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负压采血的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8685发布日期:2018-11-02 21:16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仪器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负压采血的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负压采血管是生命科学领域试验所经常使用到的采血装置,在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负压采血管结构如下,其包括有一个管状结构的采血管,在采血管上连接有软管,在软管的末端连接有采血针头。在使用前,首先确定采血位置(一般是肢体)并进行肢体捆绑,然后对采血对象的采血位置进行消毒并将采血针头刺入采血对象的体表,松开肢体捆绑用的绷带,血液在采血管的负压作用下流入到管内。

传统的负压采血管仅具有血液采集、血液盛装的功能,对于某些血液检验操作,通常需要对血液进行离心或过滤分离以获得血清样本。离心分离需要离心机,价格较昂贵,具备此条件的畜牧场(养鸡场、养猪场、养牛厂)较少,且分离后的血液样本需要再被盛装到另一个容器内备用,现场操作过程繁琐。过滤分离需要将负压采血管内采集到的血液导入到过滤装置中,过滤后的血液样本再被盛装到另一个容器内备用。离心分离和过滤分离血清/血浆,血液均需要被倒换两次,其不仅操作复杂、繁琐,延长实验周期,还容易造成血液样本的污染,降低了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目前,中国文献号为CN203852358U公开了一种用于分离血清的真空采血管,该装置通过采用内管、外管以及管盖进行相互间的结构定位,采血管的管盖与胶塞一体成型,从而实现了血清的分离,但是由于真空采血管为负压型装置,为实现血液的采集过滤,其结构必须为一个整体,一旦分离,该结构既无法实现血液采集,更无法实现血液的过滤,可见,该结构使用不便,普适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效果不受负压采集装置影响的过滤装置,结构简单,过滤效果好,可直接对采血对象的血液直接过滤,且不会发生血液倒流现象的过滤装置。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负压采血的过滤装置,包括:

其一端设有血液进口,另一端设有滤液出口的采血管体;

设置在采血管体内的用于对血液进行过滤的过滤组件;以及

其中,所述过滤组件包括:

多个孔径不同的自所述血液进口朝向所述滤液出口的方向上依次罗列设置的过滤膜形成的过滤膜组;

设置在所述过滤膜组外侧,用于保护过滤膜免受破裂的保护网;

其中,所述过滤膜组中自所述血液进口朝向所述滤液出口的方向上依次罗列设置的过滤膜上开设的过滤孔的孔径依次减小。

本实用新型将孔径依次减小的多层过滤膜罗列设置,使血浆逐层过滤,过滤效果更佳。

其中,所述过滤膜组中的每个过滤膜均为褶皱结构。

本实用新型将过滤膜设置为褶皱结构,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过滤面积,增加过滤效果。

其中,所述保护网的结构与过滤膜组结构相适配,同样为褶皱结构。

本实用新型将保护网同样设置为褶皱结构,可以使过滤膜组与保护网的接触面积增加,从而保护过滤膜组不会因为应力集中而发生破裂。

其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负压采血的过滤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血液进口端可拆卸连接的抽血组件,可使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直接对采血对象体内的血液进行过滤,从而保证血液样本过滤的及时性。

其中,所述抽血组件包括:

连接在所述血液进口端的抽血软管,可以增加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采血的活动范围;

设置在抽血软管的末端的抽血针头,直接与采血对象接触,采集过滤血液。

其中,所述采血管体内壁上设有两个支撑构架,过滤膜组和保护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构架连接,实现与采血管体内壁的连接,并使过滤膜自所述血液进口朝向所述滤液出口的方向上依次罗列排布。

其中,所述两个支撑构架可以设置在采血管体内、血液进口端的两侧。

其中,所述两个支撑构架可以设置在采血管体的上壁,也可以设置在采血管体的侧壁。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血液进口端,使血液自所述血液进口流向所述滤液出口进行过滤的单向通道组件;

其中,所述单向通道组件包括:

设置在所述血液进口端、并位于所述采血管体的外侧的对接管;

设置在对接管内的单向阀。

其中,所述单向阀结构可以采用任一一种可以实现液体单向流动的结构。

特别是,在所述对接管的外侧,或于所述采血管体的外侧设置有血液流向指示标识。

特别是,所述出血软管与所述采血管体可拆卸连接。

特别是,采血管体的血液进口端可与市售的任一一种采血软管连接,其进口端的对接管可以设置成与市售的任一一种采血软管接口相适配的结构。

特别是,所述滤液出口端与负压收集装置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负压收集装置可是任一一种使用前为负压状态,采血时,在负压作用下,血液会自动吸附至采血管体的装置,例如真空采血管。

特别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血管体的滤液出口可以设置成与现有的任一一种负压收集装置相适配的接口。

优选的,所述滤液出口端为输血针头,通过将输血针头插入到负压收集装置,实现采血管体与负压收集装置的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滤液出口端为出血软管,通过实现采血管体与负压收集装置的连接,一方面可以延长滤液流径,便于观察滤液是否出现异常,另一方面,可以扩大过滤装置的活动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不同滤纸的过滤量不同,当滤纸过滤量超负荷时,滤液异常,发生变色,本实用新型将在滤液出口端设置为出血软管,增加了滤液的流径,便于观察滤液变化而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滤液污染。

