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型配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09807发布日期:2019-03-27 10:41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通用型配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输液用通用型配药装置。



背景技术:

在输液前,医护人员经常需要将药物溶解后混合至输液袋内再对患者进行滴挂,所应用的配药方式较多,例如使用注射器直接配药,或是使用专门的无菌配药器,而无菌配药器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

连接套型无菌配药器的出现使得医护人员的配药过程得到了极大的简化,在配药过程中,只需上下颠倒,挤压输液袋即可,简单方便。该类型的无菌配药装置一端设有一个连接至西林瓶的连接套,连接套中设置有一枚针管用于刺穿西林瓶的胶塞,另一端设有一个固定至输液袋胶塞的的连接套,并设置有另一枚针管穿过输液袋的胶塞,西林瓶和输液袋通过两根针管连通。在使用时,将输液袋高于西林瓶并反复挤压,使得输液袋中的液体进入西林瓶并充分溶解或混匀西林瓶中的药物,再将西林瓶高于输液袋重复上述动作,直到把西林瓶内的药液全部抽回至输液袋内。

输液袋的开口端通常都设有胶塞,然而,不同规格的输液袋之间胶塞的结构不同,例如有些输液袋在胶塞中心区域预设1枚插孔,有些在胶塞(非中心区域)预设了2-3枚,而有些则没有预设插孔。由于连接套和输液袋胶塞的构造匹配要求很高,许多配药器只设有针管而没有连接套,上述结构在提高匹配兼容性时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其他问题,例如在配药过程中可能会有药液溢出而污染环境或药液本身,影响医护人员与病患的安全。

中国专利文献CN205198574U中公开了一种连接套型无菌配药器,所述无菌配药器具有双连接套的结构,连接套内设有卡扣用凸起,可牢固的衔接西林瓶和对应口径的输液袋。该配药器的一个连接套为口径匹配输液袋胶塞的圆柱形,当应用到预设2-3枚插孔的输液袋时,输液袋胶塞的轴心与相应连接套套底的中心区域产生偏移,导致连接套无法嵌入和固定输液袋胶塞,因此通用性受到了一定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方便的通用型配药装置,所述配药装置适用于不同胶塞结构的输液袋。

为了实现上述申请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输液用配药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套、第二连接套,所述第一连接套和第二连接套由套底隔开,套底的中间区域设有朝向第一连接套方向的第一针管,以及朝向第二连接套方向的第二针管,第一针管和第二针管之间相互连通,第一连接套内侧设有一对相互平行的第一主凸起和第二主凸起,所述第一针管到第一主凸起和第二主凸起之间的距离相等,且第一连接套上经过第一针管的任意两点间连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主凸起和第二主凸起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主凸起和第二主凸起为相互平行的连续或不连续的直线。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第一主凸起和第二主凸起为长度相等的连续的直线。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凸起和第二主凸起呈镜面对称。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套的内侧设有第一副凸起和第二副凸起,所述的第一副凸起、第二副凸起与所述的第一主凸起、第二主凸起围绕第一针管交替分布。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副凸起和第二副凸起为镜面对称的连续或不连续圆弧,且所述圆弧的凹面均朝向第一针管。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副凸起和第二副凸起为镜面对称的不连续圆弧,且所述圆弧的直径与所述第一主凸起、第二主凸起之间的距离相等。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副凸起的圆弧的圆心在第一针管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针管上设有环状凸起,所述环状凸起位于第一针管的通道口与套底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针管的通道口开至环状凸起处。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套和/或第二连接套为镂空结构。

本申请对现有技术的无菌配药装置第一连接套结构进行改进,得到了一种匹配度更广的通用型无菌配药装置,当应用到预设2-3枚插孔的、或其他在胶塞中心位置未预设插孔的输液袋时,即使输液袋胶塞的轴心与相应连接套套底的中心区域产生一定偏移,本申请无菌配药装置的连接套依然可以嵌入并固定输液袋胶塞,防止输液袋在使用过程中滑落、摇晃、侧倾。

在上述基础上,本申请还对第一针管进行了改进,增加的环状凸起既可以卡住输液袋,防止输液袋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滑落,又不妨碍输液袋在配药结束后从配药装置中拔出。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申请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申请的范围。其中:

图1显示的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配药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显示的是图1所示配药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3显示的是本申请输液用配药装置的第一连接套及其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显示的是本申请一种输液用配药装置的第一连接套的尺寸图;

图5显示的是本申请一种输液用配药装置应用到胶塞预设3枚插孔输液袋的使用状态图;

图6显示的是本申请一种输液用配药装置应用到胶塞预设1枚插孔输液袋的使用状态图。

图7显示的是本申请另一种输液用配药装置的第一连接套的尺寸图;

图8显示的是本申请另一种输液用配药装置应用到胶塞预设3枚插孔输液袋的使用状态图;

图9显示的是本申请另一种输液用配药装置应用到胶塞预设1枚插孔输液袋的使用状态图;

图10显示的是本申请的无菌配药装置衔接至输液袋胶塞时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申请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凡基于本申请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申请的范围。

图1、图2显示的是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输液用配药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套1、第二连接套2,所述第一连接套1和第二连接套2由套底3隔开,套底3的中间区域设有朝向第一连接套1方向的第一针管4,以及朝向第二连接套2方向的第二针管5(图1、图2中未标出),第一针管4和第二针管5(图1、图2中未标出)之间相互连通。

