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31451发布日期:2018-10-12 20:42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具体是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和其他组织中而引起病损及炎性反应,其多有遗传因素,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多见于第一跖趾关节,也可发生于其他较大关节,尤其是踝部与足部关节。

病因为: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如果患者无临床症状,血中尿酸浓度高于正常值,医学上称为“高尿酸血症”。血中尿酸浓度如果达到饱和溶解度的话,这些物质最终形成结晶体,积存于软组织中。最终导致身体出现炎症反应。痛风可以由饮食、天气变化如温度和气压突变、外伤等多方面引发。家族倾向,遗传模式尚不清楚。

治疗方式:

1.急性期的治疗

应祛除诱因并控制关节炎的急性发作。常用药物包括:

(1)非甾类抗炎药急性期首选的止痛药物,如双氯芬酸钠或双氯芬酸钾,或塞来昔布、美洛昔康等。症状控制后停药。应用期间注意监测血肌酐水平。

(2)秋水仙碱非甾类抗炎药无效时可考虑应用,开始时小量口服,直至症状缓解或出现药物副作用时停药。用药期间监测不良反应。

(3)糖皮质激素如果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急性期可以考虑糖皮质激素,临床常选用德宝松肌注。

2.缓解期的治疗

主要目的为降低血尿酸水平,预防再次急性发作。

(1)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别嘌呤醇,根据尿酸水平从小量开始逐渐加量。

(2)促进尿酸排泄药物苯溴马隆。

应强调的是,降尿酸药物可能诱发急性关节炎,因此在急性期不宜使用,而且此类药物均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

3.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减肥、控制血脂、减少非必要的利尿剂应用、控制饮食等。同时对共患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病症予以积极治疗。降尿酸药物的应用时机目前尚无定论。由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约5%~15%发展为痛风,如有心血管病或其他高危因素,应在血尿酸持续高于480umol/l时开始规律降尿酸治疗。如无心血管病等高危因素,则可在血尿酸高于540umol/l时开始持续降尿酸治疗。

现有的治疗药物治疗的药效不强,治疗速度更不上,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以重量份组成:包括炙甘草5-13份,炮附子10-20份,白术10-20份,桂枝12-24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以重量份组成:包括炙甘草7-11份,炮附子13-17份,白术13-17份,桂枝15-21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以重量份组成:包括炙甘草9份,炮附子15份,白术15份,桂枝18份。

所述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选料:按照上述重量份的原料分别净选;

步骤二、浸泡:将选好的原料一起加水浸泡;

步骤三、煎煮一:将步骤二中浸泡好的原料武火煎煮;

步骤四、煎煮二:在步骤三之后改用文火再煎煮;

步骤五、过滤:将步骤四煎煮好的药汁滤出。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在步骤二中,浸泡时间为0.5~1小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在步骤三中,煎煮至药液为沸腾状态。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在步骤四中,煎煮时间为20~25分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组合物具有温阳散寒、除湿通痹效果,明显改善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迅速、稳定,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以重量份组成:包括炙甘草5份,炮附子10份,白术10份,桂枝12份。

所述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选料:按照上述重量份的原料分别净选;

步骤二、浸泡:将选好的原料一起加水浸泡,浸泡时间为0.5~1小时;

步骤三、煎煮一:将步骤二中浸泡好的原料武火煎煮,煎煮至药液为沸腾状态;

步骤四、煎煮二:在步骤三之后改用文火再煎煮,煎煮时间为20~25分钟;

步骤五、过滤:将步骤四煎煮好的药汁滤出。

实施例2

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以重量份组成:包括炙甘草7份,炮附子13份,白术13份,桂枝15份。

所述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选料:按照上述重量份的原料分别净选;

步骤二、浸泡:将选好的原料一起加水浸泡,浸泡时间为0.5~1小时;

步骤三、煎煮一:将步骤二中浸泡好的原料武火煎煮,煎煮至药液为沸腾状态;

步骤四、煎煮二:在步骤三之后改用文火再煎煮,煎煮时间为20~25分钟;

步骤五、过滤:将步骤四煎煮好的药汁滤出。

实施例3

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以重量份组成:包括炙甘草9份,炮附子15份,白术15份,桂枝18份。

所述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选料:按照上述重量份的原料分别净选;

步骤二、浸泡:将选好的原料一起加水浸泡,浸泡时间为0.5~1小时;

步骤三、煎煮一:将步骤二中浸泡好的原料武火煎煮,煎煮至药液为沸腾状态;

步骤四、煎煮二:在步骤三之后改用文火再煎煮,煎煮时间为20~25分钟;

步骤五、过滤:将步骤四煎煮好的药汁滤出。

实施例4

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以重量份组成:包括炙甘草11份,炮附子17份,白术17份,桂枝21份。

所述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选料:按照上述重量份的原料分别净选;

步骤二、浸泡:将选好的原料一起加水浸泡,浸泡时间为0.5~1小时;

步骤三、煎煮一:将步骤二中浸泡好的原料武火煎煮,煎煮至药液为沸腾状态;

步骤四、煎煮二:在步骤三之后改用文火再煎煮,煎煮时间为20~25分钟;

步骤五、过滤:将步骤四煎煮好的药汁滤出。

实施例5

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以重量份组成:包括炙甘草13份,炮附子20份,白术20份,桂枝24份。

所述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选料:按照上述重量份的原料分别净选;

