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救援方法、系统、计算机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63944发布日期:2018-09-18 18:51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救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医疗救援方法、系统、计算机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当发生医疗状况需要紧急救援时,通常通过将救护车派遣至需要救援的地点,对患者进行医疗处理以及送至医院。在这个处理过程之中,如果处理不及时,可能导致患者病情的延误。(例如,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由于其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可能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为患者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为患者进行静脉溶栓。)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快速的进行医疗救援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救援方法、系统、计算机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能提高紧急救援的效率,缩短从急救现场到入院处理的时间,避免患者病情延误。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医疗医疗救援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救助装置发送的待急救患者的信息;

根据所述待急救患者的信息确定救援医院;

规划从所述待急救患者的位置至所述救援医院的待行驶线路;

根据所述待行驶路线计算所述待急救患者到达所述救援医院的到达时间;

将所述待急救患者的信息和所述到达时间发送至所述救援医院的指定系统,所述救援医院的指定系统根据接收到的急救患者的信息进行救援预处理。

可选的,所述待急救患者的信息包括所述待急救患者的身份信息、所述待急救患者的当前身体状况信息和所述待急救患者的位置信息;

所述根据所述待急救患者的信息确定救援医院包括:

根据所述待急救患者的身份信息获取所述待急救患者的病史信息;

根据所述待急救患者的当前身体状况信息和所述待急救患者的病史信息确定具备救助能力的医院;

从所述具备救助能力的医院中选取距离所述待救助患者的位置最近的医院为救援医院。

可选的,所述规划从所述待急救患者的位置至所述救援医院的待行驶路线包括:

根据所述待救援患者的位置和所述救援医院的位置确定备选行驶路线;

获取交通路况信息;

根据所述交通路况信息从所述到备选行驶路线总选取行驶时间最短的路线为待行驶路线。

可选的,所述救助设备还包括:

若接收到所述救援医院无法救助的反馈信息,对所述待急救患者进行转诊。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医疗救援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急救调度装置和救助装置,所述急救调度装置与所述救助装置通过网络连接:

所述救助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急救患者的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待急救患者的信息发送至所述急救调度装置;

所述急救调度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待急救患者的信息确定救援医院;

路线规划模块,用于规划从所述待急救患者的位置至所述救援医院的行驶线路;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行驶路线计算所述待急救患者到达所述救援医院的到达时间;

通知模块,用于将所述待急救患者的信息和所述到达时间发送至所述救援医院的指定系统,所述救援医院的指定系统根据接收到的急救患者的信息进行救援预处理。

可选的,所述急救调度装置还包括:

转诊模块,用于若接收到所述救援医院无法救助的反馈信息,对所述待急救患者进行转诊。

可选的,所述急救调度装置还包括:

时间调整模块,用于在计算所述待急救患者到达所述救援医院的到达时间之前,将所述救助装置的系统时间、所述急救调度装置的系统时间、和所述指定系统的系统时间调整为一致。

可选的,所述急救调度装置还包括:

通信模块,用于通过社交应用和电话拨号连接所述救援医院的医生进行通信。

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装置,所述计算机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所述医疗救援方法。

本发明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医疗救援方法。

本发明申请为“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综合筛查与防控及卫生经济学研究”分课题一“心脑血管病综合筛查与防控关键技术集成研究”(课题编号:2017YFC1307701)。

本发明通过接收救助装置发送的待急救患者的信息;根据所述待急救患者的信息确定救援医院;规划从所述待急救患者的位置至所述救援医院的待行驶线路;根据所述待行驶路线计算所述待急救患者到达所述救援医院的到达时间;将所述待急救患者的信息和所述到达时间发送至所述救援医院的指定系统,所述救援医院的指定系统根据接收到的急救患者的信息进行救援预处理。由于可以根据待急救患者的信息确定救援医院,避免了将待急救患者送入不适合的医疗地点从而无法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救助。并且,规划了待急救患者的位置至救援医院的待行驶线路,在医疗救援的过程中,可以提供快速的到达救援医院的时间。以及在待急救患者入院之前已经将待急救患者的信息发送至救援医院的指定系统,使救援医院进行救援预处理,而无需患者到达救援医院之后仍然等待挂号分诊等处理,使得患者在入院之后进行能够尽快接收医疗救助。因此,本发明实现了提高紧急救援的效率,缩短从急救现场到入院处理的事件,避免了患者病情延误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疗救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医疗救援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将结合相关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地解释。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的优选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为了使本发明的公开面更加得充分。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疗救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医疗救援系统包括救助装置1和救助装置急救调度装置2。

