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管并列自动化造影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4718发布日期:2018-11-09 20:51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管并列自动化造影注射装置。



背景技术:

心脏彩超声学造影,是在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基础上,将能够使心血管系统超声图像发生改变的某些物质(造影剂),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心血管部位产生造影效果。当含有微气泡的声学造影剂进入血液,微气泡与血液之间非常明显的声阻抗差形成强烈的超声反射,使原来没有明显回声反射的心血管腔内血流得到显像,为确定心血管系统的解剖结构、心血管内分流或反流性病变等提供新的信息。

现今,造影技术可应用于多种领域,但目前此心脏造影检查项目技术主要是人为操作,采用2支10毫升注射器、三通开关连接;用手来回往复推注注射器20次(推注一个来回记为手振一次,推送频率约80次/分钟),人为操作混合造影剂,不仅效率慢、人力资源成本高,而且容易受到操作者的技术熟练程度等因素的限制,不同操作者由于在振荡混合造影剂时速度、次数不同,且注射速度不同、注射延迟等,均可导致造影效果不同,结果重复性差。因无法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导致该技术难于在临床广泛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管并列自动化造影注射装置,具备自动化合成造影剂,自动化将造影剂注射入患者体内,且可控制造影剂合成时的震荡频率和造影剂注射入患者体内的频率等优点,解决了传统造影注射器只能通过人工操作两注射器合成造影剂微泡,进而对造影剂的震动频率很难掌握,对造影检查结果造成一定偏差,且难于推广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管并列自动化造影注射装置,包括底板、固定板、活动卡位、第一注射器、外罩、控制面板、第二注射器、医用三通接头、旋转开关、第一气泵、第一电磁气阀、第一气缸、第二气泵、第二电磁气阀、第二气缸,所述底板顶部中间处设有固定板,固定板顶部分别设有第一圆弧槽和第二圆弧槽,所述底板顶部左侧设有蓄电池,蓄电池右侧分别设有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活塞杆一端连接着卡板,卡板上设有卡槽,所述第一注射器和第二注射器分别镶嵌于第一圆弧槽和第二圆弧槽内,第一注射器和第二注射器的第一活塞柄和第二活塞柄分别镶嵌于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活塞杆的卡槽内,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外侧分别设有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右侧分别设有第一电磁气阀、第二电磁气阀,第一注射器注射端通过医用输液管与医用三通接头的第一接头连接,第二注射器和第二接头直接螺纹连接,所述外罩安装于底板左侧上方,外罩顶部设有控制面板,外罩正面设有电源接口,外罩右侧面设有通孔,左侧面和后侧面均设有通风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圆弧槽和第二圆弧槽外侧均分别设有第一凹孔和第二凹孔,第一凹孔和第二凹孔底部均设有卡柱,卡柱与弹簧一端连接,且弹簧可绕卡柱旋转九十度,弹簧另一端与活动卡位一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活动卡位另一端底部呈圆弧设计,且圆弧直径与第一注射器和第二注射器直径相等。

优选的,所述第一圆弧槽和第二圆弧槽顶部设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第一注射器和第二注射器顶部的第一卡块、第二卡块分别镶嵌于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内

优选的,所述医用输液管与第一注射器注射端、第一接头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医用三通接头通过旋转开关调节形成四种通路,其一: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开通,第三接头关闭,其二:第一接头和第三接头开通,第二接头关闭,其三: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开通,第一接头关闭,其四:第一接头、第三接头和第二接头均开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输气端分别与第一电磁气阀、第二电磁气阀进气端连接,第一电磁气阀和第二电磁气阀出气端分别与第一气缸、第二气缸进气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电源输入端与控制面板电源输入端连接,且通过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自身安装的压力开关控制其电机工作,使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的罐体内空气压力保持在稳定状态。

优选的,所述控制面板电源输入端与电源接口连接,控制面板底部还设有单片机,单片机控制电源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磁气阀、第二电磁气阀电源输入端连接,单片机根据控制信号进行控制第一电磁气阀和第二电磁气阀的相应动作。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磁气阀、第二电磁气阀均为五位三通电磁阀。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管并列自动化造影注射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双管并列自动化造影注射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气泵、第二气泵、第一电磁气阀、第二电磁气阀与第一气缸、第二气缸之间的结构连接,由传统的人工操作造影注射器转换为自动化式的造影注射器,解决了原有操作振荡频率不达标、振荡次数不足、注射速度延迟、微泡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

