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性微型装置组件以及应用该组件的促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7827发布日期:2019-10-19 03:19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弹性微型装置组件以及应用该组件的促渗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经皮输送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弹性微型装置组件以及应用该组件的促渗仪。



背景技术:

目前,纳米微针和纳米晶片正被广泛应用在经皮输送器械技术领域。纳米微针是通过纳米技术打开皮肤管道的一种微针,针头类似一块小小的晶片方块,上面布满了密密的、细到看不出来的小针,将这个小方块按在皮肤上,就能让药物进入表皮,而人几乎没有感觉。纳米晶片是根据人体皮肤结构开发的纳米促渗专用工具,由单晶硅经过纳米技术工艺雕刻而成。纳米晶片的表面是一系列微针阵列,它们可以打开皮肤最外面的角质层,同时不会伤及真皮层,大大提高输送介质在皮肤表皮上的渗透能力。单晶硅的生物兼容性又保证了纳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中国专利CN204699246U中通过美容仪来带动纳米微针和纳米晶片在皮肤表面上下运动,但此类美容仪的作用力很难控制在较小力度,从而使纳米微针和纳米晶片与皮肤接触的时候压力较大,长时间使用容易刺痛皮肤。因此直接通过美容仪来带动纳米微针和纳米晶片虽然可以促进渗透,但是对皮肤的压力大,容易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此外,现有的美容促渗仪一般采用柱型结构设计,比如中国专利CN204017141U公开的一种发光的电动微针美容促渗仪,包括一个活塞式针头以及一个驱动活塞式针头作往复运动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设于本体壳体内部,活塞式针头包括一个固定套筒和固定套筒内的活动针头,固定套筒与本体壳体的端头连接。该专利中,活塞式针头的工作方向与驱动装置和本体壳体处于同一直线上。但是,此种结构的美容促渗仪更多地适用于由他人来进行操作的美容院等场所中,如由使用者本人在家自行操作,手持柱状的美容促渗仪,其手握方向与工作方向在一直线上,手所需要付出的握力较大,长时间的操作会带来手部肌肉疲劳,不利于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弹性微型装置组件以及应用该组件的促渗仪。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弹性微型装置组件,包括中空的承压件,所述承压件的中空的内部设有一振动座,所述振动座的上表面设有用于仅穿透皮肤角质层的微型装置,所述振动座与所述承压件的内表面之间通过若干的弹性臂固定连接;所述承压件上设有与促渗仪连接的连接部。

进一步的,所述微型装置刺入皮肤角质层的长度在4微米到2000微米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微型装置为纳米微针或者纳米晶片。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臂与所述承压件和所述振动座为一体成型的塑料件。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臂的形状包括U型,V型,M型或螺旋形。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臂的厚度为0.1毫米-1毫米。

一种促渗仪,包括上述的弹性微型装置组件,与所述弹性微型装置组件可拆卸连接的外壳,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的电源组件,以及与所述电源组件电连接的电机,一轴杆的一端与所述电机驱动连接,另一端从所述外壳的外侧穿出,并与所述弹性微型装置组件的所述振动座相抵。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组件包括电源本体,与所述电源本体连接的线路板,以及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的开关;所述电机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本体为可充电电源,所述线路板上电连接有充电口。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上设有与所述开关和所述充电口相对应的开关孔和充电口孔。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包括电机本体,以及与所述电机本体连接的偏心机构,所述电机本体通过所述偏心机构驱动所述轴杆往复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上端为操作端,下端为手柄端;所述操作端的外侧设有凹槽座,所述凹槽座内开设有用于穿设所述轴杆的轴杆孔和至少一个的限位卡槽;所述凹槽座上可拆卸地连接有所述弹性微型装置组件,所述弹性微型装置组件的所述承压件上设有的所述连接部为与所述限位卡槽相对应的卡扣,所述卡扣与所述限位卡槽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端的内侧与所述凹槽座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上开设有用于穿设所述轴杆的通孔,所述密封件上还设有凸块,所述凹槽座上开设有与所述凸块相配合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包括可拆卸地固定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连接处设有防滑圈和手持带。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弹性微型装置组件,振动座受到推力后转化为弹性臂的弹性形变势能,弹性臂的弹性形变势能又转变为带动振动座振动的动能,从而使微型装置产生振动,由于微型装置的振动是弹力臂的弹力带动的,与现有技术中美容仪直接带动对皮肤产生的压力小,容易控制,因此对皮肤不产生损伤。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微型装置组件采用一体成型,结构简单,简化了工艺流程,节约了生产成本,有利于工业化生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促渗仪,通过采用电机的偏心机构,使轴杆的振动方向转换成与手持方向垂直的方向,提高了操作便捷性,解决了使用者手持疲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验例中渗透率随时间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弹性微型装置组件13,包括中空的承压件131,承压件131的中空的内部设有振动座132,振动座132的上表面设有用于仅穿透皮肤角质层的微型装置133,振动座132与承压件131的内表面之间通过若干的弹性臂134固定连接;承压件131上设有与促渗仪连接的连接部135。

