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间断制热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96503阅读:774来源:国知局
不间断制热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制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不间断制热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气源热泵机组不能同时提供冷源和热源,在提供冷源或热源需求时都需要将不需要的热量或者冷量排到大气中,造成能量浪费,使得空气源热泵机组的能效低。

现有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在冬季提供热源时,在翅片式换热器表面温度低于0℃时,翅片式换热器便会结霜,需要对翅片式换热器进行除霜,除霜过程需将四通阀进行换向以转为制冷模式,改变翅片式换热器内的冷媒流向以进行逆循环除霜。在逆循环除霜过程中由于冷媒压力波动对压缩机冲击较大,会缩短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同时在逆循环除霜过程中,使用侧热源温度周期性急剧下降而造成舒适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不间断制热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可以同时向使用侧提供冷源和热源或者生活热水。同时,该不间断制热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在除霜过程中,制热运行没有中断,机组持续向使用侧提供热量,保证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不间断制热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多个翅片式换热器和多个四通换向阀,所述多个四通换向阀与所述多个翅片式换热器分别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四通换向阀包括第一至第四阀口,每个所述四通换向阀的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每个所述四通换向阀的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翅片式换热器的一端相连,每个所述四通换向阀的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吸气口相连,每个所述四通换向阀的所述第四阀口均连接有一个止回阀,每个所述止回阀的出口通过第三管道连通;每个所述翅片式换热器的另一端均连接有一个单向阀和制热节流元件,每个所述单向阀的出口和每个所述制热节流元件通过公用管路彼此连接;第一壳管式换热器,所述第一壳管式换热器具有第一至第二管口,所述第一管口与所述吸气口相连,所述第二管口与制冷节流元件相连,所述制冷节流元件的另一端分别和制热单向阀的出口、制冷单向阀的出口相连,所述制冷单向阀的进口和所述公用管路相连;第二壳管式换热器,所述第二壳管式换热器具有第三至第四管口,所述第三管口与所述第三管道相连,所述第四管口和所述制热单向阀的进口相连;制热电动阀,所述制热电动阀的一端和所述制热单向阀的出口相连,所述制热电动阀的另一端和所述公用管路相连;制冷电动阀,所述制冷电动阀的一端和所述第三管道相连,所述制冷电动阀的另一端和所述吸气口相连;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不间断制热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通过设置多个翅片式换热器、多个四通阀、第一壳管式换热器、第二壳管式换热器,从而不仅可以同时向使用侧提供冷源和热源或者生活热水,将冷量和热量全部回收,提高了空气源热泵机组的效率,同时也可以进行单一冷源或者热源的利用,并且可以由同时提供冷源和热源的模式无缝切换为提供单一冷源或热源的模式。且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不间断制热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可以在冬季对翅片换热器进行除霜时不间断提供热源,避免传统的因翅片换热器除霜而导致的使用侧温度周期性急剧下降而带来的舒适性降低,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且在除霜期间制热运行持续稳定,未引起系统压力变化,因此未对压缩机造成冲击,延长了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不间断制热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四通换向阀的所述第一阀口通过第一管道连通,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第一管道相连。从而使得不间断制热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的结构简单。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多个四通换向阀的所述第三阀口通过第二管道连通,所述吸气口与所述第二管道相连。从而使得不间断制热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的结构简单。

可选地,所述制热电动阀为电磁阀或其他电驱动阀门。

可选地,所述制冷电动阀为电磁阀或其他电驱动阀门。

可选地,所述制冷节流元件为电子膨胀阀或热力膨胀阀。

可选地,每个所述制热节流元件为电子膨胀阀或热力膨胀阀。

具体地,所述压缩机为制冷压缩机。

可选地,所述压缩机为螺杆压缩机。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不间断制热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处于制冷运行时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不间断制热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处于同时制冷、制热运行时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不间断制热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处于制热运行时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不间断制热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处于制热运行且第四翅片式换热器处于除霜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不间断制热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处于制热运行且第三翅片式换热器处于除霜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不间断制热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处于制热运行且第二翅片式换热器处于除霜状态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不间断制热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处于制热运行且第一翅片式换热器处于除霜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不间断制热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1000、压缩机10、排气口b、吸气口a、

