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蛇毒血凝酶的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36581发布日期:2018-11-14 02:29阅读:5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蛇毒血凝酶的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蛇毒血凝酶的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血友病(hemophilia)是一组因单种凝血因子的质或者量出现异常而引起的x染色体连锁的遗传性隐性出血性疾病,根据发生异常的凝血因子种类不同,可将常见血友病分为血友病a(ha)和血友病b(hb),前者是凝血因子ⅷ异常,后者是凝血因子ⅸ异常。hb在临床上以关节、肌肉和内脏自发性或者外在创伤后出血不止为其基本特征,由aggeler等于1952年首次诊断并报道。hb主要发病机制是x染色体上凝血因子ⅸ基因发生突变,影响正常血液凝固的进行而导致出血。hb患者绝大多数为男性,女性一般为携带者。欧美人群中发病率为1/30000,约占血友病总数的15%~20%。我国hb发病率约为1.2~1.5/10万。临床上将hb分为重型(fⅸ:c<1%)、中型(fⅸ:c1%~5%)及轻型(fⅸ:c5%~30%)。轻微的患血友病患者仅在手术、拔牙或伤病时才会出现异常出血;中度患者在受到轻微创伤时会出现长时间流血不止;重度患者则会频繁地自发性出血。严重的血友病b表现为自发性关节出血、软组织血肿、腹膜后出血、脑出血、术后延迟性出血。反复发作的关节、软组织血肿可导致一些并发症,诸如严重的关节炎、关节挛缩和假瘤,进而导致慢性疼痛和残疾。血友病b是由凝血因子ⅸ(fⅸ)缺乏引起的一种严重的遗传性出血疾病,呈x连锁隐性遗传,在男性中发病率为1/30000.临床以出血为主要表现,关节腔和肌肉出血是严重病例的特征性表现。血友病b患者中约有60%~70%会出现中度或重度出血。

血友病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简易凝血活酶生成纠正试验等可作为辅助诊断依据,确诊有赖于fⅷ∶c、fⅸ∶c的测定。近年来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基因诊断分为直接诊断和间接诊断,直接诊断包括dna测序、基因芯片技术等,而间接诊断中则有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ve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rflp)、str连锁分析方法等应用较为广泛。

血友病b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替代治疗、物理、药物及手术治疗,以及基因治疗。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无法彻底治愈血友病。早期的替代治疗中,血浆及冷沉淀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由此可能带来血液传染病病毒的传播,且这些血液制品远期治疗效果并不太好;随着血浆分离技术及病毒灭活措施的不断进步,各类凝血因子浓缩物制剂逐渐出现并得到临床应用,替代疗法在血友病b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其代价昂贵,需要长期输注,也不能完全免除病毒感染的风险,且这些治疗方法也不能根治血友病b。临床上治疗血友病b的药物主要是起辅助治疗的作用,如抗纤溶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及一些止痛药物等。对于因疾病造成器官功能障碍或残疾的,可通过手术治疗,如关节出血的患者。基因治疗目前仍处于实验阶段,距离临床应用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对血友病仍缺乏有效的根治方法,止血和输注血液制品仍然是主要的对症治疗手段,而是否有效的止血,对于血友病的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蛇毒血凝酶不同于以上治疗手段,蛇毒血凝酶中含有的活性成分为血凝酶——类凝血酶(巴曲酶)和磷脂依赖性凝血因子ⅹ激活剂(fⅹa)。类凝血酶能使纤维蛋白原上的arg16-gly17处降解生成纤维蛋白ⅰ单体(fim),进而交联聚合成蛋白ⅰ多聚体(fip),后者能促进出血部位血小板聚集,加速出血部位血栓形成和初期止血效应,还可间接地促进出血部位凝血酶的形成,在出血部位的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暴露血小板磷脂反应表面的条件下,fⅹa能将浓集于磷脂反应表面的凝血因子ⅹ激活成ⅹa,后者再与钙离子、凝血因子ⅴa及血小板磷脂形成复合物——凝血酶原激活物,促进血管破损处的凝血酶形成,从而促进了类凝血酶止血效应,二者共同参与止血过程。因此,该药弥补了以上治疗手段的不足。

