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肠吻合套扎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1795发布日期:2019-08-16 22:03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胰肠吻合套扎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胰肠吻合套扎器。



背景技术:

胰肠吻合术后胰瘘是目前各种胰肠吻合方式存在的难题,目前各种方式方法被用于胰肠吻合术中用于减少胰瘘的发生,其中胰管支撑管的应用可减少胰液在吻合口聚集及预防胰管吻合口狭窄。目前胰管与空肠粘膜的吻合采用缝线吻合,若缝合过密可导致吻合口缺血坏死,若缝合间隙过大可导致胰液外渗,以上缝线吻合的方式无疑是增加了胰瘘的风险,因此,针对以上情况,如何改进现有胰肠吻合术技术,降低胰瘘发生的风险,成为胰肠吻合技术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套扎使得使肠粘膜与胰管间紧密贴合的胰肠吻合套扎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胰肠吻合套扎器,包括推杆、内套管和外套管,内套管和外套管均沿左右水平方向设置,内套管同轴线插设在外套管内,外套管的左端部沿圆周方向开设有三个线槽,三个线槽沿左右方向并排等距间隔设置,每个线槽处均设有皮套圈,外套管的右端底部固定有握把,握把沿垂直方向设置,内套管的长度大于外套管的长度,内套管的左端部向左伸出外套管,内套管的右端部向右伸出外套管,内套管的右端底部固定有固定杆,固定杆沿垂直方向设置且位于握把的右侧,固定杆左侧面与握把的右侧面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两个线槽之间的距离,握把的下部沿左右水平方向开设有穿孔,穿孔为台阶孔且穿孔的左侧部半径大于右侧部半径,固定杆的下端向左水平延伸设置有导向杆,导向杆插设在穿孔内,导向杆的左端设有螺栓,螺栓的头部位于穿孔的左侧部;握把的右侧与固定杆的左侧之间设有弹簧;

推杆沿左右水平方向设置在外套管的上方,推杆的右端部设有三个插孔,三个插孔沿左右方向并排间隔等距设置,相邻两个插孔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两个线槽之间的距离,内套管的右端顶部设有插销杆,插销杆插设在最左侧的插孔内,推杆的左端固定有推环,推环套设在外套管上,推环位于最右侧皮套圈的右侧。

内套管的右端顶部开设有安装槽,插销杆外型为L型结构,插销杆包括垂直杆部和水平杆部,垂直杆部的下端固定有短轴,短轴设置在安装槽内,垂直杆部的下端通过短轴铰接在安装槽内,短轴上设有扭簧,水平杆部的一端与垂直杆部的上端固定连接,水平杆部的另一端插设在最左侧的插孔内。

握把与固定杆之间设有锁扣。

握把的左侧面为波浪状结构,握把的外表面设有橡胶防滑套。

皮套圈外形为圆台型结构,皮套圈的左侧半径大于右侧半径。

内套管的左侧部和外套管的左侧部均设有长度刻度线。

弹簧外周套设有保护软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外套管、内套管、皮套圈及连接装置构成,整体结构简单,具体操作时,将胰管支撑管置入胰管内,胰管支撑管由空肠戳孔处置入空肠内,套扎器从空肠远端另开口置入肠腔内,然后将胰管支撑管置入中空的内套管内,向前移动套扎器至内套管贴近肠黏膜与胰管断端,然后击发套扎器使套圈套扎在肠粘膜与胰管上,二者可形成一个人工乳头,从而使肠粘膜与胰管间紧密贴合,整体手术套扎操作简单;

(2)、握把的左侧面为波浪状结构,波浪状结构能够使医护人员更改的握持本装置,握把的外表面设有橡胶防滑套,橡胶防滑套可以增大手部与握把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在手术过程中从手中脱落;

(3)、内套管的左侧部和外套管的左侧部均设有长度刻度线,两个长度刻度线用于测量吻合口距离本装置插入口之间的距离,在使用时两个长度刻度线配合使用;

(4)、本实用新型在需要调整推杆位置时,只需要向外波动L型插销杆即可调整推杆位置,然后松开插销杆,在扭簧的作用下,插销杆即可重新插设在插孔内,使用方便;

(5)、本实用新型在弹簧外周套设保护软套,保护软套的设置可以防止在操作的过程中弹簧夹伤人的手或者弹簧夹破操作者的佩戴的手套。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使肠粘膜与胰管间紧密贴合,避免因单纯缝合导致缺血坏死或间隙过大等增加胰瘘风险,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外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内套管与推杆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图3中H处的放大图;

