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患者伤口使用的无菌敷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3303发布日期:2018-06-30 05:20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卫生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患者伤口使用的无菌敷贴。



背景技术:

敷贴,又名“止血膏药”,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外科用药,具有止血、护创的作用,适用于创伤较为表浅、伤口整齐干净、出血不多而又不需要缝合的小伤口使用,可有效起到防止伤口感染的目的。创可贴因其简单易用,现已成为家庭必备的卫生用品。目前常见的创可贴是将灭菌后无纺布吸水垫夹在单层纱布和医用胶带之间,或直接将无纺布吸水垫固定在医用胶带表面,然后还会在创可贴上添加一些药物以加速伤口愈合。然而,现有技术的创可贴大多采用单一的抗菌结构,并不具有高效抗菌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患者伤口使用的无菌敷贴,具有抗菌效果。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患者伤口使用的无菌敷贴,包括胶布层、胶粘层、棉纱层和保护层,所述胶粘层位于胶布层的上表面,保护层位于棉纱层的上表面,所述胶粘层与棉纱层之间设有竹纤维层和吸湿层,竹纤维层位于胶粘层的上表面,吸湿层位于竹纤维层的上表面,并且吸湿层位于棉纱层的下表面,所述胶粘层的表面覆盖有丙烯酸酯化聚乙烯醇与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所述吸湿层表面覆盖有丙烯酸酯化聚乙烯醇、聚甲基丙烯酸酯化透明质酸。

进一步地,所述吸湿层的上表面还涂覆有甲壳素层。

进一步地,所述竹炭纤维层的厚度为2.0-2.5mm。

进一步地,所述丙烯酸酯化聚乙烯醇由甲基丙烯酸酐与支链淀粉组成。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患者伤口使用的无菌敷贴,该创可贴通过吸湿层能够有效吸收住伤者的血液,保持创可贴与伤口之间的干爽,有效防止创可贴与伤口之间发生结合,并且外竹炭纤维利用它的强吸附性还可有效吸附臭气味分子,消除伤口附近异味,同时胶粘层覆盖了覆盖有丙烯酸酯化聚乙烯醇与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使其具有较高的粘附性、生物力学性能,吸湿层表面覆盖有丙烯酸酯化聚乙烯醇、聚甲基丙烯酸酯化透明质酸,有助于加快伤口愈合。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胶布层,2-胶粘层,3-竹炭纤维层,4-吸湿层,5-棉纱层,6-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患者伤口使用的无菌敷贴,包括胶布层1、胶粘层2、棉纱层5和保护层6,所述胶粘层2位于胶布层1的上表面,保护层6位于棉纱层5的上表面,所述胶粘层2与棉纱层5之间设有竹炭纤维层3和吸湿层4,竹炭纤维层3位于胶粘层2的上表面,吸湿层4位于竹炭纤维层3的上表面,并且吸湿层4位于棉纱层5的下表面,所述胶粘层2的表面覆盖有丙烯酸酯化聚乙烯醇和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所述吸湿层4的表面覆盖有丙烯酸酯化聚乙烯醇、聚甲基丙烯酸酯化透明质酸;所述吸湿层4的上表面还涂覆有甲壳素层,所述竹炭纤维层3的厚度为2.0-2.5mm,所述丙烯酸酯化聚乙烯醇由甲基丙烯酸酐与支链淀粉组成。

由于胶粘层2的表面覆盖有丙烯酸酯化聚乙烯醇和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丙烯酸酯化聚乙烯醇和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通过紫外光固化形成封堵剂,使其具有较高的粘附性、生物力学性能;而吸湿层4的所述丙烯酸酯化聚乙烯醇由甲基丙烯酸酐与支链淀粉组成,有助于加快伤口的愈合,并且吸湿层4的上表面还涂覆有甲壳素层,具有抗菌的作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