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部辅助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6869发布日期:2019-01-22 22:20阅读:804来源:国知局
腿部辅助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腿部辅助支架。



背景技术:

人体能够正常走路主要是依赖腿部的跨步运动实现的,其间,连接股骨和胫骨的膝关节的功用及其重要,而半月板则是维持膝关节正常工作不可缺少的人体部件。半月板是位于股骨髁与胫骨平台之间的两个月牙形的纤维软骨,其横断面呈三角形,外厚内薄,上面稍呈凹形,以便与股骨髁相吻合,下面呈平面状,与胫骨平台相接;从其的形状及部位即可知道,半月板的功能在于稳定膝关节,传布膝关节负荷力,促进关节内营养;也正是由于半月板所起到的稳定载荷作用,就像是一个缓冲器,保护了二者关节面,吸收向下传达的震荡,才保证了膝关节长年负重运动而不致损伤。

但是,半月板损伤或者撕裂又是非常常见的腿部伤病,对人体的正常行走造成极大的障碍。半月板损伤比较常见,大多由于创伤、关节退变、炎性疾患等因素引起的。半月板撕裂是体育运动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运动创伤,往往由于关节活动的不协调,如踢球时踢空、对脚,或跑动中被绊倒等膝关节扭伤时,导致半月板卡在股骨和胫骨间,引起撕裂;或者是中老年人,由于半月板退变老化,也很容易引起撕裂。半月板长时间的持续使用之下,在其他身体条件的影响之下,也可能出现磨损、偏磨等损伤,比如常见的X型腿就和外侧半月板偏磨关系密切。轻度的半月板损伤或撕裂问题,可以用石膏、膝托等外固定制动进行恢复和矫正治疗,而多数的半月板病症都需要采取手术治疗,包括缝合以及切除。而是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更换人工半月板也成为一种常见的半月板病症治疗方案。

只是,半月板具有吸收震荡、扩大应力面积、增强膝关节稳定性、润滑和营养关节等无法忽视的功能,半月板切除后关节不稳、并发骨性关节炎,致远期效果较差等问题日趋严重。人工半月板在润滑和营养关节等生物机理上的作用,也是无法和原生的半月板相比的,且使用一段时间磨损之后,还得更换新的人工半月板,带来其他健康隐患。

因此,排除一些必须进行手术治疗的半月板损伤类的病症,对一些半月板轻度损伤、老化、偏磨等问题的患者,能够通过非手术治疗的方式,减轻半月板的负担,维持膝关节正常工作,或者对半月板进行恢复和矫正治疗,对保持人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腿部辅助支架,能够减轻半月板的负担并辅助膝关节活动,维持人体行走时膝关节的正常工作,也可对腿部进行固定,辅助半月板进行恢复和矫正治疗。

为达到上述效果,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腿部辅助支架,包括:固定于大腿外侧的大腿支架、固定于小腿外侧的小腿支架以及固定足部的足部固定架,所述大腿支架、小腿支架和足部固定架上均设有用以同人体腿部相应部位固定的绷带;所述大腿支架的下端和小腿支架的上端通过一关节轴关节式转动连接,且大腿支架和小腿支架的连接距离可调;所述小腿支架的长度可调,小腿支架的下端通过一小腿角度微调机构连接到足部固定架的外侧,所述小腿角度微调机构的上下两端连接的内外角度均可调,使小腿角度微调机构可以紧贴于小腿下部的外侧。

具有膝关节运动困难、尤其是因半月板损伤引起的运动困难问题的人群,在佩戴上述的腿部辅助支架时,先通过绷带将支架的被部分对应固定到腿部外侧或脚底;适当调节小腿支架的长度以及小腿角度微调机构的角度,使小腿支架可以紧贴于小腿的外侧,保证小腿支架稳固的受力;然后微调大腿支架和小腿支架的连接距离,拉开膝关节处股骨和胫骨的连接间距,使人体站立时大腿的压力通过绷带经由大腿支架、关节轴和小腿支架传到足部固定架上,绕开膝关节,减轻甚至避免压迫半月板,能够减轻半月板的负担,并通过外部支撑辅助膝关节活动,维持人体行走时膝关节的正常工作,延长半月板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可以用于对腿部进行固定,辅助半月板进行损伤恢复和偏磨矫正等治疗,方便有效。