本发明所述蛇毒血凝酶含有的活性成分为血凝酶——类凝血酶(巴曲酶)和磷脂依赖性凝血因子ⅹ激活剂(fⅹa)。巴曲酶属丝氨酸蛋白酶类单链糖蛋白,是以丝氨酸为活性中心的蛋白水解酶,能高选择性的作用于血纤蛋白原,但对血纤蛋白原的作用比凝血酶更为专一。蛇毒类巴曲酶有与凝血酶相似的一些药理作用,即它们具有精氨酸酯酶活性直接水解纤维蛋白原α链或β链,释放血纤肽a(fpa)或血纤肽b(fpb)。然而不同于凝血酶,其凝血活性不受肝素干扰并且它们使得纤维蛋白单体首尾聚合而不发生侧链交联,因而由此形成的血凝块对纤溶酶十分敏感而易被网状内皮系统或正常的纤溶系统所清除或降解,从而表现出止血或降纤、抗凝两种作用。凝脂依赖性凝血因子ⅹ激活剂,即ⅹ因子激活剂,简称fⅹa。它是一种金属蛋白酶,包括一个含有活性中心的重链和两个与c型凝集素有着同源性的轻链,并且认为它对钙依赖性凝血因子ⅹ激活物的活性起着调控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蛇毒血凝酶作为制备治疗血友病b出血症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发现,蛇毒血凝酶可增强血友病b患者血小板凝血活性和纤维蛋白形成,限制出血,改善血友病b出血状况。该药物或药物组合物的效价-体积浓度为0.1-10单位/ml,剂量为0.01-1单位/kg。方案如下

一种蛇毒血凝酶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组合物由0.00005%~0.0005%血凝酶组合物,其余是该药物组合物可接受的载体制备而成,以上百分比为该成分在药物组合物中的质量百分比。

进一步说明,所述血凝酶组合物由凝血因子ⅹ激活剂和类凝血酶组成,其中凝血因子ⅹ激活剂与类凝血酶的质量比为1~1~8。

进一步说明,所述药物组合物可接受的载体为外用药剂可接受的载体或注射剂可接受的载体中的一种。

进一步说明,所述外用药剂可接受的载体为软膏剂、乳膏剂、凝胶剂、涂膜剂或搽剂中的一种。

进一步说明,所述外用药剂可接受的载体包括基质、乳化剂、皮肤渗透促进剂、增溶剂、保湿剂、抗氧化剂、防腐剂、ph调节剂、稳定剂、着色剂、芳香剂、润滑剂或矫味剂中的几种。

进一步说明,所述注射剂可接受的载体为液体注射剂或固体注射剂中的一种。

进一步说明,所述注射剂可接受的载体包括助悬剂、增溶剂、抗氧化剂、ph调节剂或稳定剂中的几种。

进一步说明,ph调节剂为药学上可接受的酸、碱或缓冲液中的一种。

进一步说明,ph调节剂中酸为盐酸、磷酸或乳酸中的一种或多种;碱是二乙醇胺、三乙醇胺或氢氧化钠一种或多种;缓冲液为磷酸盐、一元磷酸盐、二元钠磷酸盐、乳酸盐或柠檬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一种蛇毒血凝酶的药物组合物的用途,该药物组合物作为制备治疗血友病b出血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蛇毒血凝酶在治疗血友病b的药物中的应用,蛇毒血凝酶中的巴曲酶能使纤维蛋白原上的arg16-gly17处降解生成纤维蛋白ⅰ单体(fim),进而交联聚合成蛋白ⅰ多聚体(fip),后者能促进出血部位血小板聚集,加速出血部位血栓形成和初期止血效应,还可间接地促进出血部位凝血酶的形成,在出血部位的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暴露血小板磷脂反应表面的条件下,fⅹa能将浓集于磷脂反应表面的凝血因子ⅹ激活成ⅹa,后者再与钙离子、凝血因子ⅴa及血小板磷脂形成复合物——凝血酶原激活物,促进血管破损处的凝血酶形成,从而促进了类凝血酶止血效应,二者共同参与止血过程。可见,本发明提供的蛇毒血凝酶的用途,与现有技术中公布的用途不相同,其作用机理也优于现有的药物治疗血友病b的手段,并且可以补充现有药物治疗的不足,本药物组合物通过调配组合物中凝血因子ⅹ激活剂与类凝血酶的配比关系,针对血友病b凝血因子ⅸ异常,更加有效的治疗血友病b患者的出血症。经体内实验证实,该药物组合物治疗后,较空白对照组有了显著提高,可显著增强血小板聚集,明显恢复血友病b患者体内血块或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

