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护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8860发布日期:2018-09-21 22:11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腰,特别是涉及一种无缝护腰。



背景技术:

临床上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腰部疼痛、外力腰肌和韧带的拉伤、扭伤、腰椎损伤等慢性腰部疾病,其比较常见的治疗手段是让患者穿戴腰部支撑带,以利于患者的腰部保护,减轻患者腰部负荷,预防脊椎变形。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支撑腰带种类较多,如弹性腰带、保健腰带、磁性腰带、电子智能腰带等,但是,这些腰带的多个构成部分之间都为缝合固定,故腰带上有明显的缝合线迹,其并不是很美观;特别地,当线迹出现断线后,则会掉线、脱线、开裂,影响腰带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各种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无缝护腰,其避免现有技术中因护腰各组成部分采用缝线固定而出现掉线、脱线、开裂等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缝护腰,包括护腰本体和设在护腰本体左右两端的搭扣部,所述护腰本体包括两根上下排布且相交叉的弹力带、以及位于弹力带外表面的支撑部,两个搭扣部通过魔术贴可拆卸连接,所述搭扣部包括内外两层绒布层,所述弹力带的端部位于两层绒布层之间、并与绒布层热压固定;所述支撑部包括绒布套和多根左右排布且上下延伸的支撑体,所述绒布套具有与支撑板相适配的容腔、以及位于相邻两个容腔之间的分隔部,所述支撑板的上端位于分隔部的上方侧,支撑板的下端位于分隔部的下方侧,所述绒布套的内表面与弹力带的外表面热压固定。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有四根。

优选地,两个搭扣部中,有一个搭扣部的外边缘处固定缝合有挂绳,挂绳呈环状。

进一步地,每个搭扣部的外表面上都设有上下延伸的操作条,操作条与搭扣部之间形成左右贯通的操作孔;每个搭扣部的外层绒布层在操作孔的上下两端处都开设有通孔,操作条的上下两端从通孔中穿过后置于搭扣部的两层绒布层之间、并与绒布层热压固定。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无缝护腰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护腰的各组成部分搭扣部与护腰本体之间、护腰本体与支撑部之间都采用热压的方式固定,其固定效果好、不会出现掉线、脱线、开裂等现象;特别地,采用热压固定的方式后,使得护腰没有缝线,实现无缝固定,大大提高护腰的整体性效果以及美观度。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专利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搭扣部

11 通孔

2 弹力带

3 支撑部

31 绒布套

32 支撑体

33 分隔部

4 挂绳

5 操作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缝护腰,包括护腰本体和设在护腰本体左右两端的搭扣部1,所述护腰本体包括两根上下排布且相交叉的弹力带2、以及位于弹力带2外表面的支撑部3,两个搭扣部1通过魔术贴可拆卸连接,所述搭扣部1包括内外两层绒布层,所述弹力带2的端部位于两层绒布层之间、并与绒布层热压固定;所述支撑部3包括绒布套31和多根左右排布且上下延伸的支撑体32,所述绒布套31具有与支撑板相适配的容腔、以及位于相邻两个容腔之间的分隔部33,所述支撑板的上端位于分隔部33的上方侧,支撑板的下端位于分隔部33的下方侧,所述绒布套31的内表面与弹力带2的外表面热压固定。

上述无缝护腰中,护腰的各组成部分搭扣部1与护腰本体之间、护腰本体与支撑部3之间都采用热压的方式固定,其固定效果好、不会出现掉线、脱线、开裂等现象;特别地,采用热压固定的方式后,使得护腰没有缝线,实现无缝固定,大大提高护腰的整体性效果以及美观度。将本实用新型佩戴于人体腰部后,从腰部中心开始延伸的两条交叉的弹力带2达到紧致护腰的效果,提升腹内压,在椎间盘和脊椎的两个主要支撑点上均匀分布压力,保护腰部。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有四根,均匀分布,形成一道支撑力度平面,提升保护腰部的效果。

优选地,两个搭扣部1中,有一个搭扣部1的外边缘处固定缝合有挂绳4,挂绳4呈环状,可将本实用新型悬挂放置,便于收纳。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每个搭扣部1的外表面上都设有上下延伸的操作条5,操作条5与搭扣部1之间形成左右贯通的操作孔,用于供人们的手指穿过,便于将两个搭扣部1相连接或解除两个搭扣部1的连接,提高操作便利度。另外,每个搭扣部1的外层绒布层在操作孔的上下两端处都开设有通孔11,操作条5的上下两端从通孔11中穿过后置于搭扣部1的两层绒布层之间、并与绒布层热压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无缝护腰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依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所做的任何改变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