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外伤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7844发布日期:2018-09-14 22:25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即一种治疗外伤的药物。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外伤是指身体或物体由于外界物体的打击、碰撞或化学物质的侵蚀等造成的外部损伤。涉及到如褥疮,烧烫伤,冻伤,老烂腿,术后刀口不愈合,糖尿病足,皮肤丹毒,痛风石破溃感染,生殖器疱疹,宫颈糜烂,带状疱疹,等外伤性疾病。治疗该疾病的中药种类繁多,疗效各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配方合理,治疗效果好的治疗外伤的药物。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治疗外伤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药用有效成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乌鱼骨240-350,牡蛎240-350,茯苓240-350,血竭120-180,黄连240-350,黄柏240-350,大黄240-350,熟石灰400-600,香油240-350。

优选,治疗外伤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乌鱼骨300,牡蛎300,茯苓300,血竭150,黄连300,黄柏300,大黄300,熟石灰500,香油300制成膏剂。

按上述各药用原料与制药上常用的药用载体,如赋形剂或辅料可以混合制成膏剂。

以乌鱼骨(又名乌贼骨)为君药,有敛温之功,以除湿敛疮生肌为主,促进伤口收敛愈合;牡蛎为臣药,作用为软坚散结,辅助君药收敛吸附之功;茯苓为臣药,本方用其利水渗湿、清洁创面;血竭为臣药,本方用其敛疮生肌;黄连、黄柏、大黄为佐,‘诸湿疮痒皆于心’,用其清心解毒,化瘀通痹之用;香油为使,以调和药性,防止收敛太过之用;熟石灰使药,因其性温,本方用其燥湿杀虫。全方寒温并用,收散结合,共同促进伤口愈合。

制备方法:将上述药物粉碎后过筛120目,香油调和后消毒备用。

功能:敛疮生肌燥湿杀虫。

主治:外伤伤口。如烧烫伤,褥疮,冻伤,老烂腿,术后刀口不愈合,糖尿病足,皮肤丹毒,痛风石破溃感染,生殖器疱疹,宫颈糜烂,带状疱疹,等外伤性疾病。

用法用量:药膏衬在纱布或其它包扎材料上。对各种伤口进行包扎固定即可。每天换药1-2次。

本发明的优点是:1、制备方法简单,配方合理。2、经累计统计,按上述用法用量,对上述外伤伤口患者137例,治疗效果如下:治愈例97例、显效例21例、有效例17例、无效例2例(因重度感染和蛋白缺失等原因),总有效率98.5%。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乌鱼骨300,牡蛎300,茯苓300,血竭150,黄连300,黄柏300,大黄300,熟石灰500,香油300制成膏剂。

实验例1

经累计统计,按上述配方用法用量,对烧烫伤病例数137例,治疗效果如下:治愈例97例、显效例21例、有效例17例、无效例2例(因重度感染和蛋白缺失等原因),总有效率93%。

上面描述,只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各种举例说明不对本发明的实质内容构成限制。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即一种治疗外伤的药物。其药用有效成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乌鱼骨240-350,牡蛎240-350,茯苓240-350,血竭120-180,黄连240-350,黄柏240-350,大黄240-350,熟石灰400-600,香油240-350。功能:敛疮生肌、燥湿杀虫。主治:外伤伤口。如烧烫伤,褥疮,冻伤,老烂腿,术后刀口不愈合,糖尿病足,皮肤丹毒,痛风石破溃感染,生殖器疱疹,宫颈糜烂,带状疱疹,等外伤性疾病。制备方法简单,配方合理。经统计,对外伤伤口患者137例,治疗效果如下:治愈例97例、显效例21例、有效例17例、无效例2例,总有效率98.5%。

技术研发人员:李秋菊;刘连华;李容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林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05.16
技术公布日:2018.09.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