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CRRT机输液器的带报警功能的排气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6680发布日期:2018-12-18 21:13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用于CRRT机输液器的带报警功能的排气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具体涉及一种用于CRRT机输液器的带报警功能的排气机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CRRT为肾脏替代疗法,在该疗法中需要使用输液器向病人体内输送血液等。而在使用输液器为病人输液的过程中,若有气体从输液器输送至人体的血液中,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故而在输液器中使用了滴管等排气部件来达到一定的排出输液器中气体的效果。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公告号为CN 102512723 A的自排气防气泡输液器,该输液器包括瓶塞穿刺器、输液管路、滴斗、流量调节器、药液过滤器、止水夹、圆锥接头和静脉输液针,滴斗内设有排气装置,排气装置包括排气座、排气芯和盖帽,排气座的底部固定在滴斗底端的滴液口处并与滴液口紧密配合,排气座内设有与滴液口相通的中空的排气芯,排气芯与排气座之间设有进液间隙,排气芯与排气座的侧壁上均设置有进液槽,排气座的顶部设置盖帽,盖帽与排气座相卡合,盖帽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排气槽。该输液器通过设置排气装置虽然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排气的效果,但是该输液器仍然存在的缺点为:

利用排气装置形成滴斗中的药液仅能通过排气装置形成的迂回通道而进入至滴斗的下部输液管路中,排气装置迂回通道的设置实现了阻挡滴管中一部分气体排至滴斗中,但是由于药液一直有从迂回通道进入至滴斗下部的输液管道中,故而仍然会带动一部分气体传送至人体血管中,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CRRT机输液器的带报警功能的排气机构,实现了将第一输液管内的气泡及时排送至滴管中,且保证了在第一输液管内气泡排送至滴管内的一段时间内滴管内药液不会有向第二输液管流动的趋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CRRT机输液器的带报警功能的排气机构,包括:

安装壳,其包括:透明筒以及安装环,透明筒由安装部以及筒体构成,安装部固定设置在滴管上端,安装部与筒体螺纹连接后形成透明筒,透明筒采用透明材料制成的筒状结构,安装环采用非透光材料制成的环状结构,透明筒与滴管的顶部固定且透明筒将滴管的顶部包裹,安装环与透明筒的底面连接,且滴管的中部穿过安装环;

滴数检测机构,其包括红外线发射器以及红外线接收器,红外线发射器以及红外线接收器均设置于安装环上,红外线发射器与红外线接收器相对设置,且红外线发射器发出的光能穿过滴管的中部并传送至红外线接收器;

排气部,其能通过卡扣机构与透明筒可拆卸连接,也能夹于第一输液管上且夹于第一输液管上后能在挤压第一输液管的同时相对第一输液管滑动;

输液调节器,其包括:调节壳以及调节轮(图中未示),调节壳其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卡扣连接而成,调节壳设置有调节槽,第二输液管穿过调节槽的两端,在调节槽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设置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连接处,滑动槽的滑动方向与第二输液管位于调节壳内的段部平行,两滑动槽的中心线与调节槽底面之间有夹角,每个滑动槽靠近滴管的端部到调节槽底面之间距离大于每个滑动槽靠近插针部的端部到调节槽底面之间距离,调节轮设置于调节槽内,在调节轮的两底面上均设置有滑动块,每个滑动块滑动地设置于一滑动槽内,调节轮能相对调节壳转动和滑动,且调节轮的侧壁上设置传动齿;

调节驱动机构,其与传动齿啮合且设置于调节壳上,以驱使调节轮从两滑动槽一端滑动至另一端;

控制器,红外线接收器的输出端连接至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与调节驱动机构连接;

开关按键(图中未示),其一端连接5V电源,其另一端与控制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以及

位移检测机构,其设置于排气部与透明筒的连接处,以检测排气部是否与透明筒连接,位移检测机构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第三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是,排气部包括:

第一挤排臂;

第二挤排臂,第一挤排臂和第二挤排臂均包括挤排本体、铰接部以及转动基部,每个挤排本体均与铰接部固定连接,第一挤排臂的挤排本体和第二挤排臂的挤排本体之间用于夹持第一输液管,第一挤排臂的铰接部和第二挤排臂的铰接部铰接,每个转动基部均与一铰接部连接,第一挤排臂和第二挤排臂铰接后为“X”型结构;

连接柱,其与一铰接部连接,在透明筒上开设有供连接柱插入的安装孔,卡扣机构设置于安装孔内壁处,以在连接柱插入至安装孔内后限制连接柱滑出安装孔,在透明筒的顶面上设置两限位块,连接柱插入安装孔后两限位块能将第一挤排臂的挤排本体与第二挤排臂的挤排本体分离,以避免排气部与透明筒连接后挤压第一输液管;以及

扭簧,其设置于第一挤排臂的转动基部和第二挤排臂的转动基部之间,在扭簧的作用下第一挤排臂的挤排本体和第二挤排臂的挤排本体能夹压第一输液管内的药液。

优选的是,卡扣机构包括:

限位柱,在安装孔内壁上开设有与安装孔连通的伸缩孔,限位柱的中心线与安装孔的中心线垂直,在连接柱上开设有限位孔;以及

碟簧,其设置于伸缩孔底面上,且限位柱与碟簧连接,在碟簧的作用下连接柱插入至安装孔内后限位柱能插入限位孔内。

优选的是,位移检测机构包括:

挤压块,其设置于安装孔内;

两连接脚,两连接脚均与挤压块连接,连接脚与挤压块连接后向安装孔的底面延伸;

两连接片,其设置于安装孔底面上,挤压块、连接脚以及连接片均采用导电材料制成,两连接片之间设置有隔离片,一连接片接地,另一连接片为位移检测机构的输出端;

弹簧,其一端与挤压块连接,其另一端与隔离片连接;

导向杆,其中心线和安装孔的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导向杆一端与隔离片连接;

导向筒,其滑动套置于导向杆未连接隔离片的端部上,导向筒和导向杆均穿过弹簧,隔离片、弹簧、导向杆以及导向筒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以及

限位块,其与导向杆位于导向筒内的端部连接,以限制导向杆与导向筒脱离;

其中,当连接柱未插入至安装孔时,两连接脚均远离连接片;当连接柱插入至安装孔内后,两连接脚均紧贴对应的连接片。

优选的是,调节驱动机构包括:

带动块,调节壳上设置有与调节槽连通的移动腔,带动块穿梭于移动腔内,带动块上设置有齿纹,带动块的齿纹与调节轮啮合;

气缸,其安装于调节壳上,气缸的活塞杆穿入至移动腔内与带动块连接,当气缸驱动带动块移动时能带动调节轮从滑动槽一端滑动至滑动槽另一端。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红外线发射器与红外线接收器的设置,实现了对药水滴落时实时检测,控制器同过检测到药水的滴落,进而计算到前次药水滴落和后次药水滴落的时间间隔,此程序为现有程序,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有显示屏,显示屏显示出相邻两次药水滴落的时间间隔,以使用时提示药水输送快慢,同时通过调节输液调节器,能够使得显示屏显示出检测到的每小时内滴数大于等于0,且每小时滴数不限于500ml/h,每次调节按照10ml/h调节;然后,根据显示屏显示的时间间隔按动开关按键,开关按键按动多长时间,控制器就控制调节驱动机构运作多长时间,实现将调节轮自动调节至需要的位置,方便了使用。同时还可以排出第一输液管内的气泡,且排出第一输液管内气泡期间能让药液在滴管内静置一段时间,提高避免气体进入只第二输液管内的效果,具体地:首先,从透明筒上取下排气部,由于排气部的脱离位移检测机构马上检测到,位移检测机构的检测控制器接收到后,控制器控制调节机构控制调节轮滑动至最靠近插针头的端部,调节轮将第二输液管压紧在调节壳的底面上,实现对第二输液管的截流,因此滴管内药液没有向第二输液管流动的趋势;然后,将排气部夹于第一输液管上,同时将排气部在第一输液管上滑动,实现将带有气泡的药液排送至滴管中,由于滴管内药液没有向第二输液管流动的趋势,气体的密度较低,气体能够马上漂移至滴管的上部空间内,实现将气体的全部排出,虽然使用排气部的时间有限,但是排气部放入至透明筒上的时间是通过位移检测机构可测的,故控制器通过控制时间,就能实现将滴管内药液中气体全部排出,然后控制器控制调节驱动机构运作,恢复到原来的供液状态;

2)安装部固定设置在滴管上端,安装部与筒体螺纹连接后形成透明筒,此设计既能保证透明筒与滴管的固定不会压扁安装壳,又实现了除安装部外的安装壳、滴数检测机构以及排气部的可拆卸,使得使用后能用于其他输液器,节约了使用成本,且利于环保;

3)同时通过设置调节壳其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卡扣连接而成,实现了输液调节器也能从输液器上拆卸掉,可以将该输液调节器设置在另外的输液器上,进一步节约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CRRT机输液器的带报警功能的排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排气部与透明筒连接后的俯视图;

图3为排气部与透明筒连接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以及图3所示,输液器包括:

第一输液管1,第一输液管1的入口端连通至输液瓶或者CRRT中使用的血液透析设备;

滴管2,第一输液管1的输出端与滴管2的顶部连通;

第二输液管3,其与滴管2的底部连通;以及

插针部(图中未示),其与第二输液管3未连接滴管2的端部连接。

如图1以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CRRT机输液器的带报警功能的排气机构,包括:

安装壳4,其包括:透明筒41以及安装环42,透明筒41由安装部以及筒体构成,安装部固定设置在滴管2上端,安装部与筒体螺纹连接后形成透明筒41,此设计既能保证透明筒41与滴管的固定不会压扁安装壳4,又实现了除安装部外的安装壳4、滴数检测机构5以及排气部6的可拆卸,使得使用后能用于其他输液器,节约了使用成本,且利于环保,透明筒41采用透明材料制成的筒状结构,安装环42采用非透光材料制成的环状结构,透明筒41与滴管2的顶部固定且透明筒41将滴管2的顶部包裹,安装环42与透明筒41的底面连接,且滴管2的中部穿过安装环42;

