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血液标本采集装置的采血袋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76902发布日期:2018-09-07 23:34阅读:64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血液标本采集装置的采血袋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采血袋由采供血机构对血液检测后,发往临床用血机构,临床用血机构输血科或血库需要采集血液标本进行血型和配血等试验,但是血袋是一种密闭结构,在患者输注前禁止采用任何方式方法采集血袋内的血液,因而采血管内的血液就成了制作血标本的最佳途径。采血管一端连接血袋,另一端连接采血针,在血液采集开始前,一般要求先用血袋内的带有抗凝剂的保养液润湿采血管路,以保证采血过程中血液可以在管路中正常流动并降低血凝块生成的几率,在血液采集结束后操作者会用热合机将采血管热合成若干段的密闭管路,由于带有抗凝剂的保养液润洗过的管路经献血者的血液冲洗,抗凝成分几乎清洗殆尽,管路里残留的抗凝剂量变低,导致管路内时有凝块产生。现标本留取方式是将血袋编码从血袋上揭下一张贴在玻璃试管上,从血袋采血管截取一段密闭管路,用剪刀剪开管路的一端放入试管,再剪开另外一端,通过管路两端大气压力差将管路内的血液压到试管中。但是采用上述的传统采血袋,存在着以下缺陷:1、采血管内有凝块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血液很难流出,只能强行挤压压迫管路使血液流出,这样容易导致标本溶血,试验检测无法使用;2、由于凝块消耗了大量血浆,导致离心后血浆含量很低,无法进行后续试验检测;3、有些肉眼无法分辨的凝块留在标本中时,检测用仪器设备的加样针会被凝块堵塞,造成仪器故障;4、血样留取过程使用剪刀有意外划破血袋的风险,而且剪刀每操作一个血袋后都要进行清洗操作,以免对下一个血袋操作造成污染,操作过程十分不便和繁琐。5、留取血样过程血样管路与血样试管结合不稳固,用剪刀开放管路两端过程管路有脱离试管的风险。研发一种不易溶血,不产生血样凝块,血浆消耗少、血液留存简便,保证血样标本检测准确可靠的带有血液标本采集装置的采血袋,是本技术领域当前需要完成任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溶血,不产生血样凝块,血浆消耗少、血液留存简便,保证血样标本检测准确可靠的带有血液标本采集装置的采血袋,同时提供带有血液标本采集装置的采血袋的使用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血液标本采集装置的采血袋,由采血袋、采血管、采血针、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一采血管截断器及第二采血管截断器组成,其特点是:所述采血袋上密封连接有采血管,采血管的另一端动配合穿过第一采血管截断器及第二采血管截断器的中空管状体后连接采血针,在第一与第二采血管截断器之间的采血管上密封安装第一气囊,在第二采血管截断器与采血针之间的采血管上密封安装第二气囊;所述第一采血管截断器的中空管状体一端为直径渐细的锥形管,管壁端口两侧有一段对称的纵向缝隙,纵向缝隙对应的管壁上设有周向外螺纹,外螺纹上配合锁紧螺母,中空管状体另一端圆管上动配合套有转动环,转动环上设有凸台,凸台上有垂直的周向扁通槽,通槽内动配合插入刀片,刀片顶端的弯头由凸台上的限位片支撑,第二采血管截断器结构与第一采血管截断器结构相同。

所述采血管的长度为1000-1100mm,外径为5mm,内径为3.2mm。

所述所述第一气囊位于采血管的近袋端550mm处,第二气囊位于近袋端1000mm处。

所述第一气囊的容积为5ml,第二气囊6的容积为10ml。

所述采血袋与第一采血管截断器之间、第一气囊与第二采血管截断器之间、第二气囊与采血针之间的采血管上分别设有热合机热压的热合结。

所述带有血液标本采集装置的采血袋的使用方法如下:

步骤一、采集血液时献血者体位高于采血袋放置位置,将采血针刺入献血者体内静脉,利用高低位置差使献血者血液会直接流入采血袋的袋体内。

步骤二、按血液采集标准操作流程进行采血结束后,用止血钳夹闭采血针最近的采血管,从献血者体内拔出采血针并用热合机迅速在采血管上制作热合结并截断丢弃采血针,按压第二气囊使采血管内未经抗凝的血液全部流入采血袋,然后松开第二气囊,使气囊回复原形,负压使抗凝后的血液重新回流充盈采血管,然后用热合机分别在采血袋与第一气囊及第一气囊与第二采血管截断器之间的采血管上制作热合结,将采血管分为密闭的两段管体。

步骤三、血液样本采集,断开采血管末段端头的热合结,滑动第二采血管截断器到采血管热合结附近,然后旋转锁紧螺母,使第二采血管截断器中空管状体上的纵向缝隙逐渐收缩并锁紧采血管,然后拨开转动环凸台上的限位片,去掉刀片顶端弯头上支撑,并向下按压刀片,同时旋转转动环截断并分离采血管端头及转动环,使采血管内血液暴露,然后将采血管暴露端及第二采血管截断器中空管端头一起塞入血液标本试管,按压第二气囊,使采血管的内血液流入血液标本试管内。

