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6196发布日期:2019-01-15 22:57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射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注射装置。



背景技术:

疫苗接种可以被用于预防和/或减少疾病对家禽的影响。在大多数家禽注射疫苗场合,需要在基本相同的时间为许多个体接种,被接种对象有时可能会使数量达到数百甚至数千。

目前常用的方法是人工注射接种,人工方式接种需要一只手抓家禽,另一只手用注射器进行注射,传统的注射器,大多为手动机械式注射器,在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大缺陷:

1.现有的手动机械式注射器笨重,携带不便;

2.注射器注射疫苗种类较为单一,不能实现两种疫苗的同时或先后的注射,如要需要注射两种疫苗,需要重复扎针两次,对接种对象的伤害较大;

3.注射器设计不合理,易出现疫苗回流、污染、泄露等问题;

4.疫苗温度无法控制,影响接种质量;

5.注射时采用手推式操作,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目前疫苗注射装置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操作简单方便、注射效率高、可满足多种疫苗同时/顺序注射的多管路注射头装置,其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注射装置,其包括:壳体与内置于壳体内的注射头;其中:

所述注射头包括单向阀402以及连通于单向阀402输出端的注射腔404,连通于单向阀402输入端的、在单向阀402内汇集于注射腔404的至少两条输液管;

所述壳体包括握持部6与注射部,所述注射腔404伸出壳体注射部与针头5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所述单向阀402包括阀体、阀头401以及阀杆403;所述注射腔404设置于阀头401内,后端与阀体的输出端连通,前端用于连接针头;阀杆403内设置输液腔,所述输液管4与输液腔连通;输液腔在阀体内与注射腔101连通。

进一步,所述输液管外设置加热组件及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输液管设置两条,分别为输液管A13、输液管B14,所述输液管A13、输液管B14末端分别设置软管连接头A17、软管连接头B18。

进一步,所述输液管A13、输液管B14外部包覆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为加热丝A15及加热丝B16。

进一步,所述输液管A13、输液管B14上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A20、温度传感器B21。

进一步,所述壳体由前壳2及后壳1拼接而成,前壳2及后壳1由内部固定件组装成一体。

进一步,所述壳体握持部6底部设置触发开关9,用于触发注射动作。

进一步,所述壳体外设置显示组件7,所述显示组件7包括显示屏8,所述显示组件设置于壳体注射部。

进一步,所述输液管壳体后部汇集于套管11,所述套管11穿过壳体握持部6后端,与壳体通过套管固定件10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第一: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便携式注射手柄,整个壳体由双层壳体拼接而成,质量轻,易于携带;设计了符合人体工学的握持部与注射部,大大方便了注射操作;

第二:设置多条输液管路,与单向阀的输入端连通,并在单向阀内部汇集于注射腔,解决了传统注射器只能单一接种的问题;

第三:本装置通过连接头连接动力装置后,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可实现多种疫苗混合同时注射或按特定顺序连续注射,扩大了使用范围;

第四:疫苗在输液管、输液腔、单向阀、注射腔内封闭单向流动,解决了疫苗回流、污染、泄露的问题,提高了接种效率;

第五:输液管外设加热组件、温度传感器,可以随时对疫苗进行温度控制,提高注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注射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注射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注射装置的注射头结构示意图。

【主要部件符号说明】

1:后壳;2:前壳;3:头部固定件;4:阀头;5:针头;6:握持部;7:显示组件;8:显示屏;9:触发开关;10:套管固定件;11:套管;12:内部固定件;13:输液管A;14:输液管B;15:加热丝A;16:加热丝B;17:软管连接头A;18:软管连接头B;19:开关弹簧;20:温度传感器A;21:温度传感器B;22: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注射装置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旨在设计一种质量、体积小、便于携带、操作方便、可满足多种疫苗同时/顺序注射的多管路注射头装置,其实施方式如下:

参照图1、图2,一种注射装置,其包括壳体与内置于壳体内的注射头;所述注射头包括单向阀402以及连通于单向阀402输出端的注射腔404,连通于单向阀402输入端的、在单向阀402内汇集于注射腔404的至少两条输液管;疫苗注射时,如果温度过低,会影响其活性,为对疫苗进行温度控制,提高注射质量,输液管外设置加热组件及温度传感器。所述壳体包括握持部6与注射部,所述注射腔404伸出壳体注射部与针头5可拆卸连接。所述输液管壳体后部汇集于套管11,所述套管11穿过壳体握持部6后端,与壳体通过套管固定件10连接,套管11可连接驱动装置,如蠕动泵、柱塞泵等,驱动装置将疫苗从输液管压送至注射腔,实现注射动作。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注射头的结构如图3所示,单向阀402包括阀体、阀头401以及阀杆403;所述注射腔404设置于阀头401内,后端与阀体的输出端连通,前端用于连接针头;阀杆403内设置输液腔,所述输液管4与输液腔连通;输液腔在阀体内与注射腔101连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输液管设置两条,分别为输液管A13、输液管B14,所述输液管A13、输液管B14末端分别设置软管连接头A17、软管连接头B18。所述输液管A13、输液管B14外部包覆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优选为加热丝A15及加热丝B16。所述输液管A13、输液管B14上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A20、温度传感器B21。通过设置加热组件和温度传感器,能够将流经加热管的疫苗加热,温度控制器能够控制所需温度,在加热温度达到后自动控制电加热阻丝停止工作,控制过程由电路板22实现,具体控制过程及电路结构为常规手段,本实用新型中不做详述。

实施例2,

所述壳体由前壳2及后壳1拼接而成,前壳2及后壳1由内部固定件组装成一体,质量轻,易于携带;设计了符合人体工学的握持部与注射部,大大方便了注射操作。

壳体内设置与加热组件、温度传感器连接的电路板22,所述壳体握持部6底部设置触发开关9,触发开关9通过开关弹簧19与电路板22接触,在电路板的控制下,触发注射动作。注射触发开关,能够实现该双管路注射手柄为电子控制触发式注射,大大降低了使用者的工作强度,同时采用注射触发开关进行感应式注射,使用操作方便,智能化程度更高;

所述壳体外设置显示组件7,所述显示组件7包括显示屏8,所述显示组件设置于壳体注射部。显示屏8与电路板22连接,能够实时显示温度、注射疫苗等相关数据,使用非常方便。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以双输液管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注射手柄注射动作过程,输液管A13、输液管B14末端分别设置软管连接头A17、软管连接头B18,软管连接头A17、软管连接头B18将输液管A、B在壳体后部汇集于套管11,所述套管11穿过壳体握持部6后端,套管11连接驱动装置,如蠕动泵、柱塞泵等,两条输液管的注射动作分别由各自的驱动装置控制,通过对驱动装置的程序设定,可以实用的注射动作包括:

1.注射A疫苗;

2.注射B疫苗;

3.A、B疫苗同时注射;

4.先注射A疫苗,后注射B疫苗;

5.先注射B疫苗,后注射A疫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