第一四通换向阀20a、第二四通换向阀20b、第三四通换向阀20c、第四四通换向阀20d、第一阀口d、第二阀口c、第三阀口s、第四阀口e、

第一翅片式换热器30a、第二翅片式换热器30b、第三翅片式换热器30c、第四翅片式换热器30d、

第一单向阀40a、第二单向阀40b、第三单向阀40c、第四单向阀40d、

第一制热节流元件130a、第二制热节流元件130b、第三制热节流元件130c、第四制热节流元件130d、公用管路180

第一止回阀90a、第二止回阀90b、第三止回阀90c、第四止回阀90d、

第一壳管式换热器70、第一管口f、第二管口g、

第二壳管式换热器100、第三管口h、第四管口j、

制冷节流元件60、制冷单向阀50、制热单向阀110、

制热电动阀120、制冷电动阀80

第一管道150、第二管道160、第三管道170

第一排水口m、第二排水口n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项”、“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不间断制热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1000。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不间断制热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1000中,只描述了该不间断制热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1000包括四个翅片式换热器和四个四通换向阀的情况,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普通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显然知道的是,在阅读了本发明此处公开的教导,可以将该实施例应用于不间断制热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1000包括两个、三个及四个以上的翅片式换热器和两个、三个及四个以上的四通换向阀的情况,其中,翅片式换热器的数量和四通换向阀的数量相等且分别一一对应,这也落入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下面对不间断制热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1000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不间断制热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1000,包括:压缩机10、四个四通换向阀(20a、20b、20c、20d)、四个翅片式换热器(30a、30b、30c、30d)、四个单向阀(40a、40b、40c、40d)、四个制热节流元件(130a、130b、130c、130d)、四个止回阀(90a、90b、90c、90d)、第一壳管式换热器70、第二壳管式换热器100、制冷节流元件60、制冷单向阀50、制热单向阀110、制冷电动阀80、制热电动阀120,其中,压缩机10具有吸气口a和排气口b,具体地,压缩机10为制冷压缩机。可选地,压缩机10为螺杆式压缩机,需要说明的是,压缩机10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等均为现有技术,这里就不详细描述。

四个四通换向阀与四个翅片式换热器分别一一对应,每个四通换向阀包括第一阀口d、第二阀口c、第三阀口s和第四阀口e,每个四通换向阀的第一阀口d与排气口b相连,每个四通换向阀的第二阀口c与翅片式换热器的一端相连,每个四通换向阀的第三阀口s与吸气口a相连,每个四通换向阀的第四阀口e均连接有止回阀,每个止回阀的出口通过第三管道170联通;每个翅片式换热器的另一端均连接有一个单向阀和制热节流元件,每个单向阀的出口和每个制热节流元件通过公用管路180彼此连接。

具体地,四个四通换向阀分别为第一四通换向阀20a、第二四通换向阀20b、第三四通换向阀20c和第四四通换向阀20d,四个翅片式换热器分别为第一翅片式换热器30a、第二翅片式换热器30b、第三翅片式换热器30c和第四翅片式换热器30d,其中,第一四通换向阀20a的第一阀口d与排气口b相连,第一四通换向阀20a的第二阀口c与第一翅片式换热器30a的一端相连,第一四通换向阀20a的第三阀口s与吸气口a相连,第一四通换向阀20a的第四阀口e与第一止回阀90a相连。

第二四通换向阀20b的第一阀口d与排气口b相连,第二四通换向阀20b的第二阀口c与第二翅片式换热器30b的一端相连,第二四通换向阀20b的第三阀口s与吸气口a相连,第二四通换向阀20b的第四阀口e与第二止回阀90b相连。

第三四通换向阀20c的第一阀口d与排气口b相连,第三四通换向阀20c的第二阀口c与第三翅片式换热器30c的一端相连,第三四通换向阀20c的第三阀口s与吸气口b相连,第三四通换向阀20c的第四阀口e与第三止回阀90c相连。