进一步地,所述足部固定架包括:脚底板、连接板和齿轮调节头;所述脚底板的形状与人体脚板的形状相匹配,脚底板的外侧部和后跟部设有向上延伸的脚底支板,所述连接板可拆卸的设置在脚底板外侧部的所述脚底支板上,连接板的上端通过一底板连接销与所述齿轮调节头的下端枢转连接,所述齿轮调节头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外齿轮;所述足部固定架上的绷带为对应脚腕的位置设置在所述齿轮调节头上的脚腕绷带。

腿部辅助支架通过足部固定架直接与地面接触,不同于一般的膝关节支架只固定大腿和小腿的结构,减轻对小腿的压迫,进一步减轻膝关节及半月板的负担。同时,绷带通过脚腕固定,并将脚裸处的齿轮调节头与连接板枢转连接,保证裸关节的正常活动,灵活舒适。

进一步地,所述小腿支架包括:小腿撑杆和调节杆;所述小腿撑杆为中空的管状体,小腿撑杆下端的管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长度调节孔;所述调节杆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外齿轮,调节杆的上端插入安装到小腿撑杆下端的管腔内,并在调节杆的靠近上端部的位置设置有伸缩卡扣,通过所述伸缩卡扣与各长度调节孔的配合固定调节杆的伸出长度;所述小腿支架上的绷带为设置在所述小腿撑杆上的小腿绷带。

小腿支架的长度可调,以适应不同身高人群在佩戴上述的腿部辅助支架时,都能适配到便于膝关节和裸关节活动的小腿支架长度,有效对小腿部位进行支撑,且脚踏实地,运动灵活舒适。

进一步地,所述小腿角度微调机构包括:小腿下撑杆和齿面调节块;所述小腿下撑杆的上下两端的中部均凹设有调节腔,所述齿面调节块分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调节腔内,两齿面调节块的外端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外齿轮和第二外齿轮相啮合的内齿面,齿面调节块的内端与调节腔底部之间压缩设置有弹簧;所述调节腔外侧的小腿下撑杆的上下两端上均设置双耳板,并分别通过一销轴与所述第一外齿轮和第二外齿轮枢转连接,使第一外齿轮和第二外齿轮分别与对应的齿面调节块啮合连接;所述齿面调节块的中部设置一沿所述销轴的轴向方向贯通、沿齿面调节块的上下方向布置的腰型孔,一调节销子穿过所述腰型孔后插装固定到调节腔两侧的外壁上,且所述调节销子的一端设置有朝向小腿下撑杆中部凸起的调节段,所述调节段与所述腰型孔相适配;自然状态下所述调节段位于腰型孔外侧,使齿面调节块的内齿面对应与第一外齿轮或第二外齿轮相啮合固定;向内按压调节销子使调节段进入腰型孔内,使齿面调节块内移脱开与第一外齿轮或第二外齿轮的啮合,以便调节小腿角度微调机构的上下两端连接的内外角度。

佩戴上述的腿部辅助支架时,先向内按压调节销子使其调节段进入腰型孔内,进而使齿面调节块内移脱开与第一外齿轮或第二外齿轮的啮合;此时,转动第一外齿轮和/或第二外齿轮调节小腿角度微调机构的上下两端连接的内外角度,使小腿下撑杆能够与小腿下部的相对平直的一段充分贴合;之后将调节段推出到腰型孔外侧,齿面调节块在弹簧的弹力作用外移,使内齿面对应与第一外齿轮或第二外齿轮相啮合,将小腿下撑杆与齿轮调节头和小腿支架固定到相应的位置,保证小腿段辅助支架受力稳固和舒适。

进一步地,所述大腿支架包括:大腿撑杆,所述大腿撑杆为中空的管状体,大腿撑杆的上部向外弯折以贴合大腿上部增大的直径;所述大腿支架上的绷带为设置在所述大腿撑杆下部的大腿绷带以及设置在大腿撑杆上部的胯部绷带,所述胯部绷带向下倾斜设置,以与胯部三角区相适配。