步骤二、浸泡:将选好的原料一起加水浸泡,浸泡时间为0.5~1小时;

步骤三、煎煮一:将步骤二中浸泡好的原料武火煎煮,煎煮至药液为沸腾状态;

步骤四、煎煮二:在步骤三之后改用文火再煎煮,煎煮时间为20~25分钟;

步骤五、过滤:将步骤四煎煮好的药汁滤出。

炙甘草系豆科植物,炙甘草是用蜜烘制的甘草,俗称炮制,就是将蜂蜜置锅中炼成中蜜,改用文火加生甘草片拌炒均匀,3~5min出锅,置烤房或烘箱60~c烘至不粘手时取出,放凉即可。炙甘草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切片,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微有光泽,切面黄色至深黄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炙甘草汤具有益气滋阴,通阳复脉治疗功效。现代研究,炙甘草含有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炎及抗变态反应作用,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和止痛作用。因此炙甘草的主要功效是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可解附子毒。炙甘草临床应用多为炙甘草汤,是以炙甘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汤。因此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可以从炙甘草汤中来分析。综合历代医家,认为炙甘草汤主要功效与作用有以下四点:

1、补阴为主的功效,清代柯琴《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指出“生地为君、麦冬为臣、炙甘草为佐,大剂以峻补真阴,开来学之滋阴一路也。”清代田宗汉《医寄优阴论》也认为本方是“滋阴之祖方”。

2、补血为主的功效,以清代唐容川为代表的一派医家认为炙甘草汤是“补血之大剂”。

3、气血双补的功效和作用,以《注解伤寒论》为代表,认为炙甘草汤的功效当为气血双补,“益虚补血气而复脉”。

4、阴阳并调,清代医家尤在泾《伤寒贯珠集》指出炙甘草汤是“扩建中之制,为阴阳并调之法”。本方主治伤寒病后或重病恢复期阴血不足,血不荣心,虚羸少气,心慌心悸,虚烦少眠,大便干涩,舌质略红少苔,脉象结代不整。或肺痿久咳,吐涎沫稀痰,量多,咽燥而渴,或痰中带血,心悸气短,心中温温液液,失眠多汗,脉虚细而数,或偶见结代。

炮附子为毛莨科乌头属植物乌头的子根,具有回阳救逆、温里逐寒、温经止痛等功效,产于四川、陕西、云南、甘肃等地。含多种生物碱:次乌头碱(hypa-conitine)、乌头碱(aconitine)、新乌头碱(mesaconitine)、塔拉胺(talatisamine)、川乌碱甲和川乌碱乙等。经试验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也能兴奋迷走神经中枢。另外还具有强心、消炎、镇痛作用。

白术(zhú),拉丁学名atractylodesmacrocephala。别名桴蓟,于术,冬白术,淅术,杨桴,吴术,片术、苍术等,属于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凉爽气候,以根茎入药,具有多项药用功能。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山区湿地。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医学启源》记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安胎。”《神农本草经》:术。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一名山蓟,生山谷。《长沙药解》:味甘、微苦,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补中燥湿,止渴生津,最益脾精,大养胃气,降浊阴而进饮食,善止呕吐,升清阳而消水谷,能医泄利。

桂枝,别名:柳桂(学名:cinnamomumcassiapresl)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cassiapresl的干燥嫩枝。春、夏二季采收,除去叶,晒干,或切片晒干,本品呈长圆柱形,多分枝,长30~75cm,粗端直径0.3~1cm。表面红棕色至棕色,有纵棱线、细皱纹及小疙瘩状的叶痕、枝痕、芽痕,皮孔点状。质硬而脆,易折断。切片厚2~4mm,断面皮部红棕色,木部黄白色至浅黄棕色,髓部略呈方形。有特异香气,味甜、微辛,皮部味较浓。主产于广西、广东及云南等地。春、夏季剪下嫩枝,晒干或阴干,切成薄片或小段用。中药材桂枝是肉桂的干燥嫩枝,一般在春、夏季节采收,去除叶后直接晒干或切片晒干即可。桂枝辛温,可祛风寒,能治疗感冒风寒、发热恶寒等。其性味辛、甘,温,入肺、心、膀胱经,是主治里寒常用的温里药,具有补元阳、通血脉、暖脾胃之功效,常与补肝肾药、补气血药配伍,治疗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与其它温里药配伍治疗脘腹冷痛、寒痹腰痛,具有明显的镇痛和抗癌防癌的作用。现有的各种驱风油类药物如清凉油、风湿油等皆含有桂油成分。主要功能:桂枝能发汗解表,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症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用法用量:3~9克。主治麻疯病的“苯丙矾”其主要成分即桂油,肉桂的其它副产品如桂枝、桂子、桂丁、桂盅等都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在中药中广为应用。常用功能:1.风寒感冒。本品辛甘温煦,甘温通阳扶卫,其开腠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而善于宣阳气于卫分,畅营血于肌表,故有助卫实表,发汗解肌,外散风寒之功。对于外感风寒,不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阳虚受寒者,均宜使用。如治疗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常与麻黄同用,以开宣肺气,发散风寒,如麻黄汤(《伤寒论》);若外感风寒、表虚有汗者,当与白芍同用,以调和营卫,发汗解肌,如桂枝汤(《伤寒论》);若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者,每与麻黄、附子、细辛配伍,以发散风寒,温助阳气。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