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针灸取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9766发布日期:2018-07-20 18:01阅读:7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取针器,特别是涉及一种中药针灸取针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给病人进行针灸时,针体刺入穴位后,大多数需要手捏针柄进行取针,取针时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对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和隐患。因此市场上出现了一些简单的针灸取针器,现有的针灸取针器结构较为单一,在对针体夹取后,往往还需要将针体置放在托盘中,置放过程中,存在着针体易掉落的问题,无法便捷的收集使用后的针体。

例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020236655.6的针灸取针器,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夹体和拉环,其特征是在夹体前段设有弹力套。该实用新型的针灸取针器结构较为单一,在对针体夹取后,往往还需要将针体置放在托盘中,置放过程中,存在着针体易掉落的问题,无法便捷的收集使用后的针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药针灸取针器,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取针器结构较为单一,在对针体夹取后无法便捷的收集针体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以便捷夹取针体,并可以将针体通过进针筒送入至手握筒内部的集针筒装置内部的中药针灸取针器,可以有效收集使用后的针体,防止交叉感染状况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中药针灸取针器,包括转动夹持装置、固定夹持装置、进针筒、输针漏斗、手握筒、竖连杆、按压杆装置、集针筒装置、手握杆,所述进针筒前侧上端设置转动夹持装置,进针筒前侧下端设置固定夹持装置,进针筒后侧粘接连接手握筒前侧终端,进针筒连通手握筒内部;

所述转动夹持装置后端通过铰链连接竖连杆,竖连杆下端通过铰链连接按压杆装置;所述按压杆装置焊接连接在手握筒顶端;

所述手握筒内部设置集针筒装置,手握筒下端粘结连接手握杆;

所述进针筒内侧后端粘接连接输针漏斗,输针漏斗后端连通手握筒。

所述转动夹持装置由弯曲转杆、两根固定杆、两块内侧设置圆形通孔的固定片、上橡胶夹块构成,弯曲转杆的弯曲处两端各焊接一根固定杆,两根固定杆外侧各穿过一块固定片内侧设置的圆形通孔,两块内侧设置圆形通孔的固定片粘接连接在进针筒顶端;所述弯曲转杆的前端粘接连接上橡胶夹块,弯曲转杆的后端通过铰链连接竖连杆。

所述固定夹持装置由弧形夹板、下橡胶夹块构成,弧形夹板后端粘接连接在进针筒前侧下端,弧形夹板上端粘接连接下橡胶夹块;所述下橡胶夹块与上橡胶夹块相对设置,下橡胶夹块的尺寸大于上橡胶夹块的尺寸。

所述按压杆装置由托片、倾斜托杆、转动轴、两块内侧设置圆形通孔的圆板、两根下支杆、压板、弹簧构成;所述托片上端通过铰链连接竖连杆下端,托片后端焊接连接倾斜托杆,倾斜托杆后端焊接连接转动轴轴体前端,转动轴轴体后端焊接连接压板前端,压板底端后侧焊接连接弹簧,弹簧底端焊接连接在手握筒顶端;所述转动轴两端分别穿过两块内侧设置圆形通孔的圆板,两块内侧设置圆形通孔的圆板下端各由一根下支杆支撑,两根下支杆下端焊接连接在手握筒顶端。

所述手握筒后端通过螺纹连接筒盖。

所述集针筒装置由筒体、出针盖、橡胶进针斗、推杆、推板、三根支撑弹簧构成;所述筒体设置在手握筒内部下端,筒体前端粘接连接橡胶进针斗,筒体后端通过螺纹连接出针盖,筒体下端焊接连接两根穿出手握筒底面的推杆,两根推板下端粘结连接推板,推板顶端粘接连接三根支撑弹簧,三根支撑弹簧上端粘接连接在手握筒底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药针灸取针器,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取针器结构较为单一,在对针体夹取后无法便捷的收集针体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以便捷夹取针体,并可以将针体通过进针筒送入至手握筒内部的集针筒装置内部的中药针灸取针器,可以有效收集使用后的针体,防止交叉感染状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部转动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部固定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内部进针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内部输针漏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内部手握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内部按压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内部集针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内部手握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转动夹持装置1;弯曲转杆1-1;固定杆1-2;固定片1-3;上橡胶夹块1-4;

固定夹持装置2;弧形夹板2-1;下橡胶夹块2-2;

进针筒3;

输针漏斗4;

手握筒5;

竖连杆6;

按压杆装置7;托片7-1;倾斜托杆7-2;转动轴7-3;圆板7-4;下支杆7-5;压板7-6;弹簧7-7;

集针筒装置8;筒体8-1;出针盖8-2;橡胶进针斗8-3;推杆8-4;推板8-5;支撑弹簧8-6;

手握杆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一:

如图1、2、3、4、5、6、7、8、9所示,一种中药针灸取针器,包括转动夹持装置1、固定夹持装置2、进针筒3、输针漏斗4、手握筒5、竖连杆6、按压杆装置7、集针筒装置8、手握杆9,所述进针筒3前侧上端设置转动夹持装置1,进针筒3前侧下端设置固定夹持装置2,进针筒3后侧粘接连接手握筒5前侧终端,进针筒3连通手握筒5内部;

所述转动夹持装置1后端通过铰链连接竖连杆6,竖连杆6下端通过铰链连接按压杆装置7;所述按压杆装置7焊接连接在手握筒5顶端;