大腿撑杆的形状与大腿的曲线相适应直接延伸到胯部外侧,并在其上部设置一与胯部三角区相适配的胯部绷带,保证了大腿部固定的稳固并有效承受膝关节上部的身体重量,避免压迫半月板,减轻半月板的负担。

进一步地,所述关节轴包括:上关节轴、下关节轴和圆柱滚子;所述上关节轴的上端插入安装到大腿撑杆下端的管腔内,所述下关节轴的下端插入安装到小腿撑杆上端的管腔内,上关节轴的下端和下关节轴的上端关节式转动连接;所述上关节轴的下端和下关节轴的上端错位搭接,并通过一连接螺栓可相对旋转的连接;两个搭接面中的一个上凹设一圆柱形的滚柱腔,另一搭接面上凸设一与所述滚柱腔同轴且直径小于所述滚柱腔的滚动凸台,所述滚柱腔和滚动凸台同轴配合形成的环形腔内均匀布置多个所述圆柱滚子,形成类圆柱滚子轴承的结构。

以类似圆柱滚子轴承轴承的结构,承受膝关节处的上下压力,并保持良好的相对运动性,减少膝关节及半月板压力的同时,不影响膝关节运动的灵活性。

进一步地,所述上关节轴和下关节轴的搭接面之间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容置于滚动凸台的中部凹设的一个环形的扭簧腔内,扭簧的一端与上关节轴固定连接,扭簧的另一端与下关节轴固定连接。

抬腿时,扭簧在膝关节下部腿脚的重力下扭转蓄力,下脚时,扭簧释放扭力,助力膝关节运动,并在自然状态下保持整个腿部辅助支架平直,有助人体保持站立,在人体行走的去过程中都起到辅助动作的作用。同时,在对腿部进行固定,辅助半月板进行恢复和矫正治疗的时候,对保持腿部辅助支架的平直具有重要作用。

进一步地,还包括:伸缩微调机构,所述伸缩微调机构包括:内托板、丝杆、直角转向齿轮副和调节螺杆;所述内托板的中部设置有上下贯通的中心孔;所述丝杆的一端设置有与丝杆同轴且与所述中心孔相适配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穿过所述中心孔并突出到内托板的端面之外;所述直角转向齿轮副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圆锥齿轮和第二圆锥齿轮,所述第一圆锥齿轮驱动连接到所述内托板端面之外的驱动杆上,所述第二圆锥齿轮与所述调节螺杆驱动连接;所述伸缩微调机构在所述小腿撑杆的上部和大腿撑杆的下部各设置一个,两所述内托板分别对应固定设置在小腿撑杆或大腿撑杆的中部的管腔内,两所述调节螺杆的外端凸出到对应的小腿撑杆或大腿撑杆的管壁外侧;所述上关节轴的上端面和下关节轴的下端面均设置有与所述丝杆相适配的螺纹孔,小腿撑杆内的所述丝杆向上延伸旋合连接到所述下关节轴的螺纹孔内,大腿撑杆内的所述丝杆向下延伸旋合连接到所述上关节轴的螺纹孔内;转动所述调节螺杆驱动所述直角转向齿轮副转动,从而带动丝杆以内托板为支撑转动,使上关节轴或下关节轴相对丝杆做轴向移动,进而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大腿支架和小腿支架的连接距离。

在腿部辅助支架穿戴固定稳妥之后,通过伸缩微调机构微调大腿支架和小腿支架在膝关节处的相对间距,拉开膝关节处股骨和胫骨的连接间距,达到避免压迫半月板、减轻半月板的负担的目的,调整长度可到到50mm,使用方便,效果显著。

进一步地,所述脚腕绷带、小腿绷带、大腿绷带以及胯部绷带的开口端均通过魔术贴可拆卸的粘合连接,穿戴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脚底板的下部设置有带弹性的缓冲鞋垫,减轻跨步时的震动,避免半月板被冲击压迫。

综上所述,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腿部辅助支架,能够减轻半月板的负担并辅助膝关节活动,维持人体行走时膝关节的正常工作,也可对腿部进行固定,辅助半月板进行恢复和矫正治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足部固定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小腿角度微调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小腿支架和伸缩微调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关节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关节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大腿支架和伸缩微调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伸缩微调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足部固定架;11-脚底板;111-脚底支板;12-连接板;13-齿轮调节头;131-第一外齿轮;14-底板连接销;15-缓冲鞋垫;16-绑带预留孔;

