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源热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6195发布日期:2019-01-15 22:57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源热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泵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气源热泵及流量控制技术。



背景技术:

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的节流装置通常使用热力膨胀阀或电子膨胀阀。

热力膨胀阀通过吸气过热度来机械式调节制冷剂流量,优点是控制稳定性和可靠性较高,缺点是制冷剂流量调节范围窄,吸气过热度较高,不利于机组运行能效优化。若热力膨胀阀按制冷模式工况条件来选型,机组在制热模式下尤其室外气温较低时,由于膨胀阀规格太大,制冷剂流量控制容易失调,导致吸气过热度和制冷剂流量不稳定,容易造成压缩机带液运行而影响机组制热能效和压缩机可靠性;而若热力膨胀阀按低温制热模式来选型,制冷模式下尤其室外气温较低时,由于膨胀阀进出口压差较小且所需制冷剂流量较大,膨胀阀规格和流通能力太小,将导致蒸发温度过低,制冷量和制冷能效太差,且压缩机排气温度过高,可靠性较差。

电子膨胀阀以步进电机来驱动,可实现0%~100%制冷剂流量精确控制,优点是调节速度快且制冷剂流量调节范围广,有利于机组运行能效提高;缺点是控制器需配套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部件,控制复杂且干扰和影响因素较多,控制稳定性和可靠性受传感器感测精度和控制算法影响。尤其在制热模式下室外气温较低时,由于受温度传感器本身精度和传感器探头周边冰霜影响,温度感测精度相对较低,吸气过热度计算误差较大,且由于此时制冷剂流量和所需膨胀阀开度本身就较小,该误差影响将继续放大,故容易引起流量控制和膨胀阀开度失调,可靠性和稳定性反而低于热力膨胀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升电子膨胀阀稳定性和可靠性的空气源热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空气源热泵,包括压缩机、水侧换热器、经济器、翅片式换热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及节流装置,所述节流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经济器主路上的主路热力膨胀阀和主路电子膨胀阀,所述经济器辅路上设有辅路膨胀阀;所述节流装置入口与所述经济器主路出口相连,所述节流装置出口处连接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压缩机的出口高压管路上连有用于控制所述压缩机液体进出的四通换向阀;当机组制热模式运行且室外气温较低时,机组以主路电子膨胀阀作为辅助流量控制来扩大组合式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调节范围,控制器根据室外气温和空调出水温度的高低来直接确定主路电子膨胀阀开度。

低温空气源热泵制热运行且室外气温较低时,机组以实时空调水温和外气温度来直接计算主路电子膨胀阀开度,利用主路电子膨胀阀作制冷剂流量辅助控制以扩大组合式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调节范围,在此基础上,主要根据吸气过热度大小来机械式调节主路热力膨胀阀开度以控制制冷剂流量,使制冷剂流量能较好地与蒸发器负载相匹配,稳定性和可靠性较高,可有效克服低室外气温制热时电子膨胀阀流量控制振荡大、稳定性差缺陷。

作为优选,所述经济器主路进口处设有储液器,所述压缩机的入口低压管路上设有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四通换向阀相连;通过四通换向阀回流到压缩机内的气液混合物经过气液分离器的作用,将气液混合物中的液体去除,避免液体进入到压缩机内对压缩机造成影响,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翅片式换热器与所述四通换向阀相连,所述翅片式换热器出口处设有第三单向阀;所述储液器入口处连接有第四单向阀和第五单向阀;通过第三单向阀使经过翅片式换热器的高压液体从翅片式换热器内流出,避免高压液体回流至翅片式换热器内;通过第四单向阀和第五单向阀,防止储液箱内的液体发生倒流现象,使储液箱内的液体在单向阀的作用下有效的流向经济器内,提升机组运行的可靠性。

作为优选,当机组制热模式运行且室外气温较高、 或制冷模式运行时,控制器可通过压力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计算出实际吸热过热度,并根据实际吸气过热度与目标值之间的偏差来自动控制主路电子膨胀阀的开度;通过主路电子膨胀阀可实现制冷剂流量和吸气过热度的电子式精确控制,流量调节速度快,且机组运行能效较高。

