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4434发布日期:2018-06-30 05:33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传统中医药在耳鼻喉科的应用领域,尤其是使用新的中药组合物和独特的给药形式来治疗慢性咽炎。



背景技术:

慢性咽炎,属中医“喉痹”范畴,喉痹(英文:Pharyngitis),中医耳鼻喉科疾病咽喉病名词。是指以咽部红肿疼痛,或干燥、异物感,或咽痒不适,吞咽不利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喉痹”一词,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阴阳别论》:“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其含义较广,大抵包含了具有咽喉部红肿疼痛为特点的多种咽喉部急、慢性炎症。后世医家对疾病的分类渐趋详细,将“喉痹”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区分开来,如《喉科心法》:“凡红肿无形为痹,有形是蛾”,但总的来说,古代医籍中“喉痹”的概念一直较为笼统。现代中医喉科对“喉痹”的概念已逐渐统一,系专指急、慢性咽炎。

多年以来,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均停留在传统的汤剂或者制成中成药供患者服用,部分患者无法长期坚持服用,从而达不到治疗慢性炎症的最佳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

解决了目前治疗慢性咽炎目前西医治疗只停留在使用抗生素、缺乏有效的中药对该疾病进行治疗、以及中药治疗只停留在汤剂和中成药形式,患者不容易长期坚持服用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药组成,铁皮石斛200-500份、金银花50-200份、麦冬250-450份、桔梗200-500份、射干50-300份、甘草40-150份。

进一步,铁皮石斛300份、金银花150份、麦冬300份、桔梗300份、射干200份、甘草100份。

更进一步,将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制成茶的形式供患者冲服。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病的治疗原则以“清、泄、补、消”为治疗大法,即疏风清热,泻火解毒,利咽消肿,补益脾肾,祛痰化淤。

发明人经过多年临床长期的观察和经验总结,最终采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治疗慢性咽炎,方中铁皮石斛、金银花为君药,滋阴养精,清热解毒,舒清虚热,抗炎。麦冬、桔梗为臣药,清心润肺,祛痰利咽,宣肺补气血,养阴生津,润肺止咳。射干为佐药,清热解毒,消痰涎,利咽喉。为咽喉肿痛及痰多喘咳的要药。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清热解毒,止咳,补气养脾。诸药合用,具有滋阴清热,祛痰生津、解毒利咽的功效。对咽干、咽痒、咽异物感、咽喉痰多、咽喉灼热感具有良好的疗效。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采用泡茶饮用的服用方式,使用方便快捷,口感佳,易于被患者接受。

具体实施例

发明人认为:本病的形成,多因起居不慎,肺卫失固,致风热邪毒乘虚侵犯,由口鼻而入直袭咽喉,以致咽部红肿疼痛而发为风热喉痹。若因失治误治,或平素肺胃积热,则邪热传里而出现肺胃热盛的重症。

发明人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本病最常见的症型为肺肾阴虚,虚火上炎型。温热病后,或劳伤过度,耗伤肺肾阴液,使咽喉失于滋养,加之阴虚则虚火亢盛,虚火上炎,灼于咽喉,发为喉痹。

临床使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以饮茶的给药方式来治疗慢性咽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喉科门诊慢性咽炎肺肾阴虚患者70例,随机表法随机分为两组,组间经统计学处理,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是均衡的,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年1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4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以及《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学第7版》、《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干氏耳鼻咽喉口腔科学》、《中医内科学》、《中医诊断学》自拟慢性咽炎的诊断标准:

(1)根据病史:常有急性咽喉炎反复发作史,或因鼻病长期张口呼吸及烟酒过度、坏境空气干燥、粉尘和刺激性气体污染等。

(2)查看症状:咽部不适,或疼、或痒、或干燥感、灼热感、烟熏感、异物感等;刺激性咳嗽,晨起用力咳出分泌物,甚或作呕。病程2个月以上,常因受凉、感冒、疲劳、多言等原因致症状。

(3)进行检查:咽部慢性充血,加重。呈暗红色,或树枝状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或咽侧索肿大;咽粘膜增生肥厚,或干燥、萎缩、变薄,有分泌物附着。

具各上述症状及1项或1项以上检查所见,即可诊断。

1.3肺肾阴虚型慢性咽炎的辩证标准:参照《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12年7月1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制定。

(1)局部症状:咽部干燥灼热,微痛,吞咽感觉不利有异物阻塞感。

(2)舌红或有裂纹,苔薄或剥苔,脉弦数或细弦。

(3)检查见咽部黏膜稍红肿,可稍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咽侧索肿大。

1.4纳入标准

(1)按标准确诊为慢性咽炎,能配合研究治疗者;

(2)中医辨证属肺肾阴虚型。

(3)年龄在18至70岁之间,无性别限制。

1.5排除标准

(1)慢性咽炎并下呼吸道慢性炎症者;

(2)经检查证实由口、鼻、喉、食管、颈部及全身某些隐匿性病变所致者;

(3)近10天内已使用过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或者其它药物者;

(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5)己知对本药物过敏者;

(6)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

(7)精神病患者;

(8)怀疑确有酒精、药物滥用病史,或者根据研究者的判断、具有降低入组能性或使入组复杂化的其他病变,如工作环境经常变动等易造成失访的情况;

2.治疗方法

2.1方法:治疗组采用以下份量的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成茶的形式服用:铁皮石斛3g金银花1.5g麦冬3g桔梗3g射干2g甘草1g,每日泡茶饮,饮水量500ml以上。14日为一疗程。对照组采用甘桔冰梅片口服,每次2片,每日三次。两周后观察疗效。

2.2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临床治愈:治疗后症状恢复正常,体征基本消失,病症诊断积分疗效指数N≥90%;

显效:治疗后症状接近正常,体征大部分消失,病症诊断积分疗效指数66.67%<N<90%:

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较前减轻,病症诊断积分疗效指数33.33%<N<66.67%:

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变,病症诊断积分疗效指数N<33.33%。

2.3统计学方法:治疗前记录症状体征积分,治疗14天后记录症状体征积分,治疗前积分减去治疗后积分,所得积分除以治疗前积分再乘以100%,以此百分比评定临床疗效。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

3.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85.7%,总有效率94.3%;对照组显效率60.0%,总有效率77.1%。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治疗组(X2=4.2P<0.05),治疗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X2=5.85P<0.05)。统计学的统计结果表明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在治疗慢性咽炎方面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参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4.讨论

慢性咽炎是咽粘膜、粘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变态反应在慢性咽炎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症状是咽部不适,干、痒、胀,分泌物多而灼痛,易干恶,有异物感,咳之不出,吞之不下。中医药作为一种确实有效的办法,具有改善病情、不易复发、副作用小的特点,在治疗慢性咽炎方面有着独特的疗效。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采用茶的形式供患者服用,能够被绝大多数患者接受,从而长期使用,达到治疗慢性炎症的最佳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