第四四通换向阀20d的第一阀口d与排气口b相连,第四四通换向阀20d的第二阀口c与第四翅片式换热器30d的一端相连,第四四通换向阀20d的第三阀口s与吸气口b相连,第四四通换向阀20d的第四阀口e与第四止回阀90d相连。

第一止回阀90a的出口、第二止回阀90b的出口、第三止回阀90c的出口、第四止回阀90d的出口分别连接至第三管道170上,也就是说,第一止回阀90a在从第一四通换向阀20a的第四阀口e到第三管道170的方向上单向导通,第二止回阀90b在从第二四通换向阀20b的第四阀口e到第三管道170的方向上单向导通,第三止回阀90c在从第三四通换向阀20c的第四阀口e到第三管道170的方向上单向导通,第四止回阀90d在从第四四通换向阀20d的第四阀口e到第三管道170的方向上单向导通。

第一翅片式换热器30a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单向阀40a和第一制热节流元件130a,第一单向阀40a的出口、第一制热节流元件130a通过公用管路180相连,具体而言,第一单向阀40a的进口和第一翅片式换热器30a相连,第一单向阀40a的出口与公用管路180相连,第一制热节流元件130a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翅片式换热器30a、公用管路180相连,也就是说,第一单向阀40a和第一制热节流元件130a并联,且第一单向阀40a在从第一翅片式换热器30a到公用管路180的方向上单向导通。

第二翅片式换热器30b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单向阀40b和第二制热节流元件130b,第二单向阀40b的出口、第二制热节流元件130b通过公用管路180相连,具体而言,第二单向阀40b的进口和第二翅片式换热器30b相连,第二单向阀40b的出口与公用管路180相连,第二制热节流元件130b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翅片式换热器30b、公用管路180相连,也就是说,第二单向阀40b和第二制热节流元件130b并联,且第二单向阀40b在从第二翅片式换热器30b到公用管路180的方向上单向导通。

第三翅片式换热器30c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三单向阀40c和第三制热节流元件130c,第三单向阀40c的出口、第三制热节流元件130c通过公用管路180相连,具体而言,第三单向阀40c的进口和第三翅片式换热器30c相连,第三单向阀40c的出口与公用管路180相连,第三制热节流元件130c的两端分别与第三翅片式换热器30c、公用管路180相连,也就是说,第三单向阀40c和第三制热节流元件130c并联,且第三单向阀40c在从第三翅片式换热器30c到公用管路180的方向上单向导通。

第四翅片式换热器30d的另一端连接有第四单向阀40d和第四制热节流元件130d,第四单向阀40d的出口、第四制热节流元件130d通过公用管路180相连,具体而言,第四单向阀40d的进口和第四翅片式换热器30d相连,第四单向阀40d的出口与公用管路180相连,第四制热节流元件130d的两端分别与第四翅片式换热器30d、公用管路180相连,也就是说,第四单向阀40d和第四制热节流元件130d并联,且第四单向阀40d在从第四翅片式换热器30d到公用管路180的方向上单向导通。

可选地,第一至第四制热节流元件(130a、130b、130c、130d)为电子膨胀阀或热力膨胀阀。

第一壳管式换热器70具有第一管口f、第二管口g,第一管口f与吸气口a相连,第二管口g与制冷节流元件60相连。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壳管式换热器70还包括出水口m,第一壳管式换热器70的工作原理等均为现有技术,这里就不详细描述。

第二壳管式换热器100具有第三管口h、第四管口j,第三管口h与第三管道170相连,第四管口j与制热单向阀110的进口相连。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壳管式换热器100还包括出水口n,第二壳管式换热器100的工作原理等均为现有技术,这里就不详细描述。

制冷节流元件60的另一端分别和制热单向阀110的出口、制冷单向阀50的出口相连,制冷单向阀50的进口和公用管路180相连,也就是说,制热单向阀110在从第二壳管式换热器100的第四管口j到制冷节流元件60的方向上单向导通,制冷单向阀50在从公用管路180到制冷节流元件60的方向上单向导通;可选地,制冷节流元件100为电子膨胀阀或热力膨胀阀。