所述第一采血管截断器可将采血管内的血液按照相同的步骤,采集到另一只血样试管内进行第二次血型检测。

本发明的第一及第二气囊均高于采血袋,袋内的压强大于采血袋内压强,且采血管通路狭窄,献血者体内的血液会直接流入采血袋内并与袋内抗凝保养液抗凝混匀,而不会流进入气囊。而套在采血管上的采血管截断器也不会影响采血过程和血液采集效果。由于采血管截断中空管上的锁紧螺母直径大于血液标本试管直径,当采血管暴露端及采血管截断器中空管端头一起塞入血液标本试管后,锁紧螺母覆盖在血液标本试管的管口上,可很好的将采血管暴露端固定在血液标本内,结合牢固,防止意外脱落。

人体内正常血红细胞比容男性0.45,女性0.40,因此3ml血液可以分离出1.3ml的血浆。按规定医疗机构的输血科需要对血红细胞血液制品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和rhd血型正定性,试管法检测反定型需要6滴血浆,凝聚胺配血方法需要2滴血浆,考虑疑难试验和多次配血,3ml血样可进行两次血型检测和4次配血,可基本满足试验要求。如执行卡式凝胶法检测血型和配血,血量需求还可进一步降低。因采供血机构除需进行abo血型两次以上验证,还需做传染病筛查等一系列项目,因之都是精密微量试验设备,3ml血液可以满足试验需求,因此本发明对于采血管长度,热合结位置和数量,气囊位置和数量,采血管截断器位置和数量都做出了具体限定。

由于采用上述的结构原理,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采集到的血液标本不易溶血,不产生血样凝块,血浆消耗少、血液留存简便,简化了采血袋血样标本采集的工作步骤,避免因划破采血袋而污染血液标本,保证检测设备的使用安全及血样标本的检测准确可靠,达到了发明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采血管截断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述本发明,从图1及图2可看出本发明的结构及原理,一种带有血液标本采集装置的采血袋,由采血袋1、采血管2、采血针7、第一气囊4、第二气囊6;第一采血管截断器3及第二采血管截断器5组成,所述采血袋1上密封连接有采血管2,采血管2的另一端动配合穿过第一采血管截断器3及第二采血管截断器5的中空管状体后连接采血针7,在第一与第二采血管截断器3、5之间的采血管2上密封安装第一气囊4,在第二采血管截断5与采血针7之间的采血管2上密封安装第二气囊6;所述第一采血管截断器3的中空管状体一端为直径渐细的锥形管,管壁端口两侧有一段对称的纵向缝隙11,纵向缝隙11对应的管壁上设有周向外螺纹10,外螺纹10上配合锁紧螺母9,中空管状体另一端圆管上动配合套有转动环15,转动环15上设有凸台12,凸台12上设有周向的垂直扁通槽,通槽内动配合插入刀片13,刀片13顶端的弯头由凸台12上的限位片14支撑,第二采血管截断器5的结构与第一采血管截断器3结构相同。

所述采血管2的长度为1000-1100mm,外径为5mm,内径为3.2mm。

所述所述第一气囊4位于采血管2的近袋端550mm处,第二气囊6位于近袋端1000mm处。

所述第一气囊4的容积为5ml,第二气囊的容积为为10ml。

所述采血袋1与第一采血管截断器3之间、第一气囊4与第二采血管截断器5之间、第二气囊6与采血针7之间的采血管2上分别设有热合机热压的热合结8。

所述带有血液标本采集装置的采血袋的使用方法如下:

步骤一、采集血液时献血者体位高于采血袋1的放置位置,将采血针7刺入献血者体内静脉,利用高低位置差使献血者血液直接流入采血袋1的袋体内。

步骤二、按血液采集标准操作流程进行采血结束后,用止血钳夹闭采血针7最近的采血管2,从献血者体内拔出采血针7并用热合机迅速在采血管2上制作热合结并截断丢弃采血针7,按压第二气囊6使采血管2内未经抗凝的血液全部流入采血袋1,然后松开第二气囊6,使气囊回复原形,负压使抗凝后的血液重新回流充盈采血管2,然后用热合机分别在采血袋1与第一气囊4及第一气囊4与第二采血管截断器5之间的采血管2上制作热合结8,将采血管2分为密闭的两段管体。

步骤三、血液样本采集,断开采血管2末段端头的热合结,滑动第二采血管截断器5到采血管2热合结8的附近,然后旋转锁紧螺母11,使第二采血管截断器5中空管状体上的纵向缝隙11逐渐收缩并锁紧采血管2,然后拨开转动环15凸台12上的限位片14,去掉刀片13顶端弯头上的支撑,并向下按压刀片13,同时旋转转动环15截断并分离采血管2端头及转动环15,使采血管2内血液暴露,然后将采血管2暴露端及第二采血管截断器5中空管端头一起塞入血液标本试管,按压第二气囊6,使采血管2的内血液流入血液标本试管内。

所述第一采血管截断器3可将采血管2内的血液按照相同的步骤,采集到另一只血样试管内进行第二次血型检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