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外留置针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36577发布日期:2019-04-05 22:34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体外留置针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体外留置针组件。



背景技术:

体外留置针是临床医疗常见的医疗器械,一般都是静脉留置针,通常的体外留置针包括用以输液的主针管,主针管端部具有能够与外部药瓶连通并将药瓶内药剂引流至主针管内的主针头,在主针管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患者静脉连通的静脉针头,临床治疗中,主针管内的药剂通过静脉针头输入患者静脉中,已达到静脉注射治疗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体外留置针都会预留一个分支针管,该分支针管是在静脉注射过程中临时调价药剂的针管,医护人员通过注射器将添加的药剂填充分支针管内,并与主针管内的药剂混合后进入患者静脉。

现有的分支针管仅为预留在主针管侧面的一根短小的接头,该接头没有任何防护措施,极易感染周围的细菌,并不利于患者治疗;另外,由于药剂温度较低,患者在静脉注射时难免会加重疼痛感,因此,临床中患者需要用热水瓶或者是热水袋对针管进行预热,以便减轻疼痛感,但是,这种预热方式极大地加重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而且预热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卫生、操作便捷、具有预热针管功能的体外留置针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体外留置针组件,包括:

主针管;

固连于所述主针管一端并与所述主针管连通的主针头,所述主针管通过所述主针头与外部药瓶连通;

形成于所述主针管远离所述主针头一端的静脉针管,所述静脉针管与所述主针管连通地接收所述主针管输送的药剂;以及

静脉针头,所述静脉针头固定于所述静脉针管的输出端;

所述主针管的侧面连通有两根分支针管;

所述分支针管远离所述主针管一端形成为注射器连接接头,且所述分支针管的注射器连接接头处扣合有封盖;

所述主针管外部装配有传热组件,所述传热组件内部填充有热水,所述传热组件通过热水的热传导预热所述主针管内部药剂。

进一步的,两根所述分支针管分别连通与所述主针管的两侧;

两根所述分支针管位于所述主针管的不同高度处;

同时,两根所述分支针管均倾斜向上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分支针管的侧面具有卡槽,所述封盖通过连接臂与所述分支针管固连,且所述封盖能够通过所述连接臂摆动至任意位置;

所述封盖通过所述连接臂摆动至分支针管的侧面时,所述连接臂能够卡接于所述卡槽内并将所述封盖固定于所述分支针管的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卡槽包括与所述分支针管固连的底座、以及形成于所述底座上端并具有圆缺形槽口的卡接部,所述连接臂卡接固定于所述卡接部内。

进一步的,所述传热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主针管外侧的第一管体;

所述第一管体侧面形成有第二管体;

所述分支针管部分通过所述第二管体覆盖;

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内部连通;

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内部腔室为热水腔;

所述第一管体上连通有热水管和回水管;

所述第一管体的热水管与外部热水供应设备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热水管连通于所述第一管体的上端,所述回水管连通于所述第一管体的下端。

进一步的,所述主针管的外径大于所述静脉针管的外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体部分延伸至所述静脉针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体外留置针组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体外留置针组件设计了两个不同侧的分支针管,能够供两名医护人员同时加药,位置设计合理,操作便捷;还设计了传热组件,能够辅助预热针管内流通的药剂,减轻患者静脉注射时的疼痛感;

2、本发明的体外留置针组件针管呈分体式结构,即包括主针管和静脉针管,主针管外径大于静脉针管,作为传热组件和分支针管的主要连接部件,其结构强度更大,稳定性更好,解决临床中针管由于连接过多机构导致的使用寿命较短的技术问题;

3、本发明的体外留置针组件的主针管厚度较大,能够避免传热组件内部热水温度过高而造成药剂变质的问题,安全性更好,不会影响治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体外留置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针管;2、静脉针管;3、分支针管;

101、主针头;

201、静脉针头;

301、封盖;302、连接臂;303、卡槽;

401、第一管体;402、第二管体;403、热水管;404、回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体外留置针组件,包括:

主针管1;

固连于主针管1一端并与主针管1连通的主针头101,主针管1通过主针头101与外部药瓶连通;

形成于主针管1远离主针头101一端的静脉针管2,静脉针管2与主针管1连通地接收主针管1输送的药剂;以及

静脉针头201,静脉针头201固定于静脉针管2的输出端;

主针管1的侧面连通有两根分支针管3;

分支针管3远离主针管1一端形成为注射器连接接头,且分支针管3的注射器连接接头处扣合有封盖301;

