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定量、连续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9736发布日期:2019-02-19 19:15阅读:6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定量、连续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定量、连续注射器。



背景技术:

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各类腔镜包括:腹腔镜、胸腔镜、输尿管镜、膀胱镜、结肠镜、胃镜、纤维支气管镜等等,已在各个领域普及,并逐渐取代大量的开放性手术,应用腹腔镜进行各种治疗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腔镜下黏膜注射技术在腔镜刚刚兴起时就已经开始应用,其应用范围包括膀胱黏膜、支气管黏膜、结肠黏膜、胃粘膜等。其主要的应用目的有:1.对于黏膜出血的,可以黏膜下注射止血药物进行止血;2.对限于黏膜层的肿瘤,原位癌,未侵润肌层的乳头状瘤,尤其是膀胱肿瘤;在进行电切前,先行黏膜下注射化疗药物进行辅助局部化疗,可以有效的降低肿瘤转移可能。3.也有使用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扩张,使黏膜与肌层分离便于手术切除病变黏膜等。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腔镜下进行黏膜下穿刺,一方面手术动作非常精细,另一方面是每次注射的剂量往往不大。由于空间的限制,患者呼吸运动及术者本人手的抖动;在狭窄的腔镜中比较难实现精准的黏膜下注射。其次,在手术者成功穿刺到黏膜后,往往因为未能及时注射而失败;即使成功注射,但每个部位的注射量无法计量。这不但增加手术者的难度,而且影响注射精度及规范性。因此,也很难可靠地应用此方法在临床上进行注射药物及手术术式效果的规范研究与比较。

在平常手术过程中,可以获得的仅仅是不同规格的普通注射器,其刻度欠精确,且对于在黏膜下注射来说,容量太大。据此,有需要一种更够可以辅助黏膜注射,实现手术者在穿刺到黏膜下后,进行定量、快速、连续注射的注射器装置;这显得十分的必要。

在目前,国外也有发明的各种可以定量、连续注射的注射器装置,比如德国的一项发明CN201010239625.5,其设计包含注射器、注射器组及计量装置。各个部件之间是相互配合使用。其结构构造相对复杂,虽然通过定量装置实现了定量注射目的,但仍然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小剂量多次注射;而且术者操作起来相当不方便,价格较贵,难以在临床上应用推广。另外,目前也有使用的连续、快速注射的注射装置,其主要用于家禽的药物注射,而应用于人的医用连续、定量注射装置相对缺乏。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出一种医用定量、连续注射器,其可进行药物小量、定量的连续注射,具有操作简便、计量精确、安全、高效注射的特点。尤其适合用于黏膜下注射化疗药物、止血药物、硬化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用定量、连续注射器,包括注射筒和推注部件,所述推注部件包括推杆、橡胶塞和推帽,所述橡胶塞和推帽分别设于推杆的两个端部,推注部件用于在注射筒腔内向前推送完成注射液的注射;所述注射筒的外筒壁上设有助推手柄,所述注射筒前端和侧壁上分别设有注射液出口和注射液入口,注射液出口和注射液入口上各设有一液体单向流动阀,用于实现液体单向流动;此外,所述注射筒的尾端设有推注部件的限位结构及推杆回位结构,其中,所述限位结构用于实现对推杆的推进深度进行限定,以控制注射液的量,而所述推杆回位结构用于对推进注射完成的推杆进行回位。

作为优选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旋转调节筒,其前端具有开口,尾端具有通孔,且所述旋转调节筒的内筒壁面全程设有内螺纹;对应地,所述注射筒尾端的外筒壁面设有外螺纹,所述旋转调节筒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的配合实现与注射筒的连接,而推杆穿过所述旋转调节筒尾端的通孔。注射前,通过旋转调节筒调节其尾端与推帽的距离,以此对推杆的推进长度进行限位;从而实现控制注射液的量。