通过实现该检查的自动化、标准化,在造影剂的振荡频率、次数上得到准确地掌握,同时也能让注射器中的造影剂微泡大小均匀,微泡更加稳定,注射速度稳定无延迟,弥补了人为操作时频率不达标、次数不够的影响,从而提高造影检查的准确性、可重复性,降低由于不同操作者导致的检查结果的差异,实现检查操作标准化,优化检查流程,提高检查效率及检查的准确性,减少人力资源成本,促进检查项目在临床中的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外罩与控制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气缸、活塞杆、卡板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注射器、第二注射器与医用三通接头连接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医用三通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活动卡位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系统示意图。

图中:1-底板、2-固定板、21-第一圆弧槽、22-第二圆弧槽、23-第一凹孔、231-卡柱、24-第二凹孔、25-第一限位槽、26-第二限位槽、3-活动卡位、31-弹簧、4-第一注射器、5-第一卡块、6-第一活塞柄、7-外罩、71-电源接口、72-通孔、73-通风孔、8-控制面板、9-第二注射器、91-第二卡块、92-第二活塞柄、10-医用三通接头、101-第一接头、102-第二接头、103-第三接头、11-旋转开关、12-医用输液管、13-第一气泵、14-第一电磁气阀、15-第一气缸、151-活塞杆、152-卡板、153-卡槽、16-蓄电池、17-第二气泵、18-第二电磁气阀、19-第二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附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管并列自动化造影注射装置,包括底板1、固定板2、活动卡位3、第一注射器4、外罩7、控制面板8、第二注射器9、医用三通接头10、旋转开关11、第一气泵13、第一电磁气阀14、第一气缸15、第二气泵17、第二电磁气阀18、第二气缸19,所述底板1顶部中间处设有固定板2,固定板2顶部分别设有第一圆弧槽21和第二圆弧槽22,所述底板1顶部左侧设有蓄电池16,蓄电池16右侧分别设有第一气缸15和第二气缸19,第一气缸15和第二气缸19活塞杆151一端连接着卡板152,卡板152上设有卡槽153,所述第一注射器4和第二注射器9分别镶嵌于第一圆弧槽21和第二圆弧槽22内,第一注射器4和第二注射器9的第一活塞柄6和第二活塞柄92分别镶嵌于第一气缸15和第二气缸19活塞杆151的卡槽153内,所述第一气缸15和第二气缸19外侧分别设有第一气泵13和第二气泵17,第一气泵13和第二气泵17右侧分别设有第一电磁气阀14、第二电磁气阀18,第一注射器4注射端通过医用输液管12与医用三通接头10的第一接头101连接,第二注射器9和第二接头102直接螺纹连接,所述外罩7安装于底板1左侧上方,外罩7顶部设有控制面板8,外罩7正面设有电源接口71,外罩7右侧面设有通孔72,左侧面和后侧面均设有通风孔73,保证了第一气泵13和第二气泵17供气和排气的通透性。

第一圆弧槽21和第二圆弧槽22外侧均分别设有第一凹孔23和第二凹孔24,第一凹孔23和第二凹孔24底部均设有卡柱231,卡柱231与弹簧31一端连接,且弹簧31可绕卡柱231旋转九十度,弹簧31另一端与活动卡位3一端连接,便于通过活动卡位3分别对第一注射器4和第二注射器9进行固定限位,当需要更换另一第一注射器4和第二注射器9时,可将活动卡位3往上拉起,再旋转九十度即可。

活动卡位3另一端底部呈圆弧设计,且圆弧直径与第一注射器4和第二注射器9直径相等,便于活动卡位3对第一注射器4和第二注射器9进一步配合固定。

第一圆弧槽21和第二圆弧槽22顶部设有第一限位槽25和第二限位槽26,第一注射器4和第二注射器9顶部的第一卡块5、第二卡块91分别镶嵌于第一限位槽25和第二限位槽26内,便于限制第一注射器4和第二注射器9活动,当第一活塞柄6、第二活塞柄92活动时,第一注射器4和第二注射器9仍处于固定状态。

医用输液管12与第一注射器4注射端、第一接头101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便于造影检查完成后,各部件的拆卸、分类回收。

医用三通接头10通过旋转开关11调节形成四种通路,其一:第一接头101与第二接头102开通,第三接头103关闭,第一注射器4和第二注射器9形成回路,便于第一注射器4和第二注射器9内的造影剂和空气合成造影剂微泡,其二:第一接头101和第三接头103开通,第二接头102关闭,即第一注射器4和第三接头103形成回路,第三接头103可与另一根医用输液管12一端连接,医用输液管12另一端通过针头将第一注射器4内的造影剂注射入患者做造影检查的部位,其三:第二接头102和第三接头103开通,第一接头101关闭,即第二注射器9与第三接头103形成回路,第三接头103可与另一根医用输液管12一端连接,医用输液管12另一端通过针头将第二注射器9内的造影剂注射入患者做造影检查的部位,其四:第一接头101、第三接头103和第二接头102均开通,即第一注射器4和第二注射器9同时与第三接头103形成通路。

