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棉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9771发布日期:2019-02-19 19:15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棉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棉签。



背景技术:

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些擦伤或摔伤的情况,医用消毒棉棒成为医院和家庭常备的医疗用具。目前,广泛使用的医用消毒棉签的杆为竹签或塑料签,在签的一端或两端缠绕脱脂棉球制成棉签,使用过程中涉及消毒清理时,用脱脂棉蘸取消毒液,如酒精或碘酒,对皮肤或需要消毒的物体进行消毒,由于现有的棉签自身并未含有消毒液,就必须单独携带消毒液,这就带来诸多不便,例如户外探险、爬山或徒步旅行等活动,携带的装备越少越好,能够对伤口进行简单处理的棉签显然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能省掉携带消毒液,不但减轻了运动员装备的负担,同时可以避免消毒液忘带、丢失甚至运动过程中装消毒液的瓶体破碎所造成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棉签,包括棉棒、第一棉头、第二棉头、第三棉头、上盖、下盖和滑块;所述棉棒为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棉棒的下端开口处可拆卸安装有所述下盖,棉棒的管体内腔内从上到下依次装有第一棉头、第二棉头和第三棉头,棉棒上部的内腔壁上设有一圈卡环,棉棒的侧壁加工有滑槽口,所述滑槽口上端封闭,滑槽口的下端开口,并延伸至棉棒的下端;所述第一棉头的上部为第一球状块体,下部为下端开口的第一空腔管套,所述第一空腔管套内装有消毒液,第一空腔管套的开口处用隔膜密封,第一空腔管套的外部设有第一凹环,所述第一凹环和所述卡环配合卡接,第一球状块体的外部包覆有第一脱脂棉;所述第二棉头的上部为第二球状块体,下部为底座,所述第二球状块体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空腔管套的内径,第二球状块体能够伸入第一空腔管套内,所述底座的侧面设有第二凹环,第二球状块体外包覆有第二脱脂棉;所述第三棉头的上部为第三球状块体,下部为下端开口的第二空腔管套,所述第二空腔管套的外侧壁和棉棒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第三球状块体的外部包覆有第三脱脂棉;所述滑块包括手推键、连接桥和顶块,所述手推键设于棉棒的外部,顶块设于所述棉棒的管体内腔内,顶块的顶部伸入所述第二空腔管套中,所述连接桥穿过所述滑槽口将手推键和顶块相连;所述上盖盖合在棉棒的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球状块体上加工有夹缝,所述第二脱脂棉的部分加入所述夹缝中,夹缝的缝隙宽度≤0.8mm。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呈凹圆弧面,所述上盖内腔的顶面也呈凹圆弧面。

进一步地,上盖、下盖均与棉棒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手推键的表面设有防滑凸起。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设有第一棉头、第二棉头和第三棉头,可依次对伤口进行清理、消毒和再清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且棉签内自带消毒液,不需要另外单独携带消毒剂,特别适合作为户外旅行、探险等活动的医疗用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方向的正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滑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如图1或图2所示,一种医用棉签,包括棉棒1、第一棉头、第二棉头、第三棉头、上盖2、下盖3和滑块4。棉棒1为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棉棒1的下端开口处可拆卸安装有下盖3,棉棒1的管体内腔内从上到下依次装有第一棉头、第二棉头和第三棉头,棉棒1的管体内腔壁光滑,第一棉头、第二棉头和第三棉头在受力的情况下能够在管体内滑动。棉棒1上部的内腔壁上设有一圈卡环5,棉棒1的侧壁加工有滑槽口6,滑槽口6上端封闭,滑槽口6的下端开口,并延伸至棉棒1的下端。第一棉头的上部为第一球状块体7,第一球状块体7暴露在棉棒外部,下部为下端开口的第一空腔管套8,第一空腔管套8内装有消毒液9,第一空腔管套8的开口处用隔膜10密封,第一空腔管套8的外部设有第一凹环11,第一凹环11和卡环5配合卡接,第一球状块体7的外部包覆有第一脱脂棉12。第二棉头的上部为第二球状块体13,下部为底座14,第二球状块体13的尺寸小于第一空腔管套8的内径,使得在推力的作用下第二球状块体13能够刺破隔膜10伸入第一空腔管套8内,底座14的下表面呈凹圆弧面,侧面设有第二凹环15,第二球状块体13外包覆有第二脱脂棉16,第二球状块体13上加工有夹缝24,第二脱脂棉16的部分加入夹缝24中,提高了第二脱脂棉16和第二球状块体13的结合力,夹缝24的缝隙宽度≤0.8mm。第三棉头的上部为第三球状块体17,下部为下端开口的第二空腔管套18,第二空腔管套18的外侧壁和棉棒的内侧壁相贴合,防止第三棉头越过卡环5掉出棉棒的管体内腔,第三球状块体17的外部包覆有第三脱脂棉19。如图3所示,滑块4包括手推键20、连接桥21和顶块22,手推键20设于棉棒1的外部,顶块22设于棉棒1的管体内腔内,顶块22的顶部伸入第二空腔管套18中,连接桥21穿过滑槽口6将手推键20和顶块22相连,手推键20的表面设有防滑凸起23。所述上盖2盖合在棉棒的上端,上盖内腔的顶面呈凹圆弧面。

使用时,取下上盖2,露出第一脱脂棉12,对伤口进行处理,去除伤口周围的淤血、组织液或污染物;处理完成后推动所述手推键20,滑块4沿滑槽口6向上滑移,顶块22推动第三棉头滑动,进而第三棉头推动第二棉头向上移动,第二棉头的第二球状块体13刺破隔膜10伸入第一空腔管套8内,同时第二脱脂棉16挤入第一空腔管套8 蘸取消毒液9 (因为脱脂棉有弹性,收拢或膨胀都十分容易)。继续推动手推键20,第二棉头推动第一棉头越过卡环5掉出棉棒,同时第二凹环15和卡环5配合将第二棉头固定,第二脱脂棉暴露,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完成后继续推动手推键20,第三棉头将第二棉头顶出,暴露第三脱脂棉,对伤口进行进一步处理,吸除伤口上多余的消毒液。由于第二空腔管套18的外侧壁和棉棒的内侧壁相贴合,当第二空腔管套18触碰到卡环5后,第三棉头不在移动,棉签也使用完成。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