图5是插销杆的安装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中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胰肠吻合套扎器,包括推杆1、内套管2和外套管3,内套管2和外套管3均沿左右水平方向设置,内套管2同轴线插设在外套管3内,外套管3的左端部沿圆周方向开设有三个线槽4,三个线槽4沿左右方向并排等距间隔设置,每个线槽4处均设有皮套圈5,外套管3的右端底部固定有握把6,握把6沿垂直方向设置,内套管2的长度大于外套管3的长度,内套管2的左端部向左伸出外套管3,内套管2的右端部向右伸出外套管3,内套管2的右端底部固定有固定杆7,固定杆7沿垂直方向设置且位于握把6的右侧,固定杆7左侧面与握把6的右侧面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两个线槽4之间的距离,握把6的下部沿左右水平方向开设有穿孔8,穿孔8为台阶孔且穿孔8的左侧部半径大于右侧部半径,固定杆7的下端向左水平延伸设置有导向杆9,导向杆9插设在穿孔8内,导向杆9的左端设有螺栓10,螺栓10的头部位于穿孔8的左侧部;握把6的右侧与固定杆7的左侧之间设有弹簧11;

推杆1沿左右水平方向设置在外套管3的上方,推杆1的右端部设有三个插孔12,三个插孔12沿左右方向并排间隔等距设置,相邻两个插孔12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两个线槽4之间的距离,内套管2的右端顶部设有插销杆13,插销杆13插设在最左侧的插孔12内,推杆1的左端固定有推环14,推环14套设在外套管3上,推环14位于最右侧皮套圈5的右侧。

内套管2的右端顶部开设有安装槽15,插销杆13外型为L型结构,插销杆13包括垂直杆部16和水平杆部17,垂直杆部16的下端固定有短轴18,短轴18设置在安装槽15内,垂直杆部16的下端通过短轴18铰接在安装槽15内,短轴18上设有扭簧19,水平杆部17的一端与垂直杆部16的上端固定连接,水平杆部17的另一端插设在最左侧的插孔12内。

握把6与固定杆7之间设有锁扣20。

握把6的左侧面为波浪状结构,握把6的外表面设有橡胶防滑套。

皮套圈5外形为圆台型结构,皮套圈5的左侧半径大于右侧半径。

内套管2的左侧部和外套管3的左侧部均设有长度刻度线21。

弹簧11外周套设有保护软套30。

如图6所示,在进行胰肠吻合套扎时,手术开始前,将胰管支撑管22的一端置入胰管23内,胰管支撑管22由空肠戳孔处置入空肠24内,此时胰管23插设在空肠24戳孔处,且肠粘膜31附着在胰管23外表面,接着将本实用新型从空肠24远端另开口置入肠腔内,把置入空肠24内的胰管支撑管22端部从内套管2的左端插入,并从内套管2右端向外穿出,然后医护人员一边夹住从内套管2右端向外穿出的胰管支撑管22端部,另一边手握握把6向前移动本实用新型,使得内套管2的左端紧贴肠粘膜31与胰管23的连接处,接着向左推动固定杆7,在固定杆7的推动下,内套管2沿外套管3向左移动,从而推杆1向左移动,位于推杆1左端的推环14推动最左侧的皮套圈5,最左侧的皮套圈5向左推动中间的皮套圈5,中间的皮套圈5推动最左侧的皮套圈5,最终左侧的皮套圈5从外套管3的左端部脱落至内套管2的左端,其次,由于相邻两个插孔12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两个线槽4之间的距离,固定杆7左侧面与握把6的右侧面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两个线槽4之间的距离,所以固定杆7向左移动时,刚好可以将最左侧的皮套圈5从外套管3上推掉,接着松开握把6,在弹簧11的弹力作用下,握把6向左移动并带动外套管3向左移动,外套管3向左移动的过程中将内套管2的左端上的皮套圈5推落,皮套圈5即套扎在胰管23与肠粘膜31的连接处,另外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将剩余两个皮套圈5同样套扎在胰管23与肠粘膜31的连接处,在对剩余两个皮套圈5进行套扎时,首先调整推杆1的位置,即向外拨动插销杆13,插销杆13的水平杆部17从最左侧的插孔12内脱离,然后向前移动推杆1,使得推杆1的左端的推环14位于右侧皮套圈5的右侧,然后松开插销杆13,在扭簧19的作用下插销杆13的水平杆部17插设在中间的插孔12内,接着按照以上步骤将第二个皮套圈5套扎在胰管23与肠粘膜31的连接处;

经过皮套圈5的套扎,胰管23与肠粘膜31的连接处形成一个乳头状结构,从而使胰管23与肠粘膜31之间紧密贴合,最后可也可以根据需要加针缝合胰管23与肠粘膜31的。

本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