优选的,所述出血软管可以与所述输血针头组合,实现采血管体与负压收集装置的连接。

其中,本实用新型使用的采血管体均为医用级的材料,例如PP塑料采血管体或者医用级PVC塑料采血管体。

特别是,所述滤液出口端与负压收集装置之间设有流速控制阀。

其中,所述流速控制阀结构采用技术中的一种,例如闸阀、球阀或蝶阀等。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采血管体内设置孔径依次减小的多层过滤膜罗列设置形成的过滤膜组以及保护网,使血浆逐层过滤,增强了过滤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血液进口端通过与采血组件连接,实现了在血液采集的同时,一并完成血液过滤操作,从而实现简化血清采集操作步骤的目的。

3、由于本实用新型在血液进口端设有单向通道组件,有效防止了采集血液时,血液倒流的现象发生,安全性佳。

4、本实用新型的滤液出口端与负压采血装置连接,实现了血液的自动采集及过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用于负压采血的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褶皱过滤膜及保护网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用于负压采血的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用于负压采血的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用于负压采血的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采血管体,11、血液进口,111、对接管,112、单向阀,1121、流通通道,1122、弹性部件,1123、球体,1124、弹性板,12、滤液出口,13、支撑构架;2过滤组件,21、过滤膜组,22、保护网,23、吸附膜;3、抽血组件,31、抽血软管,32、抽血针头,4、输血针头组件,41、密封塞,42、输血针头,5、流速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负压采血的过滤装置包括采血管体1 和过滤组件2,其中,采血管体1包括血液进口11、滤液出口12以及设置再采血管体1内壁上的支撑构架13;过滤组件2包括多个孔径不同的自所述血液进口朝向所述滤液出口的方向上依次罗列设置的过滤膜形成的过滤膜组21和设置在所述过滤膜组外侧,用于保护过滤膜免受破裂的保护网22。

具体的,采血管体1的结构可以采用任一一种具有空间结构的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采用与长圆柱体结构近似的结构,沿采血管体1的长度方向,在采血管体1的一端开设有一个血液进口11,在采血管体1的另一端开设有一个滤液出口12,血液自血液进口11流入到采血管体1内,然后可以从滤液出口 12输出,滤液出口12可以直接通过采血针4与负压采血装置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设备与负压采血管连接。

更具体地,采血管体1可以采用医用级PP塑料一体成型制成医用级PP塑料采血管体,或者采血管体1采用医用级PVC塑料一体成型制成医用级PVC塑料采血管体。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采血管体1还可以采用玻璃制成。采血管体1为一体式结构,其能够提高采血管体1的结构强度以及气密性。过滤膜组21与采血管体1的内侧壁连接,其连接方式可以为采用胶水固定,或者是通过热熔方式实现固定。血液进口11以及滤液出口12分设于过滤膜组的两侧,自血液进口11朝向滤液出口12、于采血管体1内形成有单向流通血液过滤通道。

具体的,过滤组件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重要结构改进,用于对血液进行过滤,其包括有过滤膜组21和设置在所述过滤膜组外侧,用于保护过滤膜免受破裂的保护网,过滤膜组21设置有多个过滤膜,自血液进口11朝向滤液出口 12的方向上、过滤膜依次罗列设置,并且,自血液进口11朝向滤液出口12的方向上、过滤膜上开设的过滤孔的孔径依次减小(如图2所示)。血液从血液进口11进入到采血管体1内并首先与最靠近血液进口11的过滤膜(孔径最大的过滤膜)接触,然后经过第一层过滤膜的过滤后,再依次经过其他的过滤膜,由于过滤膜设置有多个,并且过滤孔的孔径逐渐减小,可以使得过滤组件对于血液的过滤更为精细,过滤效果更佳。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过滤膜可以采用市售的不对称膜,例如 PES、PVDF等,也可以采用多层不同孔径玻纤膜叠加,玻纤膜为对称膜。

滤膜孔径的大小根据过滤不同而不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不同血液的性质进行调整。

当在过滤膜组21及保护网22之间设置用于对血浆纤维蛋白原进行吸附过滤的吸附膜23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滤装置可以作为血清过滤装置。

具体地,支撑构架13为两个,过滤膜组21和保护网22的两端通过与两个支撑构架的连接,实现与采血管体内壁的连接,并使过滤膜自所述血液进口朝向所述滤液出口的方向上依次罗列排布。在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过滤膜组21和保护网22固定设置于支撑构架13上、并形成有碗状结构,过滤组件扣合于血液进口11的两侧,支撑构架13采用医用塑料或者医用级不锈钢制成,过滤膜31 的两端粘贴在支撑构架13上,支撑构架13固定设置在采血管体1的内侧壁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滤液出口端12与负压收集装置可拆卸连接(图中为示出),具体的,所述负压收集装置可是任一一种使用前为负压状态,采血时,在负压作用下,血液会自动吸附至采血管体的装置,例如真空采血管。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血管体的滤液出口可以设置成与现有的任一一种负压收集装置相适配的接口,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在滤液出口端设置输血组件4,通过将输血组件实现采血管体与负压收集装置的连接。

