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7482发布日期:2019-04-24 00:10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上肢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辅助器具,尤其涉及一种上肢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手外伤患者(断指、肢再植),为了减轻患者手部肿胀,有利于静脉回流,需要抬高患肢距离心脏10-15CM;为了防止小血管痉挛导致再植失败,需要绝对卧床,患肢绝对制动7-10天;为防止局部温度过低,导致血管痉挛及血栓形成,患肢局部温度需高于25℃。目前医院常用的普通垫具为一个垫套包裹的三角形的海绵垫,这种垫具的尺寸是固定的,无法调整,因为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原因平卧后需要的垫具高度并不一样,如果医院的垫具高度不能调整,对一些患者无法达到所需高度,不利于手部的静脉回流,达到最佳的消肿效果,而且使患者感到不适,影响患者的康复;其次这种垫具不能固定患肢的体位,特别是患者夜间入睡后,患肢不由自主改变位置,影响患肢的血运;再有手指损伤术后,因为患者需要抬高上肢使其高于心脏平面,但没有保护设施,手指的远端容易被外界人或物或患者自己误碰误撞,影响脆弱的吻合血管;还有再植的手指需要保暖保温,没有保护罩,手指四周的温度易散发,达不到要求的温度;最后前臂经三角垫抬高后,上臂的生理屈曲度不能与三角垫完全贴合,影响了患者的舒适性,以及手外科患者局部出血经常污染床单,需要翻动患者更换床单,而体位的改变可影响吻合的血管,极易发生血管痉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度可调以致适应不同患者、以及能够保护患者手指、并且促进患者体位舒适性及固定牢靠的上肢固定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上肢固定装置,包括底板和用于垫起上肢的海绵垫,所述底板一端铰接有用于支撑并固定所述海绵垫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用于固定上肢于海绵垫的固定组件,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板之间设有用于调节两者角度的调节机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连杆、滑块及动力轴,所述支撑板于所述海绵垫的相反面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杆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滑块,所述底板朝向所述支撑板面设有与所述滑块相套配的套配部,所述底板于铰接端的另一端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动力轴一端的凸台,所述动力轴于该端装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动力轴的驱动器,所述动力轴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滑块,当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动力轴时,所述动力轴带动所述滑块相对所述套配部滑动。

所述滑块包括滑体和设于所述滑体上的铰接部,所述铰接部与连杆相互铰接,所述滑体滑套于套配部,其滑体贯穿两相对侧面设有螺纹孔,所述动力轴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动力轴与所述滑体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螺纹孔配合连接。

还包括用于保护手指的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可拆卸式安装于底板。

所述保护罩包括弧形板和设于所述弧形板两侧的侧板,所述弧形板与侧板围制成用于所述支撑板穿过的弧形槽,所述侧板底端设有卡槽和销钮,所述底板上设有与所述卡槽配合的卡齿和用于所述销钮卡入的销孔。

还包括用于放置手肘部支撑垫的置物板,所述底板于铰接端延伸至内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置物板的容纳槽,所述置物板抽屉式的滑套于所述容纳槽。