附图说明

图1-4显示正常对照组小鼠和血友病b组小鼠在预防血栓形成和止血的情况:

图1显示的是正常对照组小鼠血管破损后出血和止血影像图,血友病b组显示的是fix缺乏小鼠血管破损后的出血和止血影像图。

图2比较正常对照组(图例为空心柱状图)和血友病b组小鼠(图例为斜线柱状图)每分钟与血管壁作用的血小板数。

图3比较正常对照组(图例为空心柱状图)和血友病b组小鼠(图例为斜线柱状图)第一个血栓出现的时间。

图4比较正常对照组(图例为实心方点)和血友病b组小鼠(图例为实心三角)血管闭塞时间。

图5所示的是对照组小鼠的动脉血管。

图6所示的是缺乏fix血友病b组小鼠动脉血管。

图7所示的是fix血友病b小鼠经血凝酶制剂治疗组的动脉血管。

图8所示的是对照组小鼠的动脉血管损伤处在0~240秒内血小板和纤维蛋白聚集情况。

图9所示的是缺乏fix血友病b组小鼠动脉血管损伤处在0~240秒内血小板和纤维蛋白聚集情况。

图10所示的是fix缺乏的血友病b小鼠经血凝酶制剂治疗组的动脉血管损伤处在0~240秒内血小板和纤维蛋白聚集情况。

图11所示左图是正常对照组小鼠、缺乏fix血友病b组小鼠、fix缺乏的血友病b小鼠经血凝酶制剂治疗组小鼠血小板荧光强度;右图是正常对照组小鼠、缺乏fix血友病b组小鼠、fix缺乏的血友病b小鼠经血凝酶制剂治疗组小鼠血纤维蛋白荧光强度。

图12-13所示小鼠动脉止血模型血管图:

图12所示的是缺乏fix血友病b组小鼠动脉血管。

图13所示的是fix血友病b小鼠经血凝酶制剂治疗组的动脉血管。

图14-15所示小鼠小动脉破裂止血模型图:

图14所示的是缺乏fix血友病b组小鼠动脉血管损伤处在0~240秒内血小板和纤维蛋白聚集情况。

图15所示的是fix缺乏的血友病b小鼠经血凝酶制剂治疗组的动脉血管损伤处在0~240秒内血小板和纤维蛋白聚集情况。

图16所示左图是在不同时间监测的缺乏fix血友病b组小鼠、fix缺乏的血友病b小鼠经血凝酶制剂治疗组小鼠血小板荧光强度;中图是在不同时间监测的缺乏fix血友病b组小鼠、fix缺乏的血友病b小鼠经血凝酶制剂治疗组小鼠纤维蛋白荧光强度;右图是在不同时间监测的缺乏fix血友病b组小鼠、fix缺乏的血友病b小鼠经血凝酶制剂治疗组小鼠出血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蛇毒血凝酶在制备治疗血友病b的药物中的应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的方法及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本发明采用的试剂皆为普通市售品,皆可于市场购得。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冻干粉针剂配方

蛇毒血凝酶2.5mg

甘氨酸2g

甘露醇10g

制备方法:

1、称取10g甘露醇,加注射用水300ml,加热搅拌使完全溶解;

2、称取2g甘氨酸,加入到上述溶液中,搅拌使完全溶解;

3、溶液放冷后,加注射用水定容至500ml,用0.22μm的滤膜过滤;

4、无菌过滤后加入2.5mg的蛇毒血凝酶(其中凝血因子ⅹ激活剂和巴曲酶的质量比为1:1),混合均匀后,定量灌装0.5ml/支,共灌装1000支,半压胶塞放入冻干机中进行冷冻干燥;

5、冻干参数:预冻温度优选-30℃,预冻时间2小时,冻干温度-20℃,冻干时间6小时,二次冻干温度15-25℃,二次冻干时间4-8小时。干燥结束后压塞、出箱,轧盖。