在具体实施时,医疗救援系统可以包括一个或至少两个救助装置和一个急救调度装置,一个或至少两个救助装置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急救调度装置。例如,一个或至少两个救助装置可以通过4G网络连接至急救调度装置。

所述救助装置1包括获取模块110和发送模块120。

获取模块110,用于获取待急救患者的信息。

发送模块120,用于将所述待急救患者的信息发送至所述急救调度装置。

其中,上述救助装置可以为软件和硬件为一体的电子设备。其中,上述救助装置可以是集摄像、无线通信、GPS/北斗导航、存储等为一体的软硬件设备。

具体的,救助设备可以通过获取模块获取当前待急救患者所处的环境信息、待急救患者的身体状况信息或者是急救患者已接收的医疗处理的信息。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获取模块可以为高清摄像头。

并且,救助设备可以通过发送模块将获取到的待急救患者的信息发送至急救调度装置。发送的信息的类型可以是图片、音频或者是视频类型。

所述急救调度装置2包括确定模块210、路线规划模块220、计算模块230和通知模块240。

确定模块210,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待急救患者的信息确定救援医院。

上述急救调度装置可以是能够安装于电子设备中的软件系统。

在急救调度装置可预先设定医院,再通过确定模块根据待急救患者的信息从预先设定的医院中进行匹配,从而确定救援医院。例如,当根据待急救患者的信息确定待急救患者的病情为急性脑梗死时,确定可以进行急性脑梗死救助的医院为救援医院。

可选的,上述待急救患者的信息包括所述待急救患者的身份信息、所述待急救患者的当前身体状况信息和所述待急救患者的位置信息;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待急救患者的身份信息获取所述待急救患者的病史信息;根据所述待急救患者的当前身体状况信息和所述待急救患者的病史信息确定具备救助能力的医院;从所述具备救助能力的医院中选取距离所述待救助患者的位置最近的医院为救援医院。

上述待急救患者的信息包括待急救患者的身份信息可以包括待急救患者的身份证号,待急救患者的医保号。具体的,救助装置发送的可以为数字形式的身份证编号和医保卡编号,还可以是图片形式的身份证照片以及医保卡照片。当接收到的为图片形式的身份证照片和医保卡照片时,急救调度装置对图片中的号码进行识别,以提取图片中的号码。

当获取到待急救患者的身份信息之后,可以通过联网的数据库获取待急救患者的病史信息。例如,待急救患者曾经患过的疾病,或者待急救患者曾经接受过的急救记录或者是医院就诊记录等。

获取待急救患者的病史信息可以全面的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从而为患者提供准确的救助。

上述根据待急救患者的当前身体状况信息和待急救患者的病史信息确定具备救助能力的医院可包括:根据当前身体状况确定可提供救助的医院,从可提供救助的医院中确定待急救患者曾就诊过的医院为具备救助能力的医院。

具体的,在根据当前身体状况确定可提供救助的医院时,可以根据病情以及医院是否有针对此类病情的科室来确定可提供救助的医院。

例如,当前城市有5家医院可以提供急性脑梗死救助,则确定该5家医院为可提供救助的医院。

上述待急救患者曾就诊过的医院可以为待急救患者最近诊过的医院或者是一段时间内待急救患者就诊次数最多的医院为具备救助能力的医院。

由于待急救患者最近就诊过的医院或者是一段时间内待急救患者就诊次数最多的医院对患者的身体状况更为熟悉,因此在到达该医院后,可以更快速的为采取更符合待急救患者身体状况的医疗措施。

