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用于辅助治疗吞咽障碍的自动喂饭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38082发布日期:2018-12-19 06:44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用于辅助治疗吞咽障碍的自动喂饭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用于辅助治疗吞咽障碍的自动喂饭机。

背景技术

目前解决吞咽障碍的营养摄入问题只有两种方案,一是留置鼻饲管,二是胃造瘘。

留置鼻饲管确实解决了当时患者无法进食的问题,但它的副作用也有目共睹:1、损伤鼻、咽、胃等皮肤粘膜,造成出血、感染;2、影响鼻通气;3、易引起误吸性肺炎,易引起贲门松弛造成食道反流;4、每次灌入食物较少,引起营养不良;5、不利于吞咽功能训练,影响患者康复进展。

胃造瘘是避免留置鼻饲管给患者带来一系列并发症而采取的另一种补充营养的方式,但造瘘口容易化脓引起重度感染,反而引起病情加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可以判断喂食管是否误插入气管,符合生理规律的可用于辅助治疗吞咽障碍的自动喂饭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用于辅助治疗吞咽障碍的自动喂饭机,包括壳体和显示屏幕,所述壳体上方的一侧转动连接显示屏幕,壳体内部设置有钢架且由上至下依次分为营养液放置区、营养液输送区和废液收集区;所述营养液放置区设置有饭杯、转换接头和蠕动泵,所述转换接头的一端连通至饭杯底部;所述营养液输送区设置有输送流食管路、气压检测管路、管路阀门和检测装置及控制电路集成模块,所述蠕动泵的滚轮与输送流食管路相配合,管路阀门为两个,分别设置在输送流食管路和气压检测管路中,气压检测管路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检测装置及控制电路集成模块,输送流食管路的一端连接至转换接头,气压检测管路和输送流食管路的另一端均通过三通接头与胃管公接头连通,所述胃管公接头的另一端连接至带有快插母接头的喂食管;所述废液收集区设置有废液桶和废液管,所述废液管一端连通至废液桶内部、另一端连接至废液入口,所述胃管公接头和废液入口均设置在壳体侧壁上;壳体内部还设置有紫外线消毒灯。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方的一侧布设有推手,所述推手和显示屏幕分别位于壳体的相对侧。

进一步地,所述废液桶通过钢架固定在壳体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装置及控制电路集成模块包括psg压力传感器、仪表放大器、标定检测电路、声光报警单元和集成的本机电路控制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下端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下方设有脚轮。

进一步地,所述废液桶底部设置有称重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装置及控制电路集成模块和显示屏幕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装置及控制电路集成模块和蠕动泵通过壳体上的电源接入口连接至外部电源。

进一步地,所述蠕动泵和管路阀门均电性连接至检测装置及控制电路集成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紧急暂停按钮和反吸按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中检测装置及控制电路集成模块可对喂食管插入位置的气压进行检测,根据测得的气压值判定是否将喂食管误插入人体的气管,从而检验医护人员是否将专用喂食管误插入人体气管,有效保证患者安全;

2、喂食管经口进食,通过检测装置及控制电路集成模块将进食程序可设定为蠕动泵间歇性转动,进而实现了模拟正常人一咽一停的咽食动作,符合生理规律,无创伤和痛苦,同时插管时刺激舌根部,有利于吞咽功能恢复,且不需要长期带管,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可用于辅助治疗吞咽障碍的自动喂饭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可用于辅助治疗吞咽障碍的自动喂饭机的整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可用于辅助治疗吞咽障碍的自动喂饭机中检测装置及控制电路集成模块的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可用于辅助治疗吞咽障碍的自动喂饭机中标定检测电路的原理图。

附图中标号为:

1为壳体,2为显示屏幕,3为饭杯,4为转换接头,5为蠕动泵,6为输送流食管路,7为气压检测管路,8为管路阀门,9为检测装置及控制电路集成模块,10为三通接头,11为胃管公接头,12为废液桶,13为废液管,14为废液入口,15为推手,16为钢架,901为psg压力传感器,902为仪表放大器,903为标定检测电路,904为声光报警单元,17为底座,18为脚轮,19为紫外线消毒灯,20为喂食管,21为紧急暂停按钮,22为反吸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可用于辅助治疗吞咽障碍的自动喂饭机,包括壳体1和显示屏幕2,壳体1设置在底座17上,底座17下方设有脚轮18,壳体1上方的一侧转动连接显示屏幕2,壳体1内部设置有钢架16且由上至下依次分为营养液放置区、营养液输送区和废液收集区,壳体1上方的一侧布设有推手15,所述推手15和显示屏幕2分别位于壳体1的相对侧;营养液放置区设置有饭杯3、转换接头4和蠕动泵5,转换接头4的一端连通至饭杯3底部;营养液输送区设置有输送流食管路6、气压检测管路7、管路阀门8和检测装置及控制电路集成模块9,蠕动泵5的滚轮与输送流食管路6相配合,管路阀门8为两个,分别设置在输送流食管路6和气压检测管路7中,气压检测管路7的一端连接至检测装置及控制电路集成模块9,检测装置及控制电路集成模块9和显示屏幕2电性连接,输送流食管路6的一端连接至转换接头4,气压检测管路7和输送流食管路6的另一端均通过三通接头10与胃管公接头11连通;废液收集区设置有废液桶12和废液管13,废液桶12通过钢架16固定在壳体1内部,废液管13一端连通至废液桶12内部、另一端连接至废液入口14,胃管公接头11和废液入口14均设置在壳体1侧壁上;检测装置及控制电路集成模块9和蠕动泵5通过壳体1上的电源接入口连接至市电220v,同时蠕动泵5和管路阀门8均电性连接至检测装置及控制电路集成模块9,以通过程序控制其工作状态;壳体1内部还设置有紫外线消毒灯19。

如图2所示,在壳体1上设置有紧急暂停按钮21和反吸按钮22:在喂食过程中若出现患者噎食或呛食等紧急情况,可迅速按下紧急暂停按钮21,此时蠕动泵5停止转动,再迅速按下反吸按钮22,蠕动泵5反转,可通过喂食管20将口腔及食管中呛噎的食物吸出,防止使用者出现窒息危险;显示屏幕2为可转动式,图中所示为其工作时操作状态,可根据需要旋转至一定角度,符合人体工程学中人机交互原理。

图3中检测装置及控制电路集成模块9包括psg压力传感器901、仪表放大器902、标定检测电路903和声光报警单元904及集成的本机电路控制单元,具体地,声光报警单元904为报警指示灯和蜂鸣器;在检测装置及控制电路集成模块9使用前,需要对其进行压力阈值标定,由于检测装置及控制电路集成模块9中设计有仪表放大器902,可对psg压力传感器901的微弱信号进行放大,然后通过调节可调电位器r8即调整变阻器阻值的大小,可以设定报警气压值,顺时针旋转变阻器,阻值降低,对应报警气压值升高,反之,报警气压值降低;图4中output1和output2为psg压力传感器901的差分输出信号,若psg压力传感器901接收到的气压值小于设定阈值,则u2a处2脚电压大于3脚,输出低电平,报警指示灯呈蓝光,蜂鸣器不响;反之,若psg压力传感器901接收到的气压值高于设定阈值,u2a处2脚电压小于3脚电压,输出高电平,则报警指示灯亮红光,蜂鸣器鸣叫,提示喂食管20插错位置。

对患者喂食时,首先将喂食管20的快插母接头插入至胃管公接头11上,由医护人员将喂食管20的管体尾部插入患者食道的正确位置;然后在显示屏幕2上操作选择气压检测程序,程序会控制关闭输送流食管路6中的管路阀门8同时打开气压检测管路7中的管路阀门8,对喂食管20插入位置的气压进行检测,根据检测装置及控制电路集成模块9测得的气压值判定是否将喂食管20误插入人体的气管,如果气压检测正常,则显示屏幕2提示可以喂饭,然后将提前准备好的流体食物或营养液倒入饭杯3,然后在显示屏幕2上操作选定喂饭程序,选择喂饭速度及喂饭量,此时检测装置及控制电路集成模块9控制气压检测管路7中的管路阀门8关闭、输送流食管路6中的管路阀门8打开,在蠕动泵5的驱动下,流体食物或营养液从饭杯3内经转换接头4在输送流食管路6内输送,最终通过三通接头10和喂食管20进入患者食管中。

对患者喂食结束后,将喂食管20的管体尾部从患者食管中取出,并放入至废液入口14,然后将清洗液倒入饭杯3中,在显示屏幕2上操作选定清洗程序,蠕动泵5转动,系统自动对管路进行清洗;清洗液从输送流食管路6和喂食管20流出后,最终经废液管13流入至废液桶12对废液进行收集,由于废液桶12底部设置有称重传感器,当废液桶12收集的废液重量达到警戒值时,显示屏幕2提醒医护人员清倒废液桶12,以防液体溢出。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发明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