作为优选,当实际吸气过热度小于目标值时,控制器将自动关小主路电子膨胀阀开度;当实际吸气过热度大于目标值时,控制器将自动开大主路电子膨胀阀开度;通过对实际吸气过热度的计算,使控制器相应的对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做出调整,使控制器能够更精准的对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整,提升机组运行能效。

作为优选,所述气液分离器一侧设有进气口,所述气液分离器另一侧设有出气口;所述气液分离器内设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上设有螺纹板,所述导气管上还设有换向板;气液混合物从进气口进入到气液分离器内,通过螺纹板的作用使气液混合物在分离器内做旋转运动,由于气体与液体的密度不同,液体与气体混合一起流动时,液体受到的离心力大于气体,所以液体有离心分离的倾向,液体附着在螺纹板面上由于重力的作用向下汇集到一起,气体通过导气管上升到换向板另一侧,使气液分离后的气体从出气口处排出,提升气液分离器分离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气液分离器上设有顶盖,所述顶盖底面设有连接块,所述导气管顶部设有螺纹槽,所述连接块与所述螺纹槽相配合;所述顶盖底面设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上设有第一密封垫;导气管通过螺纹与连接块相配合,便于对导气管进行检修更换;通过密封板的作用,使顶盖在与气液分离器相配合时使顶盖与气液分离器形成良好的密封效果;通过第一密封垫的作用,增加顶盖与气液分离器的密封效果,防止气液混合物在分离器内分离时发生泄露现象。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低温空气源热泵制热运行且室外气温较低时,机组以实时空调水温和外气温度来直接计算主路电子膨胀阀开度,利用主路电子膨胀阀作制冷剂流量辅助控制以扩大组合式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调节范围,在此基础上,主要根据吸气过热度大小来机械式调节主路热力膨胀阀开度以控制制冷剂流量,使制冷剂流量能较好地与蒸发器负载相匹配,稳定性和可靠性较高,可有效克服低室外气温制热时电子膨胀阀流量控制振荡大、稳定性差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系统流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气液分离器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A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的B处放大图。

图6为图3中的C处放大图。

图7为图3中的D处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气液分离器中密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气液分离器中支撑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的E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9所示,一种空气源热泵,包括压缩机1、水侧换热器3、经济器7、翅片式换热器14、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及节流装置,所述节流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经济器7主路上的主路热力膨胀阀9和主路电子膨胀阀10,所述经济器7辅路上设有辅路膨胀阀8;所述节流装置入口与所述经济器7主路出口相连,所述节流装置出口处连接有第一单向阀11和第二单向阀13;所述压缩机1的出口高压管路上连有用于控制所述压缩机1液体进出的四通换向阀2;该组合式节流装置中的主路电子膨胀阀10由于以步进电机驱动,制冷剂流量调节范围广且调节速度快,可适应低温空气源热泵制冷、制热不同运行模式及不同室外气温和变空调负荷、变空调水温条件下膨胀阀进出口压差和制冷剂流量变化范围较大特点;该组合式节流装置中的主路热力膨胀阀9是通过膜片上方压力(取决于其感温包所感测的吸气温度)与膜片下方压力(即吸气压力)之间的压力差来机械式调节膨胀阀开度和制冷剂流量,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高的特点,同时,膜片上、下方压力差本质上取决于吸气过热度,即主路热力膨胀阀9是通过吸气过热度来机械式控制制冷剂流量;节流装置采用热力膨胀阀和电子膨胀阀组合方式共同发挥节流作用,可利用电子膨胀阀调节速度快、流量调节范围广且控制精确而热力膨胀阀机械式流量控制稳定性和可靠性高的特点。

所述经济器7主路进口处设有储液器6,所述压缩机1的入口低压管路上设有气液分离器4,所述气液分离器4与所述四通换向阀2相连;所述翅片式换热器14与所述四通换向阀2相连,所述翅片式换热器14出口处设有第三单向阀15;所述储液器6入口处连接有第四单向阀5和第五单向阀12。

