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管插管引导芯和气管插管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83388发布日期:2018-10-16 20:48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管插管引导芯和气管插管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气管插管引导芯和气管插管组件。



背景技术:

气管插管术是急诊医学、重症医学、麻醉医学等工作中重要的基本技术技能,对于重建呼吸通道,进行有效的人工或机械通气,防止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气道内给药,安全转运,保证抢救成功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气管插管技术与其他各临床学科关系密切,意外的病情变化随时都可能发生,所以要求每个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这项技术,但是实际工作中很难实现,即使经过相关技术培训,由于实际工作中操作机会不多,且气管插管的材质等诸多问题,气管插管术已成为部分急危重症抢救成败的决定因素,许多特殊病例:如喉头水肿喉梗阻等往往即使是我们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专家也无可奈何。

传统的气管插管作为插管相对较软,插入端为约45°斜面,末端连接供氧装置,使用气管插管没有强调使用导引芯,也未作相关规定和设计。现有的引导芯为一根细长的导丝,操作时为避免引导芯损伤组织,引导芯顶端不能超过气管插管插入端开口;由于现有气管插管插入端相对较软,穿透力弱;又由于插管插入端斜面尖而锐,插管时容易造成对咽喉部粘膜组织损伤,加重局部水肿,从而使插管难度更大,插管成功率也进一步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管插管引导芯和气管插管组件,旨在解决现有气管插管的穿透力弱和顶端尖锐的问题。将所述气管插管引导芯或气管插管组件应用于气管插管术中,利于及时建立气道,使气管插管快捷有效,减少副损伤,提高抢救成功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气管插管引导芯,其特征在于,包括芯柱和探头,所述探头设置于所述芯柱的一端,所述探头为由若干第一筋条围成的网状半圆弧面结构或网状圆锥面结构。

本技术方案中,一方面,由于所述网状圆弧面结构或网状圆锥面结构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和润滑度,在插管时能更顺利地插入气管中,且圆弧面结构无棱角,不损伤气管壁组织;另一方面,由于所述网状圆弧面结构或网状圆锥面结构为网状结构,具有较大通气面积,因此在插管期间不会影响患者呼吸。

进一步地,所述芯柱为由若干第二筋条相互平行所围成的柱体,所述柱体具有110~130°弧度;在沿所述柱体的长度方向还依次设置有若干筋环,所述筋环用于固定所述若干第二筋条。一方面,由若干条筋条相互平行围成的柱体具有一定的外径,所述柱体的具体外径可根据相应的气管插管内径确定,柱体的外径与相应的气管插管的内径切合,避免插管导引芯小,施行气管插管术操作时产生晃动、不稳定;另一方面,由于第二筋条特别细长,弯曲性能和韧性优异,由若干第二筋条相互平行围成的管体也具有良好的弯曲性能和韧性,因此利于在弯曲复杂的口腔(或鼻腔)、声门和气管通路中辅助插入气管插管。

进一步地,所述柱体内的一侧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单向齿和一个闭环,所述闭环圈住所述若干单向齿,所述柱体内相对所述单向齿的一侧铰接有一个支撑环,所述支撑环与所述闭环两环相扣,所述柱体弯曲时,所述支撑环可落入所述单向齿之间并卡住。插管期间,所述支撑环落入所述单向齿之间并卡住,使腹侧第二筋条弯曲,使管体保持弯曲状态;插管成功后,所述支撑环脱离单向齿,使腹侧第二筋条变顺直,便于从气管插管中拔出所述气管插管引导芯,支撑环脱离单向齿支撑环将搭在所述闭环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尾端固定装置,所述尾端固定装置包括盖体和铰接于所述盖体两侧的扣耳。当气管插管引导芯插入气管插管后,所述盖体扣住所述气管插管的外端接口,扣耳与气管插管外接端口往外突起的耳状结构固定,保证了气管插管引导芯既不能过度透出气管插管,同时气管插管引导芯探头前端遇到阻力时,插管引导芯不会退缩。