2-小腿角度微调机构;21-小腿下撑杆;211-双耳板;22-齿面调节块;221-内齿面;222-腰型孔;23-销轴;24-弹簧;25-调节销子穿;251-调节段;

3-小腿支架;31-小腿撑杆;311-长度调节孔;32-调节杆;321-第二外齿轮;33-伸缩卡扣;331-伸缩弹簧;332-卡柱;

4-关节轴;41-上关节轴;42-下关节轴;43-圆柱滚子;44-扭簧;45-螺纹孔;46-连接螺栓;47-滚柱腔;48-滚动凸台;49-扭簧腔;

5-大腿支架;51-大腿撑杆;

6-绷带;61-脚腕绷带;62-小腿绷带;63-大腿绷带;64-胯部绷带;

7-伸缩微调机构;71-内托板;711-中心孔;72-丝杆;721-驱动杆;73-直角转向齿轮副;731-第一圆锥齿轮;732-第二圆锥齿轮;74-调节螺杆;75-沉头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部件或结构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腿部辅助支架,包括:对应固定于大腿外侧的大腿支架5、固定于小腿外侧的小腿支架3以及用以固定足部的足部固定架1,大腿支架5、小腿支架3和足部固定架1上均设有用以同人体腿部相应部位固定的绷带6,大腿支架5的下端和小腿支架3的上端通过一关节轴4关节式转动连接,以保证膝关节部位运动的灵活性,且大腿支架5和小腿支架3的连接距离可微调,以便在大腿支架5和小腿支架3分别通过绷带6固定好之后,通过微调二者间距拉开膝关节处股骨和胫骨的连接间距,使人体站立时大腿的压力通过绷带6经由大腿支架5、关节轴4和小腿支架3传到足部固定架1上,绕开膝关节,减轻甚至避免压迫半月板,达到减轻半月板负担的效果;小腿支架3的长度同样可调,以适应不同身高人群在佩戴上述的腿部辅助支架时,都能适配到便于膝关节和裸关节活动的小腿支架3的长度,有效对小腿部位进行支撑,且脚踏实地,运动灵活舒适;小腿支架3的下端通过一小腿角度微调机构2连接到足部固定架1的外侧,该小腿角度微调机构2的上下两端连接的内外角度均可调,使小腿角度微调机构2可以紧贴于小腿下部的外侧,保证小腿段辅助支架受力稳固和舒适。

本实施例中,足部固定架1主要包括:脚底板11、连接板12和齿轮调节头13;参见图3,脚底板11的形状与人体脚板的形状相匹配,使脚部可以完整的踩在上面,脚底板11的外侧部和后跟部设有向上延伸的脚底支板111,连接板12通过螺栓可拆卸的连接在脚底板11外侧部的脚底支板111上,与脚裸的位置相对应;连接板12的上端开设有垂直于脚底板11长度方向的通孔,齿轮调节头13的下端开设有可容置连接板12上端部的插口,且齿轮调节头13的与插口对应的位置,同样开设有与连接板12上的通孔相匹配的连接孔,连接板12的上端插入该插口并通过一底板连接销14与齿轮调节头13的下端枢转连接,使脚底板11可在小角度范围相对于齿轮调节头13前后、上下晃动,保持裸关节的灵活性,灵活舒适;齿轮调节头13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外齿轮131,用以同小腿角度微调机构2连接并调整角度。脚底支板111上以及未设有脚底支板111的脚底板11的边沿上,开设有多个绑带预留孔16,以便在脚部需要进一步固时可以通过在绑带预留孔16内穿设绑带;脚底板11的下部设置有带弹性的缓冲鞋垫16,减轻跨步时的震动,避免半月板被冲击压迫。