机组在制冷模式运行时,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经四通换向阀2进入翅片式换热器14与温度相对较低的室外空气进行对流换热排出大量热量后冷凝成高压液体,之后经过单向阀12、储液器6进入经济器7,与高压过冷液体经过经济器辅路膨胀阀8节流降压后的中温中压液体制冷剂进行换热,排放热量后被冷却为高压过冷液体,之后通过主路热力膨胀阀9和主路电子膨胀阀10组合而成的节流装置节流降压,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制冷剂后进入水侧换热器3吸收温度相对较高的空调水热量,将空调水降温冷却后蒸发为低压气体,之后再经四通换向阀2、气液分离器4后重新回到压缩机1再次被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如此反复循环。

机组在制热模式运行时,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经四通换向阀2进入水侧换热器3与温度相对较低的空调水进行对流换热,排出大量热量将空调水进行升温加热后冷凝成高压液体,之后经过单向阀5、储液器6进入经济器7,与高压过冷液体经过经济器辅路膨胀阀8节流降压后的中温中压液体进行换热,排放热量后被冷却为高压过冷液体,之后通过主路热力膨胀阀9和主路电子膨胀阀10组合而成的节流装置节流降压,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制冷剂后进入翅片式换热器14,吸收室外空气热量后蒸发为低压气体,之后再经四通换向阀2、气液分离器4后重新回到压缩机1再次被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如此反复循环。

当机组制热模式运行且室外气温较高、 或制冷模式运行时,控制器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吸气压力,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吸气温度,控制器进而计算出实际吸热过热度(吸气温度-吸气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根据实际吸气过热度与目标值之间的偏差来自动控制主路电子膨胀阀10的开度。当实际吸气过热度小于目标值时说明组合式节流装置供给水侧换热器3(制冷模式)或翅片式换热器14(制热模式)的制冷剂流量偏大,控制器将自动关小主路电子膨胀阀10开度。当实际吸气过热度大于目标值时说明组合式节流装置供给水侧换热器3(制冷模式)或翅片式换热器14(制热模式)的制冷剂流量偏小,控制器将自动开大主路电子膨胀阀10开度,故通过主路电子膨胀阀10可实现制冷剂流量和吸气过热度的电子式精确控制,流量调节速度快,且机组运行能效较高。

当机组制热模式运行且室外气温较低时,机组利用主路电子膨胀阀10作为辅助流量控制以扩大组合式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调节范围,控制器不再通过检测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及计算实际吸气过热度来控制主路电子膨胀阀10开度,而根据室外气温和空调出水温度的高低来直接确定主路电子膨胀阀10开度,在一定的室外气温和出水温度条件下主路电子膨胀阀10开度被固定,当室外气温降低时,所需制冷量流量减少,主路电子膨胀阀10开度将逐渐关小甚至完全关闭。

在利用主路电子膨胀阀10进行辅助流量控制基础上,机组主要根据吸气过热度大小来机械式调节主路热力膨胀阀9开度以控制制冷剂流量,当组合式节流装置所供应的制冷剂流量相对于蒸发器负载偏小时,气液分离器4进口压力即主路热力膨胀阀9膜片下方的外平衡管压力将偏低,而绑在吸气管外表面的主路热力膨胀阀9温包所感测到的吸气温度则将偏高,引起膨胀阀膜片上方压力同步偏高,故主路热力膨胀阀9膜片上方与下方的压力差增加,导致膨胀阀膜片下移,故主路热力膨胀阀9开度和供给蒸发器的制冷剂流量将增加以适应蒸发器负载;反之,当节流装置所供应的制冷剂流量相对于蒸发器负载偏大时,气液分离器4进口压力即主路热力膨胀阀9膜片下方的外平衡管压力将偏高,而绑在吸气管外表面的主路热力膨胀阀9温包所感测到的吸气温度则将偏低,引起膨胀阀膜片上方压力同步偏低,故主路热力膨胀阀9膜片上方与下方的压力差减少,导致膨胀阀膜片上移,故主路热力膨胀阀9开度和供给蒸发器的制冷剂流量将减少以适应蒸发器负载。