制热电动阀120的一端和制热单向阀110的出口相连,另一端和公用管路180相连;可选地,制热电动阀120为电磁阀或其他电驱动阀门。

制冷电动阀80的一端和第三管道170相连,另一端和吸气口a相连;可选地,制冷电动阀80为电磁阀或其他电驱动阀门。

如图1所示,当不间断制热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1000处于制冷运行时,此时每个四通换向阀的第一阀口d和第二阀口c导通且第三阀口s和第四阀口e导通,制冷电动阀80打开,制热电动阀120关闭;此时从压缩机10的排气口b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冷媒通过四个四通换向阀(20a、20b、20c、20d)分别进入到对应的四个翅片式换热器(30a、30b、30c、30d)内,冷媒在四个翅片式换热器内释放热量后成为液体,每个翅片式换热器流出的液体冷媒通过对应的单向阀(40a、40b、40c、40d)进入到公用管路180内,液体冷媒在公用管路180汇合后通过制冷单向阀50后到达制冷节流元件60处,经过制冷节流元件60的节流降压后进入到第一壳管式换热器70内,冷媒在第一壳管式换热器70内吸热蒸发后成为气体,气体冷媒进入到压缩机10的吸气口a,被压缩机10吸入,冷媒在压缩机10内再次压缩后排出,完成制冷循环。此时,循环冷媒不经过第二壳管式换热器100,第二壳管式换热器100内的冷媒经过第三管道170、制冷电动阀80后与压缩机10的吸气口a相连,被压缩机10吸入,从而参与到制冷循环中。

由于循环冷媒在第一壳管式换热器70中吸热蒸发,从而可在第一壳管式换热器70的出水口m处向使用侧提供冷源。

如图2所示,不间断制热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1000在同时制冷、制热运行时,此时每个四通换向阀的第一阀口d和第四阀口e导通且第二阀口c和第三阀口s导通,制冷电动阀80关闭,制热电动阀120关闭;此时从压缩机10的排气口b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冷媒先后经过四个四通换向阀(20a、20b、20c、20d)、四个止回阀(90a、90b、90c、90d)进入到第二壳管式换热器100内,冷媒在第二壳管式换热器100中释放热量后成为液体,液体冷媒通过制热单向阀110后到达制冷节流元件60处,经过制冷节流元件60的节流降压后进入到第一壳管式换热器70内,冷媒在第一壳管式换热器70内吸热蒸发后成为气体,气体冷媒进入到压缩机10的吸气口a,被压缩机10吸入,冷媒在压缩机10内再次压缩后排出,完成同时制冷、制热循环。此时,循环冷媒不经过四个翅片式换热器(30a、30b、30c、30d),四个翅片式换热器(30a、30b、30c、30d)内的冷媒经过与之对应的四个四通换向阀(20a、20b、20c、20d)后与压缩机10的吸气口a相连,被压缩机10吸入,从而参与到同时制冷、制热循环中。

由于循环冷媒在第二壳管式换热器100中释放热量,从而可在第二壳管式换热器100的出水口n处向使用侧提供热源。

由于循环冷媒在第一壳管式换热器70中吸热蒸发,从而可在第一壳管式换热器70的出水口m处向使用侧提供冷源。

如图3所示,不间断制热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1000在制热运行时,此时每个四通换向阀的第一阀口d和第四阀口e导通且第二阀口c和第三阀口s导通,制冷电动阀80关闭,制热电动阀120打开;此时从压缩机10的排气口b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冷媒先后经过四个四通换向阀(20a、20b、20c、20d)、四个止回阀(90a、90b、90c、90d)进入到第二壳管式换热器100内,冷媒在第二壳管式换热器100中释放热量后成为液体,液体冷媒先后通过制热单向阀110、制热电动阀120后排入到公用管路180内,公用管路180内的冷媒分成四路,该四路冷媒分别通过四个制热节流元件(130a、130b、130c、130d)节流降压后进入到对应的四个翅片式换热器(30a、30b、30c、30d)内进行蒸发吸热以形成气体,从每个翅片式换热器排出的气体经过对应的四个四通换向阀(20a、20b、20c、20d)后进入到压缩机10的吸气口a,被压缩机10吸入,冷媒在压缩机10内再次压缩后排出,从而完成制热循环。此时,循环冷媒不经过第一壳管式换热器70,第一壳管式换热器70内的冷媒通过第一管口f与压缩机10的吸气口a相连,被压缩机10吸入,从而参与到制热循环中。

