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腰椎峡部裂内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36837发布日期:2018-06-08 19:48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一种腰椎峡部裂内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用具,具体是一种腰椎峡部裂内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腰椎椎弓峡部裂是指一侧或两侧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峡部骨质缺损或不连续,临床统计资料表明,下腰痛患者中,腰椎峡部裂的发生率为8%.患者多为青少年,通过药物、理疗等保守治疗方法,部分患者可治愈。而对于持续腰痛或有神经损害表现,短期(3-6月)内椎体滑脱及椎间盘退变明显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传统内固定手术方法有:1)峡部螺钉固定法(Buck法),该法要求螺钉定位准确,操作难度大,手术失败率高;2)钢丝捆绑法(Scott法),该法创伤大,操作复杂,且不宜用于腰5椎;3)钩螺钉固定法,该法为单椎体固定,适用于疾病早期。

目前也有一些文献公开了用于手术治疗的腰椎峡部裂的钩螺钉内固定装置,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20322115.3,公告号CN203280475U,发明名称为“一种脊柱峡部裂内固定装置”、中国专利申请号200910098962.4,发明名称为“腰椎峡部裂复位内固定系统”、中国专利申请号98213544.0,发明名称为“椎弓根钉-椎板钩固定装置”、中国专利申请号99240639.0,发明名称为“一种腰椎峡部裂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等,虽然这些的公开文献可解决腰椎峡部裂的一些问题,但实际使用中存在以下缺点:1)椎弓根钉的位置基本是固定的,设计上椎板钩最佳位置应钩在椎板切迹,但术中椎板钩可卡紧的位置不一定在切迹上,这将导致钉钩不在设想的线上,只能利用弯曲棒来连接,不符合所设计的生物力学,将增加了椎板钩脱落风险;2)根据多篇相关文献报道的经验,为了避免椎弓根螺钉影响峡部,大都建议入钉位置比常规偏外和偏上一点,这样并不能很好实现峡部植骨加压,并且导致峡部植骨不稳定,影响植骨愈合;3)目前的钩螺钉内固定系统均为两边单独使用,不能实现整体连接,其存在问题是当腰椎生理活动时,两个钉钩活动不一致,增加了脱落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操作方便、连接稳定的腰椎峡部裂内固定装置,用于腰椎峡部裂的内固定手术器械。

本发明以如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一种腰椎峡部裂内固定装置,它包括椎弓根钉和椎板钩,所述椎弓根钉设有两个,且分别安装在三角状连接体的两端,三角状连接体的两侧肩部对称设置有长形槽孔,三角状连接体的上方对称安装有纵棒以及7字形固定片,7字形固定片紧压在纵棒上,纵棒的顶端置于三角状连接体上,7字形固定片的一端通过螺栓与三角状连接体形成固定连接,7字形固定片的另一端插入三角状连接体的长形槽孔中,且该端设有T形卡片,当插入长形槽孔并旋转90度后,该T形卡片被长形槽孔卡住;两个纵棒的底端分别安装椎板钩。

本发明所述椎板钩的顶部开有U形凹槽,纵棒置于此凹槽中,纵棒的顶部设有螺纹连接的锁紧螺丝二,锁紧螺丝二顶压加强固定纵棒。

本发明所述椎弓根钉的顶部开有U形凹槽,三角状连接体的端部置于此凹槽中,椎弓根钉的顶部设有螺纹连接的锁紧螺丝一,锁紧螺丝一顶压固定三角状连接体。

本发明所述三角状连接体的中部转角处设有弹性凹口,便于微调固定的位置。

本发明根据手术情况需要,在7字形固定片与纵棒之间设置连接螺钉。

本发明腰椎峡部裂内固定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两侧的椎弓根钉提供单节段的三柱固定,固定牢靠;穿过棘突间的钝角三角体对人体几乎无影响;最重要的是,三角形具备可靠稳定性,同时将两侧的椎弓根钉及椎板钩连接成为稳定的整体结构。

2.本发明通过7字形固定片将纵棒固定,可满足椎板钩钩紧椎板后,用7字形固定片去顺从椎板钩的方向,维持钩、棒、固定点均在直线上,力学稳定,而且通过这种结构,可将纵棒的外偏角减少,使钉、棒、钩连接后加压的力线刚好落在峡部植骨面上,增加融合率。

3.本发明可通过选择不同长度的7字形固定片顺从椎板钩的方向,避免了术中反复调整椎板钩的位置或弯曲棒,大大减少了手术时间。

4.本发明在三角状连接体的中部转角处设有弹性凹口,便于术中轻度折弯调整,折弯力量集中在凹口处,不影响其他部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腰椎峡部裂内固定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椎板钩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7字形固定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的椎弓根钉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图1中的三角状连接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1—三角状连接体,2—椎弓根钉,3—7字形固定片,4—螺栓,5—纵棒,6—椎板钩,7—锁紧螺丝一,8—锁紧螺丝二,9—连接螺钉,10—长形槽孔,11—弹性凹口,12—T形卡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腰椎峡部裂内固定装置,包括两个椎弓根钉2、两个椎板钩6,两个椎弓根钉2分别安装在三角状连接体1的两端,三角状连接体1的两侧肩部对称设置有长形槽孔10,三角状连接体1的上方对称安装有纵棒5以及7字形固定片3,7字形固定片3紧压在纵棒5上,纵棒5的顶端置于三角状连接体1上,7字形固定片3的一端通过螺栓4与三角状连接体1形成固定连接,7字形固定片3的另一端插入三角状连接体1的长形槽孔10中,且该端设有T形卡片12,当插入长形槽孔10并旋转90度后,该T形卡片12被长形槽孔10卡住,从而使得7字形固定片3与螺栓4配合将纵棒5固定在三角状连接体1上,两个椎板钩6分别安装在纵棒5的底端。

如图3所示,椎弓根钉2的顶部开有U形凹槽,三角状连接体1的端部置于此U形凹槽中,椎弓根钉2的顶部设有螺纹连接的锁紧螺丝一7,通过锁紧螺丝一7顶压固定三角状连接体1,使其与三角状连接体1形成固定连接。

如图4所示,椎板钩6的顶部开有U形凹槽,纵棒5置于此U形凹槽中,纵棒5的顶部设有螺纹连接的锁紧螺丝二8,锁紧螺丝二8顶压固定纵棒5,使其与纵棒5形成固定连接。

为了便于在手术中微调椎板钩6的固定位置,在三角状连接体1的中部转角处设有弹性凹口11。

根据手术情况的需要,还可以在纵棒5与7字形固定片3之间通过连接螺钉9与形成固定连接。

本发明腰椎峡部裂内固定装置采用医用钛合金制成。

使用本发明腰椎峡部裂内固定装置进行腰椎峡部裂手术时,在手术过程中,将峡部裂修复植骨后,置入两侧椎弓根钉2,两侧通过锁紧螺丝一7将三角状连接体1固定连接;然后将椎板钩6卡紧椎板,将纵棒5置于椎板钩顶部的凹槽中,顺纵棒5的方向在三角状连接体1上选择合适尺寸的7字形固定片3,将T形卡片12插入三角状连接体1的长形槽孔10并旋转90度后,将纵棒5顶端置于7形固定片3下,通过螺栓4向下旋紧顶压固定纵棒5。

手术中可根据需要,使用连接螺钉9将7字形固定片3与纵棒5进行螺纹连接,以加强固定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