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椎间融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8842发布日期:2018-09-21 22:11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椎间融合器。



背景技术:

脊柱微创手术是治疗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治疗手段。现有的脊柱微创手术种类繁多,其中椎体间融合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术后疼痛少、住院时间短、康复快等优点,利用这种椎体间融合术可在上、下节椎骨的椎间隙植入椎间融合器,能有效地恢复椎间隙高度与椎间孔容积,有利于分散承重应力、降低植骨所受压力。

传统的腰椎前、后路相应节段的融合手术方式,常引起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如椎间植骨不融合、内固定松动、内固定临近节段的退变加速。腰椎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v fusion,XLIF)是近年来出现的经外侧穿过腹膜后间隙和腰大肌到达腰椎的一种新的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技术,与传统的腰椎手术相比,该技术的优点在于:(1)手术通道的建立不需要普外科医师的协助,不经腹膜腔、避免对大血管和神经丛的干扰,因而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2)微创学习曲线短,手术可在直视下进行;(3)切口小、创伤小、术后疼痛少、住院时间短、康复快。

由于手术操作的不同,本领域需要开发适应侧路手术的椎间融合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适于侧路植入使用的椎间融合器这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操作方便、不增加手术创伤、且植入后可实现有效固定的新型椎间融合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固定板、和固定螺钉;

所述融合器本体具有用于容纳植骨的内腔,且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上、下侧面具有增加摩擦力的齿槽;

所述固定板连接于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外侧面,所述固定板具有上翼和下翼,所述上翼和下翼分别设有与所述固定螺钉相配合的通孔。使用时,将所述融合器本体植入上下椎体间后,将所述固定螺钉穿过所述通孔固定在上下椎体上即可。

优选地,所述上翼边缘内侧具有配合上侧椎体骨构环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下翼边缘内侧具有配合下侧椎体骨构环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固定板上的上翼和下翼各设有一个与所述固定螺钉相配合的通孔,并且所述通孔沿所述固定板的对角线设置。

优选地,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上、下侧面为非平行设置。

优选地,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上、下侧面之间具有0°-15°的夹角。

更优选地,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上、下侧面之间具有3°-10°的夹角。

最优选地,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上、下侧面之间具有7.5°的夹角。

优选地,所述固定螺钉为空心螺钉。

优选地,所述固定螺钉为锁定钉或皮质骨钉。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融合器本体上、下侧面夹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1、固定板2、和固定螺钉3;所述融合器本体1具有用于容纳植骨的内腔,且所述融合器本体1的上、下侧面具有增加摩擦力的齿槽;所述固定板2连接于所述融合器本体1的外侧面(植入后近皮肤侧面),所述固定板2具有上翼21和下翼22,所述上翼21和下翼22分别设有与所述固定螺钉3相配合的通孔23。使用时,将所述融合器本体1植入上下椎体间后,将所述固定螺钉3穿过所述通孔23固定在上下椎体上即可。融合器本体1的上、下侧面具有符合终板接触面的弧度。本实施例中所述融合器本体1、和固定板2可以为一体化成型,也可以为可拆卸固定连接(如通过嵌合槽连接或螺钉连接)。

如图3所示,所述上翼21边缘内侧具有配合上侧椎体骨构环的凹槽211。所述下翼22边缘内侧具有配合下侧椎体骨构环的凹槽221。所述通孔23分别穿过凹槽211和凹槽221的壁。骨构环为为椎体上下面边缘凸出的环状结构,结构致密,强度高。

如图4所示,所述固定板2上的上翼21和下翼22各设有一个与所述固定螺钉3相配合的通孔23,并且所述通孔23沿所述固定板的对角线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翼21自所述固定板2的中部向左上方伸出,所述下翼22自所述固定板2的中部向右下方伸出。所述固定板2的中部具有把持孔。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上、下侧面为非平行设置,所述融合器本体1的上、下侧面之间的夹角α为0°-15°;优选地为3°-10°的夹角;最优选为7.5°。在优选地夹角范围内,能够使侧路植入的融合器本体更为稳定。夹角α可以为在所述融合器本体1最宽处的截面上下侧边之间的夹角。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螺钉3为空心螺钉,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可以为实心螺钉。所述固定螺钉为锁定钉或皮质骨钉。使用过程中,固定螺钉3从骨构环打入,可实现稳定固定。固定螺钉3的类型可以为锁定螺钉或普通螺钉,可以为实心也可以为空心。对于骨密质者,可选择锁定钉,实现钉和固定板2的稳定锁定和支撑;对于骨松质者,可选择皮质骨钉,以避免二期的固定失败。手术中,在微创通道内操作,通过其内孔打入导针定向,然后空心的固定螺钉即可沿导钉旋入锁定。实心固定螺钉可以通过软管起子杆旋入。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