实施例2

冻干粉针剂配方

蛇毒血凝酶0.25mg

甘氨酸8g

甘露醇60g

制备方法:

1、称取60g甘露醇,加注射用水300ml,加热搅拌使完全溶解;

2、称取8g甘氨酸,加入到上述溶液中,搅拌使完全溶解;

3、溶液放冷后,加注射用水定容至500ml,用0.22μm的滤膜过滤;

4、无菌过滤后加入0.25mg的蛇毒血凝酶(其中凝血因子ⅹ激活剂和蛇毒巴曲酶的质量比为1:8),混合均匀后,定量灌装0.5ml/支,共灌装1000支,半压胶塞放入冻干机中进行冷冻干燥;

5、冻干参数:预冻温度优选-30℃,预冻时间2小时,冻干温度-20℃,冻干时间6小时,二次冻干温度15-25℃,二次冻干时间4-8小时。干燥结束后压塞、出箱,轧盖。

实施例3

冻干粉针剂配方

蛇毒血凝酶1.05mg

甘氨酸6g

甘露醇15g

制备方法:

1、称取15g甘露醇,加注射用水300ml,加热搅拌使完全溶解;

2、称取6g甘氨酸,加入到上述溶液中,搅拌使完全溶解;

3、溶液放冷后,加注射用水定容至500ml,用0.22μm的滤膜过滤;

4、无菌过滤后加入1.05mg的蛇毒血凝酶(凝血因子ⅹ激活剂和巴西矛头蝮蛇巴曲酶的质量比为1:5),混合均匀后,定量灌装0.5ml/支,共灌装1000支,半压胶塞放入冻干机中进行冷冻干燥;

5、冻干参数:预冻温度优选-30℃,预冻时间2小时,冻干温度-20℃,冻干时间6小时,二次冻干温度15-25℃,二次冻干时间4-8小时。干燥结束后压塞、出箱,轧盖。

实施例4

溶液剂或注射液配方

制备方法:

1、称取1g水解明胶、2g甘氨酸、2g氯化钙、1g海藻糖,加注射用水溶解,搅拌均匀;

2、将上述溶液混合均匀后,用磷酸盐缓冲盐调节ph值至5.0;

3、加注射用水定容至500ml,用0.22μm的滤膜过滤;

4、无菌过滤后加入0.68mg蛇毒血凝酶(凝血因子ⅹ激活剂和巴曲酶的质量比为1:2),混合均匀后,定量灌装;

5、上述溶液也可装入喷雾剂瓶中,制成喷雾剂外用。

实施例5

溶液剂或注射液配方

制备方法:

1、称取3g水解明胶、8g甘氨酸、4g氯化钙、3g海藻糖,加注射用水溶解,搅拌均匀;

2、将上述溶液混合均匀后,用tris-hcl缓冲盐调节ph值至7.0;

3、加注射用水定容至500ml,用0.22μm的滤膜过滤;

4、无菌过滤后加入1.8mg蛇毒血凝酶(凝血因子ⅹ激活剂和巴曲酶的质量比为1:3),混合均匀后,定量灌装;

5、上述溶液也可装入喷雾剂瓶中,制成喷雾剂外用。

实施例6

溶液剂或注射液配方

制备方法:

1、称取2g水解明胶、6g甘氨酸、3g氯化钙、2g海藻糖,加注射用水溶解,搅拌均匀;

2、将上述溶液混合均匀后,用磷酸盐调节ph值至6.0;

3、加注射用水定容至500ml,用0.22μm的滤膜过滤;

4、无菌过滤后加入2.0mg蛇毒血凝酶(凝血因子ⅹ激活剂和巴曲酶的质量比为1:4),混合均匀后,定量灌装;