由此可见,低温空气源热泵制热运行且室外气温较低时,机组以实时空调水温和外气温度来直接计算主路电子膨胀阀10开度,利用主路电子膨胀阀10作制冷剂流量辅助控制以扩大组合式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流量调节范围,且在此基础上,主要根据吸气过热度大小来机械式调节主路热力膨胀阀9开度以控制制冷剂流量,使制冷剂流量能较好地与蒸发器负载相匹配,稳定性和可靠性较高,可有效克服低室外气温制热时电子膨胀阀流量控制振荡大、稳定性差缺陷。

所述气液分离器4一侧设有进气口43,所述气液分离器4另一侧设有出气口42;所述气液分离器4内设有导气管44,所述导气管44上设有螺纹板441,所述导气管44上还设有换向板444;换向板倾斜设置,换向板对导气管顶部起密封作用;通过换向板使进气口和出气口分隔开,避免气液混合物从进气口进入后未经处理直接从出气口处排出,提升分离器对气液混合物的处理效果;导气管44下方设有分水板45,气液分离器4底部设有蓄水腔46,蓄水腔46底部设有自动排水阀47;低压气液混合物通过进气口进入到分离器内,进入到分离器内的气液混合物被换向板堵住无法往上运动,气液混合物沿着导气管侧壁上的螺纹板往下运动,通过螺纹板的作用使气液混合物在分离器内做旋转运动,由于气体与液体的密度不同,液体与气体混合一起流动时,液体受到的离心力大于气体,所以液体有离心分离的倾向,液体附着在螺纹板面上由于重力的作用向下汇集到一起,经由分水板掉落在蓄水腔内,当蓄水腔内达到一定容积后,自动排水阀开启将蓄水腔内的水从蓄水腔内排出;导气管侧壁上设有通气孔445,通气孔445设于换向板444上方;下到分离器底部的气体进入到导气管内上升至分离器顶部,通过通气孔的作用使气体进入到换向板的另一侧,使气液分离后的气体从出气口处排出分离器,提高气液分离效率。

所述气液分离器4上设有顶盖41,所述顶盖41底面设有连接块412,所述导气管44顶部设有螺纹槽442,所述连接块412与所述螺纹槽442相配合;所述顶盖41底面设有密封板414,所述密封板414上设有第一密封垫4141;第一密封垫4141为弹性材料制成,可为橡胶材质;密封板414为环形,密封板414直径大于分离器侧壁直径,第一密封垫4141厚度大于密封板与分离器侧壁的间距;当顶盖与分离器相互配合时,将分离器侧壁装入到密封板内侧,第一密封垫在分离器侧壁和密封板的作用下受到挤压,使第一密封垫产生形变增大第一密封垫与分离器侧壁的接触面积,提升顶盖与分开器的密封效果;连接块412底部设有与螺纹槽442相配合的螺纹,导气管44通过螺纹槽与连接块的配合固定连接于连接块上;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将导气管与连接块进行连接,便于对导气管进行拆装,方便对导气管进行检修和更换。

所述顶盖4上设有第一推板411,所述第一推板411底部设有推杆413,所述推杆413穿设于所述顶盖41内;顶盖41内设有活动腔417,推杆413穿设于活动腔417内,推杆413上设有限位块4132,限位块4132设于活动腔417内,限位块4132可沿着活动腔417内壁进行上下移动;活动腔417的通孔直径小于限位块4132直径,限位块4132无法从活动腔417内滑出,通过活动腔417与限位块4132的配合对推杆运动的最大距离做限定作用;所述连接块412内设有液压腔4122,所述液压腔4122上方设有储油箱4121,所述储油箱4121内设有第二推板4133,所述第二推板4133与所述推杆413底端相固连,储油腔4121底面设有隔板4125,隔板4125上设有多个出油孔41251;所述液压腔4122内设有固定组件4123,固定组件一端设于液压腔内,固定组件可在液压腔内液压的作用下进行移动;固定组件4123包括设于液压腔内的活动板41231、与活动板41231相固连的连接杆41232及固连于连接杆41232另一端的固定板41233,活动板41231直径与液压腔直径相配合,活动板41231可沿着液压腔内壁进行移动;固定板41233顶面上设有防滑垫41234,防滑垫41234为弹性材料制成,可为橡胶材质,防滑垫41234表面设有多条纹路,增加防滑垫41234与分离器侧壁的摩擦力,提升顶盖与分离器的固定效果。