第一气泵13和第二气泵17输气端分别与第一电磁气阀14、第二电磁气阀18进气端连接,第一电磁气阀14和第二电磁气阀18出气端分别与第一气缸15、第二气缸19进气端连接,第一气泵13和第二气泵17分别为第一气缸15、第二气缸19的活塞杆151推动提供动力气体。

第一气泵13和第二气泵17电源输入端与控制面板8电源输入端连接,且通过第一气泵13和第二气泵17自身安装的压力开关控制其电机工作,使第一气泵13和第二气泵17的罐体内空气压力保持在稳定状态。

控制面板8电源输入端与电源接口71连接,控制面板8底部还设有单片机,单片机控制电源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磁气阀14、第二电磁气阀18电源输入端连接,单片机根据控制信号进行控制第一电磁气阀14和第二电磁气阀18的相应动作。

第一电磁气阀14、第二电磁气阀18均为五位三通电磁气阀,在控制面板8作用下,单片机控制第一电磁气阀14自身上的第一只电磁线圈得电工作后,在第一电磁气阀14自身内部部件作用下,第一电磁气阀14的上端排气管会将第一气泵13的压缩空气输出进入第一气缸15的缸筒内上部,第一气缸15的活塞杆151带动卡板152往外推出,卡板152进而分别带动第一活塞柄6往前推动,缩短与第一注射器4之间的距离,第一气缸15活塞杆151下部的空气经第一电磁气阀14的下端排气管排出至空气中,控制面板8同时控制第二电磁气阀18自身上的第二只电磁线圈得电工作后,在第二电磁气阀18自身内部部件作用下,第二电磁气阀18的下端排气管会将第二气泵17输入的压缩空气输出进入第二气缸19的缸筒内下部,第二气缸19的活塞杆151带动卡板152往内收缩,卡板152进而分别带动第二活塞柄92往后运动,增大与第二注射器9之间的距离,第二气缸19活塞杆151上部的空气经第二电磁气阀18的上端排气管排出至空气中。

在使用时,第一注射器4内装载有8或9ml造影剂,第二注射器9装载有1ml空气,控制面板8有控制第一气缸15和第二气缸19活塞杆151伸出和收缩的次数、频率、速度的按钮,手动拧动旋转开关11,使第一接头101与第二接头102开通,第三接头103关闭,第一注射器4和第二注射器9形成回路,启动第一气泵13和第二气泵17,在单片机和第一电磁气阀3、第二电磁气阀13控制下,第一气缸15活塞杆151速度均匀伸出和第二气缸19活塞杆151速度均匀收缩20次,第一气缸15活塞杆151伸出的速度、距离与第二气缸19活塞杆151收缩的速度、距离相同,即第一注射器4的第一活塞柄6将第一注射器4内造影剂顶出,与第二注射器9内的空气结合,通过第一气缸15和第二气缸19活塞杆151自动化、标准化配合顶出和收缩,造影剂微泡大小均匀,且更加稳定,当第一气缸15和第二气缸19活塞杆151伸出和收缩20次后自动停止,且造影剂和空气结合成的造影剂微泡转移到第一注射器4内,再手动拧动旋转开关11,使第一接头101和第三接头103开通,第二接头102关闭,即第一注射器4和第三接头103形成回路,医用三通接头10的第三接头103外接医用输液管12一端连接,医用输液管12另一端通过输液针头与患者静脉注射的部位连接,再单独启动第一气泵13缓慢产生气体,第一气缸15的活塞杆151缓慢顶出,缓慢地将第一注射器4内的造影剂微泡注入患者体内,进而提高造影检查的准确性、可重复性,降低由于不同操作者导致的检查结果的差异。

特别地,底板顶部左侧设有蓄电池,蓄电池电源输入端与电源接口端连接,蓄电池电源输出端与控制面板电源输入端连接,扩大本心脏彩超学造影自动注射器的使用地点范围。

综上所述,该双管并列自动化造影注射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气泵、第二气泵、第一电磁气阀、第二电磁气阀与第一气缸、第二气缸之间的结构连接,由传统的人工操作造影注射器转换为自动化式的造影注射器,解决了原有操作振荡频率不达标、振荡次数不足、注射速度延迟、微泡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通过实现该检查的自动化、标准化,在造影剂的振荡频率、次数上得到准确地掌握,同时也能让注射器中的造影剂微泡大小均匀,微泡更加稳定,注射速度稳定无延迟,弥补了人为操作时频率不达标、次数不够的影响,从而提高造影检查的准确性、可重复性,降低由于不同操作者导致的检查结果的差异,实现检查操作标准化,优化检查流程,提高检查效率及检查的准确性,减少人力资源成本,促进检查项目在临床中的推广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