其中,微型装置133刺入皮肤角质层的长度在4微米到2000微米之间。可选的,微型装置133为纳米微针或者纳米晶片。

弹性臂134与承压件131和振动座132为一体成型的塑料件。可选的,弹性臂134的形状包括U型,V型,M型或螺旋形。可选的,弹性臂134的厚度为0.1毫米-1毫米。

本实施例的一种弹性微型装置组件13,振动座132受到推力后转化为弹性臂134的弹性形变势能,弹性臂134的弹性形变势能又转变为带动振动座132振动的动能,从而使微型装置133产生振动,由于微型装置133的振动是弹力臂134的弹力带动的,与现有技术中美容仪直接带动对皮肤产生的压力小,容易控制,因此对皮肤不产生损伤。此外,本实施例的弹性微型装置组件13采用一体成型,结构简单,简化了工艺流程,节约了生产成本,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促渗仪,包括实施例1中的弹性微型装置组件13,与弹性微型装置组件13可拆卸连接的外壳,设置于外壳内部的电源组件,以及与电源组件电连接的电机,轴杆1的一端与电机驱动连接,另一端从外壳的外侧穿出,并与弹性微型装置组件13的振动座132相抵。

其中,电源组件包括电源本体2,与电源本体2连接的线路板3,以及与线路板3电连接的开关4;电机与线路板3电连接。电源本体2为可充电电源,线路板3上电连接有充电口5。外壳上设有与开关4和充电口5相对应的开关孔6和充电口孔7。

电机包括电机本体8,以及与电机本体8连接的偏心机构9,电机本体8通过偏心机构9驱动轴杆1往复运动。

外壳的上端为操作端,下端为手柄端;操作端的外侧设有凹槽座10,凹槽座10内开设有用于穿设轴杆1的轴杆孔11和2个限位卡槽12;凹槽座10上可拆卸地连接有弹性微型装置组件13,弹性微型装置组件13的承压件131上设有的连接部135为与限位卡槽12相对应的卡扣14,卡扣14与限位卡槽12卡接。

操作端的内侧与凹槽座10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密封件15,密封件15上开设有用于穿设轴杆1的通孔16,密封件15上还设有凸块17,凹槽座10上开设有与凸块17相配合的凹槽18。

外壳包括可拆卸地固定连接的上壳体19和下壳体20,上壳体19和下壳体20的连接处设有防滑圈21和手持带22。

本实施例的一种促渗仪,通过采用电机的偏心机构9,使轴杆1的振动方向转换成与手持方向垂直的方向,提高了操作便捷性,解决了使用者手持疲劳的问题。

实验例

本实验比较自配的利多卡因凝胶在采用本实用新型弹性微型装置组件(微型装置采用纳米晶片)配合促渗仪(A组)和直接在轴杆上设置纳米晶片的促渗仪(B组)分别处理20秒后的透皮吸收结果。

本实验方法如下:

取冰箱中猪耳朵,取皮800μm厚,去除表面的毛,直至光滑。PBS(7.4)浸泡10分钟-15分钟后,取2份分别剪成接收池外缘大小,A组和B组作用20s,置于接收池与给药池间,37±0.2℃PBS(7.4)平衡1h。用Franze扩散池,给药量120mg,接收池体积2.5mL,实际透皮面积0.66cm2,接收液为PBS(7.4),温度37±0.2℃,磁力搅拌280rmp。

由图5(其中◆为A组,■为B组)可见,与A组相比,B组的利多卡因凝胶的透皮效果较差,而A组的利多卡因凝胶的透皮效果明显改善。最意想不到的是尽管均是采用纳米晶片,A组的效果明显优于B组,说明本实用新型能显著提高纳米晶片的促渗效果,应用具有优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