由于循环冷媒在第二壳管式换热器100中释放热量,从而可在第二壳管式换热器100的出水口n处向使用侧提供热源。

如图4所示,当不间断制热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1000处于制热运行且需要对第四翅片式换热器30d进行除霜时,此时第一至第三四通换向阀(20a、20b、20c)的第一阀口d和第四阀口e导通且第二阀口c和第三阀口s导通,第四四通换向阀20d的第一阀口d和第二阀口c导通且第三阀口s和第四阀口e导通,制冷电动阀80关闭,制热电动阀120打开;此时从压缩机10的排气口b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冷媒分为四路,其中三路分别先后经过第一至第三四通换向阀(20a、20b、20c)、第一至第三止回阀(90a、90b、90c)进入到第二壳管式换热器100内,冷媒在第二壳管式换热器100中释放热量后成为液体,液体冷媒先后通过制热单向阀110、制热电动阀120后排入到公用管路180内;另一路冷媒通过第四四通换向阀20d进入到第四翅片式换热器30d内,该另一路冷媒在第四翅片式换热器30d中释放热量后成为液体,在第四翅片式换热器30d内的液体冷媒压力达到系统(即不间断制热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1000)运行压力时,第四单向阀40d才能导通,第四翅片式换热器30d内的液体冷媒才能经过第四单向阀40d排出,从第四单向阀40d排出的另一路液体冷媒和从第二壳管式换热器100排出的液体冷媒在公用管路180内汇合。汇合后的液体冷媒分为三路,分别通过第三制热节流元件130c、第二制热节流元件130b和第一制热节流元件130a节流降压后进入到第三翅片式换热器30c、第二翅片式换热器30b和第一翅片式换热器30a内进行蒸发吸热以形成气体,从第三翅片式换热器30c、第二翅片式换热器30b、第一翅片式换热器30a排出的气体冷媒分别通过第三四通换向阀20c、第二四通换向阀20b、第一四通换向阀20a与压缩机10的吸气口a相连,被压缩机10吸入,冷媒在压缩机10内再次压缩后排出,从而完成制热循环。此时,循环冷媒不经过第一壳管式换热器70,第一壳管式换热器70内的冷媒通过第一管口f与压缩机10的吸气口a相连,被压缩机10吸入,从而参与到制热循环中。

由于循环冷媒中的三路在第二壳管式换热器100中释放热量,从而可在第二壳管式换热器100的出水口n处向使用侧提供热源,由于循环冷媒中的另一路在第四翅片式换热器30d中释放热量,从而第四翅片式换热器30d表面的霜层被融化。由此实现了除霜过程中,制热运行不中断。

如图5所示,当不间断制热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1000处于制热运行且需要对第三翅片式换热器30c进行除霜时,此时第一四通换向阀20a、第二四通换向阀20b、第四四通换向阀20d的第一阀口d和第四阀口e导通且第二阀口c和第三阀口s导通,第三四通换向阀20c的第一阀口d和第二阀口c导通且第三阀口s和第四阀口e导通,制冷电动阀80关闭,制热电动阀120打开;此时从压缩机10的排气口b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冷媒分为四路,其中三路分别先后经过第一、第二、第四四通换向阀(20a、20b、20d),第一、第二、第四止回阀(90a、90b、90d)进入到第二壳管式换热器100内,冷媒在第二壳管式换热器100中释放热量后成为液体,液体冷媒先后通过制热单向阀110、制热电动阀120后排入到公用管路180内;另一路冷媒通过第三四通换向阀20c进入到第三翅片式换热器30c内,该另一路冷媒在第三翅片式换热器30c中释放热量后成为液体,在第三翅片式换热器30c内的液体冷媒压力达到系统(即不间断制热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1000)运行压力时,第三单向阀40c才能导通,第三翅片式换热器30c内的液体冷媒才能经过第三单向阀40c排出,从第三单向阀40c排出的另一路液体冷媒和从第二壳管式换热器100排出的液体冷媒在公用管路180内汇合。汇合后的液体冷媒分为三路,分别通过第四制热节流元件130d、第二制热节流元件130b和第一制热节流元件130a节流降压后进入到第四翅片式换热器30d、第二翅片式换热器30b和第一翅片式换热器30a内进行蒸发吸热以形成气体,从第四翅片式换热器30d、第二翅片式换热器30b、第一翅片式换热器30a排出的气体冷媒分别通过第四四通换向阀20d、第二四通换向阀20b、第一四通换向阀20a与压缩机10的吸气口a相连,被压缩机10吸入,冷媒在压缩机10内再次压缩后排出,从而完成制热循环。此时,循环冷媒不经过第一壳管式换热器70,第一壳管式换热器70内的冷媒通过第一管口f与压缩机10的吸气口a相连,被压缩机10吸入,从而参与到制热循环中。