主针管1外部装配有传热组件,传热组件内部填充有热水,传热组件通过热水的热传导预热主针管1内部药剂。

具体的,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与外部药瓶连通使用的体外留置针组件,其与外部药瓶连通的主要部件是主针管1以及其上的主针头101,通过插拔的方式与外部药瓶安装;而与患者静脉连通的一端形成为静脉针管2,该静脉针管2柔性加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卷曲或者弯折等,让患者使用时没有约束。另外,为了减轻患者输液时由于药剂温度过低导致的患者疼痛感加剧,本实施例的主针管1上集成有传热组件,利用传热组件内部热水的热辐射预热主针管1内的药剂,药剂在主针管1内预热后,经过静脉针管2的输送,温度会再次降低,而不至于让刚刚预热后的温度较高的药剂直接进入静脉中,而预热后又经过静脉针管2的输送药剂会平衡至较为温和的温度范围内,减轻患者疼痛感。

另外,为了方便多名医护人员在临床中向针管内加药,本实施例的主针管1侧面连通了两根分支针管3,同时,具体限定了分支针管3的位置和倾斜角度;两根分支针管3分别连通与主针管1的两侧;两根分支针管3位于主针管1的不同高度处;两根分支针管3均倾斜向上延伸。这样能够确保两名医护人员同时向主针管1内加药,相互之间不会影响,操作更加便捷。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分支针管3的侧面具有卡槽303,封盖301通过连接臂302与分支针管3固连,且封盖301能够通过连接臂302摆动至任意位置;封盖301通过连接臂302摆动至分支针管3的侧面时,连接臂302能够卡接于卡槽303内并将封盖301固定于分支针管3的侧面。为了进一步方便医护人员操作,封盖301通过连接臂302软连接于分支针管3的侧面,而可以通过该连接臂302随意摆动方向,然后开启后,利用其上的卡槽303对连接臂302进行固定,固定后在医护人员利用注射器对分支针管3加药时能够避免软连接的连接臂302和封盖301影响到加药的正常进行。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卡槽303包括与分支针管3固连的底座、以及形成于底座上端并具有圆缺形槽口的卡接部,连接臂302卡接固定于卡接部内。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卡槽303的结构,该卡槽303的设计,目的在于能够在打开封盖301时将封盖301固定在分支针管3的侧面,避免对医护人员注射造成影响。卡槽303的圆缺形槽口与连接臂302之间通过卡接的间隙配合实现固定,操作十分灵活。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传热组件包括套设在主针管1外侧的第一管体401;第一管体401侧面形成有第二管体402;分支针管3部分通过第二管体402覆盖;第一管体401和第二管体402内部连通;第一管体401和第二管体402内部腔室为热水腔;第一管体401上连通有热水管403和回水管404;第一管体401的热水管403与外部热水供应设备连通。

本实施例具体介绍了传热组件的结构和原理,其中,第一管体401是为主针管1进行预热的部件,而其上的第二管体402是为分支针管3预热的部件。上述的传热组件的预热方式采用热水的热传导。而热水的填充和释放,分别利用上述的热水管403和回水管404,在重力的作用下,热水由热水管403进入后能够流淌至传热组件的每个部位,这样,由传热组件包裹的部位能够通过热水形成热传导,预热该部分的药剂,随着预热,药剂会流淌至静脉针管2内,该部分的药剂脱离了低温情况,更加适合患者使用,减轻了疼痛感。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热水管403连通于第一管体401的上端,回水管404连通于第一管体401的下端。主针管1的外径大于静脉针管2的外径。第一管体401部分延伸至静脉针管2。该实施例中介绍的主针管1的外径大于静脉针管2的技术特征能够提高主针管1的结构强度,目的在于集成了上述如传热组件、分支针管3等部件后,主针管1仍承载了上述部件后仍具有很好的结构稳定性。而上述的第一管体401延伸至静脉针管2后能够提高热传导的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体外留置针组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体外留置针组件设计了两个不同侧的分支针管3,能够供两名医护人员同时加药,位置设计合理,操作便捷;还设计了传热组件,能够辅助预热针管内流通的药剂,减轻患者静脉注射时的疼痛感;

本发明的体外留置针组件针管呈分体式结构,即包括主针管1和静脉针管2,主针管1外径大于静脉针管2,作为传热组件和分支针管3的主要连接部件,其结构强度更大,稳定性更好,解决临床中针管由于连接过多机构导致的使用寿命较短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体外留置针组件的主针管1厚度较大,能够避免传热组件内部热水温度过高而造成药剂变质的问题,安全性更好,不会影响治疗。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