或者,根据当前身体状况确定可提供救助的医院,从可提供救助的医院中确定医院等级等于或高于待急救患者的历史就诊医院的医院为具备救助能力的医院。

上述医院等级可以是三甲或者二甲等医院的等级信息。

由于在待急救患者选择医院时,其就诊过的历史就诊医院反映了待急救患者选择医院的偏好。因此,通过本实施例,可以从可提供救助的医院中为待急救患者提供符合其医疗需求的医院,满足每个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可选的,还可以根据待急救患者的信息以及救援医院的医生排班情况确定救援医院,由于当待急救患者到达医院之后,需要医生的医疗帮助,而若某一医院即使可以针对待急救患者的病情进行治疗,但是该医生却不在,也会一定程度上延误患者的病情。因此根据救援医院的医生排班情况确定救援医院可以避免医生无法及时处理而导致的病情延误。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从具备救助能力的医院中选取距离待救助患者的位置最近的医院为救援医院可以使待急救患者尽快的到达医院,从而使待急救患者能够尽快的接收相应的医疗处理,避免延误病情。

路线规划模块220,用于规划从所述待急救患者的位置至所述救援医院的行驶线路。

在确定模块确定救援医院之后,路线规划模块规划待行驶路线,提供了待急救患者到达救援医院的途径。

可选的,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路线规划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待救援患者的位置和所述救援医院的位置确定备选行驶路线;获取交通路况信息;根据所述交通路况信息从所述到备选行驶路线总选取行驶时间最短的路线为待行驶路线。

其中,上述交通路况信息可以包括实时交通路况信息和预测交通路况信息。

实时交通路况信息可包括:备选行驶路线的距离、备选行驶路线的红绿灯数量,备选行驶路线的实时拥堵情况。

预测交通状况信息可包括,根据当前时间和历史交通状况信息预测一段时间内是否发生拥堵,以及拥堵导致的备选行驶路线所需的行车时间。

例如,当前时间为下午5点,根据历史交通状况信息半个小时之后为下班高峰时期,备选行驶路线中有一段经过办公区域的路线可能发生严重拥堵,则不选取该路线为待行驶路线。

在本实施例中,选取行驶时间最短的路线为待行驶路线,使得待急救患者可以快速的到达救援医院。

计算模块230,用于根据所述行驶路线计算所述待急救患者到达所述救援医院的到达时间。

在具体实施时,计算模块计算到达时间可以在规划待行驶路线好之后,根据距离和当前待急救患者的位置来计算。

具体的,上述到达时间可以是根据当前时间以及待急救患者到达救援医院的行驶时间计算得到。

通知模块240,用于将所述待急救患者的信息和所述到达时间发送至所述救援医院的指定系统,所述救援医院的指定系统根据接收到的急救患者的信息进行救援预处理。

上述救援医院的指定系统可以为救援医院的挂号、分诊等系统。具体的指定系统可以根据需要设定。

上述救援预处理可以为预先为待急救患者进行挂号和分诊,使得待急救患者在到达救援医院之后无需再进行挂号和分诊,而直接进行相应的治疗。

在进行救援预处理时可以预先为待急救患者分配一个或多个诊治医生,使一个或多个诊治医生提前了解待急救患者病情。

同时,通过急救调度模块包括的通信模块可以使诊治医生与待急救患者周围的医生进行通信,根据待急救患者病情进行医疗指导。

所述通信模块,用于通过社交应用和电话拨号连接所述救援医院的医生进行通信。

具体的,通信模块中可以集成社交应用电话拨号,使诊治医生快速的在待急救患者入院之前就了解其状况,甚至在待急救患者入院之前就进行医疗救助,避免待急救患者的病情延误。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本发明所述的急救调度装置还可以包括时间调整模块。