5、上述溶液也可装入喷雾剂瓶中,制成喷雾剂外用。

实施例7

水性基质软膏剂配方

制备工艺:

a)另将无水亚硫酸钠溶于蒸馏水中,备用;

b)将peg4000与peg400在水浴上加热至85℃熔化,待冷至40℃以下时,加入a)溶液,再加入1mg蛇毒血凝酶(凝血因子ⅹ激活剂和巴曲酶的质量比为1:2)搅匀,用蒸馏水定容至500ml。

c)用盐酸/氢氧化钠调节ph至5.0~6.0,即得水性基质蛇毒血凝酶软膏剂。

实施例8

乳膏剂(o/w型)配方

制备工艺:

a)将硬脂醇与白凡士林称入不锈钢容器中,在水浴上加热至75℃使熔化,用螺旋搅拌桨搅拌,混合均匀(油相);

b)另将羟苯甲酯、十二烷基硫酸钠称入不锈钢容器中,加蒸馏水使溶解,并在水浴上加热至75℃(水相)待冷却至40℃以下时加入蛇毒血凝酶(其中凝血因子ⅹ激活剂和巴曲酶的质量比为1:2);

c)将水相逐渐加入油相中定容至500ml,边加边搅拌,使均匀分散直至冷凝,即得o/w型蛇毒血凝酶乳膏剂。

实施例9

涂膜剂配方

制备工艺:

a)将聚乙烯醇124、丙二醇称入不锈钢容器中,加入30%蒸馏水,在水浴上加热至75℃,并用螺旋搅拌桨搅拌使溶解,得到水溶液。

b)将蛇毒血凝酶(凝血因子ⅹ激活剂和巴曲酶的质量比为1:2)加入氮酮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

c)在搅拌下,将混合液加入水溶液中,最后加水至全量,搅拌均匀,即得蛇毒血凝酶涂膜剂。

实施例10

搽剂配方

制备工艺:

a)将丙二醇加入不锈钢容器中,加入氮酮搅拌均匀,再加入蛇毒血凝酶(凝血因子ⅹ激活剂和巴曲酶的质量比为1:2)继续搅拌均匀;

b)用盐酸/氢氧化钠调ph至5.0~6.0;

c)加入蒸馏水至全量,即得蛇毒血凝酶搽剂。

效果实施例1

激光诱导的提睾动脉损伤模型观察蛇毒血凝酶促进血友病b小鼠的治疗作用

1.实验材料

蛇毒血凝酶制剂

wt小鼠:12周龄(正常小鼠、血友病b模型小鼠)

氯胺酮、碳酸氢钠、抗血小板抗体、抗纤维蛋白抗体。

2.实验方法

(1)向wt小鼠腹膜内注射氯胺酮或甲苯赛嗪麻醉小鼠;

(2)37℃保温板上固定小鼠,分离颈静脉,注射抗血小板抗体和抗纤维蛋白抗体;

(3)口腔中插管保持小鼠呼吸顺畅;

(4)将提睾肌分离,置于共聚焦显微镜下(肌动脉提前灌注预热的碳酸氢盐缓冲液);

(5)激光损伤定点血管壁;

(6)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配备固体激光发射系统和高速scmos相机),获得实时图像;

(7)分析图像和数据,获得统计结果。

3.实验结果

(1)血友病b小鼠与正常wt小鼠比较:wt小鼠在3分钟时出血部位即出现血小板聚集,9分钟后出现大量血小板聚集;fix缺乏的血友病b小鼠在观察25分钟时才出现少量血小板聚集,其聚集量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增加(见图1);fix缺乏的血友病b小鼠和wt正常小鼠每分钟与血管壁作用的血小板数几乎无差异(见图2);正常wt小鼠第一个血栓出现的时间在8~9分钟,fix缺乏的血友病b小鼠第一个血栓出现的时间是25分钟左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见图3);正常wt组小鼠平均血管闭塞时间是15分钟左右,fix缺乏的血友病b组小鼠平均血管闭塞时间是40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见图4)。

(2)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经蛇毒血凝酶制剂治疗后的fix缺乏的血友病b小鼠与正常wt小鼠的破损血管处,均在60秒左右出现血小板和纤维蛋白聚集,在监测的240秒内,两组动物破损血管血小板和纤维蛋白聚集情况类似,而没有经过药物治疗的fix缺乏的血友病b小鼠仅监测到极少量的纤维蛋白血小板(见图5-10);

