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支架输送装置及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1351发布日期:2019-06-14 22:57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血管支架输送装置及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血管支架输送装置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血管支架是指在管腔球囊扩张成形的基础上,在病变段置入内支架以达到支撑狭窄闭塞段血管,减少血管弹性回缩及再塑形,保持管腔血流通畅的目的。部分内支架还具有预防再狭窄的作用。

在实际的临床中,很多病人的血管狭窄处不仅仅是局限于一处,而是位于血管的多处。常见的一种多处动脉狭窄的就是分叉病变血管。目前采用Crash技术将2个支架分别送入主血管与分支血管中;例如送入主血管的主支架与送入分支血管的分支支架同时到位,将分支支架先行释放,撤出分支支架的球囊及导丝后释放主支架,最后导丝通过支架网孔进入分支后进行球囊对吻技术。

然而该Crash技术操作复杂,增加了手术的风险。

因此,本申请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血管支架输送装置及其系统,以简化现有送入分叉病变血管的两个支架的结构,以及可以简化手术操作步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血管支架输送装置,以简化现有送入分叉病变血管的两个支架的结构,以及可以简化手术操作步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血管支架输送系统,以简化现有送入分叉病变血管的两个支架的结构,以及可以简化手术操作步骤。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管支架输送装置,用于输送的血管支架;该血管支架包括主支架部、第一分支架部和第二分支架部;所述第一分支架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分支架部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主支架部的同一端连通;

该血管支架输送装置包括外管、中管和分支架导引件;所述外管可滑动的外套在所述中管上;所述中管固定设置有第一定位环和第二定位环;所述第一定位环和所述第二定位环位于所述中管与所述外管之间;

所述分支架导引件沿自身的轴向的一端设置有分支架导引凹槽,另一端固定连接分支架导丝;所述分支架导引件设置在所述中管与所述外管之间,所述分支架导丝远离所述分支架导引件的一端伸出所述外管;

所述血管支架能够设置在所述外管内;其中,所述主支架部和所述第一分支架部能够外套在所述中管上,且所述主支架部和所述第一分支架部位于所述第一定位环和所述第二定位环之间;所述第二分支架部能够设置在所述分支架导引凹槽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血管支架输送装置还包括内管和导向管,所述中管可滑动的外套在所述内管上;所述第一定位环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环与所述导向管之间;

所述内管的远端固定连接所述导向管;所述导向管呈圆锥形。

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中管包括相连通的中管支架主部和中管支架支部;所述导向管、所述第一定位环、所述中管支架主部、所述中管支架支部和所述第二定位环依次设置;

所述中管支架主部用于外套所述主支架部;所述中管支架支部用于外套所述第一分支架部;

所述中管支架主部的直径大于外套所述中管支架支部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导向管靠近所述内管的一端设置有导向凹槽;所述导向凹槽能够容纳所述第一定位环。

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内管靠近所述导向管的一端设置有金属显影标记物。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管支架输送系统,包括血管支架和所述的血管支架输送装置,所述血管支架与所述血管支架输送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分支架部相应的第二端呈楔形或者斜面,和/或,所述第二分支架部相应的第二端呈楔形或者斜面;

所述第一分支架部的第二端设置有金属标记物,和/或,所述第二分支架部的第二端设置有金属标记物。

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主支架部的直径为6mm-10mm;

所述第一分支架部的直径为4mm-5mm;

所述第二分支架部的直径为4mm-6mm。

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分支架部的长度长于所述第二分支架部的长度;

所述主支架部的管壁的厚度沿自身的轴向方向不同;

所述第一分支架部的管壁的厚度沿自身的轴向方向不同,和/或,所述第二分支架部的管壁的厚度沿自身的轴向方向不同。

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血管支架外涂设有药物涂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管支架输送装置,包括外管、中管和分支架导引件,通过将血管支架的主支架部和第一分支架部外套在中管上,且通过第一定位环和第二定位环定位主支架部和第一分支架部,通过血管支架的第二分支架部能够设置在分支架导引凹槽内部,以及血管支架能够设置在外管内,以使血管支架到达预设的分叉病变血管时,可以滑动外管以在主血管内释放压缩在外管与中管之间的主支架部和第一分支架部,通过控制分支架导丝,以使第二分支架部随分支架导引件进入分支血管并在分支血管内释放。综上,该血管支架输送装置将血管支架直接送入分叉病变血管内,而不需要将2个支架分别送入主血管与分支血管中,以能够简化手术操作步骤,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手术的难度和风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管支架输送系统,包括血管支架输送装置,能够将血管支架直接送入分叉病变血管内,而不需要将2个支架分别送入主血管与分支血管中,以简化手术操作步骤,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手术的难度和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血管支架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血管支架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血管支架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血管支架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血管支架的第四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血管支架;110-主支架部;120-第一分支架部;130-第二分支架部;140-金属标记物;150-单元环;160-连接件;200-外管;300-中管;310-第一定位环;320-第二定位环;330-中管支架主部;340-中管支架支部;400-内管;500-分支架导引件;510-分支架导引凹槽;520-分支架导丝;600-导向管;610-导向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血管支架输送装置;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血管支架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5为血管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血管支架输送装置,适用于分叉病变血管,尤其适用于股总动脉、股深动脉和股浅动脉的分叉血管。