所述海绵垫远离支撑板面设有与上肢相配合的凹槽。

所述海绵垫外包装有用于防止所述海绵垫受污染且能透气的防护袋,所述防护袋和所述支撑板上均设有用于使两者相互贴合的魔术贴。

所述支撑板于沿上肢方向的两相对侧端设有用于导向所述海绵垫的导向板,所述固定组件安装在所述导向板上。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绑带和卡合件,所述绑带对称安装于所述支撑板沿上肢方向的两相对侧端,所述卡合件卡合连接相互对称的绑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上肢固定装置,包括底板和用于垫起上肢的海绵垫,底板一端铰接有用于支撑并固定海绵垫的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用于固定上肢于海绵垫的固定组件,支撑板与底板之间设有用于调节两者角度的调节机构。使用时,患者上肢放置于海绵垫上,调节调节机构以致支撑海绵垫的支撑板离底板至患者感觉舒适的角度,再用支撑板上的固定组件固定上肢于支撑板上的海绵垫,或者先固定上肢再调节调节机构,该上肢固定装置可调节支撑板与底板之间的角度以致满足不同患者的上肢所需高度要求,促进患者体位舒适性且固定牢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上肢固定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上肢固定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肢固定装置中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上肢固定装置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上肢固定装置中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上肢固定装置中保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上肢固定装置中海绵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底板;11、套配部;12、凸台;13、卡齿;14、销孔;15、容纳槽;2、海绵垫;21、凹槽;22、防护袋;3、支撑板;31、连接部;32、导向板;4、固定组件;41、绑带;42、卡合件;5、调节机构;51、连杆;52、滑块;521、滑体;5211、螺纹孔;522、铰接部;53、动力轴;531、外螺纹;54、驱动器;6、保护罩;61、弧形板;62、侧板;63、弧形槽;64、卡槽;65、销钮;7、置物板;8、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至图7示出了本实施例的上肢固定装置,包括底板1和用于垫起上肢的海绵垫2,底板1一端铰接有用于支撑并固定海绵垫2的支撑板3,支撑板3上设有用于固定上肢于海绵垫2的固定组件4,支撑板3与底板1之间设有用于调节两者角度的调节机构5。该结构中,上肢固定装置包括底板1、海绵垫2、底板1、支撑板3、固定组件4和调节机构5,该支撑板3铰接于底板1一端,该海绵垫2放置在支撑板3上,并通过支撑板3上的固定组件4固定上肢于海绵垫2,该调节机构5调节支撑板3与底板1之间的角度,满足不同患者的舒适度要求,使用时,患者上肢放于海绵垫2上,调节调节机构5以致支撑海绵垫2的支撑板3离底板1至患者感觉舒适的角度,再用支撑板3上的固定组件4固定上肢于支撑板3上的海绵垫2,或者先固定上肢于海绵垫2,再调节调节机构5至患者感觉舒适的角度,该上肢固定装置可调节支撑板3与底板1之间的角度以致满足不同患者的上肢所需高度要求,促进患者体位舒适性,并且通过该固定组件4固定上肢于海绵垫2固定非常牢靠。

本实施例中,调节机构5包括连杆51、滑块52及动力轴53,支撑板3于海绵垫2的相反面设有连接部31,连杆51两端分别铰接于连接部31和滑块52,底板1朝向支撑板3面设有与滑块52相套配的套配部11,底板1于铰接端的另一端设有用于支撑动力轴53一端的凸台12,动力轴53于该端装设有用于驱动动力轴53的驱动器54,动力轴53另一端连接于滑块52,当驱动器54驱动动力轴53时,动力轴53带动滑块52相对套配部11滑动。该结构中,支撑板3铰接于底板1,支撑板3的连接部31与连杆51一端铰接,连杆51另一端与滑块52铰接,滑块52可滑动式套配于底板1的套配部11,其连杆51、滑块52、支撑板3和底板1构成曲柄滑块机构,该滑块52上装设有驱动滑块52在底板1的套配部11上滑动的动力轴53,动力轴53一端由底板1的凸台12支撑,另一端由滑块52支撑,动力轴53远离滑块52的一端装设有驱动器54,驱动器54为动力轴53驱动滑块52在底板1的套配部11上滑动提供动力,当滑块52在底板1的套配部11上滑动时,滑块52带动连杆51一端共同滑动,连杆51的另一端拉动或推动支撑板3以支撑板3与底板1的铰接轴为轴心转动,从而改变支撑板3相对底板1的角度,即调整固装在支撑板3上的海绵垫2的斜度,满足患者上肢放在海绵垫2上时的舒服度要求。

本实施例中,滑块52包括滑体521和设于滑体521上的铰接部522,铰接部522与连杆51相互铰接,滑体521滑套于套配部11,滑体521贯穿两相对侧面设有螺纹孔5211,动力轴53上设有外螺纹531,动力轴53与滑体521通过外螺纹531与螺纹孔5211配合连接。该结构中,滑块52包括滑体521和铰接部522,铰接部522设置于滑体521上并与滑块52形成一体结构,连杆51一端铰接于滑块5的铰接部522,滑体521贯穿两相对侧面设有螺纹孔5211,滑体521滑套于套配部11,滑体521的螺纹孔5211的轴心线与底板1的套配部11的延伸方向相平行,及滑体521的螺纹孔5211的轴心线与滑体521在底板1的套配部11的滑动方向相平行,动力轴53上设有于螺纹孔5211相匹配的外螺纹531,驱动器54可驱动动力轴53,使动力轴53转动,动力轴53转动的同时,其上的螺纹推动滑体521的外螺纹531使滑块52在底板1的套配部11滑动,滑块52带动连杆51一端共同滑动,连杆51的另一端拉动或推动支撑板3以支撑板3与底板1的铰接轴为轴心转动,从而改变支撑板3相对底板1的角度,即调整固装在支撑板3上的海绵垫2的斜度,满足患者上肢放在海绵垫2上时的舒服度要求。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保护手指的保护罩6,保护罩6可拆卸式安装于底板1。该结构中,底板1上可拆卸式安装有保护罩6,保护罩6用于保护手指,避免手指被外界人或物或患者自己误碰误撞,并且减缓手指四周的温度的散发,保护罩6可拆卸式安装于底板1,可先固定好患者上肢于上肢固定装置,调整好支撑板3至合适角度,再安装保护罩6于底板1对手指进行保护,使保护罩6不妨碍医护人员护理工作,保护罩6采用透明结构,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手部进行观察。