(3)对wt对照组、fix缺乏的血友病b、经蛇毒血凝酶制剂治疗的fix缺乏的血友病b进行对照研究,经蛇毒血凝酶制剂治疗组的血小板荧光强度明显升高,纤维蛋白的荧光强度接近wt对照组,说明经蛇毒血凝酶制剂治疗的血友病b小鼠,可显著增强血小板聚集并显著恢复血友病b小鼠破损血管的血凝块形成(见图11)。

3.结论

实验证实,蛇毒血凝酶可以预防并治疗血友病b的出血,减少血友病出血风险,有效抑制血友病的出血量和出血时间。

效果实施例2

cremaster小动脉穿刺止血模型观察蛇毒血凝酶促进血友病b小鼠的治疗作用

1.实验材料

蛇毒血凝酶制剂

wt小鼠:12周龄(血友病b模型小鼠、经1u/kg血凝酶制剂治疗的血友病b模型小鼠)

氯胺酮、碳酸氢钠、抗血小板抗体、抗纤维蛋白抗体。

2.实验方法

(1)向wt小鼠腹膜内注射氯胺酮或甲苯赛嗪麻醉小鼠;

(2)37℃保温板上固定小鼠,尾静脉注射抗血小板抗体和抗纤维蛋白抗体;

(3)口腔中插管保持小鼠呼吸顺畅;

(4)采用具激光消融系统的高强度激光脉冲刺破小动脉;

(5)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配备固体激光发射系统和高速scmos相机),获得实时图像,红细胞渗漏和止血栓的形成图像均采用荧光显微镜实时采集;

(6)分析图像和数据,获得统计结果。

3.实验结果

(1)血友病b小鼠与经过治疗后的血友病b小鼠比较: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经蛇毒血凝酶制剂治疗后的fix缺乏的血友病b小鼠,在60~240秒时血小板和纤维蛋白聚集明显高于血友病b对照组(见图12-15);

(2)对fix缺乏的血友病b、经蛇毒血凝酶制剂治疗的fix缺乏的血友病b进行对照研究,经蛇毒血凝酶制剂治疗组的小鼠血小板荧光强度及纤维蛋白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出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见图16);说明经蛇毒血凝酶制剂治疗的血友病b小鼠,可显著增强血小板聚集并显著恢复血友病b小鼠破损血管的血凝块形成。

3.结论

实验证实,蛇毒血凝酶可以预防并治疗血友病b的出血,减少血友病出血风险,有效抑制血友病b的出血量和出血时间。

通过重复效果实施例2的试验步骤,蛇毒血凝酶的有效量分别为0.1u、0.5u和2u;对照组为巴曲亭有效量分别为0.1u、0.5u和2u;以及蛇毒血凝酶中凝血因子ⅹ激活剂与类凝血酶的质量比为1:1、1:2、1:5、1:10做成15组试验,发现在0.1u到2u之间时蛇毒血凝酶有效抑制血友病的出血量和出血时间的效果最好,其中凝血因子ⅹ激活剂与类凝血酶的质量比为1~2∶1~5抑制效果无论是出血量和出血时间都明显好于其他比例组以及对照组,出血时间少于其他比例一半。

效果实施例3对家兔肝脏创伤止血作用

1.实验动物:大耳白家兔,体重2-3kg,雌雄各半。

2.给药剂量和方法:给药方法为耳缘静脉注射,给药剂量为凝血因子ⅹ激活剂与类凝血酶质量比为:1:1、1:2;1:5、1:10;按照实施例3的配方,制成冻干粉,赋型剂组中不加入药物。临用前用生理盐水溶解。

3.实验方法:将家兔分成5组,每组6只,麻醉后固定,打开腹腔,在肝脏上做一切口(长1cm,深0.5cm)。将此切口的出血均吸附在已称重的滤纸上进行称重,减除原滤纸的重量即为切口的失血量,并记录出血时间,于静脉注射15分钟后,在原切口旁约5mm处再做相同切口,以同样的方法记录用药后的出血量和出血时间。对用药前后的出血量和出血时间进行比较。

表1:蛇毒血凝酶冻干粉对兔肝脏切口失血量的影响(x±s,n=6)

表2:对兔肝脏切口出血时间(s)的影响(n=6)

4.结果:从上表可以看出,当凝血因子ⅹ激活剂与类凝血酶质量比为1:1~1:5时,止血效果较好,当二者的比例达到1:10以上时,止血效果有所降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