参见图5,小腿支架包括:小腿撑杆31和调节杆32,小腿撑杆31为中空的管状体,其下端的管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长度调节孔311;调节杆32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外齿轮321,调节杆32的上端插入安装到小腿撑杆31下端的管腔内,并在调节杆32的靠近上端部的位置设置有伸缩卡扣33,具体的,调节杆32的靠近上端部的位置上设有与长度调节孔311同向的通孔,伸缩卡扣33即由容置在该通孔内的伸缩弹簧331以及分别设置在伸缩弹簧331两端的两个卡柱332组成,按压卡柱332使其缩进到调节杆32上的通孔内,之后将调节杆32的上端插装到小腿撑杆31下端的管腔内,在卡柱332滑移到与长度调节孔311相对应的位置之后,卡柱332在伸缩弹簧331的弹力下弹出而插入到长度调节孔311内,达到通过伸缩卡扣33和长度调节孔311的配合调节和固定调节杆32的伸出长度的效果。

参见图4,小腿角度微调机构2包括:小腿下撑杆21和齿面调节块22;小腿下撑杆21的上下两端的中部均凹设有调节腔,齿面调节块22设置有两个,分别安装在两个调节腔内,两个齿面调节块22的外端设置有分别与前述的第一外齿轮131和第二外齿轮321相啮合的内齿面221,齿面调节块22的内端与调节腔底部之间压缩设置有弹簧24;调节腔外侧的小腿下撑杆21的上下两端上均设置双耳板211,并分别通过一销轴23与第一外齿轮131和第二外齿轮321枢转连接,使第一外齿轮131和第二外齿轮321分别与对应的齿面调节块22啮合连接,达到固定角度的效果;同时,齿面调节块22的中部设置一沿该销轴23的轴向方向贯通、沿齿面调节块22的上下方向布置的腰型孔222,一调节销子25穿过该腰型孔222后插装固定到调节腔两侧的外壁上,且该调节销子25的一端设置有朝向小腿下撑杆21中部凸起的调节段251,调节段251与腰型孔222相适配,且调节段251与调节销子25的主体段通过斜面过渡,保证调节销子25的能够顺利推进。

佩戴上述的腿部辅助支架时,先向内按压调节销子25使其调节段251进入腰型孔222内,进而使齿面调节块22内移脱开与第一外齿轮131或第二外齿轮321的啮合;此时,转动第一外齿轮131和/或第二外齿轮321调节小腿角度微调机构2的上下两端连接的内外角度,使小腿下撑杆21能够与小腿下部的相对平直的一段充分贴合;之后将调节段251推出到腰型孔222外侧,齿面调节块22在弹簧24的弹力作用外移,使内齿面221对应与第一外齿轮131或第二外齿轮321在相应的角度下啮合,将小腿下撑杆21与齿轮调节头13和小腿支架3固定到相应的位置,保证小腿段的辅助支架受力稳固和舒适。

参见图8,大腿支架5包括:大腿撑杆51,大腿撑杆51为中空的管状体,其上部向外弯折以贴合大腿上部增大的直径;大腿支架5上的绷带6为设置在该大腿撑杆51下部的大腿绷带63以及设置在大腿撑杆51上部的胯部绷带64,该胯部绷带64向下倾斜设置,以与胯部三角区相适配。大腿撑杆51的形状与大腿的曲线相适应直接延伸到胯部外侧,并在其上部设置一与胯部三角区相适配的胯部绷带64,保证了大腿部固定的稳固并有效承受膝关节上部的身体重量,避免压迫半月板,减轻半月板的负担。

绷带6除大腿绷带63和胯部绷带64之外,还包括:对应脚腕的位置设置在齿轮调节头13上的脚腕绷带61,设置在小腿撑杆31上的小腿绷带62;且脚腕绷带61、小腿绷带62、大腿绷带63以及胯部绷带64的开口端均通过魔术贴可拆卸的粘合连接,穿戴方便。还可以在通过魔术贴连接的绷带6之外,另外加设其他捆绑结构,以保证辅助支架在腿部固定的可靠性。