由于循环冷媒中的三路在第二壳管式换热器100中释放热量,从而可在第二壳管式换热器100的出水口n处向使用侧提供热源;由于循环冷媒中的另一路在第三翅片式换热器30c中释放热量,从而第三翅片式换热器30c表面的霜层被融化。由此实现了除霜过程中,制热运行不中断。

如图6所示,当不间断制热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1000处于制热运行且需要对第二翅片式换热器30b进行除霜时,此时第一四通换向阀20a、第三四通换向阀20c、第四四通换向阀20d的第一阀口d和第四阀口e导通且第二阀口c和第三阀口s导通,第二四通换向阀20b的第一阀口d和第二阀口c导通且第三阀口s和第四阀口e导通,制冷电动阀80关闭,制热电动阀120打开;此时从压缩机10的排气口b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冷媒分为四路,其中三路分别先后经过第一、第三、第四四通换向阀(20a、20c、20d),第一、第三、第四止回阀(90a、90c、90d)进入到第二壳管式换热器100内,冷媒在第二壳管式换热器100中释放热量后成为液体,液体冷媒先后通过制热单向阀110、制热电动阀120后排入到公用管路180内;另一路冷媒通过第二四通换向阀20b进入到第二翅片式换热器30b内,该另一路冷媒在第二翅片式换热器30b中释放热量后成为液体,在第二翅片式换热器30b内的液体冷媒压力达到系统(即不间断制热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1000)运行压力时,第二单向阀40b才能导通,第二翅片式换热器30b内的液体冷媒才能经过第二单向阀40b排出,从第二单向阀40b排出的另一路液体冷媒和从第二壳管式换热器100排出的液体冷媒在公用管路180内汇合。汇合后的液体冷媒分为三路,分别通过第四制热节流元件130d、第三制热节流元件130c和第一制热节流元件130a节流降压后进入到第四翅片式换热器30d、第三翅片式换热器30c和第一翅片式换热器30a内进行蒸发吸热以形成气体,从第四翅片式换热器30d、第三翅片式换热器30c、第一翅片式换热器30a排出的气体冷媒分别通过第四四通换向阀20d、第三四通换向阀20c、第一四通换向阀20a与压缩机10的吸气口a相连,被压缩机10吸入,冷媒在压缩机10内再次压缩后排出,从而完成制热循环。此时,循环冷媒不经过第一壳管式换热器70,第一壳管式换热器70内的冷媒通过第一管口f与压缩机10的吸气口a相连,被压缩机10吸入,从而参与到制热循环中。

由于循环冷媒中的三路在第二壳管式换热器100中释放热量,从而可在第二壳管式换热器100的出水口n处向使用侧提供热源;由于循环冷媒中的另一路在第二翅片式换热器30b中释放热量,从而第二翅片式换热器30b表面的霜层被融化。由此实现了除霜过程中,制热运行不中断。