优选的,所述第二筋条为医用不锈钢钢丝条或医用pv材质。选用钢丝条的好处在于其表面光滑,由钢丝条形成的网状圆弧面结构或网状圆锥面结构与气管内壁组织接触时,对组织的伤害极小。选用pv材料的好处在于塑料条具有优异的弹性形变特性,在反复多次和任意方向的弯曲后,仍然能很好地恢复原状,不易发生永久的塑性变形。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气管插管组件,包括气管插管和以上任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气管插管引导芯。

本技术方案中,将气管插管和前述气管插管引导芯联合,以形成气管插管组件,将所述气管插管组件应用于气管插管术中,可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气管插管引导芯的长度大于所述气管插管的长度,且大于的长度等于所述探头的长度。保证气管插管引导芯不能过度伸出气管插管,同时也便于气管插管引导芯的插入和拨出。

优选的,所述气管插管插入端为圆形平口截面。本改进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气管插管的插入端截面限定为平口截面,相比于现有的斜口截面,平口截面具有更强的机械性能和刚度,在插管过程中,不会因为与气管组合的接触而造成外翻或内翻。

优选的,所述气管插管的插入端壁厚从端部向后逐渐变厚。本改进技术方案中,通过上述限定,使平口截面处的壁厚较薄,其质地较柔和,在插管期间,与气管内壁组织接触时,可进一步降低气管内壁组织损伤的风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所述网状圆弧面结构或网状圆锥面结构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和润滑度,在插管时能更顺利地插入气管中,且圆弧面结构无棱角,不损伤气管壁组织。

2、由于所述网状圆弧面结构或网状圆锥面结构为网状结构,具有较大通气面积,因此在插管期间不会影响患者呼吸。

3、由若干条筋条相互平行围成的柱体具有一定的外径,所述柱体的具体外径可根据相应的气管插管内径确定,柱体的外径与相应的气管插管的内径切合,避免插管导引芯小,施行气管插管术操作时产生晃动、不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附图。

图1所示为实施例1中提供的引导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实施例1中所述探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所示为实施例1中所述引导芯弯曲时单向齿、闭环和支撑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3(b)所示为实施例1中所述引导芯顺直时单向齿、闭环和支撑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实施例1中所述尾端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实施例2中提供的气管插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实施例2中所述气管插管的头端剖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芯柱;11-第二筋条;12-筋环;13-单向齿;14-支撑环;15-闭环;20-探头;21-第一筋条;30-尾端固定装置;31-盖体;32-扣耳;40-气管插管;50-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管插管引导芯。所述引导芯包括芯柱10和探头20,所述探头20设置于所述芯柱10的一端,所述探头20为由若干第一筋条21围成的网状半圆弧面结构或网状圆锥面结构。图2中所示探头20为网状圆锥面结构,若干第一筋条21呈放射状,圆锥面结构的顶部加圆润,避免插管期间损伤气管内壁组织。

将其应用于气管插管术中时,先将其插入气管插管中,并将所述探头20探出气管插管的端部,再将气管插管和引导芯整体缓慢准确地插入人体气管中。由于所述网状圆弧面结构或网状圆锥面结构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和润滑度,在插管时能更顺利地插入气管中,且圆弧面结构无棱角,不损伤气管壁组织。另外,由于所述网状圆弧面结构或网状圆锥面结构为网状结构,具有较大通气面积,因此在插管期间不会影响患者呼吸。应当理解的,所述网状圆锥面结构的顶部应设计成圆滑无尖点,网状圆锥面结构与小芯柱10的连接过渡处也应圆滑无棱角。

基于上述引导芯,本实施例将给出一些具体实施方式的举例,在互不抵触的前提下,各举例之间可相互组合。应当理解的,对于由任意举例之间相互组合所形成的新一种引导芯,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例如,请参阅图1所示你,所述芯柱10为由若干第二筋条11相互平行所围成的柱体,所述柱体具有110~130°弧度;在沿所述柱体的长度方向还依次设置有若干筋环12,所述筋环12用于固定所述若干第二筋条11。一方面,由若干条筋条相互平行围成的柱体具有一定的外径,所述柱体的具体外径可根据相应的气管插管内径确定,柱体的外径与相应的气管插管的内径切合,避免插管导引芯小,施行气管插管术操作时产生晃动、不稳定;另一方面,由于第二筋条11特别细长,弯曲性能和韧性优异,由若干第二筋条11相互平行围成的管体也具有良好的弯曲性能和韧性,因此利于在弯曲复杂的口腔(或鼻腔)、声门和气管通路中辅助插入气管插管。其中,所述第二筋条11的数目优选为3至4根;筋环12的形状优选为圆环状,直径优选为2.5~8.5mm,该直径与现今常用的气管插管的内径更加匹配,现今婴幼儿选用的最小气管插管的内径即为2.5mm,成年男性选用的最大气管插管的内径即为8.5mm;弧度优选为120°。