该血管支架输送装置用于输送的血管支架;该血管支架100包括主支架部110、第一分支架部120和第二分支架部130;第一分支架部120的第一端和第二分支架部130的第一端分别与主支架部110的同一端连通;

该血管支架输送装置包括外管200、中管300和分支架导引件500;外管200可滑动的外套在中管300上;中管300固定设置有第一定位环310和第二定位环320;第一定位环310和第二定位环320位于中管300与外管200之间。第一定位环310和第二定位环320例如为凸出于中管300的环状物。

分支架导引件500沿自身的轴向的一端设置有分支架导引凹槽510,另一端固定连接分支架导丝520;分支架导引件500设置在中管300与外管200之间,分支架导丝520远离分支架导引件500的一端伸出外管200;通过分支架导丝520,以将分支架导引件500拉出人体。

血管支架100能够设置在外管200内;其中,主支架部110和第一分支架部120能够外套在中管300上,且主支架部110和第一分支架部120位于第一定位环310和第二定位环320之间;第二分支架部130能够设置在分支架导引凹槽510内部。需要说明的是,血管支架100的主支架部110和第一分支架压缩在外管200与中管300之间,血管支架100的第二分支架部130压缩在分支架导引凹槽510内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血管支架输送装置,包括外管200、中管300和分支架导引件500,通过将血管支架100的主支架部110和第一分支架部120外套在中管300上,且通过第一定位环310和第二定位环320定位主支架部110和第一分支架部120,通过血管支架100的第二分支架部130能够设置在分支架导引凹槽510内部,以及血管支架100能够设置在外管200内,以使血管支架100到达预设的分叉病变血管时,可以滑动外管200以在主血管内释放压缩在外管200与中管300之间的主支架部110和第一分支架部120,通过控制分支架导丝520,以使第二分支架部130随分支架导引件500进入分支血管并在分支血管内释放。综上,该血管支架输送装置将血管支架100直接送入分叉病变血管内,而不需要将2个支架分别送入主血管与分支血管中,以能够简化手术操作步骤,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手术的难度和风险。

例如,在病人的双侧股动脉分别解剖,将分支架导丝520从一侧解剖口送入,从对侧解剖口拉出;将血管支架输送装置沿同侧解剖口送入病变部位,然后将外管200向外拉,主支架部110和第一分支架部120均被释放在主血管中;将分支架导丝520向体外拉,直到完全拉出体外,以将第二分支架部130释放在分支血管中。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血管支架输送装置包括内管400和导向管600,中管300可滑动的外套在内管400上;第一定位环310设置于第二定位环320与导向管600之间;

内管400的远端固定连接导向管600;导向管600呈圆锥形。通过呈圆锥形导向管600,以便于将血管支架输送装置进入血管内,进而便于输送血管支架100。通过内管400,以便于向内管400内设置导丝等物。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中管300包括相连通的中管支架主部330和中管支架支部340;导向管600、第一定位环310、中管支架主部330、中管支架支部340和第二定位环320依次设置。

中管支架主部330用于外套主支架部110;中管支架支部340用于外套第一分支架部120。

中管支架主部330的直径大于外套中管支架支部340的直径;以便于中管300与血管支架100的主支架部110和第一分支架部120的形状相适应,以更好的套接血管支架100的主支架部110和第一分支架部120。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导向管600靠近内管400的一端设置有导向凹槽610;导向凹槽610能够容纳第一定位环310。通过导向凹槽610,以使中管300更好的与导向管600连接。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内管400靠近导向管600的一端设置有金属显影标记物。通过金属显影标记物,以便于识别内管400靠近导向管600的一端进入血管的位置。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血管支架输送系统,包括血管支架100和前述的血管支架输送装置。血管支架与血管支架输送装置连接。可选地,血管支架100适用于分叉病变血管,尤其适用于股总动脉、股深动脉、股浅动脉的分叉血管。

可选地,第一分支架部120相应的第二端呈楔形或者斜面,和/或,第二分支架部130相应的第二端呈楔形或者斜面。也就是说,第一分支架部120相应的第二端呈楔形或者斜面;或者,第二分支架部130相应的第二端呈楔形或者斜面;或者,第一分支架部120相应的第二端呈楔形或者斜面,以及第二分支架部130相应的第二端呈楔形或者斜面。图2和图4所示为第一分支架部120的第二端呈楔形,第二分支架部130的第二端呈楔形;图3所示为第一分支架部120的第二端呈斜面,第二分支架部130的第二端呈斜面。