本实用新型通过旋动在注射筒尾端上的旋转调节筒,以调节旋转调节筒的伸出量,从而改变旋转调节筒尾端与推杆上的推帽之间的距离,以此对注射液的注射剂量进行控制。

作为优选地,所述注射筒的外筒壁面上的外螺纹前端两侧设有纵向刻度,所述刻度用于对旋转调节筒的旋出长度进行计量,从而可精确调节注射液的注射剂量,当旋转调节筒与推帽接触时,刻度指示为“0”mL。

作为优选地,所述旋转调节筒的开口所在端边缘具有面向外的斜坡,可便于清楚指示刻度;另外,位于注射筒尾端的刻度上的刻度数字为斜向下标注,可方便使用者斜向读数以及防止刻度数字被旋转调节筒边缘遮挡。

作为优选地,所述推杆回位结构包括弹簧容纳槽、回位弹簧以及卡子,所述弹簧容纳槽设置在注射筒壁中,并将注射筒分为内筒和外筒,所述回位弹簧设于所述弹簧容纳槽中;而所述卡子设于所述推杆外壁上,所述内筒的筒壁上对应地设有长条形通孔,所述卡子穿过所述长条形通孔后与回位弹簧的一端接触,从而使注射液推注完成后,回位弹簧可推动卡子使推杆回位。

作为优选地,所述液体单向流动阀包括进水管、单向阀结构、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一端具有凹形接头,所述出水管一端具有凸形接头,所述凹形接头的内管壁面远离开口段设有内螺纹,所述凸形接头的管壁面全长具有外螺纹;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通过螺纹连接,且连接后两管之间仍有容纳腔。所述单向阀结构包括金属薄片和尖角顶架,所述金属薄片设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尖角顶架设于出水管的前端。当水压推动金属薄片接触到进水管平整的凹面时,液体终止流动;当水压推动金属薄片接触出水管的尖角顶架面时,液体仍然可沿金属薄片外周及尖角顶架之间的间隙通过,进而实现液体单向流动。进水管或出水管的非连接端又可与常用注射器头端或注射针头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旋动旋转调节筒,可限定推帽推动的距离,从而设定适合的注射剂量值。推动推帽,可压缩内置的回位弹簧,储备势能,并推动推杆使注射筒内压力增加,注射筒侧壁单向阀关闭,注射筒前端单向阀开放,注射液从注射筒前端的注射液出口流出,实现注射;松开推帽,被压缩的回位弹簧回位恢复,推动推杆,注射筒内的压力下降,注射筒侧壁单向阀开放,注射筒前端单向阀关闭,液体沿注射筒侧壁的注射液入口进入,实现快速抽液补充注射液。连续反复重复操作从而可实现快速、定量、连续注射。具有操作简便、计量精确、安全、高效注射的特点。有利于提高注射成功率及实现可控、定量注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注射筒尾端的结构示意图(无旋转调节筒);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调节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单向流动阀的组装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单向流动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注射筒;11-内筒;12-外筒;13-长条形通孔;2-推注部件;21-推杆;22-橡胶塞;23-推帽;3-助推手柄;4-注射液出口;5-注射液入口;6-液体单向流动阀;61-进水管;611-凹形接头;62-单向阀结构;621-金属薄片;622-尖角顶架;63-出水管;631-凸形接头;64-容纳腔;7-限位结构;71-旋转调节筒;72-通孔;74-外螺纹;75-刻度;76-斜坡;8-推杆回位结构;81-弹簧容纳槽;82-回位弹簧;83-卡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

如图1-5所示的一种医用定量、连续注射器,包括注射筒1和推注部件2,所述推注部件2包括推杆21、橡胶塞22和推帽23,所述橡胶塞22和推帽23分别设于推杆21的两个端部,推注部件2用于在注射筒1腔内向前推送完成注射液的注射;所述注射筒1的外筒壁上设有助推手柄3,所述注射筒1前端和侧壁上分别设有注射液出口4和注射液入口5,注射液出口4和注射液入口5上各设有一液体单向流动阀6,用于实现液体单向流动;此外,所述注射筒1的尾端设有推注部件2的限位结构7及推杆回位结构8。