图10显示的本实施例的输液用配药装置与输液袋胶塞衔接后的剖面图,可见套底3的中间区域设有朝向第二连接套2的第二针管5,与第一针管4之间相互连通。

图3显示的是本实施例的输液用配药装置的第一连接套1及其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其中第一连接套1内侧设有一对相互平行的第一主凸起11和第二主凸起12,所述第一针管4到第一主凸起11和第二主凸起12之间的距离相等,且第一连接套1上经过第一针管4的任意两点间连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主凸起11和第二主凸起12之间的距离。所述相互平行的第一主凸起11和第二主凸起12在本实施例中为平行直线,可以理解的是,平行的曲线也是可行的,只要和输液袋圆形胶塞的两侧相切,且曲折程度不足以造成空间阻碍。

图4显示的是为本实施例的输液用配药装置的第一连接套1的尺寸图,本实施例的第一主凸起11和第二主凸起12之间距离d=3cm,第一针管4的轴心到第一主凸起11和第二主凸起12之间的距离均为0.5d,即1.5cm。第一连接套1上经过第一针管4的任意两点间连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主凸起11和第二主凸起12之间的距离d,保证了本申请的配药装置第一针管4可以无空间阻碍的插入输液袋的圆形开口。当然,对于第一主凸起11和第二主凸起12之间距离以及其他尺寸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输液袋胶塞的规格进行常规调整。

因此,本实施例对现有技术的无菌配药装置第一连接套结构进行改进,得到了一种匹配度更广的通用型无菌配药装置,当应用到预设多枚插孔或1枚插孔的的输液袋时,均可以起到固定作用。可以预见的是,当应用到胶塞没有预设插孔的输液袋时,即使操作人员没有对准输液袋胶塞的中心位置,本实施例的无菌配药装置仍然可以起到固定作用。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一个优选实施例,其中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12为连续直线,且呈镜面对称。本实施例将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12设置为镜面对称的直线,不仅美观,还可合理控制器具尺寸。当然,所述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12平行并非必须为两条连续直线,也可以是非连续的,例如为两排平行的点状凸起。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一个优选实施例,其中第一连接套1的内侧设有第一副凸起13和第二副凸起14,所述的第一副凸起13、第二副凸起14与所述的第一主凸起11、第二主凸起12围绕第一针管4交替分布。

图5显示的是本实施例的输液用配药装置应用到胶塞预设3枚插孔的的输液袋时的使用状态图,输液袋胶塞的轴心与套底3的中心区域的产生一定偏移。可见,本实施例的输液用配药装置的第一副凸起13或第二副凸起14可以协助第一主凸起11和第二主凸起12固定输液袋胶塞,更好的防止输液袋在使用过程中滑落、摇晃、侧倾。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一个优选实施例,其中第一副凸起13和第二副凸起14为镜面对称的不连续的圆弧,且所述圆弧的凹面朝向第一针管4。

图4显示的是为本实施例的输液用配药装置的第一连接套的尺寸图,第一副凸起13和第二副凸起14所在圆弧的直径与所述第一主凸起11、第二主凸起12之间的距离相等,即第一副凸起13、第二副凸起14圆弧的半径r等于第一主凸起11和第二主凸起12之间距离的一半0.5d,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凸起11和第二主凸起12之间距离d=3cm,第一副凸起13和第二副凸起14所在圆弧间的最大距离D=4cm。

图5显示的是本实施例的输液用配药装置应用到胶塞预设3枚插孔的的输液袋时的使用状态图,输液袋胶塞的轴心与套底3的中心区域的产生一定偏移。可见,本实施例的主凸起11、12和副凸起13、14互相配合、环绕固定输液袋胶塞进行形状匹配的固定,更好的防止输液袋在使用过程中滑落、摇晃、侧倾。

进一步的,如图7-9所示,为本申请一个优选实施例,其中图7为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套的尺寸图,所述第一副凸起13圆弧的圆心在第一针管4上,即第一副凸起13圆弧的半径r=1.5cm,与第一副凸起13至第一针管4的距离(0.5d)相等。所述第二副凸起14圆弧的半径r小于第二副凸起14至第一针管4的距离,第一副凸起13和第二副凸起14所在圆弧间的最大距离D’=3.5cm。

参见图8,本实施例的无菌配药装置在应用到胶塞预设3枚插孔的输液袋时,可以使用第二副凸起14协助固定。

参见图9,相对于图6的无菌配药装置,本实施例的无菌配药装置在应用到胶塞预设1枚插孔的的输液袋时,可以使用第一副凸起13协助固定。

本实施例的无菌配药装置相对于其他实施例,可以更好的对预设1枚插孔的的输液袋进行固定,同时也不影响其他类型的输液袋的使用。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一个优选实施例,第一针管4上设有环状凸起41,所述环状凸起41位于第一针管4的通道口与套底3之间,第一针管4的通道口开至环状凸起41处。

图10显示的本实施例的输液用配药装置与输液袋胶塞衔接后的剖面图。环状凸起41卡在输液袋的胶塞内侧,可以辅助防止输液袋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滑落,导致漏液,同时又使输液袋在配药结束后,能顺利从配药装置中拔出。环状凸起41的上下两端皆为圆弧状,与针头表面为平滑过渡。第一针管4的通道口开至环状凸起41处,与输液袋的胶塞内侧基本平齐,更利于药液通过第一针管4和第二针管5充分混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做的等同变化、修改与结合,均应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