例如,请参阅图3(a)和图3(b)所示,所述柱体内的一侧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单向齿13和一个闭环15,所述闭环15圈住所述若干单向齿13,所述柱体内相对所述单向齿13的一侧铰接有一个支撑环14,所述支撑环14与所述闭环15两环相扣,所述柱体弯曲时,所述支撑环14可落入所述单向齿13之间并卡住。插管期间,所述支撑环14卡在单向齿13之间,所述支撑环14支撑单向齿13,使腹侧第二筋条11弯曲,并在插管期间探头20遇到阻力仍不变直。当插管成功后,稍将弧度变小,支撑环14自然从单向齿13之间脱落,腹侧筋条变直,便于将引导芯拔出气管插管。支撑环14从单向齿13之间脱落后,将搭在所述闭环15上。

例如,请参阅图4所示,所述气管插管引导芯还包括尾端固定装置30,所述尾端固定装置30包括盖体31和铰接于所述盖体31两侧的扣耳32。其中,所述盖体31既可以是通过将芯柱10的若干第二筋条11向外弯折扩大,以形成所述盖体31,所述盖体31与芯柱10一体成型。所述盖体31也可以是与芯柱10相互独立的结构,所述盖体31与所述芯柱10固定连接。当引导芯插入气管插管40中后,所述盖体31将盖设于气管插管40的尾端的接头50上,所述扣耳32分别扣于所述接头50上的外凸缘的两侧,进而实现引导芯尾端与气管插管40尾端的相互固定,请参阅图5所示,其中所述接头50为气管插管40连接输氧设备的接头50。通过设置所述尾端固定装置30以将所述引导芯和气管插管40相对固定,不仅可以进一步减小引导芯和气管插管40之间的相对晃动,而且可以防止在插管期间引导芯和气管插管40产生径向方向的滑移,导致引导芯的探头20向后退缩或向前掉进。

例如,所述第二筋条11为医用不锈钢钢丝条或医用pv材质。选用钢丝条的好处在于其表面光滑,由钢丝条形成的网状圆弧面结构或网状圆锥面结构与气管内壁组织接触时,对组织的伤害极小。选用pv材料的好处在于塑料条具有优异的弹性形变特性,在反复多次和任意方向的弯曲后,仍然能很好地恢复原状,不易发生永久的塑性变形。

例如,所述圆锥面结构20可以是正圆弧面、椭圆弧面或其他光滑连续的弧面。

实施例2:

请参阅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管插管组件。所述气管插管组件包括气管插管40和实施例1中提供的气管插管引导芯。本实施例中,引导芯和气管插管40联合,以形成一套气管插管组件,引导芯的直径、长度和气管插管40的内径、长度相互匹配,便于生产标准化和医生选配,将所述气管插管组件应用于气管插管术中,可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基于上述气管插管组件,本实施例将给出一些具体实施方式的举例,在互不抵触的前提下,各举例之间可相互组合。应当理解的,对于由任意举例之间相互组合所形成的新一种气管插管组件,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例如,请参阅图5所示,所述气管插管引导芯的长度大于所述气管插管40的长度,且大于的长度等于所述探头20的长度。

例如,考虑到现有的气管插管40的插入端截面为斜口截面,斜口的尖部处刚度较小,在插管时容易外翻或内翻。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气管插管40插入端可以为圆形平口截面。圆形平口截面具有更强的机械性能和刚度,在插管过程中,不会外翻或内翻。

例如,请参阅图6所示,考虑到气管插管40具有一定的壁厚,气管插管40插入端的壁厚太厚会增加擦伤气管内壁组织的风险。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气管插管40的插入端壁厚可以从端部向后逐渐变厚,使圆形平口截面处的壁厚较薄,具有柔和特性,请参阅图6所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该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