如图7所示,当不间断制热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1000处于制热运行且需要对第一翅片式换热器30a进行除霜时,此时第二四通换向阀20b、第三四通换向阀20c、第四四通换向阀20d的第一阀口d和第四阀口e导通且第二阀口c和第三阀口s导通,第一四通换向阀20a的第一阀口d和第二阀口c导通且第三阀口s和第四阀口e导通,制冷电动阀80关闭,制热电动阀120打开;此时从压缩机10的排气口b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冷媒分为四路,其中三路分别先后经过第二、第三、第四四通换向阀(20b、20c、20d),第二、第三、第四止回阀(90b、90c、90d)进入到第二壳管式换热器100内,冷媒在第二壳管式换热器100中释放热量后成为液体,液体冷媒先后通过制热单向阀110、制热电动阀120后排入到公用管路180内;另一路冷媒通过第一四通换向阀20a进入到第一翅片式换热器30a内,该另一路冷媒在第一翅片式换热器30a中释放热量后成为液体,在第一翅片式换热器30a内的液体冷媒压力达到系统(即不间断制热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1000)运行压力时,第一单向阀40a才能导通,第一翅片式换热器30a内的液体冷媒才能经过第一单向阀40a排出,从第一单向阀40a排出的另一路液体冷媒和从第二壳管式换热器100排出的液体冷媒在公用管路180内汇合。汇合后的液体冷媒分为三路,分别通过第四制热节流元件130d、第三制热节流元件130c和第二制热节流元件130b节流降压后进入到第四翅片式换热器30d、第三翅片式换热器30c和第二翅片式换热器30b内进行蒸发吸热以形成气体,从第四翅片式换热器30d、第三翅片式换热器30c、第二翅片式换热器30b排出的气体冷媒分别通过第四四通换向阀20d、第三四通换向阀20c、第二四通换向阀20b与压缩机10的吸气口a相连,被压缩机10吸入,冷媒在压缩机10内再次压缩后排出,从而完成制热循环。此时,循环冷媒不经过第一壳管式换热器70,第一壳管式换热器70内的冷媒通过第一管口f与压缩机10的吸气口a相连,被压缩机10吸入,从而参与到制热循环中。

由于循环冷媒中的三路在第二壳管式换热器100中释放热量,从而可在第二壳管式换热器100的出水口n处向使用侧提供热源;由于循环冷媒中的另一路在第一翅片式换热器30a中释放热量,从而第一翅片式换热器30a表面的霜层被融化。由此实现了除霜过程中,制热运行不中断。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四个四通换向阀单独工作,即四个四通换向阀之间互不干涉,上述的描述是需对一个翅片式换热器进行除霜时的不间断制热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1000的冷媒循环的具体说明,值得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在不间断制热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1000处于制热运行时,可同时对两个或三个翅片式换热器进行除霜,也可以对四个翅片式换热器进行轮流循环除霜。其中进行除霜的翅片式换热器可以任意组合以进行先后顺序的除霜过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不间断制热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1000,通过设有多个翅片式换热器、多个四通阀、第一壳管式换热器70以及第二壳管式换热器100,从而不仅可以不间断同时向使用侧提供冷源和热源或者生活热水,将冷源和热源全部利用,提高了不间断制热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1000的效率,同时也可以进行单一冷源或者热源的利用,并且可以由同时提供冷源和热源的模式无缝切换为提供单一冷源或热源的模式。且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不间断制热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1000可以在冬季对翅片换热器进行除霜时不间断提供热源,避免传统的因翅片换热器除霜而导致的使用侧温度周期性急剧下降而带来的舒适性降低,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且在除霜期间制热运行持续稳定,未引起系统压力变化,因此未对压缩机10造成冲击,延长了压缩机10的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7所示,四个四通换向阀的第一阀口d通过第一管道150连通,压缩机10的排气口与第一管道150相连。也就是说,第一四通换向阀20a的第一阀口d、第二四通换向阀20b的第一阀口d、第三四通换向阀20c的第一阀口d和第四四通换向阀20d的第一阀口d通过第一管道150连通。从而使得不间断制热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1000的结构简单。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7所示,四个四通换向阀的第三阀口s通过第二管道160连通,压缩机10的吸气口与第二管道160相连。也就是说,第一四通换向阀20a的第三阀口s、第二四通换向阀20b的第三阀口s、第三四通换向阀20c的第三阀口s和第四四通换向阀20d的第三阀口s通过第二管道160连通。从而使得不间断制热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1000的结构简单。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