枕本体的上底边与下底边的宽度之比为1∶(2.5~3.5),肩胛枕本体的长度为20~40cm,高度为5~9cm。更优选的,所述弧形凹槽的长度为5~8cm,高度为3~6cm,下部宽度为4~15cm。更优选的,所述下倾斜面与所述肩胛枕本体的底面之间的夹角为5°~15°,下倾斜面的长度为所述肩胛枕本体全长的1/3~1/5。优选的,所述肩胛枕本体外套设一布套,所述布套上于靠近所述腰端的端面上设有一提手。优选的,所述肩胛枕本体为高密度海绵材质的枕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采用长条形的肩胛枕本体,该肩胛枕本体的主体部分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并在肩胛枕本体的头端的上侧设置弧形凹槽,在肩胛枕本体的腰端上侧设置由肩胛枕本体的中部向腰端延伸的下倾斜面。该肩胛枕使用时将肩胛枕沿患者脊柱方向放置,使肩胛枕的头端置于患者的头部下方,肩胛枕的腰端置于患者的腰部下方,患者的肩胛间区及背部与肩胛枕的肩胛段上沿及两斜面贴合,使双肩后伸、外展,使骨折端保持良好的复位位置。患者的后脑勺置于弧形凹槽内,腰部置于下倾斜面上,更加符合人体头颈部和腰部的生理曲线,增加使用的舒适度,并且稳定性好。该肩胛枕舒适度高、复位效果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肩胛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肩胛枕本体的正视示意图。图3为肩胛枕本体的左视示意图。图4为肩胛枕本体的右视示意图。图例说明:1、肩胛枕本体;2、提手;101、头端;102、腰端;103、弧形凹槽;104、下倾斜面;105、肩胛段。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的实施例。除非另有定义,下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术语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专业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除非另有特别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用到的各种原材料均可通过市场购买得到或者可通过现有方法制备得到。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肩胛枕的一种实施例。该肩胛枕包括肩胛枕本体1,该肩胛枕本体1为长条形,肩胛枕本体1的主体部分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肩胛枕本体1的一端为头端101,用于垫在患者头部下方;另一端为腰端102,用于垫在患者腰部下方;中部为肩胛段105,用于垫在患者的肩胛间区及背部的下方(约从第七颈椎到肩胛下角的位置),可使双肩充分外展、后伸,使骨折端保持良好的复位位置。在肩胛枕本体1上于头端101的上侧设有一个弧形凹槽103,患者使用该肩胛枕时可将颈部(约从后发际线到第七颈椎处)放置在该弧形凹槽103内。在肩胛枕本体1靠近腰端102的一端上侧设有由肩胛枕本体1的中部向腰端102延伸的下倾斜面104。通过采用主体部分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的肩胛枕本体1,患者仰卧在肩胛枕本体1上时能垫起患者肩胛间区和背部,使前胸抬起、双肩充分外展后伸,从而协助矫正锁骨移位、短缩畸形,维持良好的锁骨骨折复位位置,提高临床疗效。该肩胛枕本体1的侧面为斜坡,与肩胛间区及背部的贴合性好,较宽的底部紧贴床面,主体部分的顶面由头端101至腰端102逐渐变宽,平稳性好;长度延伸到患者腰部,增加了与床面的受力面积和平稳性,能避免患者卧位时躯体左右摆移,从而减轻疼痛,增加舒适度。在该肩胛枕本体1的头端101设置弧形凹槽103,可将头颈放置在该弧形凹槽103内,使得该肩胛枕更加符合卧位时人体颈部的生理曲线。在肩胛枕本体1的腰端102设置下倾斜面104,避免患者使用该肩胛枕时,从肩胛段105至腰端102区间出现落空的情况,使肩胛段105至腰端102过度更加平缓,更加符合卧位时人体腰部的生理曲线,进一步提高了肩胛枕的舒适性。本实施例中,肩胛枕本体1的斜边与下底边的夹角(见图3中角α)优选为45°~60°,更加有利于患者的肩胛区间及背部与肩胛枕贴合。肩胛枕本体1的上底边与下底边的宽度之比优选为1∶(2.5~3.5),较宽的底部可使肩胛枕紧贴床面,提高肩胛枕使用时的稳定性。肩胛枕本体1的长度(见图2中L1)优选为20~40cm,高度(见图2中L2)优选为5~9cm,设置为大、中、小三种型号,分别适用于不同身高的患者。弧形凹槽103的长度(见图2中L3)优选为5~8cm,高度(见图2中H)优选为3~6cm,下部宽度(见图4中L4)优选为4~15cm。下倾斜面104与肩胛枕本体1的底面之间的夹角(见图2中角β)优选为5°~15°,下倾斜面104的长度为肩胛枕本体1全长的1/3~1/5。这样更加符合人体仰卧时的腰部曲线,进一步提高舒适性。该肩胛枕分为大号、中号和小号三种不同的型号,临床应用时可根据患者的体型身高的不同选择使用不同型号的肩胛枕,不同型号肩胛枕各个部位的具体尺寸可在上述的尺寸范围内进行选择。本实施例中,在肩胛枕本体1的外部套设有一个布套,该布套可由棉布或麻布制作,针对儿童骨折患者还可在布套上缝制卡通图样。在该布套上于靠近腰端102的端面上设置有一个提手2,方便提拿肩胛枕。该肩胛枕本体1的材质优选采用高密度海绵(每立方米海绵的重量达到45公斤以上的海绵),舒适性好,不易变形、松散,稳固性好。该肩胛枕使用时,将肩胛枕垫在患者的背部下方,肩胛枕的长度方向与患者的脊柱方向一致,患者的腰部置于肩胛枕的腰端102上,患者头部置于肩胛枕的头端101,后脑勺(颈部)置于弧形凹槽103内,使患者的肩胛间区及背部与肩胛枕贴合,保持两肩后伸、外展。对患者使用该肩胛枕(观察组)以及用被子叠成的塔形垫(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采用本实施例的肩胛枕,对照组采用被子行“S”型折叠成上窄下宽的塔形垫垫于肩背腰部。两组均采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整复骨折,并以“∞”字肩臂带加肩挑式夹板外固定。观察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舒适度、骨折复位后的疗效及垫枕的稳固性。其中,患者舒适度的评定根据患者自我感受分为舒适、较舒适、一般、不舒适;骨折复位后的疗效标准根据X线检查对位对线情况判断疗效,优:对位3/4以上;良:对位2/3以上;可:疗效指数≥50%,对位1/2~1/3;差:对位小于1/3。垫枕稳固性评定根据垫枕睡垫后的有无变形划分,好:无变形;一般:轻度变形;较差:明显变形;差:完全变形。测试结果分别见下表1、表2和表3所示。表1使用舒适度比较组别例数舒适较舒适一般不舒适观察组51212631对照组511127103表2骨折复位后的疗效比较组别例数优良可差观察组51311640对照组51251961表3稳固性比较组别例数好一般较差差观察组5142900对照组51622167由表1、表2和表3可见,使用本实施例的肩胛枕的舒适度、复位后的疗效及垫枕的稳固性均比对照组要好。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