当将顶盖装配到分离器顶部时,密封板与分离器侧壁相互形成配合,使第一密封垫对顶盖与分离器的连接处起密封作用;往下推动第一推板,使第一推板带动推杆往下运动,限位块运动到活动腔底部,第二推板运动到储油腔底部,第二推板在往下运动时,将储油腔内的油液通过出油孔压入到液压腔内,油液进入到液压腔内往液压腔两侧运动,在油压的作用下推动活动板往液压腔两侧运动,活动板运动推动固定板往分离器侧壁方向运动,使固定板与分离器侧壁相接触,固定板挤压防滑垫使防滑垫与分离器侧壁相贴紧,固定板在和密封板的配合作用下,将顶盖与分离器连接在一起,提升顶盖与分离器的连接效果。

所述第一推板411底面设有第一倒钩4111,第一倒钩为两组,分别设于第一推板底面两侧,所述顶盖41顶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倒钩4111相配合的第二倒钩4161,第一倒钩底面和第二倒钩顶面均为圆弧形结构;所述第二倒钩4161底部设有第一滑块4163,所述顶盖41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滑块4163相配合的第一滑槽415,第二倒钩4161可通过第一滑块4163与第一滑槽415的作用进行水平移动;所述第二倒钩4161一侧设有第一限位板4162,所述第二倒钩4161另一侧设有第二限位板4164,通过第一限位板4162与第二限位板4164对第二倒钩4161起限位作用,避免第二倒钩4161在水平移动时从第一滑槽415内滑出,造成第二倒钩的损坏;所述第二限位板4164上设有复位弹簧4165和支撑杆组件4166;支撑杆组件4166包括固连于第二倒钩4111一侧的支撑座41661和穿设于支撑座4166内的活动杆41662,支撑座41661内设有腔体416611,活动杆41662一端设于腔体416611内,活动杆41662可沿着腔体416611内壁上下滑动,通过支撑座4166与活动杆41662的相互配合,对复位弹簧4165起导向作用,避免复位弹簧4165在收缩时发生弯曲,影响复位弹簧的使用寿命;第一推板411底部固连有支撑弹簧4131,支撑弹簧4131套设于推杆413上。

当顶盖与分离器形成配合后,下压第一推板推动第二推板往下运动,限位块在运动到活动腔底部后限制第一推板继续往下运动,此时支撑弹簧受力处于挤压状态,支撑弹簧底端与顶盖顶面相接触;第一倒钩在随着第一推板下降时随之下降,当第一倒钩底面与第二倒钩顶面相接触时,第一倒钩底面沿着第二倒钩顶面往下运动,推动第二倒钩往推杆一侧方向运动,第一滑块沿着第一滑槽滑动,带动第二倒钩水平移动,使第一倒钩进入到第二倒钩另一侧,使第一倒钩与第二倒钩形成配合,对第一推板起固定作用,使第一推板被固定在下降的位置上,避免第一推板在油压的作用下回升影响固定组件与分离器的固定作用;当需要将顶盖与分离器分开时,往推杆方向挤压第二倒钩,使复位弹簧收缩,活动杆缩入到支撑座内,使第二倒钩与第一倒钩脱开配合,第一推板在失去固定作用后在支撑弹簧的作用下往上运动,带动第二推板往上运动,将液压腔内的油液吸入到储油箱内,固定组件在液压的作用下往内回收,使固定板脱开与分离器侧壁的配合,便于将顶盖从分离器上取下。

所述顶盖41底部设有环槽418,当顶盖与分离器形成配合时,分离器侧壁顶端设于环槽418内;所述环槽418底面设有第一磁块4181,所述第一磁块4181上设有第二密封垫41811;所述环槽418内设有第二磁块4183,所述第二磁块4183顶面设有第三密封垫41834,底面设有第四密封垫41832;所述第二磁块4183两侧设有第二滑块41831,所述环槽418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滑块41831相配合的第二滑槽4182;第二滑槽4182底部设有缓冲弹簧41821,通过缓冲弹簧41821对第二磁块起减震效果,避免第二磁块下降时直接使第二滑块砸落在第二滑槽底部,对第二滑块起保护作用;所述第一磁块4181与所述第二磁块4183磁性相斥;第二密封垫41811、第三密封垫41834及第四密封垫41832均为弹性材料制成,可为橡胶材质,第二磁块底面设有凹槽41833,第四密封垫41832为顶部设有与凹槽41833相配合的凸块,当第四密封垫41832与第二磁块4181想成配合时,凸块插入到凹槽41833内;通过凸块与凹槽的配合,使第四密封垫更牢固的安装在第二磁块底部,且通过第四密封垫将第二磁块底部包裹住,使分离器侧壁更好的与第二磁块形成密封配合,避免分离器侧壁与滑槽之间出现间隙造成气体泄露现象。