所述时间调整模块,用于在计算所述待急救患者到达所述救援医院的到达时间之前,将所述救助装置的系统时间、所述急救调度装置的系统时间、和所述指定系统的系统时间调整为一致。

若由于若救助装置的系统时间、急救调度装置的系统时间、指定系统的系统时间时间不一致,可能导致计算得到的待急救患者的到达医院时间与实际患者到达医院的时间不一致。因此,也会导致救援医院接收到的时间信息不准确。

在本实施例中,将几个系统的时间调整为一致,有利于准确的判断待急救患者达到救援医院的时间,进而提早为待急救患者进行救援预处理。

可选的,在本发明其它实施例中,本发明所述的急救调度装置还包括:

转诊模块,用于若接收到所述救援医院无法救助的反馈信息,对所述待急救患者进行转诊。

上述反馈信息可以是救援医院的指定系统反馈的信息,也可以是救援医院通过电话或者网络通信工具等形式发送的反馈信息。

在对待急救患者进行转诊时,可以根据上述步骤再重新为待急救患者分配救助医院,也可以根据其他方法为待急救患者分配救助医院。

通过接收救援医院无法救助的反馈信息,及时的为待急救患者进行转诊,可以使待急救患者快速的分配至可进行救助的医院进行治疗,提高救援的销量的同时,提高了对患者的有效救助率。

本实施例通过救助装置包含的模块接收救助装置发送的待急救患者的信息;急救调度装置包含的模块根据所述待急救患者的信息确定救援医院;规划从所述待急救患者的位置至所述救援医院的待行驶线路;根据所述待行驶路线计算所述待急救患者到达所述救援医院的到达时间;将所述待急救患者的信息和所述到达时间发送至所述救援医院的指定系统,所述救援医院的指定系统根据接收到的急救患者的信息进行救援预处理。由于可以根据待急救患者的信息确定救援医院,避免了将待急救患者送入不适合的医疗地点从而无法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救助。并且,规划了待急救患者的位置至救援医院的待行驶线路,在医疗救援的过程中,可以提供快速的到达救援医院的时间。以及在待急救患者入院之前已经将待急救患者的信息发送至救援医院的指定系统,使救援医院进行救援预处理,而无需患者到达救援医院之后仍然等待挂号分诊等处理,使得患者在入院之后进行能够尽快接收医疗救助。因此,本发明实现了提高紧急救援的效率,缩短从急救现场到入院处理的事件,避免了患者病情延误的目的。

请参阅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疗救援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21至S25。根据不同的需求,该流程图中步骤的顺序可以改变,某些步骤可以省略。

S21,接收救助装置发送的待急救患者的信息。

本发明所述的医疗救援方法可应用于前述医疗救援系统。

其中,上述救助装置可以是医疗救援系统之中的救助装置。救助装置可以通过其摄像头、麦克风等输入设备获取待急救患者的信息并发送。

具体的,上述待急救患者的信息的类型可以是图片、音频或者是视频类型的信息。

上述待急救患者的信息可以包括待急救患者当前所处环境的信息、待急救患者的身体状况信息或者是急救患者已接收的医疗处理的信息。

S22,根据所述待急救患者的信息确定救援医院。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预先设定医院,再根据待急救患者的信息从预先设定的医院中进行匹配。

例如,当根据待急救患者的信息确定待急救患者的病情为急性脑梗死时,确定可以进行急性脑梗死救助的医院为救援医院。

可选的,在本发明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待急救患者的信息包括所述待急救患者的身份信息、所述待急救患者的当前身体状况信息和所述待急救患者的位置信息;

所述根据所述待急救患者的信息确定救援医院包括:

根据所述待急救患者的身份信息获取所述待急救患者的病史信息;

根据所述待急救患者的当前身体状况信息和所述待急救患者的病史信息确定具备救助能力的医院;