大腿撑杆51和小腿撑杆31通过关节轴4连接,参见图6和图7,关节轴4包括:上关节轴41、下关节轴42和圆柱滚子43;上关节轴41的下端和下关节轴42的上端错位搭接,并通过一连接螺栓46可相对旋转的连接;两个搭接面中的一个上凹设一圆柱形的滚柱腔47,另一搭接面上凸设一与该滚柱腔47同轴且直径小于滚柱腔47的滚动凸台48,滚柱腔47和滚动凸台48同轴配合形成的环形腔内均匀布置多个圆柱滚子43,形成类圆柱滚子轴承的结构,用以承受膝关节处的上下压力,并保持良好的相对运动性,减少膝关节及半月板压力的同时,不影响膝关节运动的灵活性。上关节轴41的上端插入安装到大腿撑杆51下端的管腔内,下关节轴42的下端插入安装到小腿撑杆31上端的管腔内,实现大腿撑杆51和小腿撑杆31之间的关节式转动连接。同时,在上关节轴41和下关节轴42的搭接面之间设置一个扭簧44,该扭簧44容置于滚动凸台48的中部凹设的一个环形的扭簧腔49内,扭簧44的一端与上关节轴4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下关节轴42固定连接;抬腿时,扭簧44在膝关节下部腿脚的重力下扭转蓄力,下脚时,扭簧44释放扭力,助力膝关节运动,并在自然状态下保持整个腿部辅助支架平直,有助人体保持站立,在人体行走的去过程中都起到辅助动作的作用。同时,对于X型腿之类的半月板偏磨、或是半月板轻度损伤的使用者,可以在通过辅助支架对腿部进行固定时,保持腿部辅助支架的平直,保证固定的效果,辅助半月板进行恢复和矫正治疗。

大腿支架51和小腿支架31在膝关节处的相对间距通过分别设置在其内的两个伸缩微调机构7来调节。参见图5、图8以及图9,伸缩微调机构7包括:内托板71、丝杆72、直角转向齿轮副73和调节螺杆74;内托板71的中部设置有上下贯通的中心孔711;丝杆72的一端设置有与丝杆72主体同轴且与该中心孔711相适配的驱动杆721,驱动杆721穿过中心孔711并突出到内托板71的端面之外;直角转向齿轮副73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圆锥齿轮731和第二圆锥齿轮732,第一圆锥齿轮731驱动连接到内托板71端面之外的驱动杆721上,第二圆锥齿轮732与调节螺杆74驱动连接;具体的,参见图9,第一圆锥齿轮731和第二圆锥齿轮732的非轮齿部位上,均设置有一个与齿轮的中心孔贯通的径向孔螺纹;驱动杆721的外段的一侧去除材料形成一段平面,第一圆锥齿轮731通过其中心孔安装到驱动杆721上之后,在其径向孔螺纹内旋入一沉头螺钉75,使沉头螺钉75的内端抵压在驱动杆721的平面段上,达到径向固定第一圆锥齿轮731和驱动杆721的目的;类似的,调节螺杆74靠近螺栓头的一段的一侧去除材料形成一段平面,第二圆锥齿轮732通过其中心孔安装到调节螺杆74上之后,在其径向孔螺纹内旋入一沉头螺钉75,使沉头螺钉75的内端抵压在调节螺杆74的平面段上,达到径向固定第二圆锥齿轮732和调节螺杆74的目的;调节螺杆74的螺钉头上设置内六角孔之类的驱动口,以便通过内六角扳手等工具旋转驱动调节螺杆74转动。

上述的伸缩微调机构7在小腿撑杆31的上部和大腿撑杆51的下部各设置一个,两个内托板71分别对应固定设置在小腿撑杆31或大腿撑杆51的中部的管腔内,两个调节螺杆74的外端凸出到对应的小腿撑杆31或大腿撑杆51的管壁外侧,以便从外部驱动调节螺杆74旋转;上关节轴41的上端面和下关节轴42的下端面均设置有与丝杆72相适配的螺纹孔45,小腿撑杆31内的丝杆72向上延伸旋合连接到下关节轴42的螺纹孔45内,大腿撑杆51内的丝杆72向下延伸旋合连接到上关节轴41的螺纹孔45内;转动调节螺杆74驱动直角转向齿轮副73转动,从而带动丝杆72以内托板71为支撑转动,使上关节轴41或下关节轴42相对丝杆72做轴向移动,进而微调大腿支架5和小腿支架3的连接距离。在腿部辅助支架穿戴固定稳妥之后,通过伸缩微调机构7调整大腿支架51和小腿支架31在膝关节处的相对间距,拉开膝关节处股骨和胫骨的连接间距,达到避免压迫半月板、减轻半月板的负担的目的,调整长度可到到50mm,且能做到无级调节,使用方便,效果显著。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