本实施例中,保护罩6包括弧形板61和设于弧形板61两侧的侧板62,弧形板61与侧板62围制成用于支撑板3穿过的弧形槽63,侧板62底端设有卡槽64和销钮65,底板1上设有与卡槽64配合的卡齿13和用于销钮65卡入的销孔14。该结构中,保护罩6由弧形板61和弧形板61两侧的侧板62的构成,弧形板61与侧板62围制成弧形槽63,当支撑板3以支撑板3与底板1的铰接轴为轴心转动时,支撑板3穿梭于保护罩6的弧形槽63,且保护罩6不干涉支撑板3的穿梭运动,保护罩6的底端设有卡槽64和销钮65,底板1上设有卡齿13和销孔14,卡齿13与卡槽64相匹配,销钮65与销孔14相匹配,当安装保护罩6于底板1时,保护罩6的卡槽64对准底板1的卡齿13,并使底板1的卡齿13完全与保护罩6的卡槽64相匹配,此时,销钮65正对准销孔14并卡入销孔14,以致卡固保护罩6于底板1,需要拆除保护罩6,只要按下销钮65,使销钮65弹出销孔14,再拔出保护罩6即可,安装与拆卸都非常方便。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放置手肘部支撑垫的置物板7,底板1于铰接端延伸至内开设有用于容纳置物板7的容纳槽15,置物板7抽屉式的滑套于容纳槽15。该结构中,置物板7用于放置手肘部支撑垫,置物板7抽屉式滑装于底板1的容纳槽15并可完全推至于容纳槽15内,当患者手肘部需要支撑时,可抽出置物板7于容纳槽15用于支撑住手肘部,或者用于放置支撑垫来支撑患者手肘部,当患者手肘部不需要置物板7支撑时,可将置物板7推入容纳槽15,防止干扰患者手肘部放置或者其它护理工作。

本实施例中,海绵垫2远离支撑板3面设有与上肢相配合的凹槽21。该结构中,海绵垫2远离支撑板3面设有凹槽21,当固定患者上肢时,患者上肢放置于海绵垫2的凹槽21内,使患者上肢更加舒服,而且能够更好的固定上肢于海绵垫2。

本实施例中,海绵垫2外包装有用于防止海绵垫2受污染且能透气的防护袋22,防护袋22和支撑板3上均设有用于使两者相互贴合的魔术贴8。该结构中,海绵垫2外包装有防护袋22,防护袋22用于防止海绵垫2受外部污染,防护袋22采用透气性好的布袋,防护袋22上开设有取放海绵的开口,开口处用拉链封闭,防护袋22和支撑板3上均设有魔术贴8,当防护袋22放置在支撑板3时,通过两者的魔术贴8贴合连接,其便于更换海绵垫2,可满足一个患者用一个海绵垫2的需求,避免患者之间重复使用一个海绵垫2,造成相互感染。

本实施例中,支撑板3于沿上肢方向的两相对侧端设有用于导向海绵垫2的导向板32,固定组件4安装在导向板32上。该结构中,支撑板3于沿上肢方向的两相对侧端设有导向板32,当海绵垫2放置于支撑板3上时,支撑板3的导向板32挡住海绵垫2相应侧端对海绵垫2进行导向,便其更好更快的固定于支撑板3。

本实施例中,固定组件4包括绑带41和卡合件42,绑带41对称安装于所述支撑板3沿上肢方向的两相对侧端,卡合件42卡合连接相互对称的绑带41。该结构中,固定组件4包括两对绑带41和两个卡合件42,每对绑带41分别安装在支撑板3于沿上肢方向的两相对侧端,两对绑带41间隔开来,卡合件42卡合连接两相对的绑带41,固定组件4采用此结构的固定方式,使其固定方便,且松固也方便。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