从所述具备救助能力的医院中选取距离所述待救助患者的位置最近的医院为救援医院。

上述待急救患者的信息包括待急救患者的身份信息可以包括待急救患者的身份证号,待急救患者的医保号。具体的,救助装置发送的可以为数字形式的身份证编号和医保卡编号,还可以是图片形式的身份证照片以及医保卡照片。当接收到的为图片形式的身份证照片和医保卡照片时,对图片中的号码进行识别,以提取图片中的号码。

当获取到待急救患者的身份信息之后,可以通过联网的数据库获取待急救患者的病史信息。例如,待急救患者曾经患过的疾病,或者待急救患者曾经接受过的急救记录或者是医院就诊记录等。

获取待急救患者的病史信息可以全面的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从而为患者提供准确的救助。

上述根据待急救患者的当前身体状况信息和待急救患者的病史信息确定具备救助能力的医院可包括:根据当前身体状况确定可提供救助的医院,从可提供救助的医院中确定待急救患者曾就诊过的医院为具备救助能力的医院。

具体的,在根据当前身体状况确定可提供救助的医院时,可以根据病情以及医院是否有针对此类病情的科室来确定可提供救助的医院。

例如,当前城市有5家医院可以提供急性脑梗死救助,则确定该5家医院为可提供救助的医院。

上述待急救患者曾就诊过的医院可以为待急救患者最近诊过的医院或者是一段时间内待急救患者就诊次数最多的医院为具备救助能力的医院。

由于待急救患者最近就诊过的医院或者是一段时间内待急救患者就诊次数最多的医院对患者的身体状况更为熟悉,因此在到达该医院后,可以更快速的为采取更符合待急救患者身体状况的医疗措施。

或者,根据当前身体状况确定可提供救助的医院,从可提供救助的医院中确定医院等级等于或高于待急救患者的历史就诊医院的医院为具备救助能力的医院。

上述医院等级可以是三甲或者二甲等医院的等级信息。

由于在待急救患者选择医院时,其就诊过的历史就诊医院反映了待急救患者选择医院的偏好。因此,通过本实施例,可以从可提供救助的医院中为待急救患者提供符合其医疗需求的医院,满足每个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可选的,还可以根据待急救患者的信息以及救援医院的医生排班情况确定救援医院,由于当待急救患者到达医院之后,需要医生的医疗帮助,而若某一医院即使可以针对待急救患者的病情进行治疗,但是该医生却不在,也会一定程度上延误患者的病情。因此根据救援医院的医生排班情况确定救援医院可以避免医生无法及时处理而导致的病情延误。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从具备救助能力的医院中选取距离待救助患者的位置最近的医院为救援医院可以使待急救患者尽快的到达医院,从而使待急救患者能够尽快的接收相应的医疗处理,避免延误病情。

S23,规划从所述待急救患者的位置至所述救援医院的待行驶线路。

在确定救援医院之后,规划待行驶路线,提供了待急救患者到达救援医院的途径。

可选的,在本发明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所述规划从所述待急救患者的位置至所述救援医院的待行驶路线包括:

根据所述待救援患者的位置和所述救援医院的位置确定备选行驶路线;

获取交通路况信息;