所述手握筒5内部设置集针筒装置8,手握筒5下端粘结连接手握杆9;

所述进针筒3内侧后端粘接连接输针漏斗4,输针漏斗4后端连通手握筒5。

所述转动夹持装置1由弯曲转杆1-1、两根固定杆1-2、两块内侧设置圆形通孔的固定片1-3、上橡胶夹块1-4构成,弯曲转杆1-1的弯曲处两端各焊接一根固定杆1-2,两根固定杆1-2外侧各穿过一块固定片1-3内侧设置的圆形通孔,两块内侧设置圆形通孔的固定片1-3粘接连接在进针筒3顶端;所述弯曲转杆1-1的前端粘接连接上橡胶夹块1-4,弯曲转杆1-1的后端通过铰链连接竖连杆6。

所述固定夹持装置2由弧形夹板2-1、下橡胶夹块2-2构成,弧形夹板2-1后端粘接连接在进针筒3前侧下端,弧形夹板2-1上端粘接连接下橡胶夹块2-2;所述下橡胶夹块2-2与上橡胶夹块1-4相对设置,下橡胶夹块2-2的尺寸大于上橡胶夹块1-4的尺寸。

所述按压杆装置7由托片7-1、倾斜托杆7-2、转动轴7-3、两块内侧设置圆形通孔的圆板7-4、两根下支杆7-5、压板7-6、弹簧7-7构成;所述托片7-1上端通过铰链连接竖连杆6下端,托片7-1后端焊接连接倾斜托杆7-2,倾斜托杆7-2后端焊接连接转动轴7-3轴体前端,转动轴7-3轴体后端焊接连接压板7-6前端,压板7-6底端后侧焊接连接弹簧7-7,弹簧7-7底端焊接连接在手握筒5顶端;所述转动轴7-3两端分别穿过两块内侧设置圆形通孔的圆板7-4,两块内侧设置圆形通孔的圆板7-4下端各由一根下支杆7-5支撑,两根下支杆7-5下端焊接连接在手握筒5顶端。

所述手握筒5后端通过螺纹连接筒盖。

所述集针筒装置8由筒体8-1、出针盖8-2、橡胶进针斗8-3、推杆8-4、推板8-5、三根支撑弹簧8-6构成;所述筒体8-1设置在手握筒5内部下端,筒体8-1前端粘接连接橡胶进针斗8-3,筒体8-1后端通过螺纹连接出针盖8-2,筒体8-1下端焊接连接两根穿出手握筒5底面的推杆8-4,两根推板8-5下端粘结连接推板8-5,推板8-5顶端粘接连接三根支撑弹簧8-6,三根支撑弹簧8-6上端粘接连接在手握筒5底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药针灸取针器,包括转动夹持装置1、固定夹持装置2、进针筒3、输针漏斗4、手握筒5、竖连杆6、按压杆装置7、集针筒装置8、手握杆9,所述进针筒3前侧上端设置转动夹持装置1,进针筒3前侧下端设置固定夹持装置2,进针筒3后侧粘接连接手握筒5前侧终端,进针筒3连通手握筒5内部;在使用时,手掌握住手握筒5,大拇指按压在按压杆装置7的压板7-6上,掌心贴合在手握筒5侧面上,食指下端勾在集针筒装置8下端的推板8-5上,中指、无名指、小指勾在手握杆9上;首先,通过大拇指按压在按压杆装置7的压板7-6上,通过按压杆装置7带动竖连杆6上升运动,竖连杆6带动转动夹持装置1内部后端的弯曲转杆1-1后端上升,弯曲转杆1-1前端下降,通过弯曲转杆1-1前端粘接的上橡胶夹块1-4下降,上橡胶夹块1-4贴合在固定夹持装置2内部弧形夹板2-1的下橡胶夹块2-2上,对针灸用针体进行夹紧,然后略微松开按压在按压杆装置7的压板7-6上的大拇指,通过食指下端勾动在集针筒装置8下端的推板8-5,通过推板8-5推动推杆8-4向手握筒5内部运动,通过推杆8-4推动集针筒装置8内部的筒体8-1向上运动至手握筒5内部中端,输针漏斗4后端,然后竖起本装置,将针体通过进针筒3、输针漏斗4进入至筒体8-1内部,然后松开勾动在集针筒装置8下端的推板8-5上的食指,推板8-5在三根支撑弹簧8-6的弹力作用下,弹出手握筒5,筒体8-1下降,筒体8-1前端由手握筒5前端面挡住,防止继续取针时针体掉出;在收集完毕后,通过开启出针盖8-2排出,进行统一消毒清洗。

所述按压杆装置7由托片7-1、倾斜托杆7-2、转动轴7-3、两块内侧设置圆形通孔的圆板7-4、两根下支杆7-5、压板7-6、弹簧7-7构成;在使用时,大拇指按住压板7-6,压板7-6下压,压板7-6下端由弹簧7-7进行支撑;压板7-6带动转动轴7-3转动,转动轴7-3带动前端的倾斜托杆7-2向上运动,倾斜托杆7-2带动托片7-1向上运动,托片7-1带动竖连杆6向上运动,竖连杆6向上撑起转动夹持装置1内部弯曲转杆1-1的后端。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