可选地,斜面与第一分支架部120的轴向方向的夹角在0~90度之间,或者,斜面与第二分支架部130的轴向方向的夹角在0~90度之间。优选地,斜面与第一分支架部120的轴向方向的夹角为45度,或者,斜面与第二分支架部130的轴向方向的夹角为45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血管支架包括主支架部110、第一分支架部120和第二分支架部130,也即血管支架为分叉型,以与分叉病变血管形状相适应,通过该血管支架可以直接送入分叉病变血管内,而不需要将2个支架分别送入主血管与分支血管中,以能够简化手术操作步骤。通过第一分支架部120相应的第二端呈楔形或者斜面和/或第二分支架部130相应的第二端呈楔形或者斜面,以便于将第一分支架部120和/或第二分支架部130送入预设的分叉血管内,以降低手术的难度,降低手术的风险。综上,该血管支架结构相对简单,能够简化手术操作步骤。

参见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一分支架部120的第二端设置有金属标记物140,和/或,第二分支架部130的第二端设置有金属标记物140。也就是说,第一分支架部120的第二端设置有金属标记物140;或者,第二分支架部130的第二端设置有金属标记物140;或者,第一分支架部120的第二端设置有金属标记物140,以及第二分支架部130的第二端设置有金属标记物140。优选地,第一分支架部120的第二端设置有金属标记物140,以及第二分支架部130的第二端设置有金属标记物140,以便于金属标记物140在X射线下显影来标识第一分支架部120的第二端、第二分支架部130的第二端的具体位置,以便于释放血管支架,以使血管支架可以更加准确的释放到病变血管的预设位置。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金属标记物140的数量为多个。

可选地,第一分支架部120的第二端沿自身的周向均匀布设有多个金属标记物140。第一分支架部120的第二端沿自身的周向均匀布设的金属标记物140的数量例如可以为2个、3个、4个、6个等等。

可选地,第二分支架部130的第二端沿自身的周向均匀布设有多个金属标记物140。第二分支架部130的第二端沿自身的周向均匀布设的金属标记物140的数量例如可以为2个、3个、4个、6个等等。

可选地,第一分支架部120和第二分支架部130与主支架部110的连接处设置有金属标记物140,以便于释放血管支架,以使血管支架可以更加准确的释放到病变血管的预设位置。

可选地,主支架部110远离第一分支架部120的一端设置有金属标记物140。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主支架部110、第一分支架部120和第二分支架部130均包括多个单元环150和连接件160。

相邻单元环150之间通过连接件160连接。

多个单元环150沿主支架部110、第一分支架部120或第二分支架部130的轴向排列。可选地,单元环150由医用合金材料制成;进一步地,单元环150是通过医用合金材料进行弯折所形成的“Z”形结构或编织结构。

可选地,单元环150的材料为镍钛形状记忆合金、镍钛超弹合金、钴铬镍钼铁合金或者316L医用不锈钢合金;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单元环150还可以采用其他材料。其中,316L医用不锈钢合金是医学外科中最常用和使用量最大的植入性金属材料,通常采用真空冶炼制成,其耐腐蚀性较好;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有较强的耐磨、耐腐蚀性能,组织相容性好,长期置入体内无毒副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显著减少血栓形成。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一分支架部120和第二分支架部130的单元环150的密度大于主支架部110的单元环150的密度;以便于将第一分支架部120和第二分支架部130输送至预设的病变位置。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主支架部110、第一分支架部120和第二分支架部130均包括套膜层(图中未显示)。

套膜层外套在多个单元环150的外部。

套膜层的材料为医用高分子材料;可选地,医用高分子材料例如可以为聚酰胺纺织物、聚丙烯纺织物、聚酯纤维纺织物、聚四氟乙烯等等。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主支架部110的直径为6mm-10mm。

可选地,第一分支架部120的直径为4mm-5mm。

可选地,第二分支架部130的直径为4mm-6mm。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一分支架部120的长度长于第二分支架部130的长度。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主支架部110的管壁的厚度沿自身的轴向方向不同;以使管壁厚度较大的部位保证了血管支架具有较高的支撑强度和良好的显影效果,为置入血管支架提供良好的保障;在管壁厚度较小的部位处,其抗压强度低,可以提高了血管支架的柔顺性,在血管支架扩张后能够很好的顺应血管的形状。

可选地,主支架部110的管壁的厚度沿自身的轴向方向呈规律性的变化。

可选地,第一分支架部120的管壁的厚度沿自身的轴向方向不同。可选地,第一分支架部120的管壁的厚度沿自身的轴向方向呈规律性的变化。

可选地,第二分支架部130的管壁的厚度沿自身的轴向方向不同。可选地,第二分支架部130的管壁的厚度沿自身的轴向方向呈规律性的变化。

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本实施例,举例进行说明。例如主支架部110用于放置在股总动脉处,第一分支架部120用于放置在股深动脉处,第二分支架部130用于放置在股浅动脉处。第一分支架部120的长度长于第二分支架部130的长度;第一分支架部120的直径小于或者等于第二分支架部130的直径。

可选地,血管支架100外涂设有药物涂层。通过药物涂层,以使血管支架具有特定的治疗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