根据所述交通路况信息从所述到备选行驶路线总选取行驶时间最短的路线为待行驶路线。

其中,上述交通路况信息可以包括实时交通路况信息和预测交通路况信息。

实时交通路况信息可包括:备选行驶路线的距离、备选行驶路线的红绿灯数量,备选行驶路线的实时拥堵情况。

预测交通状况信息可包括,根据当前时间和历史交通状况信息预测一段时间内是否发生拥堵,以及拥堵导致的备选行驶路线所需的行车时间。

例如,当前时间为下午5点,根据历史交通状况信息半个小时之后为下班高峰时期,备选行驶路线中有一段经过办公区域的路线可能发生严重拥堵,则不选取该路线为待行驶路线。

在本实施例中,选取行驶时间最短的路线为待行驶路线,使得待急救患者可以快速的到达救援医院。

S24,根据所述待行驶路线计算所述待急救患者到达所述救援医院的到达时间。

在具体实施时,根据待行驶路线计算待急救患者到达救援医院的到达时间可以在规划待行驶路线好之后,根据距离和当前待急救患者的位置来计算。

具体的,上述到达时间可以是根据当前时间以及待急救患者到达救援医院的行驶时间计算得到。

S25,将所述待急救患者的信息和所述到达时间发送至所述救援医院的指定系统,所述救援医院的指定系统根据接收到的急救患者的信息进行救援预处理。

上述救援医院的指定系统可以为救援医院的挂号、分诊等系统。具体的指定系统可以根据需要设定。

上述救援预处理可以为预先为待急救患者进行挂号和分诊,使得待急救患者在到达救援医院之后无需再进行挂号和分诊,而直接进行相应的治疗。

上述救援预处理还可以是预先为待急救患者分配一个或多个诊治医生,使一个或多个诊治医生提前了解待急救患者病情,以及根据待急救患者病情进行医疗指导。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还可以包括,确定所述救助装置的时间、当前系统时间以及所述救援医院的指定系统的系统时间是否一致,若否,将所述救助装置的时间、当前系统时间和所述救援医院的指定系统的系统时间调整为一致。

若系统时间不一致,可能导致计算得到的待急救患者的到达医院时间与实际患者到达医院的时间不一致。因此,也会导致救援医院接收到的时间信息不准确。

在本实施例中,将几个系统的时间调整为一致,有利于准确的判断待急救患者达到救援医院的时间,进而提早为待急救患者进行救援预处理。

可选的,在本发明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接收到所述救援医院无法救助的反馈信息,对所述待急救患者进行转诊。

上述反馈信息可以是救援医院的指定系统反馈的信息,也可以是救援医院通过电话或者网络通信工具等形式发送的反馈信息。

在对待急救患者进行转诊时,可以根据上述步骤再重新为待急救患者分配救助医院,也可以根据其他方法为待急救患者分配救助医院。

通过接收救援医院无法救助的反馈信息,及时的为待急救患者进行转诊,可以使待急救患者快速的分配至可进行救助的医院进行治疗,提高救援的销量的同时,提高了对患者的有效救助率。

本实施例通过接收救助装置发送的待急救患者的信息;根据所述待急救患者的信息确定救援医院;规划从所述待急救患者的位置至所述救援医院的待行驶线路;根据所述待行驶路线计算所述待急救患者到达所述救援医院的到达时间;将所述待急救患者的信息和所述到达时间发送至所述救援医院的指定系统,所述救援医院的指定系统根据接收到的急救患者的信息进行救援预处理。由于可以根据待急救患者的信息确定救援医院,避免了将待急救患者送入不适合的医疗地点从而无法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救助。并且,规划了待急救患者的位置至救援医院的待行驶线路,在医疗救援的过程中,可以提供快速的到达救援医院的时间。以及在待急救患者入院之前已经将待急救患者的信息发送至救援医院的指定系统,使救援医院进行救援预处理,而无需患者到达救援医院之后仍然等待挂号分诊等处理,使得患者在入院之后进行能够尽快接收医疗救助。因此,本发明实现了提高紧急救援的效率,缩短从急救现场到入院处理的事件,避免了患者病情延误的目的。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装置3的示意图。所述计算机装置3包括存储器20、处理器30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3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40,例如医疗救援程序。所述处理器3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40时实现上述医疗救援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2所示的步骤S21~S25。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40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20中,并由所述处理器30执行,以完成本发明。

所述计算机装置3可以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机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机设备。本领域人员可以理解,所述示意图3仅仅是计算机装置1的示例,并不构成对计算机装置1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计算机装置1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述处理器30可以是中央处理器,还可以是其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成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体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30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所述处理器30是所述计算机装置3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计算机装置3的各个部分。

所述存储器20可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4,所述处理器30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20内的数据,实现所述计算机装置3的各种功能。所述存储器2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计算机装置3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硬盘、内存、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安全数字卡,闪存卡、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它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所述计算机装置3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盘、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制度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

上述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