其中,所述限位结构7包括旋转调节筒71,其前端具有开口,尾端具有通孔72,且所述旋转调节筒71的内筒壁面整体设有内螺纹,对应地,所述注射筒1尾端的外筒壁面设有外螺纹74,所述旋转调节筒71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74的配合实现与注射筒1的连接,而推杆21穿过所述旋转调节筒71尾端的通孔72,注射前通过旋转调节筒71调节旋转调节筒71的尾端与推帽23之间的距离,使旋转调节筒71尾端对推帽23的推进长度进行限位从而实现控制注射液的量,即旋转调节筒71用于实现对推杆21的推进深度进行限定,以控制注射液的量。而所述注射筒1的外筒壁面上的外螺纹74前端两侧设有纵向刻度75,另外,位于注射筒1尾端的刻度75上的刻度数字为斜向下标注,可方便使用者斜向读数以及防止刻度75的数字被旋转调节筒71边缘遮挡。刻度75用于对旋转调节筒71的旋出长度进行计量,从而可精确调节注射液的注射剂量,当旋转调节筒71与推帽23接触时,刻度指示为“0”mL,表示此时注射的剂量是0mL,所述旋转调节筒71的开口所在端边缘具有面向外的斜坡76,可便于清楚指示刻度75。

所述推杆回位结构8包括弹簧容纳槽81、回位弹簧82以及卡子83,所述弹簧容纳槽81设置在注射筒1壁中并将注射筒1分为内筒11和外筒12,所述回位弹簧2设于所述弹簧容纳槽81中,而所述卡子83设于所述推杆21外壁上,所述内筒11的筒壁上对应地设有长条形通孔13,所述卡子83穿过所述长条形通孔13后与回位弹簧82的尾端接触,从而使注射液推注完成后回位弹簧82推动卡子83使推杆21回位。卡子83在弹簧容纳槽81中活动的距离为1.5cm。

本实施例中,液体单向流动阀6包括进水管61、单向阀结构62、出水管63,所述进水管61一端具有凹形接头611,所述出水管63一端具有凸形接头631,所述凹形接头611的内管壁面远离接口段设有内螺纹,所述凸形接头631的管壁面全段具有外螺纹,所述进水管61和出水管63通过螺纹连接后两管之间具有容纳腔64,所述单向阀结构62包括金属薄片621和尖角顶架622,所述金属薄片621设于所述容纳腔64中,所述尖角顶架622设于出水管63的前端。当水压推动金属薄片621接触到进水管61平整的凹面时,液体终止流动;当水压推动金属薄片621接触出水管的尖角顶架622一面时,液体仍然可沿金属薄片621外周及尖角顶架622之间的间隙通过,进而实现液体单向流动。进水管61或出水管62的非连接端可与一般注射器头端或注射针头连接,本实施例中,注射器入口5可与一般注射器头端连接,便于注射液补充,注射器出口4可与一般的注射针头连接,便于注射。注射液入口5上的液体单向流动阀6只允许液体进,不允许出;而注射液出口4上的液体单向流动阀6只允许液体出,不允许进。

本实施例中,推帽23的直径为1cm,推杆21的直径为4mm,橡胶塞22直径为8mm,卡子83直径为1mm;卡子83、推杆21、回位弹簧2均为金属材质,所述的推帽23为普通塑料材质,考虑为医学用途,橡胶塞22为医用橡胶材质。根据注射器要求,其金属薄片621厚度为0.2mm,直径略小于容纳腔64的内直径,可允许液体在金属薄片621的周围流过。进水管61及出水管63有效内直径为4mm,其材质均为选用质硬的塑料材质,以减少变形造成的误差。

本实施例中的注射器,其注射筒容纳腔64的半径为0.4cm,最大注射量为0.5mL。本注射器注射剂量根据圆柱体积计算公式V=π·r2·h计算(r为橡胶塞的半径,h为推进距离);当h=1cm,注射剂量理论接近0.5ml;考虑误差,其刻度的刻度范围设计为0cm-1.2cm。误差来源:主要是液体推动金属薄片621所损失的量,这个误差相对固定,可通过精密测量得出平均值N。因此,注射剂量标准为:每推进1cm,共注射(0.5-N)mL注射液。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包括改变注射容量范围,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