滴数检测机构5,其包括红外线发射器51以及红外线接收器52,红外线发射器51以及红外线接收器52均设置于安装环42上,红外线发射器51与红外线接收器52相对设置,且红外线发射器51发出的光能穿过滴管2的中部并传送至红外线接收器52;

排气部6,其能通过卡扣机构与透明筒41可拆卸连接,也能夹于第一输液管1上且夹于第一输液管1上后能在挤压第一输液管1的同时相对第一输液管1滑动;

输液调节器7,其包括:调节壳71以及调节轮(图中未示),调节壳71其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卡扣连接而成,调节壳71设置有调节槽,第二输液管3穿过调节槽的两端,在调节槽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设置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连接处,滑动槽的滑动方向与第二输液管3位于调节壳71内的段部平行,两滑动槽的中心线与调节槽底面之间有夹角,每个滑动槽靠近滴管2的端部到调节槽底面之间距离大于每个滑动槽靠近插针部的端部到调节槽底面之间距离,调节轮设置于调节槽内,在调节轮的两底面上均设置有滑动块,每个滑动块滑动地设置于一滑动槽内,调节轮能相对调节壳71转动和滑动,且调节轮的侧壁上设置传动齿;

调节驱动机构8,其与传动齿啮合且设置于调节壳71上,以驱使调节轮从两滑动槽一端滑动至另一端;

控制器,红外线接收器52的输出端连接至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与调节驱动机构8连接;

开关按键(图中未示),其一端连接5V电源,其另一端与控制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以及

位移检测机构9,其设置于排气部6与透明筒41的连接处,以检测排气部6是否与透明筒41连接,位移检测机构9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第三输入端连接。

为了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排气部6,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排气部6包括:

第一挤排臂61;

第二挤排臂62,第一挤排臂61和第二挤排臂62均包括挤排本体611、铰接部612以及转动基部613,每个挤排本体611均与铰接部612固定连接,第一挤排臂61的挤排本体611和第二挤排臂62的挤排本体611之间用于夹持第一输液管1,第一挤排臂61的铰接部612和第二挤排臂62的铰接部612铰接,每个转动基部613均与一铰接部612连接,第一挤排臂61和第二挤排臂62铰接后为“X”型结构;

连接柱63,其与一铰接部612连接,在透明筒41上开设有供连接柱63插入的安装孔,卡扣机构设置于安装孔内壁处,以在连接柱63插入至安装孔内后限制连接柱63滑出安装孔,在透明筒41的顶面上设置两限位块,连接柱63插入安装孔后两限位块能将第一挤排臂61的挤排本体611与第二挤排臂62的挤排本体611分离,以避免排气部6与透明筒41连接后挤压第一输液管1;以及

扭簧64,其设置于第一挤排臂61的转动基部613和第二挤排臂62的转动基部613之间,在扭簧64的作用下第一挤排臂61的挤排本体611和第二挤排臂62的挤排本体611能夹压第一输液管1内的药液。

如图1以及图3所示,为了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卡扣机构,卡扣机构包括:

限位柱11,在安装孔内壁上开设有与安装孔13连通的伸缩孔14,限位柱11的中心线与安装孔13的中心线垂直,在连接柱63上开设有限位孔;以及

碟簧12,其设置于伸缩孔14底面上,且限位柱11与碟簧12连接,在碟簧12的作用下连接柱63插入至安装孔13内后限位柱11能插入限位孔内。

如图1以及图3所示,为了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位移检测机构9,位移检测机构9包括:

挤压块91,其设置于安装孔13内;

两连接脚92,两连接脚92均与挤压块91连接,连接脚92与挤压块91连接后向安装孔13的底面延伸;

两连接片93,其设置于安装孔13底面上,挤压块91、连接脚92以及连接片93均采用导电材料制成,两连接片93之间设置有隔离片98,一连接片93接地,另一连接片93为位移检测机构9的输出端;

弹簧94,其一端与挤压块91连接,其另一端与隔离片98连接;

导向杆95,其中心线和安装孔13的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导向杆95一端与隔离片98连接;

导向筒96,其滑动套置于导向杆95未连接隔离片98的端部上,导向筒96和导向杆95均穿过弹簧94,隔离片98、弹簧94、导向杆95以及导向筒96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以及

限位块97,其与导向杆95位于导向筒96内的端部连接,以限制导向杆95与导向筒96脱离;

其中,当连接柱63未插入至安装孔13时,两连接脚92均远离连接片93;当连接柱63插入至安装孔13内后,两连接脚92均紧贴对应的连接片93。

如图1所示,为了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调节驱动机构8,调节驱动机构8包括:

带动块(图中未示),调节壳71上设置有与调节槽连通的移动腔,带动块穿梭于移动腔内,带动块上设置有齿纹,带动块的齿纹与调节轮啮合;

气缸81,其安装于调节壳71上,气缸81的活塞杆穿入至移动腔内与带动块连接,当气缸81驱动带动块移动时能带动调节轮从滑动槽一端滑动至滑动槽另一端。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