当将顶盖装配到分离器上时,将分离器侧壁装入到环槽内,使密封板与分离器侧壁形成配合,第一磁块和第二磁块在顶盖重力和分离器侧壁的作用下相互靠近,使第一磁块上的第二密封垫和第二磁块上的第三密封垫相互接触形成配合,通过第二密封垫和第三密封垫的配合对环槽内起密封作用,增加滑槽的密封效果;通过第一磁块与第二磁块相斥磁性的作用,在第二密封垫和第三密封垫相互接触时,第一磁块对第二磁块产生相斥的力,将第四密封垫摁压在分离器侧壁顶端,增加第四密封垫与分离器侧壁的密封效果,避免发生漏气现象;当顶盖与分离器分开配合后,第二磁块在第一磁块磁力的作用下沿着第二滑槽往下运动,使第二滑块运动到第二滑槽底部的支撑弹簧上,避免第一磁块与第二磁块长时间的接触对磁块的磁性造成影响。

实施例2:

如图10-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分水板45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气液分离器4上;通过分水板的设置,使掉落到分离器底部的液体被分水板进行过滤,将液体中的杂质滤除在分水板上,避免液体带着杂质直接下落到蓄水腔内造成蓄水腔出水口的堵塞;通过分水板的可拆卸连接可方便的将分水板从分离器内取出,便于对分水板上的杂质进行清理,延长分离器的使用寿命。

所述气液分离器4内壁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分水板45的安装块452,所述气液分离器4侧壁上设有密封箱48,所述分水板45穿设于所述密封箱48内;安装块上设有与分水板相配合的凹槽,安装块通过凹槽对分水板进行固定;将分水板装入到分离器内时,将分水板插入到密封箱中,通过密封箱与分离器侧壁的通孔进入到分离器内,沿着通孔将分水板推入到分离器内部,直至将分水板推入到安装块的凹槽内,完成对分水板的安装。

所述密封箱48上可拆卸连接有密封盖481,所述密封盖481上设有多个压紧弹簧4811,所述压紧弹簧4811一端固连有支撑板4812;所述分水板45一端设有与所述支撑板4812相配合的第三推板453,所述第三推板453底面设有密封块4531;密封块为弹性材料制成,可为橡胶材质;密封盖边缘设有第一螺纹,密封箱内壁上设有与第一螺纹相配合的第二螺纹,密封盖通过螺纹与密封箱形成连接;当将分水板装入到分离器内后,通过螺纹将密封盖装入到密封箱内,转动密封盖使密封盖进入到密封箱内,当支撑板与第三推板相接触时,继续往内转动密封盖,使压紧弹簧受力收缩,直至将密封盖转到极限位置后停止;通过密封盖配合压紧弹簧弹力的作用对第三推板起固定作用,推动第三推板与分离器侧壁形成密封配合;密封块在第三推板的作用下产生形变,增加密封块与分离器侧壁的接触面积,使密封块将分水板与分离器的连接处进行堵塞,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

所述分水板45上设有储污槽451;所述安装块452表面设为圆弧形结构;分水板将从液体中过滤出的杂质放置在储污槽内,通过储污槽避免将分水板从分离器内拉出时,分水板上的杂质与分离器侧壁相接触,将分水板上的杂质推入到底部的蓄水腔内,对蓄水腔的排水口造成堵塞;通过安装块的圆弧形结构,避免部分液滴掉落在安装块上无法下落,长期留存在安装块上影响气体的气液分离效果,提升分离器的分离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