如图1所示,输血针头组件4可以是输血软管41;如图2所示,输血针头组件4 也可以是输血针头42;如图3所示,所述输血针头组件4也可以同时包括输血软管 41和输血针头42。

包括设置在滤液出口端使其密封的密封塞41和穿过密封塞设置的输血针头 42,通过输血针头42的孔隙实现采血管体内外的空气流通。

作为优选的,输血针头42可以采用插拔形式安装在密封塞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装置可以作为采血装置的外接结构,对采集的血液进行实时过滤。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除过滤膜组中的每层过滤膜采用褶皱膜结构,保护网22采用与过滤膜组21结构相近似的褶皱结构外,其他均与实施例1相同,这样能够增加过滤膜的展开面,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过滤效率,提高过滤效果,为防止过滤膜过滤时发生应力集中而导致的破损,保护网22采用与过滤膜组21结构相近似的褶皱结构,保护网22与过滤膜组21之间的接触点增加,过滤膜承受压力的受力点增加,使过滤膜均匀受力,因此,保护网本身不仅可以更好地对过滤膜组 21提供支撑保护作用,保护网的结构特征还能避免过滤膜应力集中而损坏的现象。

当在过滤膜组21及保护网22之间设置用于对血浆纤维蛋白原进行吸附过滤的吸附膜23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滤装置可以作为血清过滤装置,吸附膜23 与采用与过滤膜相同的褶皱膜结构(用于增加膜的展开面积从而提高过滤效果)。

实施例3设有抽血组件的过滤装置

如图4所示,为实现血液采集的同时,一并完成血液过滤操作,从而实现简化血清采集操作步骤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带有抽血组件3的过滤装置,基于实施例1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在采血管体1的血液进口11上连接有一根抽血软管31,于抽血软管31的末端设置有抽血针头32,其中,血液进口端设有对接管111,对接管111内设有防止出现血液倒流的单向阀112。

具体的,采血管体的血液进口端可与市售的任一一种采血软管连接,其进口端的对接管可以设置成与市售的任一一种采血软管接口相适配的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设置有抽血软管31的结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对采血管体1进行了结构优化:于血液进口11上、并位于采血管体1的外侧设置有对接管111,对接管111远离血液进口11的一端设置有内螺纹,抽血软管31与对接管111螺纹连接。对接管111采用与采血管体1相同的材料制成,对接管111 直接成型于采血管体1上,这样可以提高对接管9与采血管体1之间连接的气密性。

如图4所示,为了避免出现血液倒流的问题出现,本实用新型在血液进口 11上设置有单向阀112,单向阀112的阀体外壳与对接管111的内侧壁紧密接触。具体地,单向阀112具有一个阀体外壳,在阀体外壳上开设有流通通道1121,在流通通道上可活动地设置有一个球体1123,在球体的一侧设置有一个弹性部件1122,另一侧设有弹性板1124,利用弹性板1124封堵流通通道,当在球体另一侧受压时,弹性部件1122变形,球体运动脱离流通通道,弹性板1124离开通道,这样流通通道打开允许液体通过。在球体受到的压力消失后,球体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复位顶住流通通道,实现流通通道的封闭,液体无法通过。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出现血液倒流的问题出现,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任一一种能够实现上述目的的单向阀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改进,为方便使用,本实用新型在对接管111的外侧,或于采血管体1的外侧设置有血液流向指示标识,该标识可以用箭头的方式表示,印刻于对接管外侧或采血管体外侧,也可以是贴附在对接管外侧或采血管体外侧 (图中未示出),根据血液流向指示标识对抽血软管31进行安装和使用。

实施例4

如图6和7所示,除在滤液出口端与负压收集装置之间设有流速控制阀5 外,其他均与实施例1相同。

具体的,所述流速控制阀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任一一种能够控制液体流速的的结构,例如闸阀、球阀或蝶阀等。

具体的,所述流速控制阀的一端与滤液出口端连接,另一端与输血针头组件或输血针头连接。

滤液出口端配有流速控制阀:功能在于,在过滤过程中,超过膜的承载量后,一旦发生溶血现象,能够及时分离未溶血的血清和溶血的血清,使溶血的血清阻隔于单向阀上部的空间。

试验例

使用本申请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过滤装置对动物进行采血,收集血清,将市售的过滤装置和真空采血管连接在一起作为对照例,对同一动物进行采血,收集血清,其中,本申请的滤芯材质与市售的过滤装置的滤芯材质相同,但规格孔径不同,本申请的负压收集装置采用与对照例相同的真空采血管,对采血时间及过滤效果进行测定,其中,过滤效果使用显微镜镜检血清中是否存血细胞或血小板,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市售的过滤装置在过滤1.5s后即发生溶血,采集的时间短,对于现场采集控制非常不利。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过滤装置分别在 13~15s的时间范围内分离出血清,未检出体细胞、血小板,未发生溶血现象。本发明的过滤收集时间较为充分,有利于操作人员关闭流速控制阀并阻止溶血的血液进入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